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时间:2023-08-28 22:35:49 赛赛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通用2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通用25篇)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

  教学内容:

  《森林小卫士》

  教学目的:

  1、感受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培养学生讲故事、表演能力。

  2、玩玩音乐游戏《森林之声》,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声响模拟创作大自然中各种音响。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背唱此曲,并进行简单地表演。

  基本措施:

  通过听音乐、配乐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反复的聆听音乐,熟悉这段音乐。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头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训练:

  1、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要求:动作整齐、有表情)

  2、师生问好。(要求:声音自然,统一)

  二、音乐游戏《森林之声》

  1、导入:

  师:“美丽的森林到了!森林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很好。森林有哗哗的流水声,呼呼的风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各种小动物叫声、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声。今天我们来做音乐游戏(森林之声)

  2、学生讨论模拟自然界各种声响的方法(要求:能用多种方法模拟声响)

  师:“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怎样模拟森林美妙的声音?”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谁第一个讲讲讨论的结果?(学生回答,教师分发头饰)

  师:“对!我们可以用人声、乐器模拟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3、表演《森林之声》

  师:“我们一起表演《森林之声》,听到什么声音就扮演什么角色,请戴头饰的小朋友到中间来表演,可以加一点动作。”

  师:“小羊悠闲地吃着嫩草,牛儿自在地漫步,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小河欢唱着,微风吹拂着,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声”啊!”

  三、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

  1、欣赏书上(14——15页)六幅画。

  2、根据五个字——配乐讲故事

  关键:仔细观察图画,能讲出六幅画的内容,能区分安静、欢乐、阴沉、激烈的`音乐。

  3、每播一段音乐,学生回答对应第几幅画(先按顺序,后任意)

  4、音乐故事—森林小卫士(表演)

  分角色:叙述者、小狗、猎人、天鹅、小猴、小兔、小羊、小熊、小虎……其他同学可扮演森林里的背景:大树、花朵、湖水等教师也应参与其中一起表演。

  课堂:同学们的创造力很强,希望继续努力。

  教后反思:

  用朗诵的形式,“小羊悠闲地吃着嫩草,牛儿自在地漫步,远处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小河欢唱着,微风吹拂着,组成了多么美妙的“森林之声”啊!”来创编音乐故事,再进行音乐活动,学生发挥的特好。

  课堂:同学们的创造力很强,希望继续努力。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小红帽》,指导学生用轻巧地声音,急吸缓呼地方法演唱歌曲。

  2、让学生在律动、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

  2、在感受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

  电子琴、小红帽头饰 、音乐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随着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相互问好

  二)寓教于乐

  1、导入:

  师:你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吗?谁能讲给大家听听?

  师生合作讲故事

  之后一起来欣赏童话故事《小红帽》的短片

  师:我们把这个故事边成一首歌曲好吗?

  2、 听范唱录音

  师:你觉得歌曲怎样?你会用动作来表示吗?放录音,学生即兴表演

  师:谁能听出歌曲是几拍子的。听音乐,学生试拍

  3、边听音乐,学生边打二拍子

  4、朗读歌词

  5、轻声跟录音唱歌词

  轻声跟琴唱歌词

  注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连唱,要求声音轻快,咬字积极,四小节换气,换气前的四分音符唱得短一些,第八小节要唱得亲切自然,后一个应稍弱,第五乐句用稍弱的音量演唱, 注意唱好每句末尾的韵“ang”)

  6、谁能告诉大家小红帽是怎样的一个孩子?(是一个美丽、善良、尊敬老人的小女孩,而且还非常勇敢),你喜欢她吗?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小红帽到外婆家去,你会更加喜爱她的。

  三)创造表现

  1、边唱边表演

  看课本上的图做动作一起练习:动胯托帽,动胯挥手,踏点动胯,动胯挥帽

  师:你还会其它的`动作吗?

  放音乐,学生边唱边表演。

  2、师:你能根据谈话故事《小红帽》改编歌词,加入情节表演吗?

  分小组创编、分组表演

  四)完美结课

  小红帽终于战胜了大灰狼,我们都喜欢小红帽,她是一个美丽、善良、尊敬老人的好孩子,大家都要像她那样,做一个人人夸奖的好学生。让我们一起唱着欢乐的歌声、跳着优美的舞蹈来庆祝小红帽获得胜利!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聆听《在钟表店里》

  1、初听音乐,学生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听了这段音乐仿佛你来到什么地方?好像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些细、高、轻、短、快的声音表现了什么?那些低、粗、长、慢的声音表现了什么?

  2、复听音乐,听到相同的音乐举手表示。

  你感到音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表演《时间像小马车》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生听录音跟唱歌曲,边唱边用手按课本上的示意线做旋律的走向动作,感受音的高低。

  2、这首歌速度比较快,演唱时尤其要注意节拍重音,字头要清楚,唱“哒哒”时应舌尖动作,使吐字清晰,唱时省力。

  3、初步学会歌曲便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听录音,编创歌曲动作,选择打击乐器。

  选择哪几件打击乐器伴奏这首歌曲比较理想?

  哪一件乐器像马铃声?哪一件乐器像马蹄声?

  小马车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声音伴奏?

  怎样变换力度敲击更加合适?等等

  4、分组汇报,一组学生表演,一组学生唱歌,一组学生打击乐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现。

  三、编创与活动:探索生活中的声音

  这是一个高低、长短、强弱的综合性练习。

  1、教师事先准备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纸等物品。

  2、启发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能发出声音?怎么使它们发出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声音?

