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第5课敬业与乐业(九年级上)

时间:2021-09-29 12:57:08 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第5课敬业与乐业(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5课敬业与乐业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22—29页。这是一篇演讲词,作者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引用古典格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是责任感,乐业就是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梁启超提出的“敬业、乐业”的生活原则,感悟人生价值。

  2.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反思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通过合作交流,认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对职业观乃至生活观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历史人物。

2.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

3.领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难点

1.理解作者所阐释的“敬业、乐业”的观念。

2.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个观念。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通过了解作者和解读题目,直接进入1.结合预习和以往的知识积累,认识作

  课文教学。                             者,理解题目。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理清文章的结构。  2.积极讨论,掌握文章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3.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      3.在默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笔标示格言

  格言和故事。                             和故事。  

4.通过问题设计,分析作者如何阐述        4.通过作者引用的格言和事例,学习作

  “敬业”观。                            者是如何阐述“敬业”观的。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调动学生,共同走近梁启超。

1.结合预习,互相交流,了解作者。

 

2.点明这是一篇演讲稿,提问学生:演

  讲的对象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

  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演讲词

  的语言特点。

3.解题:“敬业与乐业”是什么短语?

4.点明题目已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敬业、乐业,以及二者之间的关

  系,也表明作者的态度:敬、乐。

2.回答:演讲的对象是学生,节5.点明: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

  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现身

  说法”。

3.回答:是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

  短语。

4.认真听讲,并且随时就自己预习时所

  遇到的疑难点向教师请教。

二、理清结构。整体把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如何展开他的演

  讲?在听完学生发言之后,总结文章

  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概括出全文所列

  举的格言、故事,与学生归纳所论证

  的观点。

  a.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

  门:《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

  中的“安其居,乐其业”。

  b.有业的必要性:孔子的“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以及唐朝

  名僧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事,一日

  不吃饭”及其故事。

  c.敬业: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庄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

  惟吾蜩翼之知”、曾国藩的“坐这山,

  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的“用志不

  分,乃凝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