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4-05-16 22:50:01 秀凤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4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4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

  第一课时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即:11—2=9

  lO-5=5 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蜓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蜓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蜓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蜓16只,蜻蜓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蜓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习.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习。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

  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

  复习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习。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

  复习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习过程

  一、复习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习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习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习过程

  一、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

  1教学目标评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 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 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青蛙兄弟俩正在捉虫子。小青蛙说:我捉的虫子比38条多一些,大青蛙说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条少些。小朋友,你们能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吗?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看:这一关的题目是,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像这样只用4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组成13。谁上来拨一拨?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 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 5 8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报数,学生写数。

  十六七十三五十一百二十五九十九四十八

  2、谈话引入:刚才我们写了几个数,你们知道100以内还有哪些数?它们之间的顺序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出示第38页例7的百数表。

  引导学生观察这张未填满的百数表,想一想:这些数的排列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回答:

  1)、第一横行的5个数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是单数。

  2)、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3)、从右上到左下这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

  2、学生独立填表中空格。

  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

  3、按第1题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

  4、进一步探索百数表的排列规律。

  4人一组,讨论并找出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1)、每一横行都是十个数,除第一横排外,每横排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

  2)、每一竖行也都是十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

  3)、整十数排在最后一行。

  三、练习: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学生先独立填数,然后集体订正。

  四、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1、提出问题。

  出示母鸡下蛋图让学生观察,问:左边这只母鸡一个月下几个蛋?右边这只呢?谁一个月下的蛋多?

  2、解决问题。

  1)分小组讨论比较,再全班交流。

  A、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中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

  B、根据数的组成来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

  C、根据数的顺序来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

  2)、比较学生的各种比法。

  3)、思考:如果没有图,怎样来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得出用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来进行比较。

  4)、同桌同学一起自学例8。

  5)、展示学生比的方法,然后归纳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一样,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3、练习:完成例8下面的做一做。

  4、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100和99,问:100和99谁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00大于所以的两位数。

  五、巩固应用。

  1、练习八第2题:同桌拿卡片,一起从小到大把卡片重新排列。

  2、练习八第3题。

  3、完成第39页的思考题。

  六、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4

  一、学习内容

  课本第24、25、26页整理和复习。

  二、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和方法的归纳,以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掌握方法,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难点:能按照解题的一般步骤,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师:在前面的第二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1.口算复习。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9= 13-6= 15-7= 16-8=

  11-7= 17-9= 15-6= 13-9=

  11-9= 12-6= 13-5= 14-7=

  18-9= 15-8= 11-3= 12-4=

  2.知识整理,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这些都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如果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你会怎么排?跟你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晶晶同学是如何整理的?

  (1)师: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横着看,被减数相同,减数依次少1。

  预设2:横着看,后面一道算式都比前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后面一道算式比前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生:因为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少1,减的越少,剩下的也就越多,所以差反而多1。

  (2)师: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1:竖着看,每一列的减数相同。

  预设2:竖着看,每一列的被减数依次多1。

  预设3:竖着看,下面一道算式都比上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下面一道算式比上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小结:因为被减数的个位依次多1,减数不变,差也依次多1。

  (3)师:斜着观察呢?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规律?

  小结:斜着观察,每一斜行算式的差相同。

  师:得数相同的算式是怎么排列的?比如11-7,12-8,13-9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被减数和减数都不相同,差相同。

  预设2:被减数和减数都依次多1,差不变。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我们通过自己整理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算式,对这36道算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算式排列的规律,太棒了!

  (4)巩固练习

  师:看着这张表,指出任意一道算式,你能很快的说出得数吗?谁能说出差是3的算式?差是4的呢?把差是9的算式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解决问题:第24页第2题。

  师:小林的.老师见我们班同学那么能干,她有问题要考考大家,接不接受挑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丽得了12朵,小林得了9朵。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师:小林得了9朵花,这个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解决“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这个问题,与小东得了几朵有关系吗?

  师:“小东得了几朵”这个信息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所以是一个多余信息。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告诉你的同桌你打算怎么列算式?

  12-9=3(朵)

  师:算式中的12、9、3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小丽得了12朵花,9表示小丽和小林得的同样多的一部分,3表示小丽比小林多得的一部分。

  师: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同桌互相提问并解答。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女同学认真思考,男同学积极回答,都挺棒的,下面我们男女同学进行个比赛好不好!

