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音乐教案

时间:2023-12-05 08:57:16 志杰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春游音乐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游音乐教案(通用11篇),欢迎大家分享。

春游音乐教案(通用11篇)

  春游音乐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通过对高低音旋律的倾听,会用身体表现音乐旋律。

  3、尝试结合音乐创造性地表现春游时的情景。

  活动准备:

  AR视频资源,AR音频资源,AR图片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春游时的所见所闻。

  春天来了,爸爸妈妈有没有带小朋友出门玩呢?都去哪里了?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春游时见到的美景吧。

  二、基本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出下山坡的动作及轻快的感觉。

  小朋友去了这么多好玩的地方,有的小朋友还去了山上,山比较高,小朋友在山顶山有没有看见美丽的景色呢?小朋友在山顶上玩一会后就要下山了,那小朋友在下山时时怎样的感觉呢?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吧。(身体后倾,小步子较快的前进)。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出爬坡的动作及吃力的感觉。

  小朋友下山的.感觉很轻松也比较快,那小朋友上山时的感觉是怎样的?那我们一起模仿一下爬山坡吧。(感觉很累会大口地喘着气,身体微微前倾,脚迈的步子比较大)。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出跳跃的动作。

  小朋友在爬山时路面上有些石头,小朋友会怎样过去呢?那我们一起学着跳石头吧。小朋友在跳跃时双脚轻轻跳起,并且要连续地跳。

  教师引导幼儿模仿走弯弯曲曲路时的动作。

  山路都弯弯曲曲的,小朋友会怎么走呢?我们来模仿一下吧。(走弯弯曲曲的路时,就像在走波浪线)。

  教师点击AR音频资源,引导幼儿感受曲子起伏、欢快的特点,并将下山、爬山、跳石头、走弯弯曲曲的路这些动作根据曲子节奏不断变化的特点加入到曲子中。

  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哪里的音乐像爬山?哪里的音乐像下山?哪里的音乐像跳石头?哪里的音乐像在走弯弯曲曲的路?

  教师点击AR视频资源中的动画,引导幼儿正确感受曲子的特点。

  这里有一个小朋友,他春游时也去爬山了,我们看一看他爬山的时候是不是和小朋友一样呢?

  三、结束部分

  教师再次点击AR音频资源,和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游戏。

  那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春游”吧。我们现在在山顶欣赏景色,随着音乐我们开始下山,觉得另一个山头有更加美丽的景色,我们又去爬另外一座山,在山路上有很多的石头,我们一起跳石头,再一起走弯弯曲曲的山路,终于到达我们想去的山头了。

  春游音乐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春游》,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2、感受艺术大师李叔同多才多艺的风范。

  教学重点:

  用优美流畅的歌声学唱歌曲,初步表达诗情画意的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1、感受6/8拍旋律带来的流畅、起伏感。

  2、歌曲第三乐句中三个re的音高、5#4 5的音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了解作者。

  1、播放歌曲《送别》,学生欣赏跟唱,说出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2、教师引出另外一首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歌曲:《春游》。

  二、真情演唱、感受音乐。

  1、播放歌曲春游后,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说歌曲情绪。

  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节拍及旋律。

  3、练习两条6/8拍的节奏。

  6/8 x x x x | 6/8 x x x . |

  尝试把这两条节奏组合起来练习。

  按组合后的节奏读一读《春游》歌词。

  4、歌曲演唱:

  通过朗读我们感到歌曲春游结构工整,请学生给歌曲分乐句,

  A、熟悉歌曲的旋律,用“噜”模唱。

  B、歌曲不但结构工整,乐句间还有什么特点?请学生边听边找。学习完全重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歌词。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和二、四两句一音之差。填歌词唱一唱。学生完整把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唱一唱,第三句听一听。

  C、第三句前半句,学生用“噜” 模唱,提醒学生2 2 2 5 三个2的音高保持一致。后半句同学们看乐谱多了一个什么记号?(小井字记号)。升记号使得两个音的距离变近了,听一听,用“噜”唱一唱5#45,比较不带升记号的545。个别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后半句填词唱一唱,再请个别学生唱一唱小组起来唱一唱,有问题再纠正。全班完整演唱第三乐句。

