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因素对农业贷款的影响

时间:2021-11-04 16:37: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政策因素对农业贷款的影响

摘 要:自2003年至今,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2013年,国家又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本文通过运用2003-2009年的季度数据,发现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变化以及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对农业贷款的增加有显著负向影响。

关键词:农业贷款;政策有效性;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条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一、 引言

农业发展历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农业贷款对象可抵押物缺乏、放款风险高等因素,导致农业贷款的发放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规范农村金融管理,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扩大农业贷款可抵押物品范围,意在促进农业贷款的增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本文旨在通过实证检验,分析这些政策促进农业贷款增长的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

崔姹、孙文生和李建平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民收入会影响到农业贷款的增长。张永志等人的研究表明,农业行业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农业贷款政策风险以及农村地区所吸收的存款资金外流问题,导致了农业贷款不足。王敏杰、应丽艳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农民收入及耕地面积等因素会影响信贷风险及资金需求,进一步影响农业贷款的发放。张燕、杜国宏基于上海六县区农业贷款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农村信用环境欠佳、抵押担保机制不健全以、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以及信息流动性差,导致了农业贷款难的问题。缪仕国和胡冰川通过对江苏省农村信用社的研究表明,当地的产业结构、投入产业风险情况以及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及制度都会影响农业贷款的占比。

上述一些研究对影响农业贷款的因素,比如农民收入和资金需求等,进行了实证分析。也有研究就农村信用社改革等政策因素对农业贷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并没有对政策变化进行量化分析。

三、 经济学原理

农业贷款总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三产业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共同决定了农业贷款得增长。农业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业产业的扩张趋势,如果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而金融机构对第三产业的资金供给则受到了金融环境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会提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从而使农业贷款的发放更加容易。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农村金融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有利于农业贷款的发放。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政策出台,明确了产权制度,使得运营更加规范,对打造农村金融环境的长期稳定是有利的。2006年,银监会调整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的准入标准,鼓励农村金融发展。2007年,银监会发布6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行政许可,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鼓励设立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并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定一定的存贷比要求,为农村金融提供更广泛的资金来源。自此政策出台后,国内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数目显著增长。

由于有滞后效应,以上因素的改变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影响到农业贷款的改变。

四、 实证检验

(一)研究方法:根据Dickey & Fuller 提出的残差项序列相关的ADF 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原数据是否为平稳序列,对于非平稳序列进行处理使之成为平稳序列,从而避免伪回归现象。如果原序列是平稳的,那么,将利用理论模型进行回归检验(OLS) ,并确定农业贷款、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本文将运用邹氏检验法(Chow’s Test)检验回归方程残差序列是否有结构性断点。如果有,则说明在某一时间点,原回归方程的残差方差出现变化,原模型出现结构性变化。本文还将引入虚拟变量,通过判断虚拟变量前的系数是否显著来判断相关政策的出台是否影响了原方程的截距和斜率,从而判断政策的有效性。在该项研究中,最优滞后期数的确定是按Schwarz 评价准则(SC) 确定的。

(二)数据说明:本文选取了2000年至2009年农业贷款发放、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民收入的季度数据,以分析农业产业资金需求和贷款人信用状况与农业贷款的关系。图1 显示的是2000~2009 年农业贷款的增长趋势,图2 显示的是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图3 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CSMAR和中经数据库,原数据均为当年季度累计数据,处理为当季度发生数据。

2003年8月,农村信用社改革开始;2005年,银监会调整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条件;2007年,银监会出台政策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在监管、补贴、奖励等政策方面多有优惠。三个政策旨在鼓励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本研究选取以上三个时间点,设立虚拟变量,分析三个政策是否对农业贷款的发放有显著影响,探究政策的有效性。

(三)检验分析:

1.平稳性检验:对农业贷款季度发放值(Ad)、农业产值(Ag)取对数,分别以LnAd、LnAg代表。通过单方根检验发现,LnAd和农民收入(In)均为非平稳序列,且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LnAg是平稳序列,结果见表1。采用一阶差分法处理原序列,用dLnAd、dIn 分别表示对相关变量取一阶差分值。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处理后所有数据序列在1 %显著水平上都是平稳的。本文数据由Eviews软件处理而成。

dLnAdt 对LnAgt和dInt的滞后项进行回归,筛选出系数显著的滞后项,同时根据信息准则法(Akaike info criterion和Schwarz criterion)以及节俭性原则(parsimony), 上述模型选择对LnAgt滞后2期和dInt滞后3期的值进行OLS回归分析。

4.虚拟变量的引入:根据三项政策出台的时间点,分别引入虚拟变量,考虑到政策出台到施加影响会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本文多次多虚拟变量的滞后项进行回归。

经检验,农业合作社改革滞后三期对原模型结构有显著影响,改变了农业产值变化率的斜率,降低了农业产值变化率的影响。

五、研究结论

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总值的增加与农业贷款发放有正向关系。贷款人偿付能力的提升可以降低贷款风险,改善金融环境,促进农业贷款的增加;农业产业扩张导致了资金需求的增加,是农业资金借贷市场重新平衡。

然而几项政策的出台在短期内并没有对农业贷款的发放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农业合作社的改革虽然会在长期明确产权制度,改善运营制度,从而促进农业合作社在长期支持农业发展。但短期来看,由于改革后农业合作社产权明晰,对坏账率的控制更严格,导致对风险大的农业贷款减少。

而降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和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会促进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和乡镇地区。然而实证结果表明, 虽然这两项政策的出台导致了贷款结构的改变,但影响却是负向的。首先可能是因为检验样本比较小,政策的滞后导致了结果偏离了长期稳定关系。同时也可能是政策推出初期并不十分完善,同时出现的问题,比如较高的农业新型金融机构坏账率,是的金融机构不倾向于借贷资金给农业产业。

政策出台者应该继续落实具体支持政策,比如补贴和奖励农村金融机构政策,以便存进农村及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姹, 孙文生, 李建平,基于VAR模型的农业贷款_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性分析_以河北为例《广东农业科学》 2011年1期 .

[2]张永志,农业贷款的总量、效应与制约因素-分析平顶山个案,《金融研究》,2003年3期 .

[3]王敏杰、应丽艳,影响农业贷款量的实证分析,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7年2期.

[4]张燕,杜国宏,缓解农业贷款难的对策分析_基于上海市六区县的调查研究, 上海农村经济,2009年 8期 .

[5]缪仕国,胡冰川,江苏省农村信用社及农村商业银行农业贷款的因素分析,《金融纵横》,2004年12期.

【政策因素对农业贷款的影响】相关文章:

试析政治因素对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10-03

影响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因素分析07-27

试析政治因素对贸易政策制定的影响08-16

影响身高的因素01-12

影响会计的因素01-08

影响面试的因素01-01

影响软件架构的因素01-15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01-20

影响脑发育的因素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