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27 10:14:44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全9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教案(大全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结合图示,复习走步、跳步、踮步、小跑步4种基本步伐。

  2.知道螺旋形的运行轨迹,尝试合拍地边听音乐边呈螺旋形走。

  3.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卷炮仗幼儿园》。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会唱歌曲《卷炮仗》,玩过“卷炮仗”游戏,4种基本步伐、螺旋形图示,歌曲步伐说明。歌曲步伐图示,教师自制的火柴道具。

  活动过程:

  1.感知图示,回忆4种基本步伐的动作要领。

  (1)出示图示,提问:4个小娃娃在做什么动作?

  结合幼儿回答,教师依次重申各动作要领,并带领幼儿随口令练习。

  走步:双脚自然交替向前走,手臂随着步伐前后自然摆动。跳步:双脚同时向前跳,脚尖先着地,注意控制与前面小朋友的距离,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踮步:双脚脚尖交替向前走,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小跑步:双脚脚尖着地交替跑动,注意步伐轻盈,不发出响声。

  (2)总结图示与步伐的对应关系。

  2.复习歌曲,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卷炮仗》。

  (2)教师演唱,并出示歌曲步伐图示。

  提问:什么地方看不懂?(发现最后一张图片中除有踮步的图示外还多了一个黑点,教师重点解答:黑点表示做蹲下的动作)

  教师总结:每一张图示代表一个乐句,告诉我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会用到什么步伐。

  (3)再次感知图示,学习用步伐表现歌曲。

  A.教师边范唱边手指图示,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歌曲与步伐的对应关系。B.幼儿根据图示练习。C.撤除部分图示练习。D.完全撤除图示表演。

  3.感知螺旋形,学习合拍地呈螺旋形走。

  (1)出示螺旋形图示,介绍螺旋形运动的轨迹。

  (2)幼儿练习。(注意提醒幼儿合拍地走)

  4.结合歌曲,边表演边变化队形。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的队形变化。

  提问: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开始走螺旋形?“一条线”时用到了哪两种步伐?“螺旋形”时又用到了哪两种步伐?

  (2)集体练习。师生一同边演唱歌曲(速度可由慢至快)边练习,反复2次~3次。每次结束时教师点评,特别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幼儿进行调整。

  (3)分组练习。分成男生、女生组或2组~3组练习。

  (4)教师出示自制的火柴道具,现场点燃“炮仗”(幼儿扮)。一个个“小炮仗”自创各种动作,表现燃烧、爆炸。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创编配合相应步伐的手部动作。

  2.提供头饰、火柴道具,供幼儿游戏。

  教学反思:

  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背景:

  在一次日常的班级积木消毒时,孩子们发现了浸泡在水里的许多积木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是沉在水池下的。孩子们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样的积木为什么有的是浮起来的?有的却是沉下去的?围绕着孩子们的热点话题我们在科探区投放了《沉与浮》的探索材料。

  活动描述

  片段一:沉浮实验开始了

  我先让孩子一起猜测什么东西可能会浮起来、哪些可能会沉下去。孩子们信心满满的表示,大的重的会沉下去,小的轻的会浮起来。我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猜测收集实验材料。同时我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回形针等,期望在孩子原有经验上造成认知冲突,引导幼儿从关注物体的外形到关注物体的材质。我提供了几个不同功用的脸盆(一个放浮起来的物品、一个放沉下去的物品、一个放水)和记录表,就这样,我们的沉浮实验就开始了。活动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来参加,欣怡是第一个做实验的人,她把物品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仔细地观察着物品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的,有时分不清楚时还会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等她做完之后她拿着记录表高兴地和同伴们分享她的实验结果。孩子们在认真地实验着,当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猜测一致时特别有成功感,而当不一致的时候会留下小小遗憾。在孩子充分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孩子们的问题,如为什么回形针又轻又小,也会沉下去呢?我组织孩子展开了讨论。

  分析:

  我们班级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沉与浮”的活动,对于相关的一些沉浮的经验认知还是比较少的。孩子们对于沉浮的基本经验就是大的东西、重的东西会沉下去,小的东西、轻的东西会浮起来。然而孩子们在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却和他们原有的经验产生了冲突。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小的、轻的东西也可能是沉下去的,而大的重的东西也可能是浮起来的',他们不再单纯从物品的外形大小和轻重来猜测它到底是沉还是浮了。另外,孩子们收集的材料中很多是塑料制品,而这些塑料制品都是浮起来了,于是孩子们也了解到从物品的属性上看,形成了“塑料的东西会浮起来的,铁的东西会沉下去”的经验,并将这个关键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片段二:都是金属做的东西,为什么有的会浮有的会沉?

