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一双手》教案

时间:2021-09-29 12:29:40 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一双手》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双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1

《一双手》教案

漯河市郾城县 王先生

学习目标:1、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2、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学习重点:

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课前学习:

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有疑问的字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手牵手》,然后说说歌曲中“手牵手”表达什么意思。

欣赏,激趣。

2

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握握手。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二、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放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一双 的手

《一双手》教案2

  教学内容:

  我们都有一双手(音乐游戏 )

  教学目的:

  1、 音乐游戏中让幼儿分清左右手,并对幼儿进行文明举止教育。

  2、让幼儿进一步掌握领唱、齐唱的歌曲几游戏。

  教学准备:

  场地的.布置,录音机和磁带等。

  教学过程:

  1、组织幼儿练声:小动物怎么叫?(c——f)

  2、学习歌曲《我们都有一双手》

  3、讲解音乐游戏的玩法:

  全班幼儿围成圆圈,请一人在中心坐好,领唱并做动作,齐唱部分由全班幼儿齐唱并做动作。唱到“左手、右手”时,把相应的手高举:齐唱“握手”时,与邻座幼儿握手:唱到“洗手”时,做搓手动作;每段最后一句则双手高举有节奏地自由摆动。

  4、组织幼儿进行领唱、齐唱练习。

  5、幼儿讨论手还有什么本领?并请幼儿把它画出来。

  6、组织幼儿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体验游戏的乐趣。

  7、结束:对幼儿进行文明举止的教育。

《一双手》教案3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运动兴趣,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与外延,以目标引领教学内容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情景,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使学生互动,自主地学习和练习,培养他们学习养成,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本课以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为主线,以对传接球基本技术的讲解,示范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使他们掌握传接球的基本技术要领,享受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在篮球运动中的乐趣。

  本课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有所尝试,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有关的法制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高中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高中篮球教材内容是在初中教学基础上依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运动能力设定的,在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掌握情况下,本课设计的教学内容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本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平时较喜欢篮球运动,身体素质还比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比较高,且具有一定的探索学习的能力,这样他们能更好地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动作要领。

  内容

  2.热身操

  2.徒手要做到位。

  3.学生在球场中围成一圈,手拉手,当听到音乐时,学生有节奏地完成。

  4.学练法与步骤:

  1)观察教师示范、理解动作要领。

  2)听从指挥,按节拍练习。

  3)认真做诱导练习。

  8分

  学习体验

  培养能力

  2.学生练习体会动作,模仿相应的动作要领,两人一个球面对面的传接球,体会伸、翻、拔的传球动作,做到抖腕、拔球、缓冲。

  3.将学生分组面对面的练习边练边思考,提高难度。

  4.反思归纳,完善动作,改进技术动作再练习。

  要求:在练习中动作到位,传、接球有力。

  1.认真听教师讲解。

  2.精神饱满。

  要求:上步接球手法正确;接球后要平稳,①传球的力量要柔和。

  教学任务:提高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

  教学评价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使学生在娱乐、健身、增知、促技四位一体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他们收到立意清晰自然,收放自如的效果。

《一双手》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感情,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

  (2)学习会写的字:

  先给生字注音。读一读。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

  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

  均()程()奖()张()

  钧()逞()桨()章()

  (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试着做学习笔记。

  3、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

  二、预习汇报、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

  三、巩固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

  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

  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以强带弱。)

  (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

  (2)积累喜欢的词语。

  (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

  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

  4、小组讨论并汇报:

  (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扣准课题思考问题)

  (2)你观察过别人的手吗?说说你的看法。

  5、思考文中重点问题:

  (1)老张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读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为什么会这样?

  (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自读课文(4――19)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你见过这样的手吗?

