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08年招生简章

时间:2021-10-02 15:58:31 招生简章 我要投稿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08年招生简章

  欢迎全国各地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报考我校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08年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始创于1936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包括理、工、管、法等学科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70多年来,学校以为首都城市建设培养不同类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

  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养掌握坚实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科学研究、设计、管理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校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占地13.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余万平方米。我校为适应首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需要,积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从2001年开始,以合作办学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先后租建了百万庄校区和大兴黄村卫星城校区。

  学校现设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基础科学部、体育部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教学教辅单位。学校现有21个本科专业、18个高职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学校现有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市政工程)、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实验室)和8个北京市双基合格实验室。此外,学校还设有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学校设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外语视听语音室和计算机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14亿元。学校图书馆藏书近60万册,中外期刊千余种,并设有电子阅览室、视听室和图书阅览室,数字化资源丰富,自动化管理系统先进,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学校建有千兆以太网,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教育技术平台。学校体育设施完善,建有标准的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田径场和足球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和健身场所。学校校园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具有良好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注册生10000余人,其中本科、高职在校生65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600人,成人教育学历生3300多人,另有若干外国留学生。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实践经验丰富,老、中、青相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29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183人,博士7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70%,其中6名教授兼任外校的博士生导师。学校拥有全国高等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学校先后聘请了90多位国内外教授、专家和政府高层管理人员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和客座教授,其中两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学校紧密围绕首都城市化建设和建筑工程领域,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60余项,科技服务总经费达到2.6亿元。发表学术论文2166篇,其中国际三大检索论文超过150篇,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355部。2006年学校完成科技服务经费突破1亿元,位居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前三名。

  学校在抓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及各种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聘请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任学校客座教授。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马尔他等国家14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联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生,与美国玛赫西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与法国佩雷集团联合建立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并联合培养高职生。学校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于200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学校类型由教学型逐步向教学研究型转变,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学科专业优势,将学校建成立足首都,服务城市化的人才培养基地、科技服务基地和以工为主,理、工、管、法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

  二、学科(专业)介绍

  1.建筑历史与理论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1996年首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并在2000年、2004年顺利通过了复评。该学院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该学院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实验室。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治学氛围,能够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建筑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举办定期的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乡土建筑、当代建筑理论。现有学校专职导师及建设部、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单位的兼职导师多人。这些导师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如北京旧城保护规划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文物保护研究、长城保护研究等,为研究生提供很好的研究与发展空间。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扎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基础与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史学研究的论文功底;具有文物建筑保护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该学科自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具有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2000年、2004年顺利通过了复评。该学科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该学院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实验室。学生在此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治学氛围,能够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建筑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每年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举办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公共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工业建筑设计。

  该学科导师在医疗、体育、交通等公共建筑设计以及城市、村镇住宅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此外,该学科还聘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导师多人。近年来该学科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多项全国各地及北京市重要建筑工程设计,并出版了多部研究专著。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中外文文献基础;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建筑设计理论研究的功底;具有城市与环境设计的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建筑技术科学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1996年首次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并在2000年、2004年顺利通过了复评。该学院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学科梯队,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该学院拥有大量国内外专业图书、期刊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实验室。学生在此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高等学府浓郁的治学氛围,能够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建筑类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每年与相关院校进行教师和研究生的设计交流、举办定期的学术讲座,使学生可以最快地掌握国内外建筑发展动态。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建筑构造技术与结构体系、建筑节能与生态技术、建筑防灾与安全、建筑物理环境等。现有校内导师及建设部、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兼职导师多人,近年来该学科导师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论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学科国内外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动态;具有从事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能力;具有扎实的中外文文献基础;具有从事建筑技术科学研究的论文功底;具有技术科学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具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4.城市规划与设计

  本学科所在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国内有较好的知名度。该学科的特色是以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为核心,以工程学和设计学为基础,兼容城市科学所涉及的文、理、工、管、法等学科的内容,强调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专业能力培养,注重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为首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并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的办学特色。建筑与城市规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