  在孩子们初步形成“塑料的东西会浮起来的,铁的东西会沉下去”的经验之后,我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材料,验证已获得的经验。我重点投放了不同的金属类物品,以对孩子的已有经验造成进一步的认知冲突。孩子们实验后惊奇地发现,不管什么塑料的物品确实都是浮起来的,但同样是金属类的物品也却有不同的沉浮表现,还会像魔术一样发生变化。在一次实验中,菲菲完成实验后摆弄这些材料,当她把碗充满水之后发现碗开始沉下去了,这与之前的实验结果又产生了不同,碗在没装水之前是浮起来的,而在装满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原来,物品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本来沉的东西还可以让它变得浮起来。那么怎么样才能使物品的沉浮发生改变又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问题。

  分析:

  通过对不同物品简单的沉浮探索之后,孩子们对沉与浮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和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矛盾点,于是我们围绕着这个矛盾点继续探索。从孩子们产生矛盾的地方入手,选择单一的、比较有特殊性的物品——金属类。由于金属类的物品在孩子们的概念中都是属于比较有重量的物品,因此对于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操作结果又一定的矛盾存在。这个矛盾点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内容。虽然碗、盘子、易拉罐等都是金属物品,可是它们的形状都是空心的,空心的物品从重量来看就比较轻了,因此呈现的都是浮起来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又认识到了空心与实心所产生的不同的沉浮状态。

  片段三:怎么改变物体的沉浮呢?

  在发现碗装满水时所改变的沉浮状态后,孩子们的兴趣不单单在于观察不同物品的沉浮了,许多的孩子在操作中开始寻找让物体沉浮改变的方法了。在一次活动中,昊昊一边操作一边询问我是否能给他一根绳子,原来他想利用捆绑的方法将重的物品绑在轻的物品上增加重量以达到将物品从浮着的状态变成沉下去。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的操作中将之前积累的经验进行运用,能从重量、大小、形状等多方位来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分析:

  在前两个阶段的活动中我们围绕着不同物品的沉与浮展开。有了这两个阶段的探索实验,孩子们发现有的物品有时会沉下去有时会浮起来,也就是说物品的沉与浮不但与它本身的质量有关,也与外界的影响有关,如碗在不装满水的情况下是浮上去的,但是在装满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因此,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不单单是实验观察物品的沉浮情况,而是想办法改变物体的重量或体积大小等来实现改变物品本身沉浮状态的一种探索。在这阶段孩子们的探索机会会更加多,能够选择不同物品的组合方式,增强了实验前的思考性和实验中的趣味性。通过尝试不同物品的达成来实现自己的实验结果。

  片段四:有趣的沉浮游戏

  纸船、鸡蛋、纸盘、泡沫板……各种不同的沉浮小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在纸船上、纸盘上和泡沫板上不断地增加雪花片的数量,比比看谁的浮力大、谁的浮力小。原来,不同的材质,它们的浮力也是不同的。在清水中加入食用盐,看看,原本沉着的鸡蛋浮起来了,加入不同份量的盐,鸡蛋浮着的高度也会不同呢!

  分析:

  孩子们从一开始的观察物体的沉浮、感知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到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过程中,了解到了物体沉浮不仅受本身条件的制约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物体的沉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各种沉浮的小游戏,通过增加物体重量、改变液体密度等方法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物体所承载的不同放入浮力。如,通过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用盐的方法改变清水的密度来达到鸡蛋沉浮的效果,这与之前通过物品捆绑、增加物体重量等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物品本身没有任何的改变,而改变的只是媒介物——水。通过这次的探索引导孩子去发现,改变媒介物也能改变物品的沉浮。这也开阔了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法。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准备

  两人一本图画书,PPT(将整本图画书制作成PPT,

  其中将武士和龙准备比武的三个环节做在一张PPT上),

  印有数字1~4的小贴片若干。

  目标

  通过观察图画书中的关键信息和非关键信息来理解故事内容。

  按不同顺序读图,解读不同的故事情节。

  过程

  一、观察图画书封面,产生阅读兴趣

  师:(出示PPT)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书,书名是《武士和龙》。

  师:听说过“武士”吗?武士是干什么的?有什么本领?龙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本领?