  3、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物品,敲击出声音,列举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长的、短的声音,做出来给同学们听。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4

  教学内容: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

  2、学唱歌曲《大海》

  3、表演歌曲《大海》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练习用简单的图形谱(线段图)表现音乐的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大海》,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并通过提示分辨歌曲描绘的“海”的形象。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为《大海》创编动作,学习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意境与情感,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设计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小练习:学习利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声音。

  二、新课学习:

  1、欣赏乐曲《大海摇篮》{引导学生认真听乐曲,分辨歌曲唱出的内容,并采用图谱(线段图)表示的方法。

  (1)初听前谈谈“海”等有关常识;

  (2)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提示学生可用自己认可的图形表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或利用身边的物品制造声响进行体验表演。

  2、听歌曲录音《大海》;引导学生边拍边轻声随唱,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大海》,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与打击乐器等方法制造声响为同学作伴奏),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来给大家读一首小诗,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蛙)

  师: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提问: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

  师:

  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

  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2、识谱(出示谱)

  (1)师生一起数小节

  (2)观察谱子中有颜色的小节

  提问:哪两个小节应该跟(绿色、黄色、蓝色)一样呢?

  (3)谱子中有一句是没有重复的,是哪一句?(老师带着唱一唱)

  (3)师生接唱歌谱

  3、读词:

  (1)教师范读

  (2)跟读

  说一说:哪个地方觉得读起来有点困难?

  (3)教读附点节奏及十六分音符节奏

  (4)齐读

  (5)教师讲解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都知道什么意思吗?(讲解: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水上漂)

  (创设情境)提示:快乐的心情,用好听的声音演唱。

  4、唱词:

  (1)师生接唱

  要求:老师唱有颜色的,学生唱没颜色的.。

  (2)老师带唱一遍。

  注意:跳跃的感觉唱出来。

  发声方法(不要咧嘴:要像青蛙的叫声一样洪亮,但不能像青蛙“呱呱”的叫那样咧着嘴)

  (4)学生齐唱。

  (5)指名唱。

  (四)续编歌词

  两只蛤蟆……

  三只蛤蟆……

  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因该知道,蛤蟆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是我们的朋友。你们知道吗?一只蛤蟆平均一天能捉70多只害虫,一个月约20xx只。一年就可以消灭害虫约15000只。但是,它们的生命是脆弱的。所以,当我们看到它们受伤害时,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让我们一起说:保护青蛙,顶呱呱。保护环境,靠大家。

  完整演唱:要求:带着对青蛙的喜爱之情演唱。

  拓展:

  师:正因为大家都非常喜欢青蛙,所以民间还有许多歌唱青蛙的歌曲,下面就再来听一首山东民歌《花蛤蟆》。

  提问: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幽默风趣)

  (播放《花蛤蟆》视频)

  如果同学们对描写青蛙的歌曲感兴趣,课下你们搜一搜,下节课我们可以一起听一听。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演奏串铃、三角铁、蛙鸣筒、舞板这四种打击乐器,能分辨其音色,说出其名称。

  2、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与本课四种打击乐器相仿的简易的节奏乐器。

  3、能学会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能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能在自制或演奏打击乐器中,体验探索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认识四种打击乐器,听辨音色。

  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蒙古小夜曲》音乐片段、打击乐器舞板、串铃、蛙鸣筒、三角铁各两副。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带小朋友去蒙古大草原看看,了解一下那里的人民的.生活。你们听,太阳快要下山了,牧羊姑娘正敲着竹梆呼唤小羊儿快回家呢。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带来了一路铃铛声。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小羊小羊不要怕,牧羊姑娘为你点着了灯火。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小乐手,用刚才老师手里的这些乐器为这首14

  歌曲伴奏,好吗?

  二、引导掌握。

  (一)、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谁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些打击乐器?

  1、敲一敲听一听。

  请几个学生上台来演奏这样乐器,要求按节奏演奏,其他同学认真听辨音色。

  2、想一想做一做。

  生活当中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和这些打击乐器的声音相像?家可以试着做一做,敲一敲。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听赏。

  2、学习曲谱。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学生跟琴演唱全曲。

  3、学习歌词。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全体学生齐唱。

  c、无伴奏演唱。

  d、跟演唱整首歌曲。(第二遍唱伴奏带)

  (三)、为歌曲伴奏。

  1、分乐句为歌曲伴奏。按照书上的要求进行伴奏,伴奏得的小朋友上台来担任小乐手,用相应打击乐器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伴奏。

  2、小乐手伴奏。

  请八个同学担任小乐手,完整伴奏整首歌曲,其他同学演唱。

  三、结束课业。

  1、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一起来学一学。

  2、读歌词。

  3、采用全曲听唱方法学习歌曲。

  4、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5、“接龙”演唱歌曲。

  6、感受。观看有关夜晚优美的场景,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意境。

  7、表达。学生自由的说月亮,他(她)心中的月亮。

  8、引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有感情地进行歌表演或创设情景表演。分组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题小结。

  教师对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小结。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箫》。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汉族民歌《萧》感受歌曲流畅、起伏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的抒情、愉悦的情感,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用连贯、有支持的气息和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并用适当的表情记号演唱。

  教学重难点:

  1.能唱好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处

  2.能运用适当的表情记号来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幻灯片、节奏卡片、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吹歌曲最后一乐句

  1.师指导学生拍击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2.集体拍击最后一乐句节奏

  3.请学生自己学吹旋律

  4.展示学习成果

  (1)视唱乐句旋律

  (2)集体吹奏旋律

  三、学唱歌曲《箫》

  1.导入:

  提问:你知道口风琴是哪个国家的?请学生说说我国的民族乐器

  2.听师范唱

  提问:歌曲中唱到的是那种乐器?

