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伊索寓言>》资料:课文的分析和理解

时间:2021-09-30 13:11:30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伊索寓言>两则》有关资料:课文的分析和理解

   篇末说:“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不被人尊重。

《<伊索寓言>两则》有关资料:课文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对话来叙述的。

   先交代一句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雕像者店里,是怎样来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他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真是“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先后谈了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都是一问一答,基本格式大体一致,但是写得略有变化,显得活泼。

   赫耳墨斯每一次发问的提示语都有所变化:

1.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

2.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

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

   第二次发问时,着意写了他的表情“笑着”,赫耳墨斯为什么“笑”呢?因为他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那赫拉的雕像更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过这个价格,似乎满有把握,不成问题,所以露出了骄矜的表情,笑了。虽然只着一“笑”字,那形象就写活了。

   第三次发问着意刻画他的心理活动。他心想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他竟然以为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父亲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这是何等狂妄。他自以为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他这样猜度别人,足见他自己心灵的卑劣。

   三次发问,由平静而微笑,微笑显示了他心理的变化,此后心理更不平静,虚荣心越发旺盛,在这样的发展中见出情节的波澜。

   再看问句也写得同中有变:

1.值多少钱

2.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3.这个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有的省略,有的写明,有的用代词。

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区别:

1.一个银元

2.还要贵一些

3.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对雕像者的形象并无一字表情和心理的描写,但是,闻其声,见其人。他看透了对方的心理,面对一个对最高神如此轻慢的人,他以平静的口气,巧妙地给予辛辣的讽刺。

   第三次的问答,构成鲜明的对比。赫耳墨斯心想对他会更尊重些,不料雕像者竟然把他算作添头,白送,无异于兜头一瓢冷水。两层铺垫,一个对比,揭示了寓意。篇末水到渠成地点出了寓意。

   自我估价与客观评价是反向的,自我估价越高,客观评价越低。只有谦虚,才能受人尊重。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全篇可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店里去的原因;后面是文章的重点,叙述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

   故事开头,用“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开门见山地说明他到人间去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人们对自己的评价,而是去欣赏人们崇拜自己的盛况。寥寥数字,画龙点睛地勾画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接下去是一个过渡句:“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这句话承上启下。正因为他变成凡人的样子,雕像者才敢给他直率的评价。

   第二层次,由三问三答组成。赫耳墨斯先问宙斯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值一个银元。“他笑了。”笑什么?笑宙斯像价值太低!“笑”,这忙里偷闲的一笔,使赫耳墨斯傲然的神情跃然纸上。之后,他又问赫拉的像值多少钱,雕刻家说还要贵一些。这一问一答,是必要的过渡,为下面文势的陡转预作铺垫。接着,作者插入简短的心理描写:“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段内心刻画,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当赫耳墨斯问自己的像值多少钱的时候,雕像者的回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我们可以想见,这个无自知之明的天神,听到如此回答,定然惊得目瞪口呆。这个出奇制胜的结语(雕像者的评价)同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自然地形成鲜明的对照。行文至此,戛然而止,而讽刺妄自尊大、告诫人贵有自知之明的主题,也就不点自明。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短小精悍,主题突出。全文用白描手法,以叙述为主,间或缀以描写。如赫耳墨斯听到雕刻家说宙斯像只值一个银元后,作者插入“他笑了”的细节描写;在赫耳墨斯看到自己的像后,又写了他的心理活动,使这个自命不凡的天神,神情毕肖。由于叙中有描,描叙结合,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

   在结构上,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全文仅一百五六十字,除雕像者的最后一句答话外,大部分文字都着墨于赫耳墨斯的自命不凡的描写,最后用雕像者的“假如你买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的答话,轻轻一笔,如烘云托月,点出了自命不凡的实际价值,而作者讽喻之意亦暗寓其中。全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足见构思之精巧。

《<伊索寓言>两则》有关资料:课文的分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