  (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

  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修改自己的笔记。

  7、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8、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

  (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

  二、大家一起长本领:(结合书后“日积月累”进行学习)

  1、积累手的动词。

  2、做翻绳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双手

  (粗糙、坚硬、与众不同、勤劳、造福人类)的手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努力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在阅读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大家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抓住细节理解人物。还有“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在这节课中尽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代教。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节课中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课前布置预习,在预习中学生通过自学扫除障碍,了解课文内容,初读课文后,针对文章内容进一步质疑,并帮助学生梳理质疑,以此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质疑中明确学习的方向。

《一双手》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通畅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运用圈点批注法学习课文。

  3、能运用抓住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抓住对一双手的种种描写,领会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运用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方法。

  2、自主阅读感悟通过一双手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感情。

  3、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位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课前准备:如有条件,播放《手牵手》歌曲,画面配合,结束进入“一双手”的画面。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激趣导入

  由我们自己的手的长度、宽度、厚度,导入对文中主人公的手的认识(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成果

  1、解题。

  2、交流所圈点的生字、新词。

  三、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

  本文写谁的手?这双手有什么特点?从哪几个感官角度写手的?

  请同学带着问题认真读书,划出描写手的语句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交流、明确:

  视觉:

  半截老松木——总体印象

  纹络又黑又粗,一道道黑土色——手背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心

  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手指

  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我用米尺丈量出来的——外形 触觉:

  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大而有力

  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 ——粗糙

  四、评一评:这双手的外形美吗?

  介绍:古代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手指像细草般柔软灵活,雪白的皮肤像凝脂一般光洁平滑)

  请学生从“美”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手的外形。五、找一找,造成张迎善手“奇丑”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后加以朗读。 明确:(三问三答)。安排女生读,男生答。

  师:这是记者对张迎善的直接采访;从他对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的间接采访中我们也能找到造成张迎善手“奇丑”特征的原因。

  安排学生自由朗读19段,感受这双手的贡献。

  五、品一品,归纳人物的高贵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张迎善精神面貌的句子,进行圈点赏析。(体会人物情感) 示例:

  栽树是手活,??要保证苗苗不窝根??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 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了,磨透了。

  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2、归纳:朴实勤劳、无私奉献。抒发了作者的敬仰、赞叹之情。

  六、拓展延伸:结合以下材料及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链接:

  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相当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中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立方米,相当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2%,是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较低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13.9%,明显低於世界森林覆盖率26%的水平。

  七、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一双手的具体描写,表现了林业工人为了祖国的绿化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抒发了作者的热爱、敬仰之情。希望我们同学们也能学习这种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八、布置作业

  1、仔细观察身边一位亲人的'手,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位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写一篇小作文。

  2、假如张迎善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请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写一段话颁奖辞。链接:

  颁奖词: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邰丽华

  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你这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颁奖词: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费俊龙、聂海胜

  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附板书设计:

《一双手》教案6

  学习目标:

  1、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3、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红活圆实的,是少年的手;纤细修长的,是少女的.手 ;枯瘦如柴的,是老人的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双特殊的手。(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

  1、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三、 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你一定会获得下列信息:

  1、 你掌握了如下生词 :

  扛镐( )上山 造林33垧( )

  睡眼惺忪( )( ) 火寥寥( )( )地痛

  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

  ⑴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有什么价值?(词语概括)

  ⑵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双手的?(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以上问题。

  四、解疑合探:

  1、针对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讨论要求:

  ⑴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思想。

  ⑵组长控制好节奏,全力帮扶展示或点评同学。

  ⑶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⑷非展示组继续讨论,做好点评或质疑准备。

  2、展示要求

  ⑴书面展示同学要行动迅速,字迹工整,答题规范。

  ⑵口头展示同学要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⑶非展示同学要继续讨论,修正答案,准备评价。

  评价要求:

  ⑴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条理清晰。

  ⑵点评解题方法及思路,用红色粉笔恰当指出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⑶补充或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并打分。

  随着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你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文章开头写“各种各样的手”有什么作用?

