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

时间:2024-04-26 07:48:06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和乐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玩法与规则,学玩游戏。

  2.能注意倾听音乐,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简单了解采茶的过程,熟悉歌曲《采茶》。

  2.每人右手戴一个标记。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与韵律:采茶。

  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茶。

  边做动作边唱歌。

  2.欣赏乐曲,学习扑蝶游戏。

  (1)倾听、初步欣赏扑蝶的音乐。

  (2)进一步感受乐曲,学习采茶人扑蝶的游戏方法。

  讨论:采茶人是什么时候扑蝴蝶的?扑了几次蝴蝶?

  采茶人是怎么扑蝴蝶的?(集体学习扑蝴蝶的动作:看→扑)

  尝试做采茶人,随音乐扑蝴蝶。

  (3)初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用双手做蝴蝶)。

  讨论:蝴蝶是怎么飞的?什么时候躲起来的?怎么躲?

  跟随音乐尝试用双手做蝴蝶随乐游戏。

  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手部动作),随乐游戏。

  (4)进一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扮演蝴蝶四散游戏)。

  讨论: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么飞?怎么躲?

  教师做采茶人,幼儿做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3.完整随乐游戏:采茶扑蝶。

  (1)完整倾听、欣赏音乐:采茶扑蝶。

  (2)两两合作,尝试跟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2

  目标:

  1、学习律动《采茶》,感受江南人民采茶时的喜悦心情。

  2、学习采茶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学习采茶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拍采茶。

  活动准备:磁带、茶叶、多媒体放映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说说茶的种类、喝茶的知识、喝茶的好处与害处。

  “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你们都喝过什么茶?喝茶有什么好处和害处?茶叶从哪里来的?”

  2、通过直观形象的江南人民采茶的图片;欣赏音乐磁带、感受活泼、欢快的旋律;介绍采茶知识。(放映多媒体)

  师:“茶叶树是生长在江南的一种植物,它很矮,高度大概到成人腰的部位,一排一排的生长,排之间有空隙,方便人走在中间采茶叶,为了能喝到又鲜又香的茶叶,人们通常都是采树尖上的叶子,最嫩的地方,所以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捏,然后把它放到篮子里。”

  3、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要领:大拇指与食指相捏的同时,手臂略弯曲并有后缩的感觉,眼睛一定要看着手。

  放茶:采茶后手翻一下,手心向下放入篮中,眼睛同样要看手。

  (2)律动练习。引导幼儿用语言编出采茶动作的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5、律动表演,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

  活动延伸:

  通过学习采茶律动,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3

  通过学习采茶的音乐律动,让幼儿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采茶的知识经验,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2.根据故事情节,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3.自己调整动作幅度,在不与其他人碰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目光和体态与其他人交流。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音乐、江南人民采茶图片

  活动过程:

  1.江南人民采茶图片,了解采茶的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

  (2)他们是怎么采茶的?请你们学学他们的采茶动作。

  2.学习律动《采茶》。

  (1)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学习采茶动作基本动作:大拇指与食指相捏。要领:左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右边采一片放进小篮子; 连采集片放进来,连采集片放进来; 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拨开树枝采一片放进来; 太多了,两只手一块采了放进来。

  (2)幼儿练习,教师清唱。

  3.幼儿随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表演

  附:曲谱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出示的采茶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看是如何采茶的.,观察茶树的特点。那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采茶呢,这儿我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左手抱篮子,右手采茶,眼睛到处乱看,故意把采到的茶放篮子外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同时又巧妙的让幼儿注意:放茶时眼睛要看好,不要把茶叶放。在篮子外面。孩子们表演的很投入。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4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把小纸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进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茶园里去采茶,好吗?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优美的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些什么?

  2、欣赏后提问:刚才的音乐可以分几段?(两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茶女在茶园里采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飞来跟茶女做游戏啦!)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欣赏后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谁能来采采看?(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学)

  师: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叶摘下来。(动作演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提问:那我们看不到的茶叶可以怎么采呢?(请幼儿表现拨的动作,一起来学动作)

  (2)提问:茶女采茶的时候动作有哪些变化呢?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现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3)提问:茶女采了这么多茶叶用什么装茶叶呢?(手叉腰当箩筐)

  2、幼儿表演采茶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到茶园里去采采茶呢?(想)那我们轻轻地走到茶园中间找到一棵茶树。(引导茶树有高有低)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第二段谁来了?

  欣赏后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离开。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和乐曲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玩法与规则,学玩游戏。

  2.能注意倾听音乐,跟随音乐进行游戏。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简单了解采茶的过程,熟悉歌曲《采茶》。

  2.每人右手戴一个标记。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与韵律:采茶。

  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采茶。

  边做动作边唱歌。

  2.欣赏乐曲,学习扑蝶游戏。

  (1)倾听、初步欣赏扑蝶的音乐。

  (2)进一步感受乐曲,学习采茶人扑蝶的游戏方法。

  讨论:采茶人是什么时候扑蝴蝶的?扑了几次蝴蝶?