  D、集体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E、歌曲处理:歌曲的意境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唱好春游这首歌呢?(老师哼唱)学生交流。师生总结出:用轻柔、强弱中带有起伏的声音演唱,更能体现歌曲的意境美,请学生来试试,跟录音唱一唱。

  F、在学生完全唱会歌曲后,全班跟琴轻声唱一遍歌谱。

  三、走进作者,拓展感受。

  李叔同是近现代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词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39岁出家,法号弘一大师。他有敏感的心灵和丰富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请欣赏一组图片:

  1、学生欣赏一组作品,交流这些作品分别属于哪个领域。

  2、这些才华都出自于一个人之手,当一个人拥有这么多才华时,你用一个怎样的词形容他?总结: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

  3、再次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4、在歌曲录音声中结束教学。

  春游音乐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教课之前有关于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春游音乐教案 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尝试分段体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情绪。

  2.幼儿能够大胆地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理解曲子不同乐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用动作大胆表现音乐。

  课后反思:

  虽然也组织过这样的音乐欣赏活动,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还都不是很好,只有一两个幼儿能准确表达出对音乐的感受。像今天这样的分段欣赏,孩子们更是第一次尝试。

  对于内容的选择,虽然我有考虑到了本班孩子的实际水平,在《春之歌》和《春》之中,选择了后者,因为这首曲子的三段体旋律变化比较大,孩子比较容易分清。但还是因为活动中对教案的临时调整,使得大多数孩子没能掌握。

  活动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完整的欣赏音乐,说一说对音乐的感受。(我们班音乐感受力最好的)一下子就听出了音乐的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束部分给人不同的感觉,并用“活泼”“速度慢”“优美”等表达出了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让听课的老师都感到很惊讶。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以为曲子对孩子们可能很容易理解,所以把教案中原本设计的“分段欣赏感受”改为了“整体欣赏,分组表现。”这样一改,导致了后面很多的`问题:

  首先,我在调整教案的时候没有关注到班里的大多数幼儿,而是用最好的标准代替了全体的感受,导致整个活动,好像只有我和菲菲一个人在互动,所以最后目标的实现也只是那两三个能力强的幼儿。

  因为取消了分段欣赏,使孩子们在没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就进行分组表演,一是秩序比较乱,二是表现方式匮乏。大多数孩子都是在那乱跑乱跳,这也直接影响了老师的情绪。最后的情景表演,孩子们也是在模仿老师的动作,根本没有真正实现对乐段的理解和感受。

  音乐活动本来就是领域活动中的薄弱环节,欣赏活动就更是弱中之弱。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关注每一名幼儿,从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是全体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春游音乐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用轻快、甜美的声音演唱。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生练习。

  (二)导入。

  复习歌曲《渴望春天》。今天再学一首新歌曲《春游》。

  (三)新课。

  1、教师播放录音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

  2、作品简介:

  《春游》这首作品发表于1913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的《白杨》杂志创刊号上,为我国现见最早的一首三部合唱歌曲。

  歌曲在舒展缓慢的节奏中展开,抒情柔美的旋律同清心淡雅的歌词相配,描绘了一幅秀丽的'春景。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规整严谨。

  3、学唱全曲。

  4、讲解重难点,并进行反复练习。

  5、熟练演唱全曲后,让学生填唱歌词,并进行练唱。

  6、完整演唱全曲,体会歌曲情绪。

  7、分组演唱,比一比那组演唱音准,节奏,情绪更准确。

  8、个别学生演唱,其他学生评议,最后教师给以肯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唱,大家都能熟练演唱全曲,体现出少年儿童那纯真的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以及孩子们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快乐心情。

  (五)布置作业:背唱歌词。

  春游音乐教案 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的节奏说出春天的景色,尝试结合创造性地表现旅游情景。

  2、用肢体语言感受活泼欢快的。

  3、了解集体舞头尾轮换的游戏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写有数字的导游旗四面、纸、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来自……的老师,姚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桃花岛。

  2、现在春天到了,桃花岛上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一起去桃花岛春游呢?

