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研究生环卫工”背后的真问题

时间:2021-08-22 18:25:53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反思“研究生环卫工”背后的真问题

   1月4日,哈尔滨面向全国招聘的448名事业编制环卫工人正式走上清扫保洁作业一线。据了解,本次公开招聘最终录取的448名环卫工人中共有7名研究生,招聘期间共有29名研究生学历的考生报考该岗位。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人才浪费。(1月5日《黑龙江晨报》)

反思“研究生环卫工”背后的真问题

  我们一直都在讲,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把“研究生环卫工”视作人才浪费,在其背后,恐怕有着对环卫工人的歧视。这些年来,舆论总是呼吁要尊重环卫工,这体现了社会温情和平等意识。尊重不能停留在口头之上,而是应该付诸行动;尊重也不只是天热天凉时送一些慰问品,而是要真正做到一视同仁,不歧视环卫工这一职业。

  有些人认为,从事了环卫工作,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环卫工这个行业并没有我们想得这么简单,特别是在城市管理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对环卫工再也不能有“一把扫帚行天下”的偏见了。

  或许这些研究生选择环卫工作,未必是因为爱好,甚至未必想扎根基层、扎根环卫工作,而只是把此当成一个跳板。但我们有必要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抛弃自己的理想,而无奈地选择环卫工这份职业?这里对应着什么样的'职业现实?这些研究生选择环卫工作,背后肯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心理博弈。站在岸上的人永远没有资格嘲笑在河中挣扎的人,在就业艰难的今天,每一个选择都值得尊重。

  据称,哈尔滨新招的448名环卫工人,都有事业编制。即使他们为编制而来,也值得理解和同情。为什么编制内外的差别这么大?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说环卫工并非这些研究生的梦想,他们放弃梦想,需要多大的勇气,难道不值得舆论同情和思考吗?与矫情的感慨和指责相比,关注并且改善就业环境,这可能更有意义。 邓海建

  如何让百万考研人更接近梦想

  1月5日上午,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开考。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攀至180万人左右,再创历史新高。(1月5日《新闻晚报》)

  人都有梦,考研人的梦虽谈不上伟大,却和无数中国梦并无二致,那就是活得更好。当同寝室的“富二代”“官二代”早已签下了好工作,自己却还在通宵教室里翻着那本磨得卷边了的考研词汇……当然,这并非考研人的全部类型,也有在职者想通过学历提升,换得一个更好的岗位,也有人只是“裸考”大军中的一员,不想面对求职压力,继续再啃几年老。但可以说,考研人数的不断上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青年一代面对压力的处事方式和人生理念。

  1980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的一篇题为《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文章写出了当时一代青年人的困惑。三十多年过去了,青年一代的困惑虽不完全相同,但同样的疑问仍萦绕在不少青年的心头。

  新一代的困扰,是无法接近自己“住有所居”的梦想,是无法让长辈实现“老有所养”的梦想,是在到了组建家庭时无法实现“我想有个家”的梦想。众多无解的命题,促使着本应是求知若渴的年纪,却为一纸文凭而读书,本应是云游四方开阔眼界的年纪,反而过早地学会了“潜伏在办公室”。

  让百万考研人更接近梦想,更是对全社会提出的命题,因为青年一代理想的实现,更是全社会实现进步的可能。考研,应该早日回归它求知的本质,让真正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和知识提升的人走上这样的道路。而使想要走上职场的学子,不需要为了求职而读书,或压根为了躲避就业的压力而缩进象牙塔里避风。这也需要社会创造出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求职环境,让“拼爹”“萝卜招聘”现象绝迹,让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们有勇气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反思“研究生环卫工”背后的真问题】相关文章:

“90后频跳槽”背后的真问题01-01

问题背后的问题 -管理资料01-01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书笔记01-01

环境问题背后的机会07-09

环卫工人真了不起作文08-06

环卫工人真辛苦作文09-03

网瘾背后是孩子的心理问题09-02

家长评语的背后教学反思09-25

面试官问题背后的潜台词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