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保送不应成为垄断入学资源的借口

时间:2021-12-11 20:38:49 考研热讯 我要投稿

保送不应成为垄断入学资源的借口

  据报道,北大新闻传播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91人,其中60人为推荐免试生;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75人,其中推荐免试生60人。今年名牌高校的热门专业推免生比例大多超过半数,有的专业甚至全部招收推荐免试生。

  教育部门设立自主招生和保送制度的初衷是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考录方式,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但现在自主招生和保送不仅陷入了“只收名校生”的误区,还严重挤占正常的招生名额,使选拔人才成了拒绝人才。参加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推荐生基本来自于各地名牌高中,保送研究生则多来自国家211高校和985高校,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本校学生。这不仅会造成知名高校的生源地相对集中于一小部分学校,助长校内本已严重的校友、老乡拉帮结派现象,还会击碎很多非名校毕业生的北大梦、清华梦,让他们只能望名校而兴叹。

  相对于那些正常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推荐免试生无疑占尽了便宜,挤占了相当一部分教育资源。如果再任由推免生比例无限制扩大,只会让研究生考试的竞争变得更为惨烈,对普通考生特别是非名校毕业生显然很不公平。

  少数学校垄断名校热门专业的恶果还不止于此。由于名牌高中和211高校、985高校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保送资格,本已严重的中学择校费问题和高校对降分录取生收取赞助费的问题会变得更为突出。校别限制还使部分热门专业的生源局限在少数几个高校间,让相关高校构成了对该专业的垄断,使中国高校“近亲繁殖”的老毛病进一步加重,影响到学术创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的知名高校,理应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生敞开大门,而不能成为部分学校的自留地。北大、清华等名校作为学术圣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本应带头遵守相关规定,海纳百川,不拘一格降人才,给社会作个好榜样,怎么能带头搞校别限制,像封建王朝一样任人唯亲呢?如此做法,不仅无法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育人环境,更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推荐免试生不应成为国家211高校和985高校毕业生的专利。教育主管部门对招生垄断不能熟视无睹,应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推荐免试生的录取工作,在严格限制推免生比例的同时取消校别限制,允许非名校本科毕业生竞争推免生资格,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进入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