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研究

时间:2021-11-08 19:37:3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研究

毕 业 论 文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研究

论文题目: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姓 名: 张 蒲

院 (系):商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 级:07级会计电算化(3)班

实习单位:河南新丰源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指导教师: 韩 楠

完成时间: 2010年4月15日

新 乡 学 院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张蒲

摘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质量特征,二者的权衡得到的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层面上是统一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存在着矛盾和对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相关者的增加,准则制定机构不得不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取舍,以决定企业应该选择哪些信息以何种方式对外披露。而要作出有利的正确的决策,必须要有可靠的信息作保证。因此,在决策有用论下,相关性与可靠性均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其中,可靠性是基础、是前提,是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着力提出了若干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政策性意见。

关键词 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

略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改进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浪潮,来自学术界、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会计职业界普遍认为: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因此,改革的目标,把会计信息相关性放在了首位。而在我国,由于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界似乎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面对汹涌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重新认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对于迎接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挑战,完善会计准则,以及正确认识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涵及外延

(一)关于相关性的内涵和外延1.从内涵的角度来讲, 相关性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特征构成。相关性中的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可以增强决策者对未来事项的预测能力; 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馈的历史信息和期望值的比较, 以其差别证实或改变期望值; 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提供、披露及时, 它在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 应被决策者所拥有, 相关的信息若提供不及时, 便会对决策毫无用处。当然,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会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2.从外延的角度来讲,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具体来说, 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符合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需要, 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关于可靠性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看, 可靠性由如实反映、中立性和可核实性三项内容构成。可靠性中的如实反映即客观性, 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 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中立性是

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 应该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会计信息不存在取得一定结果或诱发特定形式或行为的意图或偏向; 可核实性是指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可用相同的计量方法, 获取同样的会计信息。从外延上看,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也不仅仅是会计数据本身的真实、可靠, 还包含了经由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在会计报表上呈现的数据的可靠性。同时, 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做出一定的估计、判断并对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权力。所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能是相对的, 并不是绝对的可靠。

二、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互关系及内在矛盾

(一)相互关系。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对立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SFAC) 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相提并论, 但是两者并不会总是等量齐观。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是相互冲突的, 过分强调相关性, 可能会削弱可靠性; 但过份追求可靠性, 也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西方会计理论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有两大派别观点。1.受托责任观。它认为, 资源所有者将资源委托给受托者, 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保管权和使用权, 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 有权对资源进行独立自主地运营, 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 明确规定受托者和委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在受托责任观下,强调委托者( 股东、社会、债权人、政府) 与受托者( 企业管理当局) 的责任关系, 并要求会计人员以第三方身份客观地、公正地介入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责任关系之中, 反映受托经营责任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不受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 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因此, 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 受托责任观更强调可靠性。2.决策有用观。它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背景下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可靠而又相关的会计信息, 而会计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所以, 决策有用观侧重于会计人员与决策者( 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 的关系, 强调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 它更侧重相关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统一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 它关系到会计政策的选择, 影响着计量基础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演变。大多数情况下,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状态。1.提高了可靠性, 也就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随着会计准则的推行,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断增强, 会计信息使用者逐渐恢复了对会计信息的信赖, 从而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有序化。因此可以说, 会计准则首先是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的产物。考虑到了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的决第一文库网策有紧密的关系, 所以各国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在规范会计信息可