  运用烘托的手法,以众多的“各种各样的手”突出了“一双手”。

  六、运用拓展

  1、请同学们仿照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人物外貌,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字数不少于100字。

  2、请你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写一段颁奖辞。

  七、小结

  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寒风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粗大有力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

《一双手》教案7

  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设《漂亮的小手绢》《有趣的瓜果》两个课题。每个课题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手的作用,如劳动、游戏传达情感等。用美术的的方法参加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手绢,能引导学生大胆构思、勇于创新,体验成功的快乐。《有趣的瓜果》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小手制作出有趣的瓜果形象,进行艺术再现。

  课题一 漂亮的小手绢

  教学内容

  1. 欣赏《洗手绢》

  2. 设计小手绢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表演《洗手绢》让学生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尝试劳动带来的喜悦。

  2. 通过画手绢、叠手绢、做手绢等活动,让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培养其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 ,能描述手绢的特征,说一说喜欢手绢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理解力。能运用绘、剪、拼贴等方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手绢。

  第一课时

  执教时间:4月18日——4月19日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洗手绢》

  2.表演《洗手绢》

  3.叠手绢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准备两条花手绢。

  2.歌曲录音带。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听歌曲《劳动最光荣》自由做动作进教室。

  2.提问:平日在家都做什么家务?(引出课题)

  活动二:

  1.听赏 歌曲《洗手绢》

  2.放歌曲《洗手绢》,学生配合做表演动作。

  活动三:

  1.分组讨论表演动作

  2表演《洗手绢》

  3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手绢随音乐进行表演

  3.教学生叠手绢“小老鼠”

  4.学生分组合作玩叠手绢的游戏。

  活动四:

  通过学习歌曲《洗手绢》、表演洗手绢、玩叠手绢的游戏,使学生尝试劳动带来的喜悦,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培养其音乐表现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延伸:回家为爸爸、妈妈洗手绢。

  第二课时

  执教时间:4月20日——4月22日

  教学内容

  1.绘制小手绢

  2.游戏《丢手绢》

  教学准备

  剪刀、胶水、彩笔、彩纸、小手绢

  教学思路拓展

  1.激发学生参与设计小手绢的热情。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设计,能利用多种材料通过绘、剪、拼贴等方法,制作漂亮的多功能小手绢,并互赠制作成果,引发学生的爱心,乐于与他人交流分享快乐。

  2.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组织学生玩《丢手绢》的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增加学生对小手绢的了解与爱惜。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激发学趣,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2.师生进行情感对话。

  活动二:

  1.学生分组表演唱歌曲《洗手绢》

  2.出示教师精心准备的自制小手绢请同学观赏

  活动三:

  运用多种方法制作小手绢

  1.讨论: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手绢?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评选出谁的方法最好。

  3.小组交流相互合作共同创作小手绢。

  4.互评:评选优胜小组创作奖

  5.展评后,学生互赠自制的手绢。

  活动四:

  游戏《丢手绢》

  学生自由组合围成圆圈,边念儿歌(“丢手绢,丢手绢,轻轻的丢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打电话,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边游戏。)

  札记:

  平时只有爸爸妈妈为孩子洗手绢,今天让孩子回去为家长洗手绢,孩子感到吃惊,家长也坚决不让。看来让孩子学会孝顺,还得先做家长的工作。

  课题二:有趣的瓜果

  执教时间:4月25日——4月27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各种水果造型,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 鼓励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

  2、 引导学生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垫板、尺、铅笔、剪刀、牙签、彩泥等材料和一些新鲜水果。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最喜欢的水果的造型与色彩,谈谈自己的感受。

  分组展示,观察课前准备的新鲜水果的造型与色彩,引导学生讨论制作方法,尝试用彩泥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造型。

  活动二:

  展示尝试制作的作品,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怎样利用彩泥制作出香甜的水果。(提示:可以从色彩的搭配、造型拟人化等方面引导学生的想象。还可以介绍一些团、搓、压、接、印、刻等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一两件有趣的水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水果店”、“水果吧”等形式展出作品,并可以通过“选购自己喜欢的水果”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收拾与整理。

  课后拓展:运用学过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的水果。运用其他材料(陶土、纸张、布等)制作水果。