  3.出示幻灯片:教师讲解“箫”

  4.听师再次范唱

  提问:歌曲是几拍子的?

  5.请学生跟着音乐拍击歌曲的'强弱规律。

  6.学习歌曲歌谱

  (1)分组拍击歌曲前四乐句的节奏

  (2)在钢琴的伴奏下,各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拍击节奏

  (3)出示字母谱,跟钢琴视唱歌谱

  (4)师生合作厂歌曲歌谱

  7.学唱歌词

  (1)请学生自己跟琴学唱歌词

  (2)教师指导歌曲一字多音处

  (3)完整演唱歌词

  (4)用高兴得心情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

  (1)提问:讲讲你所知道的表情术语?

  (2)分组讨论:为歌曲《箫》加入适当的表情术语

  (3)各小组展示,点评

  四、总结、结束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8

  教学内容:

  《月亮月光光》

  教学目的:

  1、欣赏《月亮月光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2、通过教学,启发学生用身体地动作感受彝族民歌地特有韵味。

  教学重难点:

  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具准备:

  课件、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师生歌唱问好。

  二、节奏练习:

  1、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条节奏,谁愿意读一读?

  2、找学生读。

  3、让学生边拍节奏边读。

  4、根据节奏创编动作。

  三、新课导入

  1、(出示图画,学生描述并理解,教师引导。)

  师:晚上的景色美吗?老师这儿有二个对形图分别像什么?生:月亮、花等等。

  师:“月亮婆婆露出笑脸放射出光”,听赏《月亮月光光》请你们用动作和表情来告诉老师。

  师:你们可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动作,你们都把月亮婆婆的表情给表现出来了。我们来选一种,大家一起表演。

  师:“河边的青蛙看者天上的月亮叫喊着”请你们用动作和表情告诉老师,我们也来选择一种。你们想不想根据音乐用舞蹈动作及表情把这迷人的景色表现出来呢?(第二次感受《月亮月光光》童声二重唱歌曲)

  2、了解彝族的`特点

  1):小朋友们欢快地舞蹈把一些小客人引来了,这些小客人穿着漂亮地民族服装,你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吗?

  2)教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辨认。

  3)教师向学生介绍彝族。

  3、感受音乐阶段:

  1)听彝族小朋友为我们带来了一段音乐,它表现了怎样地情绪?

  2)再听:让学生用动作感受出节奏。

  3)再听:让学生边听边哼唱音乐。

  4)教师启发:你们听彝族小朋友跳得多高兴啊,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跳起来吗?

  5)边听音乐边看插图,学几个彝族舞蹈的动作随音乐表演(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大方、自信、乐观的性格。)

  四、感受音乐

  小朋友刚才我们欣赏了两首不同情绪的乐曲,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形式来感受。

  课堂:这节课同学们做得真好!继续努力吧!

  教后反思:

  学生喜欢学跳彝族舞蹈的动作,并能随着进行音乐表演,用动作来感受音乐,培养学生大方、自信、乐观的性格。并能根据音乐用舞蹈动作及表情把这迷人的景色表现出来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随歌曲的演唱录音或老师的范唱一起演唱《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并通过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音乐的体验与演唱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向孩子们宣扬健全的人格。

  3.培养人们的英雄气质,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唱过《国旗国旗真美丽》,《娃哈哈》,等歌曲,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曲,名字叫《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听到这个歌曲名,你们会想到什么?

  老师先提几个问题:

  (1)这里的我指的是谁?

  (2)祖国和我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呢?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歌曲里藏者呢!我们一块去寻找吧!

  (二)学唱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

  1.听一听:

  (1)听听歌曲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选择:A难过的B激动的C深情的

  (2)听听歌曲的节拍,并做出正确的选择:A2/4B3/4

  (3)听歌曲中有没有前奏、间奏或尾声,如有就做出小记号,以便在唱歌的时候做提醒。

  (4)听你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并在歌谱上找出来。

  (5)听歌曲有没有反复的地方,从哪里开始反复?

  (6)听歌曲的速度,并作出正确的选择:A快速B中速C慢速

  2.看一看

  同学们看一看,歌曲中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曲谱里有没有不懂的音乐符号?

  有的话,请把它们找出来吧!

  3.唱一唱

  A用“啦”哼唱。

  B轻声跟唱歌词。

  C分男生和女生接龙唱。

  4.找一找

  休止符二分符歌曲最高音最低音连音线反复记号

  5.说一说

  同学们,学了这个歌曲之后,它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情感?你想对祖国妈妈说些什么?