  3、那我现在就带你们来参加我的旅行团,现在我就是导游,大家叫我黄导吧!既然是旅行团,那就一定有好听的。请小游客们仔细听,里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二、游《桃花岛》

  1、你觉得这个有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有没有听到里面的人们在喊什么?(酷,酷,酷气气)

  2、这声音是人们春游时看到美丽的'景色的时发出的欢呼声。你们春游时有没有遇到好玩的事?(幼儿回答)这么开心我们也来欢呼一下!(集体欢呼"酷,酷,酷气气")

  3、上一次我去春游的时候呀!一路上看到了好多山,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爬山爬到哪里时最开心呢?(山顶)爬山的时候小脚要抬高哦!

  4、(1)那今天黄导也请你们上山(小凳子),请小游客们起立,向后转,爬到山顶。

  (2)到山顶了吗?看看远处,桃花岛,好美哦!你在桃花岛上看到了什么?(教师播放,幼儿自由说)

  (3)桃花桃花是什么颜色?

  (4)看到桃花了,那你们快乐吗?我们大声喊出来(桃花桃花桃花红)

  (5)还看了什么?那我们把梨花、菜花都喊出来吧!(梨花梨花梨花白;菜花菜花菜花黄)

  (6)好了,小游客们小心一点下山了。

  三、游戏《春游》

  1、刚才我们一起去爬山了,这次我还想带你们一起去春游!小游客你们看,黄导要带你们到哪里去春游啦!(播放,教师画图谱)

  2、看,我带你们到哪里啦?(走过草地、爬山、走到山顶)指出来给我看!(幼儿根据回答)

  3、(教师分段播放)你们有没有听出来,我们先来到了哪里呢?唱到哪个地方开始上山啦?到山顶一共要几步呢?(4步)

  4、爬山的时候要经过山脚、山腰、山间、山顶。我们身体的哪里可以作山脚、山腰、山间、山顶呢?(膝盖—山脚,腰—山腰,肩—山间,头—山顶)

  5、让我们一起试试看,用我们的两根手指做小脚,身体做小山,听着上山直到山顶!

  6、好玩吗?那让我们一起跟着我的旅行团旅行吧!(游戏)

  四、大家一起去旅行

  1、刚才我们用小手去旅行啦!你们能不能用小脚去旅行呢?

  2、(出示导游旗)这就是我的导游旗,我要带着小游客去春游啦!你们都想去春游吧?可是我们的旅行团导游不够啦!要招聘几名导游,四面旗代表要招聘四名导游,旗上面不同的数字代表可乘几名游客,把自己也算进去哦!

  3、共同游戏两遍。

  4、你们喜欢当导游吗?大家都想当导游,怎么样才能让每个人都当上导游呢?(轮流)

  5、看好我们是什么时候换导游的?(先我来做导游,我先要大声地介绍一种美丽的景色,再把导游旗给第二个人,第一个到最后)

  6、师幼共同游戏。(共同结束)

  五、游嘉兴

  1、你看到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请你们来告诉我

  2、那现在请你们来做导游,带我去春游吧!同样的形式创编。(如公园,公园美;小河,小河流。蝴蝶蝴蝶飞……)

  活动反思:

  教师在带领幼儿幼儿学唱歌曲的时候以游戏情境的方式来开展,可以根据地域不同,引导幼儿熟悉春游场所。教师可以采用随朗诵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歌班上幼儿有识图谱的经验,本活动也可以用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歌曲前后两句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画上手拉手,中间留四个空白,这样,幼儿的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春游音乐教案 7

  教学内容:

  1、唱《春游》

  2、听《春野》

  3、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歌唱春游和欣赏春野,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春游》,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并能完整熟练演唱。

  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我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四季之首,是充满希望的季节,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