  师:仔细观察一下画面,你们觉得武士和龙谁厉害?

  师:武士和龙究竟谁厉害?今天在《武士与龙》的故事书中就会有答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图画书吧。

  说明:此环节通过让幼儿观察图画书的封面,引发幼儿对书中武士和龙这两个主角的兴趣,在谈论武士和龙谁厉害这一话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对阅读这本图画书的热情。

  二、结伴阅读图画书中比武前的部分

  1.结伴阅读,与同伴一起找找武士和龙学到了什么秘诀。

  师:武士和龙想干什么?为什么要比武?(证明自己的强大。)

  师:真正的秘诀就藏在这本书中,我们也来学武士和龙,两个人一组,看看书,找找知识,找出武士和龙到底学到了什么秘诀。

  2.交流分享,共同观察画面,梳理故事内容。

  让幼儿两人一组阅读后集体观看PPT,先呈现武士与龙背靠背的一张PPT,然后依次循环呈现“武士制作盔甲——龙甩尾巴——武士铸造兵器——龙练习凶猛表情——武士练兵——龙练兵”这些画面,并且将武士的图片放在左侧,将龙的图片放在右侧,成一一对比。

  说明:此环节主要是让幼儿通过两两结伴阅读来了解故事前半部分的内容。幼儿独自阅读时会出现漏读跳读画面内容等现象,而与同伴结伴阅读时,能相互商量,彼此学习。同时,孩子们结伴阅读时会带着问题来交流,可以分享同伴的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三、结伴阅读有关比武过程的内容

  1.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阅读:他们比武比了几次?结果怎样?

  师:(幼儿阅读后)说说武士和龙比武的过程与结果。讲讲他们比武比了几次,并用数字标出读图顺序。

  2.引导幼儿通过不同的读图顺序,讲述不同的故事情节。

  师:有的小朋友将这四幅图片竖起来看,先看左面的两幅,后看右面的两幅,读懂了图片的内容,认为武士和龙进行了一个回合的比武,以失败告终。有的小朋友是横着看这四幅图片的,认为武士和龙比武比了两次,都以失败告终。有的'小朋友将四幅图中的每一幅都看成一次比武,认为武士和龙一共比了四个回合,但都以失败告终。

  师(小结):原来按不同顺序阅读图片能讲出不一样的故事情节,这就是图画书的魅力。

  3.引导幼儿讨论:他们比武的结果怎样?分出胜负了吗?(两败俱伤。)

  说明:该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图片,得出了不同的故事内容。教师重点分析为什么根据相同的图片会得到不同的故事内容,同时让孩子们讲讲各自阅读的顺序,并按不同的阅读顺序讲述不同的故事内容。教师肯定了孩子们各自不同的想法,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带着创意去阅读图画书。

  四、自主阅读

  幼儿看PPT,看比武之后的故事内容。

  师:他们最后怎样了?

  师(小结):武士与龙知道合作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周围的人更有意义,这样远比战胜别人来得快乐。

  说明:活动的结束部分以幼儿自主阅读的形式进行。幼儿对于故事结尾部分的烤肉餐厅产生了更浓的兴趣,这为开展第二课时的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3的组成,会正确认识分合式。

  2、让幼儿学习用教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和合的过程,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玩具熊1个玩具香蕉3个香蕉卡片3个

  2、学具人手一份材料纸蜡笔和若干记号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是3。

  例:今天的小熊家里来了两位客人小猫,(出示玩具熊和猫),小熊拿出了几个香蕉来招待客人呢?(3个),小熊送给小熊1个香蕉,送给小猫2个香蕉。同时用语言表述:3个香蕉可以分成1个和2个,可是小猫说了他们不爱吃香蕉,于是就把香蕉还给了小熊,现在小熊的手里有几个香蕉呢?并用语言表述:1个香蕉和2个香蕉合起来是3个香蕉,最后,教师在黑板上贴上卡片香蕉和数字,表示上述分和过程,同时出示分和符号“^”,向幼儿说明分合号及其用途,讲解分合号的使用方法,并教幼儿正确用语言表达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2)启发幼儿学习用口语表述其分和关系。3可以分成2和1,1和2合起来就是3。