  6.演唱

  全班齐唱,然后请个别同学进行演唱。

  (三)总结:我们今天学习演唱了这首歌曲《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之后,大家觉得我们为自己强大的国家感到自豪吗?--自豪。好,那么课下,大家再去复习演唱,并找出更多祖国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事,好吗?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0

  教学内容:

  表演《卖报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卖报歌》导入课题:同学们看过电影《报童》吗?解放前有许多孤儿,他们的生活无依无靠,有很多孩子当起了报童,风里雨里沿街叫卖,吃不饱、睡不好,过着悲惨的生活,有的报童还积极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许多贡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卖报歌》。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要叙述 。

  2、复听《卖报歌》并出示歌片,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将不会的字注音)。

  3、随琴轻声跟唱,认真填词。

  4、分小组讨论歌曲的情感。提示: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5、歌曲学会后,加上沙球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提示:要注意歌曲演唱与伴奏合作的整体效果。

  6、分组编创动作,也可简单化妆成小报童表演,如:拿报、背上卖报的袋子,分组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听辨音高的练习:

  1、教师唱唱名,让学生听并辨认是哪一个小报童唱的?熟悉唱名并能说出来,是第几个?并模唱出来。

  2、让几名学生分别唱出,让学生排出顺序,并说出同学的名字。(这种方法既可以听辨音高,同时也可以听辨人声的音色,为将来听辨乐器的音色打基础)。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1

  教学目标:

  1、能随着音乐表演模仿钟表的走动。

  2、能清晰和富有弹性的演唱《钟》,并用钟声为歌曲伴奏,作到统一和谐。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一起猜猜看!

  2、欣赏与创造。

  1)初听: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关于钟的音乐作品,先请大家来听一听。 (播放《在钟表店里》)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听着这首乐曲,我们好像真的到了钟表店里,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钟表,听到了它们报时的声音。说说你见过什么特别的钟表?

  师:你们能用肢体来模仿钟表的.走动吗?

  2)复听:(分段欣赏)

  师:真不错,你们能跟着刚才的音乐表演吗?

  师:表演的真好!那这段音乐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师:对了!仔细听,在钟表店里除了钟表,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听赏B段)师:这段旋律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这段是描写钟表工人在愉快劳动的情景,我们 边听边来想象并模仿一下他们劳动的表情和动作。 师:接着听下一段。(听段旋律) 3)完整欣赏及表演:

  师:我们听完了全曲,可以发现这首乐曲由五部分 组成,其中三个部分差不多,我们用红色来表示, 剩下热情的一段用黄色表示,柔和的用兰色表示。

  3、拓展知识:复习歌曲《钟》,并配钟声伴奏。

  a、先听一遍,帮助学生回忆。

  b、师:还记得刚才钟表店里的钟声吗?瞧,老师选了两个最有特色的钟声,一起练练!当当滴答滴答滴

  4、小结:欣赏与钟有关的歌曲《小闹钟》、《时间像小马车》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红帽》

  2、律动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用急吸急呼的方法按句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

  2、能用轻巧的声音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

  3、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跟着歌曲音乐作律动。

  教学重点

  用急吸急呼的方法换句换气,从而演唱好《小红帽》

  教学难点

  跟着歌曲音乐作律动

  教具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练一练

  1、律动:《拍拍拍》

  2、发声练习:《音阶》《小黄狗》《小花猫》

  3、节奏练习:

  课件1: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2:你会划小节线吗?

  课件3:拍拍节奏,读读句子

  三、故事导入

  四、新歌教学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课件答题)

  2、听flash范唱,感受歌曲节奏节拍。(课件答题)

  3、跟琴哼唱,熟悉旋律。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用急吸急呼的方法齐唱歌曲,教师纠错。

  6、设计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歌曲律动

  1、律动动作说明

  动作一:踏点摆臂

  做法:正步站立,左脚开始做原地点踏步,同时双臂前后摆动。

  动作二:动胯托帽

  做法:左手叉腰,右手托帽,双脚踏点左右各两拍,同时动胯。

  动作三:踏点挥帽。

  做法:左手叉腰,右手上举挥帽,双脚踏点左右各四拍,同时动胯。

  2、学习过程:分句教动作后,在音乐伴奏下反复练习。

  六、课堂小结

  七、听音乐出教室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3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

  1.跟着老师模唱歌谱,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背唱这首歌曲。

  2.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小红帽》的故事吗?可请了解的同学简要介绍《小红帽》的'故事内容。

  二、学唱《小红帽》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进行对比。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

  (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设计思路】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在童话故事中,他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因此,我在这堂课设计时,结合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喜好,由“童话”这个主题入手。始终抓住“音乐”与“童话”这两条主线展开。使学生在音乐中品味童话,在童话中学习音乐。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2、学生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报春》。

  3、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在听赏中能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受音乐的快慢、强弱对比。用歌声和动作表现春来了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报春》并能用动作(或律动)主动参与表现音乐中的快慢、强弱变化。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表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并能大胆、自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

  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解法范唱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弹唱《小燕子》。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春天美吗?

  生:美!

  师:你们能说说春天有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吗?(用四字成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等)

  师:恩,同学门说的很好,那么老师现在有一个关于鸟的谜语要给大家猜一猜,你们能猜中吗?

  谜语:一只小小鸟,冬去春又来,布谷布谷叫,催着春耕忙。

  生:布谷鸟。

  师:恩,同学们真棒!布谷鸟的叫声就仿佛告诉大家春天来了,美丽的景色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吧!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报春》。(提醒孩子们安静的听音乐。)

  师:通过听了这首歌曲,你们听见布谷鸟的叫声了吗?

  生:......

  师:谁能模仿出音乐中布谷鸟的叫声啦?

  师:在远处叫和在近处叫有什么不同啦?

  2、发声练习:请学生跟琴声学布谷鸟的叫声,请同学分别模仿在远处(高音)的叫声和近处(低音)的叫声。

  3、请同学再次欣赏歌曲《报春》,思考几个问题。

  板书:。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儿童歌曲?歌曲的拍号是什么?

