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研经验

时间:2021-12-14 10:36:34 经验故事 我要投稿

中医考研经验

[荐]当年中医考研经验

考研是一种考试,只要你是中国人,就要相信老祖宗千百年来遗传给你的考试基因,应试是中国人最拿手的。近几年中医不景气,中医考研分数一低再低,趁着政策倾向把文凭进行到底,使自己站在更高起点上起航,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而且现在国家把专业综合300分统一命题了,再也没有地方保护,想考哪里就考哪里,大家同一起跑线。我的中医综合考了260分,希望我的中医复习经验能帮到大家。

中医考研经验

中医综合是由国家统一命题,考生报考学校所在地区组织阅卷,由国家来划定分数线。07年开始中医综合满分300分,全部为选择题,共180道。内容覆盖六门学科,包括中基、中诊、中药、方剂、中内和针灸,考查知识面广泛,是非分明,考生基本没有临场发挥的余地,全凭考前知识的积累与掌握。试题既考查你对固定知识的掌握,又考查你对问题灵活运用的程度,复习起来难度大,还很费时间和精力,我只是结合自己的经历提出要注意的几点

书籍准备:

六科内容以五版为主,参考七版,六版坚决不要;考试大纲一份,一定要最新的,每年都有小的差异。辅导书《中医综合240份之路》不错,知识点很全,适合中等的基础的人,但重复较多;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综合复习指导》挑选的真题高、精、难,但基础知识点不全,适合基础较好的人。

考研与本科考试不同,记住任何一部分的复习,都要谨遵考研大纲,考研无重点,考研无漏点。把以前学校老师划的重点全部在记忆中删除,每一个知识点都同等重要,因为它们很可能有相同的'分值,人为的所谓重点是知识盲点产生最大因素,尤其是第一遍普遍复习的时候,一定要照搬大纲,绝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偏不倚。

分科复习:

《中医基础理论》是最简单的,尽量要做到一分不丢。在历年考试中,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以藏象的题目数量最多,然后依次为病机、气血津液、经络、病因、阴阳五行、防治原则、绪论。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复习,因为考试形式为选择题,试题量大、覆盖面也较广,只有全面复习才能避免在常见内容上失分。同时还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因为大部分题目分布在重点章节及重点内容上,如藏象的试题占全部中医试题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要求对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征等内容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另外,将针灸学列入中医综合考试范围,大家可以把这一部分与针灸学合并起来进行复习,以减少重复。

有关引用条文全部要会,因为试题全部是选择题,所以大多数不必背下来,但原理一定要懂,例如色病关系、过食五味、五行生克制化等等,推理即出。但有的条文没有明显的原理,例如十二经络辩证等等,就只好背下来,必须背的不要等到考前一起背,容易背混且压力很大,争取做到复习一科完一科,之后靠反复做题强化记忆,中基的真题练习最后要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做到百分百。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繁琐众多,中医诊断学主要包括诊法、诊病、辨证和病案四大部分,四诊部分内容是普遍认为不好记的。我的经验是把临床症状表现,尤其是舌脉部分,先分八纲,再辨脏腑,纲举目张,机理要明晰,线条要清楚。

中诊部分单选题只要明白机理就不容易丢分,多选题是最容易漏选的,复习时把五版和七版的所有备选都互参写上,争取不漏项。中诊虽然灵活多变,但也有规律可寻,我把它们总结为公式化,例如:表证=肌表证+肺系证,阳虚=气虚+虚寒,阴虚=血虚+虚热。卫分证=初期+表热,气分证=二期+热盛,营分证=三期+神昏,血分证=晚期+动血+动风。白喉辨证风热疫毒证=风热+点状假膜,阴虚燥热=嘶吠+条状假膜,疫毒攻喉=嘶吠+梗阻。这样有规律可寻,有公式可用,可以纲举目张,从而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中药学》好像是大家最头痛的,大多数考研人没有临床经验,想分清这几百种中药的确很难。本人因为年龄的缘故,记忆力肯定不比学弟学妹强,但考研中药部分我一分没丢,大家可以借鉴我的方法。

我是一个中医爱好者,为了它我重修了一个本科,我常常把它比喻成我的情人,否则不会工作十几年后西考中。平素我有一个爱好,就是把中药人性化。其实每一味中药都和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喜欢或不喜欢的朋友,我们把其叫做性味归经,相须相使,相克相恶。

比如大黄,外号叫"将军",个性耿直,性情暴烈,酷似三国时期的张飞骁勇善战,攻积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然而苦寒伤胃,泻下耗气。中医有一句话叫作"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深得此意;又如石膏,个性苦寒,却与弱弱的粳米常在一起,让它佐制自己,好像大丈夫总是娶一个小女人。

桂枝靠温暖打通关节,陈皮以柔情消除事端。青蒿喜欢鳖甲,生姜大枣难离。我们把甘草叫作"国老",实在是实至名归:一副药里大家相处不好,有人要逞强有人闹意见,甘草就是调解人,说服大家求大同,存小异,自己甘为人后。国家危机关键时刻还能显出老臣本色,力挑大梁,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如"炙甘草汤"。

姜的一生就好像我们的一生:年轻时如生姜,爱好颇多但"行行通,行行松",能解表不如麻黄,能止吐不如半夏,能温中不如附子,能解毒不如甘草;中年时如干姜,外表渐残但内心炙热,用心专一;老年时如炮姜,直入血分,但守不走。

同样,生活中的我们也有君臣佐使,也有十八反、十九畏。留心身边的人及其关系,都如若一味味中药,我最想做的是茯苓,上可安神,中可健脾,下可渗湿,可君可臣,能攻能守,性情平和而有原则。

人生如药,药如人生啊!聪明的人,你是哪一味?

