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而薄发的“薪”情

时间:2021-08-31 09:32:33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厚积而薄发的“薪”情

    生命的轨迹只有一次,我曾经也多次想过重来一次,只可惜时间不给这个机会。现在后悔来得及吗?也许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答案是来不及了。如果你手中有很多聘书,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也未必有答案。

    大学就业第一波高峰已经过去,聘书的金额成为同学们关注的话题:谁的年薪最好?谁的年薪最糟糕?拿到聘书的同学,开始比较、犹豫、甚至纠结;没拿到聘书的同学,根据形势再选择合适的方向,看看能不能有新的斩获。第一份薪水的好坏,关系着自己的面子和未来、老爸老妈的面子等等。太多的杂念,导致同学们没有办法思考第一份工作的本质——是否具备成长性?

    我们那时候也逃不开这样的比较,没几个人能淡定下来。只有那些拿到薪资特别好、企业背景好的聘书的同学,才会悠然自得,马上就确定下来。当时,我们班有一个宿舍的三个同学,学习成绩都比较牛,选择方向截然不同,直到现在的结果也不同。

    大企业的天花板

    邢涛(化名)是我们班学习最出众的同学,成绩连连年级前茅,典型的高材生,本科毕业没有直接工作,读了个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邢涛很轻松飞通过了“百读”的聘书,年薪大概18万左右,只是因为没有合理避税措施,一年拿下来也就12-13万左右吧。

    “百读”,是一家中国本土企业,攘外安内能力非同小可。邢涛同学作为普通程序员,每天12个小时以上的努力工作,通过了为期六个月的试用期。起初时候遭遇“新人待遇”,重活累活都是邢涛同学一个人干,名曰快速成长。虽然做着一个面向十六亿中国用户的产品,可是每天与他为伴的,只有产品经理的文字需求和永远写不完的代码。

    日复一日的重复,没有多少社交生活,每天对着代码“苦行僧”地写着。两、三年时间过去了,邢涛同学的薪水每年大概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年底的奖金主要看业绩,现在算下来一年大概20万以上的水平。平稳而又紧张的生活,升为项目经理的邢涛同学已经适应了,身体和心情上都没有问题,唯独缺憾就是对外界的了解和接触相对较少。谈到是否考虑跳槽,他总是笑笑地说,如果有机会再考虑,没有合适的现在也很舒服。

    最近一次通话,邢涛同学开始发现接近30岁的时候,有点干不动了,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颈椎和腰椎都不太好。想转型调整,考虑到马上要结婚生子,他不太敢动;想争取升职,可惜“百读”人力资源充沛,基层领导都和他一样年轻,公司又处于稳定上升期,对于新业务的开拓放慢了速度,也没有太多机会。

    总体评价,邢涛的生活小康,薪水增长空间幅度不大,但工作相当稳定。由于是技术工种,人脉的积累少,经历比较单一,他比较愿意继续慢慢爬,压力也是在买房之后上来的,一下子变成了百万“负翁”。

    曲线救国的艰辛历程

    李明(化名)在班里成绩中流,比较活跃,善于与人打交道,活跃于各种社团。由于学习上花的时间比较少,考研和出国的打算都没成功,只好“沦落”找工作。找工作也遭遇滑铁卢,专业不行,学校背景也一般,很少有公司看得上,拿到的.技术岗位聘书,自己也不想去。最后,他不情愿走向了曲线救国的道路,进入到IT行业相关的媒体。

    美联,号称是比较大的本土IT媒体公司,行业地位很高,但员工工资没办法够到年薪的级别。本科毕业的学生,在那里年薪也就勉强3万多,每天重复做搬砖的动作。

    媒体工作比较容易接融入,混圈子,比较适合李明的个性。渐渐地,李明从简单的搬砖,到磨练笔头功夫,逐渐有些行业观点。只可惜,他写出来这些观点,乍看起来挺有吸引力,但仔细琢磨琢磨就能看到肤浅。于是,转为采访,借助别人的口,说出行业的观点呢?一时的嘴头胜利,也没有什么。

    不到两年,厌倦了媒体工作,希望像营销中心靠拢,李明进入了一家营销公司。凭借一定的笔头功夫,加上一点点逻辑思考功底和沟通能力,年薪实现了翻倍增长到6万以上。在营销公司,李明很快找到感觉,并快速实现了职位和薪水的增长。不幸的是,办公室政治导致他在的团队解散了,虽然被老板器重,但是被中层领导冷藏。

    郁闷两年之后,李明也进入一家500强企业,年薪又翻倍达到了15万以上,从原来班级收入最少,一跃成为班级收入前列,实现华丽的转身。可是,意想不到的是,李明在这家500强待了一年,又回到营销公司当总监了,年薪20万不到。原因是,外企太闲,增长的只是腰间的肥肉。

    最后一次联系,听闻李明准备创业了。他属于思维灵活,心有理想,典型的不老实员工。他的目标也很远大,创造一个上市公司出来,实现财务自由。至于能不能成,谁也不知道,只有他那么自信地准备着。