  (讲解:这是一首三拍子的`音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歌曲的调号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愉快活泼、旋律优美)

  师点评:说的很好,这首歌曲愉快活泼,旋律优美舒展,歌词布谷鸟的叫声使整首曲子充满了趣味。

  4、学唱歌曲第一段

  〈1〉用LU轻轻跟琴声熟悉、学习旋律(哼唱曲调二遍)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诵歌词。

  〈3〉播放音乐,让学生带上歌词默唱整首歌曲(只做口型,不发声音。)

  〈4〉播放音乐,让学生带上歌词清唱歌曲整首歌曲,耳朵仔细听范唱。

  〈5〉加入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第1段,对有问题的老师指出并加以纠正。(布谷鸟唱起歌来特别轻盈富有弹性、我们学着布谷鸟声音来演唱歌曲。)

  〈6〉加入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第2段。

  师:“春天,春天你快来吧!”说明春天来了吗?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应该用着什么样的心情演唱?

  生:……

  师:对,说明人们盼望春天的到来,应该带着急切盼望心情连起来唱,换气时也要急速换气。咬字吐字要清晰,用这种方法再唱一遍。

  〈7〉加入歌词跟琴演唱歌曲第3段,对有问题的老师指出并加以纠正。

  〈8〉加入感情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提醒孩子们在唱布谷时,要唱的有弹性,跳跃,四分休止要唱出来,还要用高兴的心情去演唱整首曲子,老师范唱。)

  三、歌曲表演

  1、请学生为歌曲配上适当的表演动作。

  2、全班演唱歌曲,请2个学生用碰铃和木鱼为歌曲伴奏。(提醒伴奏的同学要注意3拍子的强弱规律)

  3、分组表演,请2个学生用碰铃和木鱼为歌曲伴奏。

  四、拓展1、同学们春天真美啊,老师这有一首好听儿歌要送给春姑娘吧。请大家把书翻到15页,请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机,春天像一首歌,春天像一支舞蹈,春天像一首诗,春天像一幅画,下课后小组讨论你心目中的春天,并把你心目中春天的景象画出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拓展思维。)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5

  教学内容:

  表演《两只老虎》、聆听《狮王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

  二、演唱《两只老虎》:导入新课:(请两个孩子配合老师,将老师事先准备的老虎头饰戴上) “老师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为你们变出两只可爱的`动物兄弟,好不好?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变!(随《两只老虎》音乐两只小老虎模仿其行走特点在孩子们当中走一圈)

  1、老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只老虎》第一声部

  2、分声部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两声部配合按节奏朗读歌词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两声部的配合

  5、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分别帮助两声部稳定节奏、音准

  6、歌曲处理:有趣地

  7、随伴奏模仿老虎的动作特点,边唱边表演

  三、聆听《狮王进行曲》: “两只奇怪的小老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小动物,(放音效:狮子吼声)呀!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大狮子也来了。

  1、初听乐曲《狮王进行曲》,老师在狮吼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乐曲所描绘的森林之王的音调是怎样的。

  2、复听乐曲,让孩子认真聆听,狮子吼叫的次数。

  3、再次复听乐曲,学生随乐曲表演。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见到了两位“森林之王”,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他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对,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我们的动物朋友们,与它们和谐相处!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6

  教学内容:

  表演《猫虎歌》;聆听《老虎磨牙》;用自制打击乐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两只老虎》自由律动、演唱。

  二、表演《猫虎歌》:

  1、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讲一个关于《森林之王老虎学艺》的故事好不好?”(如果有孩子听过这个故事,就让孩子来讲述)

  2、“故事非常有意思,我们把它变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播放CAI范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歌曲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小小表演唱,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三、聆听、表演《老虎磨牙》

  “好可爱的一只小猫,好糊涂的一只老虎,老师还有一位老虎朋友没有请出来呢,你听,他来了!”

  1、初听乐曲《老虎磨牙》师:你们听老虎朋友在干什么呢?(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2、复听乐曲学生模仿所听出的乐器的演奏方法,随乐曲表演,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

  3、用自制打击乐器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参与合适,随乐曲击打自制的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中来。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下课后,请大家自由组合,模仿一个场景,用你们自制的打击乐器,来表现演奏它,下节课我们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表演的最精彩。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7

  一、教学目标

  1、在情景式的教学环境中,能正确地演奏打击乐器并自创节奏为乐曲伴奏;能自然、有感情的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及尝试作音响创作来体验三拍子音乐带来的美感。

  2、通过感受、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学唱歌曲《萤火虫》,指导学生用天真、纯朴的情感来演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给他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3、能自信地、有表情地进行交流和综合表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团队意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在三拍子音乐的伴奏下,能用打击乐器和肢体动作表现出强和弱。

  2、唱好八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

  3、指导学生能用轻切、自然的声音演唱。

  4、初步尝试用变奏来演唱歌曲,感受二拍和三拍的节奏特点。

  三、教具准备

  “萤火虫”头饰、打击乐器、荧光棒、多媒体

  四、教学内容

  1、感受、体验三四拍音乐;

  2、学唱歌曲《萤火虫》;

  3、综合表演;

  4、拓展;

  五、教学设计

  (一)听音乐进教室

  随三拍子音乐飞进教室。

  师:与小伙伴一起舞蹈;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摆出你们最漂亮的造型。

  (二)快乐音乐园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去快乐音乐园,想知道今天还有谁和我们一起去吗?请你猜一猜。

  2、猜谜语

  师:夏夜里,谁提来,一盏一盏小灯笼;小灯笼,象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不是灯也不是星,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3、揭示课题(媒体)

  师:萤火虫也是我们今天的小导游,现在让我们戴上萤火虫的头饰跟随它出发吧!