  教师出示3个塑料球和2个盘子,问:“要把3个球放在2个盘子里,并且每个盘子里都有球,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说出3可以分成2和1,再用同样的方法把两个盘子的球合起来,表述称:2和1合起来就是3。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点子房子图。

  第三、四组,涂颜色。

  第五、六、七组,填空缺。

  3、活动评价。

  让幼儿根据展示自己做的材料纸进行讨论。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篇三:4的组成

  目标:

   1、学习4的组成,知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

  2、学习用实物和数字表示这个过程

  准备:

  圆点图片卡1、2、3、4及分合号;数学练习册

  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2、3的组成

  教师:“上次我们学习了2和3的组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学习4的组成

  (1)教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4的组成。请小朋友来看一看。”看一看:教师逐一在黑板上画出四只桃子,引导幼儿把四只桃子分别放在下面两个盘子里(用笔画)

  (4可以分成2和2、1和3、3和1)

  (2)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不会画桃子的'幼儿可以用圆来代替)

  教师:“我们请某某小朋友把黑板上的四只桃子分放到下面两只盘子里,其他小朋友做小评委,看看他有没有分对?”

  (3)老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操作情况,一起学用完整地话讲述分解的图。

  教师:“我们来看看刚才小朋友分的苹果对不对?谁能用分合式表示分桃子的事?”

  (4)(教师出示带有四个小圆片的图片)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分解四个小圆片

  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么分苹果了,老师现在把苹果换成了小圆片,有谁会分?”

  (5)请个别幼儿来做数学4的分解,其他幼儿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二、个别操作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知道分桃子时下面要画桃子而不能用数字来代替,下面有几条线就是有几种方法。分解数字时下面就要用数字来表示。

  教师:“请小朋友把练习册打开到第25页,完成4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法”

  教师:“做加减法时,题目的要求是:右边每个盘里原来有4个桃子。小动物们分别拿走了几个?还剩几个?听清楚题目,想好了再做。”

  三、评价幼儿的操作情况

  1、对上课认真听讲并独立完成作业的小朋友予以表扬。

  2、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再进行重点指导,直到弄明白为止。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故事,体会对朋友依恋的感情,尝试说说自己的友情。

  2、乐意帮助寻找"袜子",并仔细解读画面,提高观察、记忆等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

  一、解读封面、引出活动:

  1、袜子,是一个陪伴的朋友。

  我带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永别了袜子》

  大家有穿袜子吗?为什么要穿袜子呢?(保暖)那这本书里的袜子到底是什么呢?

  二、看书听赏、引发理解:

  1、你觉得要丢掉"袜子"吗?

  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看看这个故事,说这个故事的是这个男孩,这个男孩说 我养了一只兔子我叫它袜子,它和其它的兔子不同,它的两只耳朵耷拉着,像一双袜子,所以我叫它袜子袜子是一直陪着我的朋友,在我很小的时候它就跟着我了,但是最近我发现它笨头笨脑的,也不会踢球也不会打牌,我决定扔了它孩子们,每个小朋友小时候都是一些玩具陪伴着自己,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有什么玩具吗?

  大家说说自己小时最爱玩的玩具这个男孩说要把袜子扔了,你们觉得要不要扔呢?

  2、你的朋友还在吗?

  男孩说我决定在今天带袜子散步的时候顺便扔了它,但是袜子不知道,它以为我们只是在树林里溜达溜达,顺便捡点花花草草搭个小木屋什么的',一路上袜子慢慢腾腾的,如果我的袜子可以飞跑起来。两只耳朵迎风飘起来那肯定会帅极了,可是我的袜子依然是在慢腾腾的,所以我决定扔了它.