好了,书归正传,怎样学中药?中国人有句做人的老话,"不怕做错事,就怕站错队",中药也是如此,清热药解表药先记住类群,每一类都有相同的功效主治,只记住不同的就好。一家人更要记住,例如乌头与附子;大青叶与板蓝根。

性味归经是根据功效主治而来,所以不用背,懂机理就行。例如发汗解表多辛味,必走肺与膀胱经。特殊的要记,如朱砂只入心经。

有些中药行话,如"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籽皆降,白芥子独升","以皮治皮,以枝行肢",还有那些有趣的小故事,老师以前在课堂上都讲过,也是记中药的好方法。

中药学到最后,最好能做到只看目录复习,我能做到,你一定也能。

只要用心,这世界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无他,唯手熟尔。

《方剂学》一般是本科时代老师要求最严,自己最用功的一科,所以捡起来不难,但一定对照大纲,有些不是同一版书上的方,可能没学过,如五积散等,不要漏下知识点。

方剂的本科题和考研题完全不同,前者主要考查一类方剂的个体掌握,对横向知识掌握要求不高,只要把老师划的方剂组成功用背下来就能八十分;后者重点考查横向知识的贯穿,只会背方歌绝对不行。在复习中一定要忘记老师所说的重点,忘记一二三类方的划分,我再次强调,考研无重点,考研无漏点,题是国家出的,不是你本科老师出的。你有重点就说明你有盲点!不过真题倒是重点,因为是国家出的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只要有心,你会知道很多关于每个方剂的故事,例如"补阳还五汤"为什么是还五而不是六七八,当归补血汤为什么药物比一定是5:1,还有好多方的趣事,一笑而记,事半功倍。

方剂和中药、中医内科密切联系,中药里的配伍就是一个个方剂,中内里用的是方剂,随症加减用的是中药的功用,反复在复习,一定要互参学习。

《中医内科学》是考临床的人之重中之重,分值最重嘛!辨病分证一般没问题,处方及随症加减就头痛了,背背就容易混了。

我的经验是先把病症方的纲要做成笔记背下来,再看随症加减,有了骨头不愁肉,纲举目张。有些知识点一定要横穿,例如归脾汤在很多病里用,但病机一定是心脾两虚。但病机相同的病其用方并不都相同,没办法,你只能特意记下来,例如心悸、胸痹等。版本不同时以五版教材为主,五版没有的看七版,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方寸之间见分数。

中内的病名首见,历代医家、医著的学术思想,医学流派历史沿革,繁杂难记而分数不多,但对中医的整体学习影响很大,很多简单几个字就是一个著名医家一生的心血,例如《血证论》的治血四法"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八字真言,治血皆通用。我个人建议,有能力记多少就记多少,为了热爱中医也好,如果只是分数的问题就未免有些狭隘了。

《针灸学》是新加的科目,考得越早越简单,我这部分就一分没丢。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就行,用不着学很深,大纲以外的一点不用看,不过因为这部分很容易得满分,大家还是用点心为好,再互参中基的经络部分,把握一些。

习题部分:

我建议大家反复做真题,模拟题永远是模拟题,永远达不到真题水平。而且真题永远紧跟大纲,不容易走偏。我只做了十六年的真题。

做题也有技巧,真题的每一个题干都是专家们根据大纲写出,所以不管单选多选,把题干都反转为题目,对照教科书把全部备选写上,单选要当作填空题,多选要当作简答题。这样的作法会使真题变成复习笔记,而且照搬大纲,既有知识点,又有题型模版。我的真题集就是我的最终复习笔记。

还有一定要自己作答案,永远不要相信真题答案,因为国家从不发布考研答案,所有答案都是找人做的,错误百出,我看过几版真题答案,都有错误,好像只有高教出版社大纲里的三年真题答案还好些。记住:只有大纲指定的教科书里才有正确的答案。

最后半个月左右,最好每天做一套重组真题,而且要快速通过,不许反复检查,意在考查自己的知识牢固程度,我大约是一个小时左右完成。要求自己正确率单选题应达到百分之九十,多选题应达到百分之七十,这样实际分数肯定能达到240。即使再考场失常,也能超过200。

以上之啰嗦只说明一件事:积累与重复。中医综合的内容多,因此,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想考好这门课主要是靠平时的积累,而不能凭侥幸心理,自己主观进行取舍,这也就是"学到底"的意思。我们在复习时还会发现,书从头到尾看了几遍,到头来脑子里还是空空如也。这

【中医考研经验】相关文章:

北中医针灸推拿专业考研经验07-09

2015年考研中医综合过来人经验指导10-14

(考研)考研经验吐血奉献!06-26

我的考研经验—武汉大学行管考研经验08-09

考研经验:计算机考研经验分享08-20

考研经验片段06-26

我的考研经验06-26

考研经验分享10-27

考研经验(二)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