  4、节奏乐园

  (1)、师:萤火虫把我们先带到了节奏乐园,你能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吗?老师想请大家帮助我一起听,好吗?(媒体出示)

  (2)、师:你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吗?你能用什么方式来表示?(媒体出示)

  (3)、师:你能用打击乐器随着音乐演奏吗?(媒体出示)现在就请每一组小朋友拿好打击乐器一起拍一拍,敲一敲。

  (4)、学生小组进行练习。

  (5)、师:小朋友都练习得很认真,现在请每一组先来演示一遍。

  (6)、师:接下来我们就听着音乐一起演奏两遍,第一遍每个组各演奏一遍,第二遍一起演奏。

  5、舞蹈乐园

  (1)、媒体播放两只跳舞的萤火虫

  师:看!萤火虫又把我们带到了舞蹈乐园。(学生欣赏)瞧!两只萤火虫跳着不同的舞姿,你更喜欢哪一只呢?请你也做一做.

  学生回答

  (2)、学生听音乐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喜欢的萤火虫。

  师:现在让我们听着音乐和你喜欢的萤火虫一起舞蹈吧。

  (3)、师: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师;老师从你们刚才的舞姿中已经感受到了。

  6、歌唱乐园

  (1)、师:萤火虫带着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草地上,和你的好伙伴找一个最舒服的地方坐下来,听,萤火虫唱歌了。(录音范唱)

  师:你听到萤火虫唱了些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们都很棒。

  (2)、出示歌词(媒体出示)

  (3)、师:接下来老师为你们朗读一遍歌词。

  (4)、师:你们想和老师一起读歌词吗?现在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对读歌词,兰色的歌词老师读,红色的歌词小朋友读,读的时候配上适当的动作。(师生对念歌词)。

  (5)、学生用lu哼唱旋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轻声用lu唱一遍。

  (6)、师:轻声地和身边的小朋友一起学唱。

  (7)、师: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会唱吗?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8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2、通过对《猜谜谣》歌曲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通过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模仿动作、问答对唱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学重点: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充满童趣地演唱《猜谜谣》。

  教学难点:

  歌曲《猜谜谣》中相似乐句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猜谜语吗?

  学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三、出示谜谣,激发兴趣。

  1、出示谜面,师问谜面,生回答。

  2、初听歌曲。

  师:大家都猜的非常好。我们来听听书中的小朋友猜出几种动物,又是怎么表达的'?你们竖起耳朵认真听。

  3、揭示歌曲名。

  听出来了吗,小朋友们回答的时候是用什么方式?——原来的谜语,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变成了谜谣,这首有趣的歌曲,名字就叫做“猜谜谣”。

  4、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速度它的速度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听看。这样的速度往往是表现“轻快活泼”的,大家跟我一起说轻快活泼。

  再次聆听歌曲。

  师:跟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摇摇头动动手,感受歌曲的轻快活泼。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一学就能跟上音乐的节奏,下面我们就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有节奏的读歌词

  5、解决难点。

  (1)出示相似的两句歌词、歌谱,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请学生说一说前两小节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师弹奏旋律,生唱前两小节歌词。

  (4)完整学唱两个乐句,指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唱。

  (5)师说明衬词。带着高兴的心情一起再来唱一遍。

  6、学唱问、答部分,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7、齐唱第一段。

  8、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

  9、随琴的伴奏完整齐唱。

  10、歌曲处理

  (1)跟音乐范唱齐唱。

  (2)生生合作唱。

  (3)表演唱。

  四、总结。

  学了《猜谜谣》这首歌曲,我们知道谜语有用说的,还有用唱的,而且一个谜语还有多种答案,这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让我们踏着音乐轻快的步伐去观察、探索吧。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9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静夜思》。

  2、练习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教学目标

  1、能用思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教学过程

  (一)启发思乡的情感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家乡在哪里?在家乡还有什么亲人?

  学生回答。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当我们离开家乡时,总免不了要思念家乡的亲人,思念家乡的一切。德国诗人海涅在欣赏了肖邦的演奏后,感到“好像是从故乡来了一位同乡,把我不在家时发生的一些奇异的事讲给我听。有时我想打断他,问他:那个俏皮的头发上带着眼网的水神近来好吗?我们的玫瑰花还是那样美丽开放吗?我们的树还在月光下美妙地歌唱吗?”

  许多艺术家都留下了思念家乡的艺术作品,如音乐家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台湾诗人余光中写的《乡愁》。下面我们来欣赏马思聪《思乡曲》的片段。听一听有什么感受?(有条件的可由教师或学生来演奏乐曲的主题)

  学生聆听乐曲《思乡曲》。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朗诵《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师:我国唐代诗人李白也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静夜思》,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

  学生朗诵《静夜思》。

  师:作曲家把这首诗谱成了歌曲,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

  学生聆听歌曲。

  (二)视唱歌曲

  师:歌曲是有旋律的诗,更能表达思乡的情感。现在,我们再听一遍,听一听,有哪些音乐的要素构成了这种思乡的情感?