  树越来越多,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森林的深处,我确定袜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跟袜子说你今天不能跟我回家了,可是无论我怎么说袜子总是抿着它小小的嘴看着我,一刻也不离开我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我从身上拉了一根毛线,这样它就不能跟着我了,于是我头也不回的就跑了,可是我跑着跑着我就又想起了袜子,一只兔子在黑黑的森林里会有什么情况,我念念不忘我的袜子,所以我就跑回树林,可是糟了,等我回去袜子不在了大家说袜子发生了什么情况呢?

  三、观察图示、寻找"袜子"1、树林里的"袜子"在哪儿。

  于是他在森林里大声的喊着袜子,但是森林里一点袜子的声音也没有,他吓坏了心想我一定要找到袜子,走着走着发现了四块草地,袜子到底在哪块草地上呢?

  要帮小男孩找到袜子,必须要有过目不忘的本身,一会我线索,大家一起帮小孩子找到袜子线索1:袜子是在森林里丢掉的(去掉没有树林的草地)现在大家一起每四个人分成一组,手拉手坐到一起,用颜色给自己的队起上名字,回答正确队来前面拿小雪花,一个雪花一分,看看哪队能赢线索2有一块草地是有两棵树,这块草地上是没有袜子走着走着又出来5号和6号草地线索3 有骨头的草地可能有袜子 留下2号和5号线索4 有较多棵树的草地上有袜子 5号2小木屋的"袜子"在哪儿。

  有五个小木屋,来看看袜子的脚印是在几号小木屋里3、兔群里的"袜子"在哪儿。

  四、找到袜子 回家小男孩终于找到了袜子,抱起袜子就说我们回家吧,我把袜子一下子背起来,袜子好像聪明了好多,抱紧我的头我就跑起来,袜子的耳朵像两只袜子迎风飘起来,帅极了,于是我大声说,袜子请你永远别离开我!

  五、这本书的名字是《永别了袜子》刚才开始问的,小时候经常陪你玩的玩具想起来了吗?以后你念念不忘的东西还会有很多,小时候你念念不忘的朋友现在还在吗?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狗莫卡的心理变化。

  2、尝试按“想、就、“捉不到、因为” 的句式讲述。

  3、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

  4、领会绘本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PPT、绘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观察封面,引发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这是书的什么?封面上面有谁?

  2.它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书的名字叫做“像狼一样嚎叫”,狼是怎么叫的?莫卡为什么要像狼一样

  的嚎叫呢?答案就藏在书里面。

  二、初次阅读,理解图书的主要内容

  1、师生共同阅读幻灯片,了解图书的前半部分。

  (1)狼是怎么生活,它们在干什么?莫卡看了关于狼的书后心里会怎么想?

  (2)莫卡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它喜欢它现在的生活吗?

  (3)莫卡跑出去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它心里怎么想?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中间部分,了解莫卡溜出去以后发生的事情。

  (1)提出阅读要求,幼儿阅读中间部分。

  莫卡溜出去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看一看书。注意我们先看中间的`几页,被夹子夹住的地方先不看,等一会儿再给小朋友看。

  (2)阅读后交流。

  莫卡出去以后做了哪些好玩的事? (尝试用“想就”的句式讲述)莫卡肚 子饿了,它捉了哪些小动物?有没有捉 到,为什么?(尝试用“它想可是因 为”的句式讲述)

  (3)继续阅读幻灯片,了解莫卡最想 做的事。

  莫卡还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它是怎么做的?

  4、默看幻灯片,了解故事后半部分。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莫卡做了什么?

  三、师生再次阅读图书,完整欣赏绘本内容。

  活动反思:

  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把现有的不满表达出来,从而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中不能自由自在的关注,然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些事情可不可以自由自在,其实是不可以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制定出来的规则是孩子切肤的感受到的规则,讲到后面的游戏中没有规则的,一个人是玩不起来的,但是有了一个规则之后,就能玩起来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点子图,按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复习8的加减。

  2、引导用准确的语言讲述算式含意。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业习惯。

  活动重点:

  孩子能理解点子图,按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难点:

  孩子能理解点子图

  活动准备:

  教具:黑板上列好8的加减算式进行开火车游戏

  点子图一(2个红点子,6个黄点子)点子图二(共8个点子,其中3个用斜线划了)点子图三(4个大点子,4个小点子)

  学具:作业本、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加减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开火车”,看看今天这列火车能不能开得又快又

