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关注大学生就业

时间:2021-08-20 11:24:07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关注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就业

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关注大学生就业

  就业难是我国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更是大学生面临的尴尬局面。大学生是社会上层次较高的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同时又是一个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的社会群体,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否的一大因素。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能否拥有一个好的前程、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民族能否振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顺利构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相互影响,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必要条件,后者的实现有利于前者问题的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们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大学生就业难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一大障碍,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陈述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然后在分析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

  从最新发布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们可以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有个大致的了解。

  1、就业率。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2%,比2010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为90.8%,与2010届相比,下降0.4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为89.6%,比2010届上升1.5个百分点。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门类分别是工学和法学,就业率分别为92.5%和86.8%;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专业门类分别是生化与药品大类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就业率分别为92.5%和83.2%。

  2、低就业状况。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有14.0%,绝对数量大约有70万;其中自愿低就业的占10.4个百分点,绝对数量约为52万;另外占3.6个百分点的大学毕业生为非自愿低就业者,绝对数量大约为18万。2011届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有13.3%处于低就业状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则有14.6%处于低就业状态。按照专业门类来看,在本科所学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比例最高和最低的两个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和医学,其比例分别为22.1%和6.2%;在高职高专专业门类中,毕业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比例最高和最低的两个专业是法律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其比例分别为37.5%和3.1%。从性别来看,在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男性毕业生半年后处于低就业状态的比例(本科为9.6%,高职高专为9.4%)要低于女性毕业生(本科为15.9%,高职高专为19.4%)。

  3、失业率。2011届大学生失业率为9.8%,比2010届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失业率下降幅度较大。

  4、工资收入。2011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766元,比2010届的2479元增长了287元;其中,本科毕业生为3051元,比2010届的2815元增长了236元;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482元,比2010届的2142元增长了340元。

  5、就业满意度。从总体来看,在已就业的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的由47%,其中本科生为50%,高职高专生为44%。按照行业来看,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半年后,就业满意度最高的是政府机构和科研事业机构的就业者,其就业满意度达到60%;最低的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就业者,他们的就业满意度仅为43%;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在政府机构和科研事业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最高,为57%;在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最低,仅为36%。

  6、自主创业情况。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6%,与2010届相比,上升0.1个百分点,比2009届高出0.4个百分点。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为2.2%,高于本科毕业生1.2个百分点。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者仅为1.0%,其中,本科毕业生为0.8%,高职高专毕业生为1.4%,三年后还在继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34.8%。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实行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高等院校推荐、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大学毕业生自身方面的原因。这方面的原因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不符合企业的需求,大学毕业生往往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投入了较多时间,严重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和实践的脱离,使其难以真正全面掌握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把所学的内容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对企业的工作不能胜任。其次,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不够正确,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阶段,而大学生自以为是“天之骄子”的思想还没有改变,对工作地点、工作单位和薪酬等的期望值过高,与现实的就业市场产生了矛盾,最终导致难以就业。

  2、高等院校方面的原因。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就业服务体系等都对学生就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高等院校在学科设置、教育方式上存在问题,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扩招,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大学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却没有跟上社会和高校发展的需要,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和实习被严重忽视,导致学生空有理论,却不能将其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另外,刻板的教学模式也极大地抹杀了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高等院校并没有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虽然,我国的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等专门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机构,但是由于缺乏专门的经费、配置的工作人员不对口、所使用的教材陈旧、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这些专门的机构形同虚设、收效甚微。再次,学校缺乏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到用人单位的实习,而实习机会的获得,除了自己努力寻找之外,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是更为重要的来源,而目前,我国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极为缺乏,不仅致使大学生难以获得实习机会,而且使两者之间的就业信息流通不畅,不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

  3、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一,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足,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在转型调整阶段,传统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再加上国有企业减员增效、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精简,导致社会上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第二,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责任主体的权利义务不明确,导致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多渠道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尽快推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大学生自身需要努力和改变。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关键在于自身。首先,要端正就业态度,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也应树立起大众化的就业观,改变以往等、靠、要的就业思维模式,树立其自主竞争择业的新型就业思维模式,正确认识自我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降低过高的期望值,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要正确看待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失败和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大学生需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丰富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还要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自己之后的就业增加筹码。

  2、高等院校应深化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高等学校是大学生接受知识、提升能力的平台,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因此,高等院校应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自身,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使用的人才。首先,应改革教育内容和方式,高等院校必须尽快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改变以纯粹的理论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瞄准市场和社会的变化需求,适时调整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其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高等院校应发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职业技能培训、考研、出国、就业、创业指导等服务,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与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其他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变化动向,与用人单位实现毕业生供需信息共享,为学生提供准确、全面、最新的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最后,高等院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年的创业教育,自主创业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是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但是,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非常小,即使选择自主创业的,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成功率很低,这与大学对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缺乏有很大关系,对此,高等院校应提高认识,从长计议,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指导。

  3、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发挥着宏观调控的功能,面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棘手问题,政府不应该放任自流,无所作为,而是应该积极发挥作用。首先,政府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尽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力提升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其次,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明确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相关主体的职责,维护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序和谐的就业市场环境;再次,政府应加大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在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合理调节就业,例如,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偏远地区、落后地区、基层组织就业,通过财政补贴、提供免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后,政府还要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大学毕业生社会保障体系,为暂时不能就业和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经济资助、免费技术培训、推荐就业等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缓解和化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和心理矛盾。

  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又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难题的解决离不开大学生自身、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综合发挥相关主体的作用,才能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亟需关注大学生就业】相关文章:

仁学与和谐社会构建07-03

构建和谐社会04-22

构建和谐社会的作文01-18

构建和谐社会作文12-14

城市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10-11

公共哲学与和谐社会构建10-25

城市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12-30

加强高校贫困生就业援助,积极构建和谐社会10-05

大学生就业引起关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