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1-12-16 15:14:08 考研热讯 我要投稿

解决我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路径分析

  据我省大学生就业中心统计:2008年毕业大学生16.6万人,2009年毕业大学生18.95万人,2010年毕业大学生22万人,加上往年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之多创历史新高。因此,我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依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解决我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路径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与大学生就业渠道急需拓宽的矛盾。由于体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是导致当前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省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依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意味着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不足,从而直接影响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居民就业水平。而非公有制经济在增收、提供就业、激励创业等方面的优势早已被经济发达省份的经验所证实。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也过低,仅占40.4%,其他许多省份都已达到70%~80%。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与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调的矛盾。就业结构性矛盾是我省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很多毕业生仍热衷于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城市就业,我省毕业生在省内就业主要集中于哈、齐、牡、佳、大庆等重要城市。而许多基层部门人才却十分匮乏,中小企业、农村基层和偏远地区则很少有人问津。这主要由于非公企业、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在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有明显的差异性,很难享受到与公有制同样的制度和环境,导致对大学生就业缺乏吸引力。同时,因我省与发达地区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在收入、医疗、教育和交通等方面的相对落后,也难以形成对人才的吸引环境,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等趋之若鹜,而对中小企业、基层单位等反应冷淡。如果仍延续原有的就业格局,就业空间必然十分有限,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

  3.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的矛盾。目前我省高校毕业生素质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矛盾也比较突出。从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就业好的专业,大多是那些应用性、技术性比较强的专业。然而,那些早已饱和的专业仍在持续扩招,这势必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方面是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适合的专业人才。

  4.比较齐全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与政策执行和落实不够的矛盾。多年来,我省为促进大学生就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政策的落实力度不够强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例如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担保、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优惠政策,均存在落实不到位和倾斜力度不大的情况,而自主创业等政策也缺乏配套政策加以落实。另外,现有的劳动用工制度、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社保制度等也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毕业生就业需求。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就业制度及政策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

  5.有效的就业市场体系的缺乏和新的就业形势要求的矛盾。最近几年,我省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在就业市场建设上做了一些工作,大学生就业人才市场也囊括了高校、人事和劳动以及中介部门多个方面,就业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状态。但这种多元化状态不利于大学生降低获取就业信息的成本,分散的就业市场也不利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有效、全面和对称的就业信息。而且就业市场之间缺乏沟通,也使信息作用的发挥受到了限制。因此,亟待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以适应就业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思考

  1.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面对目前产业结构和就业的状况,有效解决就业问题,除了要保持全省国民经济尽可能高速增长外,还必须在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就业弹性系数高的小企业,对那些吸纳低标准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微、小型企业、私人企业也要加大政策扶持,不断改进管理办法,简化准入和退出手续。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开发社会服务性岗位,鼓励大学生从事小商品、饮食业和市场中介服务业等等。大力开发一批城镇养老服务、医护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保障、司法助理、扶贫开发、防灾减灾等适合毕业生的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不断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鼓励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要通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农村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打造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和边境旅游中促进大学生就业。

  2.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带动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目前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率在22%~30%之间,而在我省高校2008年~2009年的38万大学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只有千分之二。表明我省大学生创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为此,今后应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税收和小额贷款等政策。要抓紧建立省级的创业基地,在各高校普遍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指导站,广泛开展创业进校园活动。也要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大学毕业生从事创业在登记手续、注册资本、工作场所和各种收费等方面完善绿色通道,实施免费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等项目,力争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支持体系,让更多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以此带动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3.重视省属高校就业出口训练,努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针对一些高校专业结构失衡,与社会人才需求脱钩的现象,高校应迅速配置专业师资队伍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分析社会人才需求行情,要更新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有计划地扩招的同时,注重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重视就业出口训练,增加技术课程的比例,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此,要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包括招生数量、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等,使高校教育结构能够与市场需求对接,在注重对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性培养,形成核心就业竞争力。应注重围绕我省产业调整的'要求,培养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医疗卫生、绿色食品等方面急需的人才。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及新兴产业的专业。

  4.提高就业政策的激励效应,确保大学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要在不断完善充实现有政策基础上,研究探索适应完善大学生就业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努力在政策的扶持力度上有所突破,以期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同时,要注重各项新政的系统化、制度化,并确保政策的连续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社区、到中小企业就业、创业,对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做好档案管理、工龄计算、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的服务,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行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同等扶持政策,强化利益驱动和激励机制,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真正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使政治待遇、福利待遇、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有效结合,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援助、创业扶持、失业救济和职业培训等相关制度。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大学生,要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以确保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工作落到实处。

  5.搭建统一就业市场平台,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长效机制。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工作。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对就业的有效调控非常重要,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措施,建立一个公平化、信息化、规范化的市场就业信息平台。包括市场定位、市场开拓、市场预测和高校毕业生质量跟踪等内容,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长效机制,以期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的空间,为进一步稳定大学生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相关热词: 大学生就业 分析路径 问题解决方法

【解决我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路径分析】相关文章:

“用工难”“就业难”问题解决工作总结07-17

如何解决找人难问题05-03

如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01-20

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创业难的问题02-08

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药吗02-08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心理解析10-06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调查报告03-04

如何解决招聘难的问题 -管理资料01-01

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