    另辟蹊径的大赢家

    张东(化名),大学的时候有名的淘气王,成绩极差,甚至濒临警告的边缘。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失恋的刺激,大三下半学期发愤图强,意外考上了北大计算机专业,震惊了整个年级。北大硕士毕业之后,他选择一家500强企业,工薪起步就达到了20多万的水平,令人羡慕。同时期,李明和邢涛也到了大企业,成为了班级内部的薪水前锋。

    很有意思的是,外企总是留不住我们班的同学。张东在那个企业第一年努力工作,年终就拿到了最快进步员工奖,据说奖金很多。这个时间段,他上了一个社会上的MBA班,学习到了另外一套思维。一年的MBA学习彻底颠覆了张东对于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判断,转变的思路应运而生。

    两年之后,当所有同事都认为又将出现一位年轻英豪的时候,张东辞职了,无法被人理解。转到了金融,他的薪资下降了四分之三,工作强度是之前的两倍。很多人认为他疯了,只有他自己默默坚持。

    转到金融证券行业之后,他需要经常出差,面对都是各个公司的高层。起初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他总被同行欺负,也不甘心留下过泪水。嘴皮子功夫不行,就靠练习。他一点一滴地练习,拿出考研时的劲头,一举突破了难关。虽然这里是一笔带过,其中痛苦很少有人能理解。

    第一年、第二年,就这样熬着熬着。张东的阅历和见识增多了,也得到了行业同事的认可。在一个都是高智商动物生存的行业,想出人头地不容易,他做到了,是何等的艰辛与不易。张东在他进入金融行业的第三年,年薪就已经近百万了,拿到了行业领先的头衔。

    很快,张东结了婚,买了房子和车子。对于他的烦恼是,名次上去了难,保持下去就更难。为了这个荣誉,他付出的努力自然不亚于当初,毕竟被别人当标杆,被客户所期待。有房有车,贤妻在手,只是工作压力超大。

    张东,虽然年薪很高,但是失去工作同样意味着一无所有,还没到享受的时候。他只能快马加鞭的工作,不能输给别人。由于时间管理能力超强,他常活跃在各种圈子,思维也很有深度,是大明星。

    你的选择

    三个人的故事讲完了,你的选择是哪一个?

    三个人的成长轨迹是不同的,最大原因是他们的基础和阅历不同,没办法说谁的好与不好。单纯从薪金数字上来看,最后的张东明显优于其他两个人。这是成功吗?是你想要的成功吗?另外,如果你有同样的基础,张东的抉择是不是你敢做的,这个风险是不是你能够承受的,这是关键问题。

    很多年轻的同学,非常善于组合,汲取三个人不同的营养,成立一个新的答案。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三个人用时间走出来的路,不是轻易能够组合,形成一个完美的答案的。如果给他们重来的机会,我想答案也不一定是现在的样子,因为时代和机遇都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生命的轨迹只有一次,我曾经也多次想过重来一次,只可惜没有这个机会。现在后悔来得及吗?也许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答案是来不及了。如果你手中有很多聘书,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相信看完这篇文章之后,也未必有答案。三个人的选择,得到了一定的薪资,但是每个人也承受了很多。不得不说,他们的成长之路,有很多人走不到他们的现在就倒下了。他们所谓的成功毕竟是少数。

    最后的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未来在自己手里,选择也在手里。至于未来什么样子,我说不清楚,之后已经成为现实的例子给你们一定启发。等你们工作6-7年的时候,你们也会发现自己走过的路也那么蹊跷。没有人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生命和别人的未来,你有选择的权利。家长、社会和朋友,可能很少这样告诉你,但你有的。

    关于职业规划,其实是个伪命题,大部分人是回头总结的时候,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成熟的体制下,是有标准的晋升阶梯,那种锁定的人生是不是你想要的?我就不太清楚了。还有一点,生命的境遇不是我们能够设定的,老天总喜欢开个玩笑。就像没人相信现在的诺基亚,需要靠卖固定资产过日子。

    未来社会变革和经济变化都会加速,没有人能够保证你的未来,甚至一个看起来很铁饭碗的东西。你是否还会在意前两年的薪水?还是会更在意自己的选择?朝你内心的目标前进。跟随你的内心,做出选择和判断,才是根本。

    这也许是少有人走的路,只是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条路上,很开心。生命是独特的,要活出味道,活出自己的内涵来。每一次的结尾都是祝福,这一次也不例外。

    有一种成长感觉是这样的:

    当流泪是由于心中榜样的照耀和无人理解的苦楚两者融合之后的感动时,才理解这也是一种坚强的宣泄。这种情绪一定是潜移默化的积累,直到遇到爆发的触点,然后让它倾泻而出,渐渐地我们归于平静之后,仍要继续踏上前人未完成的路,继续努力,继续加油!

 

【厚积而薄发的“薪”情】相关文章:

厚积方能薄发02-16

昆明中药:厚积而薄发12-31

精选作文惟有厚积方能薄发01-15

厚积方能薄发初中作文10-06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01-01

考研英语 词汇复习 厚积而薄发03-18

厚积方能薄发作文09-11

厚积才能薄发作文11-23

厚积方能薄发作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