  生:音乐的速度较慢,节奏比较舒展,演唱的声音很柔和,力度较弱等。

  师:现在我们来视唱这首歌。

  学生视唱歌曲。

  师: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要注意用连贯的、较长的气息,要唱得平稳,特别是要唱满全音符的时值。还要注意第二乐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连,更好地表达思乡的情绪。在演唱倚音的时候,要注意用弱的声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

  学生演唱。

  师:第三乐句的开始同第二乐句结束的音有什么不同?你感觉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用八度,用小于八度的音试试有什么感觉?

  生:这是八度的大跳,好像表现思乡的情感更加强烈。

  师:这个感觉非常正确,在演唱时要唱准八度的音程,另外力度要稍强一些,突出那种思乡的情感。

  学生演唱。

  师:下面是合唱部分。注意第二声部是在什么时候进入的?要注意听第一声部的旋律。

  学生练习合唱。

  (三)学习四四拍的指挥图式

  师: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在指挥手势上同四二拍有很大的区别,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学习。

  学生学习指挥手势。

  师:现在我们一边唱一边做指挥手势。

  学生边唱边指挥。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指挥大家演唱歌曲。

  全体学生在同学指挥下演唱歌曲。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0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2、通过想象与联想,结合欣赏乐曲,大胆创编,踊跃参与合作表演。

  3、分角色进行表演,培养音乐表现力,感受音乐与形体表演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风趣活泼的特点。在乐曲感染下,热情投入创作与实践中,激发学生互动参与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实践能力。

  2、合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编出生动活泼、富于特征的形象和情节。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总结本单元所学内容,归纳特征,介绍形象,引出“闪亮登场”的“人物”──猴子,引出新课《猴子蒸糕》。

  二、新课学习

  1、聆听歌曲《猴子蒸糕》,了解歌曲内容。

  2、介绍背景──壮族民歌。(教师可收集壮族民歌的资料进行口述。)

  3、教师出示《猴子蒸糕》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朗诵歌词。

  提问:歌曲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4、再次聆听歌曲《猴子蒸糕》,对照歌词,构思创编“音乐剧”。

  5、给学生5到7分钟时间,自由合作,分角色,分工,依据歌曲叙事情节创编“音乐剧”。

  可同时安排3-4组进行。除了主演外,每组还可以安排“导演”“评判小组”“剧务”等,共同为表演出谋划策,以提高表演效果,“分工不分家”,以增强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6、欣赏歌曲《猴子蒸糕》动画,让每个小组的表演者边听歌曲边构思进入“角色”。

  7、《猴子蒸糕》分角色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以后,可暂时做停歇,让观众提出评价意见及修改建议,然后第二组出场。如是类推。

  三、课堂小结:结合表演,对猴子与小狗的`生活态度、行为做出价值判断,深化思想认识。结合单元内容,强调进一步加强“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体验,号召大家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同时还应树立“尊重他人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用劳动创造果实”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1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

  3、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学重点:

  学唱《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玩具交响曲》、聆听《出发》。

  教学过程:

  一、聆听《玩具交响曲》

  1、导入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玩具的歌”[出示《玩具交响曲》音乐]

  2、引导学生体会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3、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小鸟的声音用手势表示出来。

  4、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二、聆听《出发》

  1导入师: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么?[出示《出发》图文]

  2初听音乐提示:音乐中描绘的小朋友是怎么出发的?你仿佛听到什么?

  3复听时,学生随乐曲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2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森林中的铁匠》中两种不同的情绪。

  教学用具:

  课件、打击乐器、录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年级导语:今天老师要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听完以后请你们说说这首乐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的录音。

  学生活动:完整的欣赏全曲。

  二、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阶段目标:完整初听,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

  学生回答:这首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后面部分的速度较快。

  过渡语:回答的很好。这首乐曲为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但故事的内容要有你们自己来听。你们干菜说乐曲前面部分的速度是较慢的,那我们就来听一听这一部分,听完以后,请你们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第一段录音。

  三、分段欣赏乐曲

  阶段目标:更深入地了解乐曲的内容,感受乐曲的情绪。

  1、欣赏乐曲第一部分。学生活动:听第一部分旋律。

  生:时间是早上,地点是在森林里。师:对那思念林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

  生1:非常安静。

  生2:非常美,有大树、小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

  生3:有漂亮的花,蘑菇,还有很多的雾气。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再来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大森林清晨的美丽景色,并且新生音乐边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天蒙蒙亮了,沉睡的`森林苏醒了。

  教师操作:播放第一部分旋律。

  学生活动:再欣赏第一部分旋律,跟着旋律做动作。

  过渡语:刚才,我们仔细欣赏了第一乐曲的第一部分,作曲家用缓慢的速度、舒展的节奏、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大森林美丽的晨景。

  2、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听听第二段乐曲与第一段乐曲有什么不同?这部分乐曲在速度、节奏、力度以及情绪方面起了什么变化?