  宣布比赛要求:比赛时,男同学回答的时候,女同学要及时做出对或错的判断,女同学回答时男同学也要及时做出对或错的判断,听清楚了吗?

  第一轮1.夺红旗。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二轮2.想一想,算一算

  (1)桃子比西瓜多几个?

  (2)西瓜比桃子少几个?

  独立完成,集体对改。

  小结:求“桃子比西瓜多几个?”或“西瓜比桃子少几个?”这两个问题都是从桃子的个数中减去和西瓜同样多的部分,求剩下的部分(也就是多或少的数量),所以都用减法计算,因为求的同一部分,所以算式都是12-7=5(个)。

  第三轮3.跳绳比赛。

  (1)小明比小丽多跳了几下?

  (2)小玉比小明少跳了几下?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有用信息,排除多余信息。解答之后要注意及时检查。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那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  7+6  7+5

  7+7  7+9  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  7+()=13  7+()=12

  7+()=15  7+()=16  7+()=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

  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

  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11减7等于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习: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

  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3、做练习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找到优化方法。

  2、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3、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解决问题,初步体验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快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排除多与条件。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四、教学设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奖励贴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大头儿子想带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大家想去吗?可是大头儿子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了,那怎么办呢?好,我们去帮帮他。

  (一)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课件出示:14—8=?

  师:你们知道差是几吗?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我们要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去算。只要能快速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最的。

  下面就和大头儿子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吧。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口算

  下面是一些百宝箱,里面是大头儿子给大家准备的一些小礼物,但是只有口算正确百宝箱下面的算式,才能得到小礼物。

  13—5=8 12—3=9 16—9=7 12—8=4

  8+3—7=4 12—7=5 15+2—9=8 6+10—3=13

  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大头儿子为什么要给大家送一些可爱的橡皮擦吗?因为橡皮擦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犯错误,但我们都要勇于改正错误。

  第二关圈一圈,算一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题单上写,写完展台展示)

  第三关:我会看图列式

  第四关:解决问题一

  师:大头儿子想带大家去看足球赛,同学们你们从下面的画面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获得的数学信息是:踢球的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红队踢进了5个球。

  问题是:踢球的女生有几人?

  生: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什么?

  生: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

  师:谁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4—8=6

  师:式子的最后要写上单位。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排除多余条件。(板书)

  总结:踢足球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要遵守规则,学校里也要遵守学校的规则。

  第五关解决问题二

  师:看完足球赛大头儿子带大家来到湖边玩耍,发现这里有好多动物也在玩。那请你看一下,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生:小鸟有16只,小猴有9只,小兔有11只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猴比小兔少来了几只?

  师:谁会列式计算这个问题?

  生:11—9(只)

  师:小鸟比小猴多来了几只?

  生:16—9=7(只)

  师:谁比谁“多几”“少几”要用减法(板书)

  师:小鸟、小猴、小兔虽然是不同的动物,但是他们相处的很好,那我们平时也要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同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及第25页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系统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

  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

  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二、探索规律,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

  (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

  (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

  五、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要求每分钟完成8-10题。

  5、完成练习六第1题,夺红旗比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6、完成练习六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运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8

  教学内容:

  第93---95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提高计算效率。

  教学难点:

  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让学生通过情境,培养计算的正确率

  时间掌握在2.5分钟。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估算的,并明确估算是通过判断进位加还是不进位加进行的。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理出解题思路,再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情境出示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提出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

  可以各种形式让学生提问,求差,求和都行。让学生畅所欲言。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两只小蚂蚁要过河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不过,帮助小蚂蚁的`同学要听老师提一个要求,一定要把题目算对,小蚂蚁才能安全地过河。

  出示课件:第7题。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终点。对先到达终点的小组给予表扬,对最后到达的小组要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争取下次比赛获胜。

  二、基本练习。

  1、第8题。

  学生自己做题,然后同桌对答案,说算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再集体订正。

  2、第6题。

  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估算方法。

  先出示:6+52 74+5 得数是几十多?