  教学评价:

  1、 是否突破水果常规的造型和色彩,谈谈感受。

  2、 是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创新。

  3、 是否团结协作。

  4、 是否在课前准备了充分的材料。

  札记:

  这样的课,运用实物投影仪来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先请学生自己试着做几个水果,互相参观,大家可以向做得好的学生提问,然后由他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由学生来教学生,技法问题迎刃而解。教的学生有成就感,学的学生没有距离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双手》教案8

  教学目标:

  1、养成圈点批注的读书习惯。

  2、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3、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写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

  引导自学 以读促悟 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圈点批注 合作探究 总结提升。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课件出示):说一说,这可能是谁的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我来考考你

  1、字词预习检测。指名读一读,纠正字音。

  2、课文初读感知。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2)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份?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

  三、自主学习

  (一)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

  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并按照提示要求填充:本文写了( )的一双( )

  手。(谁的一双怎样的手)

  (二)细读课文,解读“一双手”---动起你的手来。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有怎么样的与众不同之处呢?再读课文

  ⑴用曲线画出描写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出适当的圈点和批注。

  ⑵说说在你的`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可以用“这是一双 的手,你看:“ ”的句式交流。

  2、我来为张迎善这双“手”建档案。

  主人: 身份: 手感: 手的肤色

  手指: 纹络: 掌面: 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 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

  3、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

  4、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议一议造成年轻的张迎善的手很“奇丑”的原因是什么?

  5、了解原因后,你一定对这双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请再次用“这是一双 __ 的手”的句式,谈谈你的深层感受。

  6、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你觉得这一结尾有何妙处?

  7、欣赏图片体会贡献。

  四、深入探究,赏析“一双手”

  1、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却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多角度的描写、语言、修辞以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2、学生汇报,师总结。

  五、情感升华,赞美“一双手”

  1、读了文章,你一定对张迎善同志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你眼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普通劳动者的礼赞之情,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你也选择一种方式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3、课堂总结。

  张迎善是具有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文表达了作者对张迎善的热爱、敬仰和赞颂之情。

  六、作业

  1、仔细观察父母亲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一双手》教案9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常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把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把学生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设计: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3000次26万多棵

  粗一双手创造财富10天30000次33垧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60000次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780000次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创建绿色金库

《一双手》教案10

  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按句式说几句完整、连贯的话,再连成一段话写下来。

  2、情感目标: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爱劳动的品质

  3、发展目标: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及初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揭示课题。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有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大家要认真听,动脑想,看谁先猜出来。

  1、老师读谜语:我有两个好朋友,你有他有大家有。会写字,能画画;会扫地,能洗碗。样样事情都会做,猜猜看,它是谁?

  2、学生说谜底,老师板题“一双手”。

  二、句式辅助,训练说话。

  过渡:人人都有一双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一双手”。

  1、练习用“我有一双(怎样)的手”的句式说话。(指定一小组同学“开火车”说,师板书:能干等)

  2、练习用“我用自己的双手(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①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的歌声中,同学们开始动手做事,他们有的系红领巾,有的整理书包,有的削铅笔,有的擦桌椅,有的捡纸,有的拼图,有的画画……忙得不亦乐乎。

  ②指定一小组的同学“开火车”用句式把刚才的事情说一说。

  ③指定一小组同学“开火车”用句式说一说平时还做过哪些事情。

  3、练习用“长大以后,我要当,用”的句式说话。

  过渡:小朋友们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活儿学着做,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长大以后,你们的手还想做什么呢?下面,请你们看几幅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用双手在干什么?

  ①老师逐一出示图片,学生看图思考。

  ②指名回答

  过渡:说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用句式互相说一说,将来你的手要干什么?

  ③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④指名回答

  ⑤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大家都有美好的理想。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篚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从分到合,由说到写。

  1、把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2、把三句话连成一段写下来。

  四、信息反馈,检查效果。

  1、学生读小习作,大家评议。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修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