  教师操作:播放第二段录音。

  学生活动:欣赏第二部分乐曲。

  生:速度比较快,力度比较强,节奏鲜明,旋律跳跃,情绪欢快热烈。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很好。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主人公的职业,你门在来听一听,能听到什么声音。教师操作:再次播放第二段乐曲。

  生:有三角铁的声音。

  生:有敲打东西的声音。

  生:;我听见了叮叮当当的声音。好象是打铁的。

  师:请同学们为这受曲子起名字。

  生:森林的早晨、快乐的一天、神奇的铁匠。

  小结:这首乐曲叫做《森林的铁匠》,又叫做《铁匠波尔卡》,是德国作曲家米埃利斯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作品。乐曲描绘了清晨森林的宁静气氛以及铁匠打铁的欢快的情绪,乐曲十分生动形象,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

  师: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小提琴、长笛。小结:它是一首管弦乐曲。

  四、完整地欣赏乐曲

  阶段目标:完整的欣赏音乐。

  过渡语:现在我们就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教师操作:播放课件,观看课件,听音乐,随学生一起做律动。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欣赏了乐曲《森林中的铁匠》,欣赏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1:劳动的愉快的。

  学生回答2:劳动是光荣的。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3

  教学内容:

  1、唱《云》

  2、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柔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云》。

  2、学生收集关于云的知识,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变化。

  3、通过秋虫音乐会,学生能够具有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好奇心,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音乐强弱的听辩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柔和、亲切、优美地声音演唱歌曲《云》。

  教学难点:

  通过我的创造,学生的音乐方面的一些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去风光秀丽的野外郊游去了,外面的景色真是美极了,蓝的天,青的山、绿的海,五彩缤纷的鲜花在大自然多么神奇呀!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猜一自然界的神奇的事物。

  (多媒体出示有关“云”的谜语)像是烟来没有火,说是雨来又不落,有时能遮半边天,有时只见一朵朵。

  生:云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瞧!白云姐姐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出示课件)小朋友听白云姐姐的歌声多美呀!

  2、播放音乐《云》

  师:让我们和白云姐姐一起唱起来吧!

  (1)完整聆听范唱,老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拍手,点手心或拍手、拍肩等,边听边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用回声法学唱歌曲。

  (3)体会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用自然、亲切、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抒情、优美的意境。

  3、拓展小知识:美丽的云

  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你们知道云是怎么形成的?

  生:(回答)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讲解云的形成)云也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欣赏云的几幅图片(出示各种形状、种类的云)

  4、我的创造:秋虫音乐会

  师:在这么美丽的天空下,许多小动物们在野外开起了音乐会,可热闹了。瞧!还有的小动物当起了指挥家。(出示秋虫音乐会的图)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指挥家吧!(老师简单地示范指挥的动作,学生跟着老师模仿)

  (1)放音乐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引导学生听辩音乐的强弱变化和不同的主题重复时,用不同的动作表示

  (2)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小小指挥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模仿指挥动作,老师启发他们在音乐的力度,速度发生变化时,指挥动作也要做相应的改变,不必要求学生的指挥动作规范化,重在体验乐曲的情绪。

  (3)学生说说夏末初秋听到哪些昆虫的叫声,让学生按一定的节奏学一学这些叫声。选择可模仿秋虫鸣叫的打击乐器,配合音乐进行表演,由音乐感觉好的学生指挥。

  5、小结:

  今天,我们也和小动物们一样开了一个小小的音乐会,小朋友们都当了一回小指挥家,渡过了一个快乐的音乐会。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4

  教学目标

  1、知道国歌、国旗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敬重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聆听《颂祖国》,让同学谈谈对音乐的感受。

  重点、难点

  引导同学懂得升国旗时肃立,敬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示对祖国的热爱。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组织上课

  三、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让同学观赏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

  2、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3、请同学讲讲他知道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

  4、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5、说说在哪里你听到过这首歌的?

  启发同学联想中国体育健儿夺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奏国歌的情形。

  6、复听音乐

  引导同学联系的升旗仪式,说说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应该做什么?

  7、引导同学懂得升国旗时应肃立,敬队礼或行注目礼,神情专注而庄重,表示对祖国的热爱。

  8、欣赏国歌,模拟一次升国旗的仪式

  9、再次复听,说说,听后的心情是怎样的,教育同学热爱祖国。

  四、聆听《颂祖国》

  1、初步聆听音乐,说说听了这段音乐是想散步还是想跳舞?

  同学谈谈感受

  2、介绍《颂祖国》

  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新疆的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男女老少都会跳舞

  3、律动

  (1)教师演示几个新疆舞的动作

  (2)请同学回想你接触过的新疆舞是怎样的,鼓励他们自身扮演

  4、跟音乐自身律动,提醒同学跟音乐进行

  五、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25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为歌曲填唱新词,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同学唱起来更亲切,更有兴致。

  3、启发同学自身创编动作,以表达歌曲的情感,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听唱法学会歌曲,注意歌词中“象样”的“呀”轻轻地带出来,“妈妈”两字要唱得亲切,结尾稍慢一些。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组织教学

  三、扮演《同唱一首歌》

  1、请同学进行拍手拍腿的动作

  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第三拍拍腿。

  2、让同学自身创编三拍子节奏的动作

  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第三拍肩(叉腰、手指点脸……)

  3、反复听音乐,进行拍腿拍手的动作

  四、学唱歌曲《同唱一首歌》

  1、听唱法学会歌曲

  注意歌词中“象呀”的'“呀”轻轻地带出来,“妈妈”两字要唱得亲切

  2、跟琴复唱歌曲

  五、创编

  1、填唱新词

  将空格填上同学们的名字

  2、唱唱所填的歌词

  3、创编动作

  将同学划分为小组,集体创编,展示创编的动作。

  4、跟音乐进行分组扮演

  教师对同学的创编应给予鼓励和积极的肯定,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六、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教学随笔

  通过《祖国你好》这课,知道了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敬重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同唱一首歌》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二年级上册教案02-05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0-14

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1-24

音乐上册教案15篇01-14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篇)01-08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15篇01-08

二年级音乐上册《小红帽》的教案09-12

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09-09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15篇)03-25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精选15篇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