  采茶人是怎么扑蝴蝶的?(集体学习扑蝴蝶的动作:看→扑)

  尝试做采茶人,随音乐扑蝴蝶。

  (3)初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用双手做蝴蝶)。

  讨论:蝴蝶是怎么飞的?什么时候躲起来的?怎么躲?

  跟随音乐尝试用双手做蝴蝶随乐游戏。

  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手部动作),随乐游戏。

  (4)进一步学习蝴蝶的角色动作(扮演蝴蝶四散游戏)。

  讨论:自己扮演蝴蝶可以怎么飞?怎么躲?

  教师做采茶人,幼儿做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做采茶人和蝴蝶,四散随乐游戏。

  3.完整随乐游戏:采茶扑蝶。

  (1)完整倾听、欣赏音乐:采茶扑蝶。

  (2)两两合作,尝试跟着音乐完整地游戏。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6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采茶的知识经验,熟悉采茶音乐的旋律和结构,感受体验民歌特点,学习采茶的舞蹈基本动作。

  2、根据故事情节,创编不同节奏及方位,以及不同姿态、幅度的采茶动作。

  3、自己调整动作幅度,在不与其他人碰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目光和体态与其他人交流。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磁带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告诉幼儿这是民歌"采茶",请幼儿感受其旋律情绪并知道有几个乐句。

  2、提供故事情境,给幼儿创编的线索。

  3、创编动作。

  (1)围绕故事情节,逐句编动作、练习。

  (2)引导幼儿编第二乐句不同节奏的采茶动作,音乐节奏快了,他是表示怎样采茶的呢?

  (3)启发幼儿编第三段乐句不同姿态的采茶动作。

  4、完整练习。

  (1)将动作组合,跟随音乐跳给幼儿看,提醒幼儿观察:用了哪些人想的动作。

  (2)放慢速度,幼儿完整练习。

  (3)提醒幼儿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把小纸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入

  1、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进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茶园里去采茶,好吗?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优美的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音乐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些什么?

  2、欣赏后提问:刚才的音乐可以分几段?(两段)

  第一段在说什么?(茶女在茶园里采茶)

  第二段呢?(蝴蝶也飞来跟茶女做游戏啦!)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欣赏后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谁能来采采看?(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他幼儿跟着一起学)

  师:我看到你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找到一片茶叶摘下来。(动作演示)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1)提问:那我们看不到的茶叶可以怎么采呢?(请幼儿表现拨的动作,一起来学动作)

  (2)提问:茶女采茶的时候动作有哪些变化呢?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表现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3)提问:茶女采了这么多茶叶用什么装茶叶呢?(手叉腰当箩筐)

  2、幼儿表演采茶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也到茶园里去采采茶呢?(想)那我们轻轻地走到茶园中间找到一棵茶树。(引导茶树有高有低)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欣赏前提问:第二段谁来了?

  欣赏后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结束活动:

  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离开。

  活动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8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乐曲:《采茶扑蝶》

  2.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

  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3.示范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

  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9

  设计思路: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民间歌舞"采茶扑蝶",起源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美山村,迄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作品情节生动有趣,角色形象诙谐,是福建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我们结合《纲要》精神,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欣赏民间歌舞《采茶灯》的基础上,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感受民间音乐的艺术美。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可以分几段?第一段在说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教学反思: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10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让幼儿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并帮助幼儿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益于健康。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制茶树 篮子 头饰 围裙

  重点难点

  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探究、创编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生活体验,感受采茶;

  创设江南采茶场景:天蓝蓝,水清清,露珠儿闪闪绿莹莹。片片茶叶香,浓浓茶乡情;

  我们今天来到了茶的故乡——美丽的江南。

  小姑娘乐得舞翩翩,迎来茶山丰收景。看看采茶的小姑娘是怎样采茶的.?

  请小朋友拿起小篮到茶树园里采茶,体会劳动的乐趣与茶园的美景。

  二、律动创编,诗画激趣;

  1、提问幼儿是怎样去采茶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通过感知体验,自由创编采茶动作及采茶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茶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

  我挎小篮 拨开树枝 我采的茶叶 上山岗 采呀采 多又多 片片茶叶香又香 茶叶 采茶娃娃 采茶忙又忙 装满筐 喜洋洋

  三、动静交替,茶艺欣赏:教师表演独舞——《古丈茶歌》

  1、了解茶的制作过程,知道喝茶有益于健康。

  2、设计意图: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和利用价值。

  活动延伸

  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采茶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客人老师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11

  活动目标:

  1、感受民间音乐旋律和情绪,尝试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采茶"与"扑蝶"的不同内容。

  2、倾听音乐会在乐句的鼓点响起时"停"和"扑"。

  3、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相互嬉戏的快乐。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欣赏龙岩民间歌舞《采茶灯》、初步了解歌舞表现的内容。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把小蒲扇、小蝴蝶若干只;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幼儿随《采茶扑蝶》音乐,手持小扇子走小碎步入室。

  二、完整欣赏《采茶扑蝶》音乐,了解AB两段音乐表现的内容。

  1、幼儿完整欣赏。

  师:茶园里响起了《采茶扑蝶》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可以分几段?每段在说什么?