  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春野》

  1、在《春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简介轻音乐和班得瑞乐队。

  3、用《春野》的主旋律练声。

  三、学习歌曲《春游》

  1、听范唱

  师:“春天美不美?从歌词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说完,师重点解说最后一句的含义:傍晚,游春的人在莺啼声的伴奏中,踏在郊外的小路上归返,而晚钟正好悠悠地敲响,一时花簇、钟声、夕阳融为一体,真不知能勾起多少游人的.感慨与遐想)

  2、学习歌曲

  师:“这首歌曲的作者,他是清朝的一位艺术全才李叔同作词作曲的学堂乐歌,歌曲旋律优美动听,呈现出歌中有画、画中有歌的美景。”

  3、介绍李叔同和学堂乐歌。

  4、出示七言律诗《春游》,有表情地齐读。

  5、唱谱

  6、学习歌曲(分句学唱、师领唱、接唱、分析力度记号、升音4,随音乐完整演唱)

  7、处理歌曲,有感情地演唱。

  三、拓展延伸

  播放李叔同《送别》

  出示歌词唱一唱。

  四师总结,下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我们学习了歌曲《春游》,欣赏了乐曲《春野》,领略到了不同国度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作品,深深感受到了春天大自然的美丽。请你们课后继续搜集一些表现春的音乐作品,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春游音乐教案 8

  一、活动方案

  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乐器音色及节奏,创造性地表现春游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进行过春游活动,对春游活动所见所闻有一定的认知经验。

  2、木琴、铝板琴各一。

  3、各种小乐器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回忆春游情景

  T:我们前几天去春游了,去了哪儿?看见了什么?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春游过程中看到的景色,老师对于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当的梳理和补充。)

  (二)自编乐器小故事

  1.编故事画故事

  T:今天我们用乐器把公园里找到的春天表现出来,自己编一个“春游之声”的乐曲。

  T:我们把春游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画下来,变成一个故事。

  (老师启发幼儿用语言描述春游的`全过程,并将幼儿说的画下来,例如:先画太阳——春游这天天气晴朗,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大地;画汽车——小朋友们坐着汽车去春游;小鸟——小鸟叽叽喳喳告诉朋友们春天到了;嫩绿叶——春天的小树冒出了嫩芽;美丽的花、蜜蜂、小河、春风等,最后坐上汽车回家,太阳落山了。)

  2.乐器表现故事

  T:现在我们用乐器给故事配音,太阳出来用什么乐器呢?公共汽车用什么乐器,什么节奏? (引导幼儿按照图画顺序,依次为图画情节选择乐器配上节奏,例如:太阳用钢片琴由低到高自由敲奏;公共汽车用大鼓敲击 表示,小鸟用小铃表示等。)

  T:现在分成四组,和朋友一起商量,用乐器配音。 (分组探索,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操作,为情节配音。)

  3.集体分享

  T:我们把自己编的表演给大家。(引导幼儿推选小指挥,老师当伴奏员-,师生共同合作演奏春游之声。)

  操作提示

  活动要在幼儿对春游有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启发幼儿把春游过程中的感受用音乐的形式加以表现,使每个孩子都投入到活动中。

  活动过程要有层次递进,通过:说——春游见闻,画——春游过程,演——春游之声,使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玩中学、学中创,充分展示幼儿的创造潜能。

  活动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幼儿,重视过程性评价,当幼儿选择乐器不合适时耐心引导,不是简单地用对或错评价,注重激发幼儿运用感官,动手操作,共同讨论,寻找合适的答案,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将自身潜能表现出来。

  春游音乐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会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提升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李叔同以及重要作品,能够准确演唱三声部旋律,完整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生能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三声部旋律。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学生聆听并思考歌曲的名字是什么?作者是谁?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名字是《送别》,是李叔同为“天涯五好友”许幻园而写的,李叔同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顺势揭示课题《春游》。

  (二)初步感知

  1.教师介绍作曲家,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作品有《送别》《春游》《西湖》《春景》等。

  2.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聆听并思考歌曲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是什么演唱形式?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中速欢快地,演唱形式是合唱,我国20十年代第一首三声部歌曲。

