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寻求事业理想

时间:2021-08-24 19:39:57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寻求事业理想

    一家四口住在由泥土、砖瓦搭建起来的小屋里,4亩稻田是唯一的经济来源,这是来自安徽农村的刘肇芳小时候的生活。如今,28岁的他从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然而,在他未来的人生规划中,像儿时那样的生活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中国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寻求事业理想

  毕业时,刘肇芳并没有像大多数同学那样,选择到待遇丰厚的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工作,而是成为一名年薪不到4万的选调生,工作地点在西部贫穷地区之一——甘肃陇南。 

  “那里需要我。”他说。 

  陇南至今仍有不少居民因贫穷而住在泥土房里。这里虽然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但并未形成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让学习化学生物学的刘肇芳看到了改变的希望,让他觉得大有可为。 

  同刘肇芳一样,近年来,不少从名牌大学这个“金字塔尖”毕业的学子选择到中西部工作,希望通过他们的学识和眼界帮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找到适合拓展自己事业的空间。 

  与上世纪60、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同的'是,如今这波优秀大学生下基层,不再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是把先进的观念、知识灌输进贫瘠的土壤,让它结出改变落后状况的果实。 

  从山东省潍坊农村出来的北大物理学博士王伟,将于今年下半年奔赴位于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省份广西,到一个基层政府部门工作。“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是王伟坚持的信念。 

  “看到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困、饥饿仍然存在,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自己的学识和视野去改善它。”他说。 

  据统计,近年来,北京大学到京外就业的毕业生每年增长10%以上。北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说,保守估计北大每年至少有300位以上毕生生到西部地区工作,“到最适合人才发展的地方”是他们推崇的就业理念。  

  另据广西当地有关部门的统计,2011年到2012年,从清华、北大、复旦等8所中国顶尖大学来到广西各市县政府部门工作的毕业生超过200人。 

  然而,“从贫寒中来,再到贫寒去”并不是他们作出选择的原因。王伟花了一年时间了解和思考,得出了下面这张“为何去广西”的清单: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进入到另一个热潮,“要加入到这股热潮中”;二是广西临海、临边,符合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发展后劲十足;三是中国提出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而离小康社会最远的是中西部,农村离小康又是最远的。 

  对于更多学生来说,到中西部就业不仅能够发挥个人能力干实事,还能避开一线城市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到贵州一个县工作的曹仕勇说,“在大城市,别人随时可能取代你的位置,没人在乎你的存在”。 

  而在小城市,他们能更轻易地找到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点。在广西梧州市发改委工作了近半年的博士杜诚说:“这里空气好、不堵车。”他并不羡慕那些在咨询公司领着高薪、穿戴时尚的同学,“这里没北京大,但发展空间要大得多”。 

  杜诚所说的发展空间来源于中西部地区求贤若渴的态度。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从农田水利建设,到城市发展、产业规划,都需要大量“高、精、尖”人才。用人单位除了拿出大量工作岗位并给予重用外,往往还对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费、集体婚礼等“特殊照顾”。 

  “他们弥补了西部大学生生源不足的缺憾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南宁市发改委主任农冰说,他们学习能力强,能独立思考,能很快发挥作用。 

  不少学生本身来自农村地区,也给他们返回基层工作增加了砝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说,他们了解基层,在大城市学到一身本领之后再回到基层,也是求真务实的表现,“比起在北上广挤独木桥,大学生到基层实现理想抱负更应受到鼓励”。

【中国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寻求事业理想】相关文章:

寻求中国大学变革的逻辑07-08

理想实验--可能世界的寻求07-03

各地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就业04-15

中国大学毕业生在挑战中追求事业梦想04-08

国家将对到中西部基层就业大学生实施学费代偿03-06

教育部:将为到中西部就业大学生代偿学费04-24

寻求西方大学教育的新捷径04-28

中国式管理要寻求超越 -管理资料01-01

电子垃圾处置:寻求中国式突破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