  稳,那就要小朋友算得又快又正确。

  (教师分别手指黑板上画好的.算式火车,带领幼儿游戏,复习8的加减)

  二、看点子图列算式

  1、(出示点子图一)图上有几个点子?这些点子一样吗?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引导幼儿说出有2个红点子,6个黄点子,图上一共有8个点子)可以用算式2+6=8来表示。

  2、(出示点子图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点子图:图上有几个点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去掉了)你能说一说这张图的意思吗?(引导幼儿讲述表示原来有8个点子,去掉了3个,还剩下5个)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8-3=5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意思的?(引导幼儿看算式结合点子图说说算式的实际意义)

  三、集体作业,进一步复习巩固“看点子列算式”

  1、(出示点子图三)小朋友,请看图上有几个点子,这些点子一样吗?

  请你们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意思?(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谁愿意下来完成这道作业。(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图上有4个大点子,4个小点子。两种点子合在一起一共是8个点子,所以应该用一道加法算式4+4=8来表示)

  2、现在老师来把这副点子图变化变化,请你们仔细看。(教师在4个小

  点子上画上/表示去掉的意思)

  小朋友,看这幅图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说说这张图表示的意思,并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引导幼儿完成)

  四、幼儿作业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作业本和铅笔,、老师会在黑板上画点子图,请小朋友看看图上的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用算式把它记下来,再说说算式是怎样表示图上的意思的,最后把算式读一遍。

  2、教师出题,幼儿作业,教师帮助部分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业。

  五、引导幼儿感受一道算式表示不同事物中的相同数量关系

  1、现在,请小朋友看老师在黑板上列了一道什么算式,请你们读出来。(8-4=4)

  2、提问8-4=4可以表示什么?

  “8个点子去掉4个大点子还剩下4个小点子”除了可以表示这件事,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六、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活动情况,组织幼儿收拾学具,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邀请的过程中,了解周围成人的职业,激发对劳动者的尊敬和钦佩。

  2、自主邀请,满足自主的愿望,体验自主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已了解过周围成人的职业。

  2、幼儿已有自主邀请的经验。

  3、教师收集各种职业人员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活动流程:

  一、幼儿介绍

  1、自己知道的周围成人的职业名称和工作内容。

  2、教师运用课件,帮助幼儿介绍。

  二、幼儿讨论

  1、个人讲述自己最想了解的职业

  2、共同选择2-3个想了解的职业

  一、邀请负责人推选

  1、幼儿按自己想了解的职业进行分组。

  2、每组推选1-2名负责人。

  二、幼儿自主商量邀请方法,教师从旁协助。

  1、邀请方法:邀请信、电话、派代表等。

  2、邀请内容:邀请信内容;电话及代表邀请的发言内容。

  三、确定完成邀请的时间。

  活动效果:

  “五一”节快到了,班上正结合着“劳动节”的到来,进行着“节日里不休息的人”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各行各业叔叔阿姨的职业非常地感兴趣。他们常常会围在贴有自己收集的各行各业叔叔阿姨的工作照片的图板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这天敏敏又带来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英武的消防员正站在消防车前,敏敏将照片贴上图板。他一贴好,就有几个孩子马上围上前去,指着照片,议论着消防员的着装,消防设备等等,脸上流露着想要了解消防员的迫切神情,当他们自己的讨论不能满足求知欲时,于是他们来寻求老师的帮助了。

  活动“这次邀请谁”就由此而引发。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围拢在“图板”前,主动告诉老师自己感兴趣、想要了解的职业;他们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讨论决定邀请哪些职业的叔叔阿姨;当决定后,他们又自主地讨论邀请的方法和决定去邀请的`小朋友。

  孩子在整个活动中,充分展现着他们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

  在随后的邀请活动中,被邀请的叔叔阿姨被孩子真诚的童言稚语所感动,来到幼儿园,为孩子介绍了他们的职业,满足了孩子想了解的愿望。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周围成人的职业,对他们的劳动过程更感兴趣了,常常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他们对成人劳动的尊敬和钦佩。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12-16

大班幼儿园大班综合教案10-05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8-30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9-05

幼儿园大班教案09-16

大班幼儿园教案03-10

幼儿园大班教案02-19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4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1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