靠性的同时, 迅速及时地出台了有关相关性的会计准则。人们力图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因为提高了可靠性, 也就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2.提高相关性, 必然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众所周知,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 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符合相关性这一特征的会计信息也在扩大和变化。人们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更关注未来信息。投资者既需要财务信息, 又需要非财务信息; 既需要定量信息, 又需要定性信息; 既需要确定性信息, 又需要不确定性信息; 既需要年度信息, 又需要季度、月度甚至实时信息。会计信息力图满足这些不同需求, 必然要求如实客观地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 使不同类型会计信息之间能够相互验证, 能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因此, 提高相关性, 必然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总之, 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提高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目标的, 辩证地理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可以看到, 两者既是对立的, 也是统一的。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 反映的客体又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 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基本要素来说, 我们不应该存在主观上的偏向。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可靠性受到相关性的影响。从原始凭证到账簿,会计人员会根据自身对于相关性的主观判断而对原始信息给与不同程度的重视,同时影响其对折旧、减值准备等项目的预测和估计。对相关性判断的标准不同,对相同会计信息处理的结果就会有差别,由此而呈现的经济活动的面貌与其真实情况之间就会产生距离。过分追求相关性会对可靠性造成损害。及时性是相关性的灵魂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地做出反应成为在经济活动中制胜的重要条件。再相关的信息如果失去时效性,对于决策者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然而为了及时捕捉信息,企业极易在未获取客观、可验证的数据之前就进行会计处理,其中预测、估计的成分必然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损害。 会计信息对于可靠性的追求也需要一个限度。过分精确的信息不但会导致交易费用激增,而且也有产生错误的可能。可靠性的一般标准是符合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规范,能够通过和经受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以此为基础对信息进行的模糊处理是可接受的。

(二)内在矛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共同点体现在:首先,它们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信息的相关性强,但不真实可靠,则会使投资者产生错误判断,甚至误导决策;反之,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但相关性差,这样的信息再完整,再可靠,也无多大用处。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

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相关性与可靠性常常又是矛盾的,体现在:(1)历史与未来的矛盾。可靠性是面向历史的,它要求如实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相关性更多的是面向未来,带有较多的估计和判断,强调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注重及时性。历史与未来、主观与客观这些对立的因素也就决定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完全兼容,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两者的重要程度必须做出选择。(2)及时与精确的矛盾。作为相关性的`附属特征,及时性在保证财务信息有用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要提高及时性,财会人员必须减少耗时的认证、核算工作,代之以大量的主观估计、判断,迅速产生一些近似的财务指标来满足需要,这一作法从本质上说又损害了可靠性。如资产计价中采用历史成本还是现行成本就充分体现了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这一矛盾。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一要可靠二要相关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我们必须对这两者都予以高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可能完全协调。对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实际处理,其难度明显地大于理论探讨。因此,要根据情况有所取舍。笔者赞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其发表的财务报告原则——若干问题解答中的观点,如果出现矛盾,应当选取“那些具有可靠性中最为相关的项目”(ASB,1999)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也是近年来源源不断的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给予我们的教训。相关性固然重要,但离开可靠性这个前提,会计信息如何能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再尽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直至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应当是一种理想而现实的选择。

三、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作用

? (一)相关性。美国FASB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相关性所下的定义为:“信 息导致差别的能力”。国际会计准则(IASC)中列示相关性的判断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根据IASC和FASB的定义,相关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预测过程,从而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证实或纠正过去的评价。③信息对决策有用,必须要在信息失去其决策作用前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否则相关的信息也变得不相关。现阶段,我国仅在《企业

会计准则》第14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相比之下,可以说会计信息相关性这一质量特征在我国是残缺不全的,至少可以说是不够完善的。?

(二)可靠性。美国FASB认为可靠性是指,信息应稳妥地避免错误和偏见,如 实反映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现状。国际会计准则(IASC)中对可靠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根据IASC和FASB的定义,可靠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事项。②信息必须没有偏向。没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须具有中立性。③信息必须没有重要错误。比较而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0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里可靠性的概念过于单薄,似乎只以如实反映或真实性作为可靠性的唯一内涵。

四、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一)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现实思考。

思考之一: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符合相关性这一特征的会计信息也会扩大和变化。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通过大且调查认为,会计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类型有五类,并以此作为改进后企业报告的模型基础。这五种信息需求是:①财务与非财务数据;②管理部门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③未来的信息;④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⑤有关公司的背景的信息。在信息的结构方面,软资产的比重会逐渐上升,硬资产逐渐下降,报告的结构也将划分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一潮流,及早研究并采取行动。