  2、欣赏后提问:可以分几段?第一段在说什么?第二段呢?茶女是怎么采茶的呢?

  三、分段欣赏与游戏表现

  (一)欣赏第一段"采茶"部分音乐

  1、提问:茶女怎么采茶的?她们是用什么装茶叶的?(引导幼儿学习采茶的基本动作以及高低左右的动作方位变化)

  2、幼儿尝试使用扇子随音乐采茶。

  (二)欣赏第二段"扑蝶"部分音乐

  1、教师拿蝴蝶示范逗幼儿游戏一遍。

  提问:第二段谁来了?蝴蝶是怎么和茶女做游戏的呢?

  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最后重音。

  (1)出示图谱,师随音乐指图谱,引导幼儿感觉乐句的最后重音。

  提问:蝴蝶是什么时候停呢?

  (2)幼儿扮演蝴蝶随音乐做蝴蝶飞、停动作。

  (3)幼儿扮演茶女随音乐用扇子有节奏地扑蝴蝶

  3、两人结伴玩游戏:扑蝶

  (1)教师引导幼儿商量游戏玩法。

  小结游戏玩法:蝴蝶随着音乐飞来飞去,当锣声响起的时候蝴蝶就停在自己身上,这时扇子就轻轻地去扑蝴蝶。

  (2)幼儿两两相对,一人当蝴蝶,一人扑蝶,进行游戏。

  游戏后评价:游戏时是否听音乐进行游戏,是否遵守游戏规则。

  3、交换角色再游戏一遍。

  四、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采茶扑蝶"

  1、游戏第一遍:男孩采茶,女孩当蝴蝶

  2、游戏第二遍:女孩采茶,男孩当蝴蝶

  3、游戏第三遍:请客人老师当蝴蝶,全体幼儿采茶

  小结:刚才这个游戏玩了什么感觉?回去可以和谁一起玩?我相信你们一定玩得很开心。

  五、律动出室:幼儿手拿小扇子,随"采茶扑蝶"音乐小碎步律动出室。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1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福建民歌的特点,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活泼、愉快的情绪。

  2.了解舞蹈轻柔的动作、欢快的风格,尝试用动作表现采茶的劳动情景。

  3.培养对舞蹈的兴趣及积极参与活动的愿望。

  活动准备:

  准备扇子、篮子、围裙等小道具。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讲一段简短的故事,引导幼儿借助故事清洁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情绪。

  2、幼儿跟随教师练习采茶的各种动作。

  3、引导幼儿根据后半段音乐渐轻的特点,想一想:采茶姑娘最后有没有扑到蝴蝶?

  4、启发幼儿围绕故事清洁想象采茶姑娘扑蝶的动作并进行创编,如:看见蝴蝶时高兴的情绪、神情、扑蝶时轻柔的动作,蝴蝶飞走时焦急的神态,追逐蝴蝶时活泼地跳来跳去的'情景。

  5、启发幼儿分角色创编动作结伴表演,如:有的幼儿当蝴蝶,有的当采茶姑娘,两两相对表演,也可几个幼儿共同围成圈,先采茶后再扑蝶。

  6、引导幼儿将创编的动作进行组合,并尝试表演出来。

  7、教师帮助幼儿练习,重点突出手腕的动作。

  8、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方式、道具,边听乐曲边做动作,把想象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体验美感。

  活动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

  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13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

  学习调整自己的动作与同伴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乐曲:《采茶》。

  事先准备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画。

  活动过程:

  和幼儿一起欣赏乐曲《采茶》,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愉快、欢快的特点。

  拿出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画,请幼儿观察采茶的动作,了解采茶情景大家一起来学采茶舞。

  --教师哈先示范采茶舞,讲述舞蹈的动作。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背着茶蓝回家等情景。

  --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创意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

  --引导幼儿想象山坡上还有什么昆虫出现,如何用动作表现。

  分组表演。

  --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单弱那不同的角色。鼓励幼儿随着乐曲有节奏地跳舞。

  教学反思:

  民间音乐活动《采茶扑蝶》,乐曲是一首民间有代表性的乐曲,节奏欢快富有表现性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它设计成采茶人和蝴蝶的游戏很符合乐曲的情境。心得体会:

  1.分段欣赏乐曲,幼儿感知、探索乐曲中乐段的不同。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乐曲中“叮”的声音,探索如何扑蝴蝶,扑了几次,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2.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分角色玩游戏。游戏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有两个不同的角色,为了便于幼儿学习,教师先分别让幼儿熟悉采茶人和蝴蝶的动作,然后由教师做采茶人和幼儿一起游戏。当幼儿熟悉游戏时,教师再退位,由幼儿两两合作玩游戏。

  3.难点细化,注重细节。教师用清唱乐谱的方式重点练习难点乐段,同时借助手腕花,让幼儿清楚了解角色动作,便于更快的学习游戏玩法。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02-26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采茶扑蝶01-18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7篇02-26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7篇)02-26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10篇03-12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10篇)03-12

幼儿园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03-02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集锦10篇)03-12

大班音乐采茶扑蝶教案(汇编10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