  指名估算,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再出示:48+3

  65+6

  问: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我们会估算了,下面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小组汇报。

  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估算方法。

  估算后,再让学生通过计算检查估算是不是合理。

  三、拓展延伸。

  1、 第9题。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清图意。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集体汇报。

  你怎样知道哪个队得分最多,是多少分?关键要先知道什么?(各队得的名次和各名次的得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物,为它计算得分,看谁的动作比较快。四人小组合作

  三队的得分算出来后,你有办法给它们颁奖吗?

  看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都开动了脑筋,与周围同学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学会了很多知识。谁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回家把第9题提些问题考考爸爸妈妈,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 教 学 后 记 通过估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算法,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答,提高学生看题,理解题意,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同学友好合作的态度。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9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学生巩固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森林游园会”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巩固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举行游园会,张老师得到了一张邀请卡,你们想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整理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算一算 分一分》

  1、出示题目,学生计算

  师:看看,狐狸兄妹来迎接我们了,答对了题,才能进入数学王国参加游园会哟!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出现的数学题解答在你面前的答题卡上,比一比看哪个组最先答出。做好准备了吗?(请最快的一组来回答。)

  2、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可以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把它们分一分类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找出了这么多种分法。

  3.问:那计算上面算式时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

  总结: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注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整理复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我最棒》

  1.出示“小兔摘萝卜图”。

  (1)仔细看图,了解图意。(指名说一说)

  (2)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①独立尝试提问并解答

  ②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③全班交流,介绍思路。

  小结:解决问题要先看数学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相关条件,最后检查结果。

  三、 重点练习,强化提高《练一练 想一想》

  1、出示“小猴子摘桃子图”

  (1)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你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回答)

  (3)这道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图书室图”

  (1)仔细看图,这幅图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2)问题是什么?你能列式计算吗?(学生解答)

  (3)在做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3、出示“纪念品物品价格图”

  师:我们要回去了,一起去看看纪念品馆吧,但是每人只有一张100元的购物券,算算你够买哪些你喜欢的物品,再算一算用去了多少钱。

  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

  四、总结归纳,结束活动

  师:这节课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跟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共同归纳和整理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在以后的复习中,大家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整理。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基本训练。

  列式计算。

  3与6的和是多少? 3比6少多少?

  仔细审题,集体列式口答。

  三、复习。

  1、“期末复习”第16题。

  (1)出示第16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求3人浇多少棵,也就是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书中的三个问题。

  2、“期末复习”第17题。

  (1)出示第17题,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第1~4个问题,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选出你喜欢的两件玩具。算一算买这两件玩具一共要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交流)

  (4)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收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3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看图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图中告诉我们“小松鼠采了5个椰子,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需要解决的是“猴子最少采了多少个,最多采了多少个”)

  (2)提问:“小猴采的比小松鼠的4倍多一些,5倍少一些。是什么意思?你会解答吗?”

  (3)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平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习: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2

  【教学目标】

  1.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同学们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2.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学会数学交流,形成初步的整理、沟通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今天我们来复习人民币的认识。

  二、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

  三、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1元=()角

  1角=()分

  1元=()角=()分

  6元=()角15角=()元()角

  40角=()元1元3角=()角

  四、比较人民币的大小

  1元5角()15角13角()1元3角

  1元5角()15角14角()1元

  16角()1角6分13角()1元3角

  5.20元()52.0元1.50元()15元

  3.40元()4.30元1元5角()15元

  五、简单计算。

  (1)口琴喇叭

  10.00元38.00元

  提一个数学问题。

  (2)可以怎样付钱?

  篮球皮球足球排球

  35元7元131元28元

  提数学问题。

  (3)1元钱可以买些什么?

  毽子乒乓球三角尺练习本橡皮铅笔

  7角6角8角4角3角2角

  允许学生有多种选择。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第1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计算单位、读数和写数、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这学期学习了100以内的数。回想一下,100以内的数包括哪些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和认识人民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写数、读数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认识人民币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在数1到100的`数时,可以怎样数?

  教师在“数数”后面接着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教师:请同学们一个一个地从8数到26;再一十一十地从10数到100。

  学生数数。

  出示4捆零7根小棒。

  教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呢?

  让学生理解数这些小棒时,要先10根10根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一根一根地数出有多少个一。

  教师:你们掌握的两种数数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数小棒后汇报。

  教师:所以同学们在数数时经常是把两种数数的方法结合起来的,两种数数方法配合使,在数数的同时,就知道这个数的组成了,例如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时数出多少个十多少个一?