  (三)深入探究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教师弹琴,发a母音,123454321的旋律。

  2.教师对歌曲进行范唱,学生并小声进行哼唱。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旋律,教师弹琴学生跟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给予引导性的解决。如歌曲中升F的的演唱,我会写在黑板上,用钢琴带领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理解演唱准确。

  4.教师用琴带领学生对中声部和低声部旋律进行学习并引导学生体会旋律的流动性和律动性。

  5.教师带领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体会歌词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

  6.教师弹琴引导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且引导学生注意旋律中的强弱记号,唱出歌曲的意境。

  (四)巩固提高

  教师播放歌曲,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为歌曲进行创编伴奏,并给予10分钟的时间,时间到达之后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展示,教师会根据他们的创作进行肯定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重要指示,教师呼吁学生要善于发现身边景色的美好,热爱生活、热爱和保护大自然。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李叔同的其他作品,下节课一起分享。

  春游音乐教案 10

  教学内容:

  唱:《春游》

  听:《春野》

  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春野》和歌唱《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2、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春游》。感受歌曲美的意境。

  3、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材分析:

  《春游》是李叔同既作词有作曲的学堂乐歌,原为三声部合唱曲。该曲采用典型的“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句幅整齐对称,形式严谨,节奏统一,曲调流畅。《春游》的节奏相当明快,深受当时青年学生的欢迎。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歌中“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一句写得极具意境。傍晚,游春的人在莺啼声的'伴奏中,踏在郊外的小路上归返,晚钟正好悠悠地敲响。此时,花簇、钟声、夕阳融为一体,真不知能勾起多少游人的感慨与遐想。

  《春野》是班得瑞乐团同名专集的序幕曲。乐曲轻忽飘渺、铺陈徐缓,恍若扑鼻花香迎风而来,散发着一股唯美的浪漫,像是穿着白纱的少女在花丛中穿梭游移。从他们的音乐中真能感受到花海中散发的馨香,仿佛乘着音乐的翅膀,穿越时空,目睹异常美丽的风光。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踏青、春游)

  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春野》

  1、在《春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简介轻音乐和班得瑞乐队。

  3、出示《春野》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春游图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春”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

  播放歌曲《春游》,请学生闭眼欣赏。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春游》,有表情地齐读。

  3、师:什么是“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为什么会“万花飞舞春人下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操作组合一幅“春游图”,并对自己的组合加以说明。

  5、欣赏“春游图”(展示课件,表现诗词内容),在歌曲音乐的背景下,齐读歌词。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点击课件)

  3、试唱曲谱。

  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

  5、跟琴学唱歌曲。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五)、拓展

  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和歌曲作者李叔同。

  2、出示《送别》,边欣赏边跟唱。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春游音乐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歌曲体现的意境、情感与音乐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参与游戏和音乐,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演唱表达歌曲的意境与情感。

  【难点】感受6/8拍的节奏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送别》,学生欣赏并跟随音乐跟唱。

  2.介绍作者——李叔同,导入本课。

  (二)聆听音乐、感受节拍

  1.伴随多媒体呈现的画面,教师播放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歌曲——《春游》,学生听后说出情绪,并交流感受。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6/8节拍与旋律。

  3.学生练习6/8的节奏。

  4.学生模仿、创作6/8拍的节奏。

  (三)歌曲学唱

  1.学生按歌曲节奏,进行歌曲分句。

  2.分句熟悉歌曲旋律,并进行学唱。

  3.学生分小组以接龙的形式,进行对应句的旋律演唱。

  4.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感受

  分组表演,通过各自表演的方式,表达歌曲《春游》呈现的意境,表演完毕,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发现生活中美妙的声音,热爱音乐。

  2.通过学习之后,学生再次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春游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春游音乐教案03-26

音乐春游教案12-17

音乐教案春游教案12-16

大班音乐春游教案03-10

大班音乐春游教案5篇03-10

大班音乐春游教案(5篇)03-10

大班音乐春游教案7篇03-13

大班音乐春游教案(7篇)03-13

大班音乐春游教案(通用7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