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试题解析

时间:2021-12-30 10:03:42 考研政治 我要投稿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试题解析

试题例析

  1. (2005,多选)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稿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试题解析

  A. 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 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答案:AC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联系分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中介”是实现世界普遍联系不可缺少的要素。据此,A、C为应选项。

  B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该命题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联系的基础乃是世界的客观物质性,而信息并不等同于客观物质性。

  2. (1995,理,多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A. 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B. 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C. 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 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E. 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ACDE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依赖的。没有部分,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整体对部分起支配、统帅、决定的作用,而部分处于被支配、被决定的地位。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其功能大于各个部分机械相加之和,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一旦脱离整体,部分的原有功能就会丧失。另外,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范围内为整体者,在更大的范围内可以成为部分;在一定范围内为部分者,相对于构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来说,又成了整体。据此,A、C、D、E为应选项。

  B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整体并非各个部分的简单之和。若部分按照正确的法则进行组合,则整体的能量大于各个部分之能量的简单相加。

  3. (1997,理,多选)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 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 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答案:ABD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具有生命力的新事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转变为最终走向灭亡的旧事物。坚持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正是唯物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质的表现。据此,A为应选项。

  由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这一前提出发,必然可以推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暂时性这一结论。据此,B也是应选项。

  事物之所以会灭亡是因为事物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着否定的因素,只是这一因素尚未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肯定因素。但是,肯定因素与否定因素的地位不是凝固不变的,否定因素必然由弱到强,最终战胜肯定因素,实现对原有事物的'否定。由此而论,当现存事物存在的时候,人们在对它进行肯定的理解时就应该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据此,D为应选项。

  C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既有间断性,又有连续性,是间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显然,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即有保留的克服,有批判的继承。这样,不惟新、旧事物有质的区别,还有不能绝对割裂的联系。

  E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并非所有存在都是合理的。“合理”属于道德范畴,同原因并不是一个概念。我们可以说凡存在的都是有原因的,但不能说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腐败现象也是一种存在,它有产生的原因,但不是合理的。

  特别提示:本题以“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为正确命题。可能有的考生会问:物质不是永恒的吗?物质不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吗?这里需要界定:“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这一命题中的“事物”,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存在是暂时的,可以转化为另外的物质形态,而“物质是永恒的”这一命题中的“物质”,是指客观存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来的。毫无疑问,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具有永恒性。

  任何共性全都寓于个性之中,共性不能脱离个性而存在。“物质”同样寓于无数的具体物质形态之中。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变的,具有暂时性,但以客观实在为惟一特性的物质则具有永恒性。永恒通过无数的暂时获得了自身的存在。

  4. (1999,文,单选)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 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 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答案:B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偶然把握必然。科学的任务之一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但必然性的把握必须通过认识事物的偶然性才能完成。一旦通过某种偶然揭示了必然,则对这一偶然的认识便成为所谓的“机遇”。传闻鲁班发明锯是受到了偶然被带有齿儿的草划破了手的启示,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受到了偶然地看到放在火上的水壶中的水沸腾,蒸汽把壶盖顶开的启示,琴纳研制牛痘疫苗是受到了挤牛奶的女工不得天花的启示……显然,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发现。能否真正地发现“机遇”,同人的理性思维以及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思考问题的敏捷性、创造性有着内在的关联。据此,B为应选项。

  A、C、D本身并不是错误的判断,但它们同巴斯德强调的观点无关。显然,如果没有理性的指导,人们对事物再细心观察,再重视感性经验,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难以把握“机遇”。不是生活中未出现“机遇”,而是“机遇”出现时判断不出,与其失之交臂。据此,A、C、D为淘汰项。

  5. (多选题)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联系

  A. 种瓜与得瓜 B. 闪电之后雷鸣。闪电与雷鸣

  C. 白天之后有黑夜。白天与黑夜 D. 春天之后有夏天。春天与夏天

  E.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与消费

  答案:AE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因果联系的特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果联系除了具有先行后续(先因后果)的特征外,还应具有引起被引起的关系这一本质的特征。在这里要特别注意:“在此之后”不等于“由此之故”(乙现象在甲现象的后面不意味着乙一定由甲所引起)。

  由于“种瓜”与“得瓜”、“生产”与“消费”分别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故而是因果联系。据此,A、E为应选项。

  由于“闪电”与“雷鸣”、“白天”与“黑夜”、“春天”与“夏天”仅仅分别具有先行后续性,而不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故而均不是因果联系。据此,B、C、D为淘汰项。

  

◇ 中国大学网 http://www.unjs.com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试题解析】相关文章:

2012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之资本运行12-01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建议02-10

考研政治复习方法指导08-17

2013考研政治冲刺复习指导08-18

2013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08-06

2014考研政治复习思路指导08-25

考研政治针对题型复习指导11-18

2013考研政治的复习步骤指导07-23

国庆期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