  教师:所以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出示3捆零4根小棒。

  教师:这里面又数出了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让学生明白这些小棒可以数出3个十和4个一,所以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教师:说一说5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89又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复习写数、读数

  教师:下面我们复习写数、读数。不管是写数还是读数,都要到数位,你知道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吗?

  指导学生说出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写数、读数”后面板书。

  出示:36,63,78,87,99,100。

  教师:这些数怎样读?

  学生读数。

  教师:83怎样写?38呢?79,54呢?

  学生写数。

  教师:你觉得在读、写100以内的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总复习第1题和第2题的1,2,3小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集体订正。

  四、复习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教师:怎样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

  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显示:在圈里填“>”、“<”。89○9872○7158○6083○8499○100

  教师:这几组数哪些是十位上相同的数?哪些是十位上不同的数?

  教师:请同学们你们掌握的比较方法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

  学生比较。比较时不但要求学生说出结果,还要求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这样掌握了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就可以把数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了。请同学们看书上第119页第2题第4小题,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些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排列方式是先比较出这些数的大小,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出示第119页第4题。

  教师:要求甜甜和朋朋可能有多少钱,应该怎样想呢?

  引导学生这样想,100元比25元多得多,28元比25元多一些,20元比25元少一些,8元比25元少得多。所以甜甜可能是28元,朋朋可能是8元。

  教师:甜甜一定是28元,朋朋一定是8元吗?

  让学生意识到不是一定,而是有这种可能。

  教师:还有哪些可能呢?

  指导学生说出甜甜还有27,26,29元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是比25元多一些;朋朋还有7元,6元,5元等这些可能,因为这些数都比25元少得多。

  教师:这样一来,我们对多与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教师:通过认识人民币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把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认识币值,二是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三是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上出现一些人民币。

  教师:所有的人民币同学们都认识吗?请大家认一认这些人民币。

  学生认人民币,教师从中挑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

  教师: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1元=10角,1角=10分。

  教师:8元=()角,60分=()角。要求学生说出因为1元=10角,8元里有8个10角,所以8元=80角;因为1角=10分,60分里有6个10分,所以60分=6角。

  教师:2角3分=()分,18角=()元()角又该怎样想呢?

  指导学生说出2角是20分,再加上3分就是23分;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10角是1元,所以18角=1元8角。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3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六、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说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1,122,123,124页上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蓖ü复习,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加减法计算方法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习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2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并且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填在表中。

  出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填表。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教师: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教师: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教师: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

  中的内容。相同点不同点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从个位加减起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就要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凡是计算错误,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没有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我们看看这样几道题。

  在表下面出示。

  38

  +6

  9872

  -16

  6638

  +27

  5598

  -6

  38

  教师:这些题错在什么地方?你们掌握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在哪个地方?

  学生说错误的原因,第1,4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第2题是退位后在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没有还借的1,第3题是十位相加时没有加上进上来的1。

  教师:上面这些错题都很有代表性,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121页第10题和第122页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师:前面我们复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方法,下面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到口算呢?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采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对了。口算比较方便,计算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口算只适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哪些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呢?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理解得不一样,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比较难的题目他也认为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些题目就比较难了。所以,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选择口算,有的同学选择笔算,这是正常的。不过基本的口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掌握。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口算呢?我们还是在练习口算过程中来口算方法,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5题。

  学生做题,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都做完了吗?你认为这些口算题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把这些口算题分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三大类。

  教师:也就是说,这本书要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求口算。下面想一想,20+40,80-30怎样口算的?你能说一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口算吗?

  引导学生说出20+40,80-30的计算方法以后,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归纳为想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计算20+40时,想2+4=6,所以20+40=60。

  教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以9+35和84-80为例,说一说这两类题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9+35时,想9+5=14,14+30=44;口算84-80时,想80-80=0,所以84-80=4。

  教师: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是先想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在两位数上的哪一位,然后再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出示第123页第15题,引导学生口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23+28+19,93-27-18,35+28-44。

  学生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出这些计算要分两步,第一步算出前两个数加减的结果,再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师:这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得非常普遍,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24,125页,完成书上第16,17,1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1-21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1-27

数学总复习教案11-16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05-06

数学总复习教案14篇01-26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27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0-21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1-19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