思考之二:相关性的制约因素将渐趋减弱,这是因为信息处理手段的进步以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在逐步提高。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普及,使得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会相对低廉,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便会计信息用户获得信息更加快捷。同时,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用户将逐步具备一定的知识并愿意去研究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在我国真正成为可理解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

思考之三:相关性的构成因素将重新排列。FASB将相关性的构成因素分为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及时性。多年来,我们质量的要求一直偏重于会计信息反馈价值证实和纠正以前期望的能力,而随着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寿命周期缩短,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企业的风险大大提高,导致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构成因

素中预测价值、及时性将更加受到重视,而反馈价值则退居次要地位。

(二)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思考之一:对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该动态地去理解。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反映的客体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即便不存在主观上的偏向,会计信息也很难是绝对精确可靠的。因此,只能动态地去理解它:其一是对于每项会计信息,都不应该理解为具有独一无二的精确数;其二是应根据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差异地去理解不同会计信息的不同的可靠程度,比如前瞻性信息献出历史信息的可靠程度要小,但它比历史信息更有用。

思考之二:对不同经济事项采用相应不同的计量和披露方式以增加可靠性的适应程度。花会计理论还没能确认、计量方面有所突破的前提下,采取划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表内与表外、原始数据与分析加工数据分别列示,或在披露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算方法和风险等则是明智之举。

思考之三:我国会计信息不真实,从会计系统本身而有,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存在主观上偏向以及会计准则规范不力等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会计系统外部,比如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经济交易失真、相关经济法规不完善等。因此,必须从会计系统内外综合加以治理。

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 直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财务报告的分析, 因此它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非常基本、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基点。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 它们共同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服务, 必须兼顾。相关性与可靠性及其关系确定和把握是值得重视和应该协调好的问题。

五、从我国会计现状看相关性与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李爽,2002)以1996年琼民源事件为起点,从红光事件、郑百文事件到银广厦造假案再到东方电子公然造假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接连被暴光。实际上,不要说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发生了这么多的会计信息舞弊事件,使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会计信息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以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表达,那么,是相关性的问题还是可靠性的问题?相信不言自明。所以,从我国目前的会计现状来看,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更迫切需要解决。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认为“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会计

信息要有助于降低投资者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进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必须具备可靠性。总之,相关性与可靠性均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比较而言,可靠性是基础、是前提,是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

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措施:第一,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管理当局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财务欺诈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管理当局从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中获得的预期短期收益将超过其预期成本。具体到我国,曾涉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中饱私囊之后并无人因此入狱,也鲜有人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加大惩罚力度,可增加管理当局财务作假的机会成本。第二,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转换不确定性,会计上需要一系列基本假设,也需要限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限定会计处理对象,是为了防止无限制地拓宽财务会计的边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庞杂,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削弱。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系列程序、方法的存在,制约着单一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却未必能够必然衍生出最终整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其间会计人员的估计、判断等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大量存在。因此,事前通过公共契约如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等形式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第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这其中,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当前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予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会计信息成了现代企业的生命,而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朱镕基总理的“不做假账”道出了会计真谛。 ?

参考文献:

[1] 李玉周.上市公司信息鉴别与投资策略[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 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未来发展模式[J].财务与会计,1999,(2)

[3] 王锦璋.浅析法人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月刊,2008(3).

[4] 殷官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分析[J].财会月刊,2007(6).

[5] 王春凯.浅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J].财会研究,2006(9)

[6] 孔庆林.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研究】相关文章:

浅议新准则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论文10-01

智力与皮纹相关性的研究07-18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07-10

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01-20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07-10

从可靠性与相关性看未来会计计量模式毕业论文10-07

NEO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研究07-14

酵母废水TOC与COD相关性研究01-18

机械设计可靠性研究论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