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时间:2021-11-21 17:29:2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学生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违反课堂规则、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关系紧张、容易冲动、坐立不安或活动过度等等。有时为了处理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要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致使影响上课进度和效率,课堂变成了维持纪律和纠正不良行为的课。那么这些课堂行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其行为表现的倾向,可分为两大类——外向型问题行为和内向型问题行为。外向型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易被察觉。例如,相互争吵、打骂、怪笑、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做滑稽表演、故意顶撞班干部或老师、迟到、早退等。内向型问题行为是不易被察觉的、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构成威胁的退缩型行为,虽不直接影响他人学习和课堂秩序,但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很大,甚至对自身人格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害怕提问、抑郁、神经过敏、烦躁不安、乱涂乱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各班虽时有发生,但普遍性远次于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内向型问题行为因大多具有隐蔽性,因此更难发现,更难矫正,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也就更大。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

课堂中出现的纪律问题行为是由许多原因促成的,但我们在这里只分析两种动态性的问题根源。

(一)来源于学生方面

归因于学生并不是想说学生一定是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有些看似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例如学习的任务不适合他的能力或兴趣等。

其一,渴望获得别人关注。因为人总是不愿被人遗忘的,总是希望得到人家的关注。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得自己在班级集体中的位置。如:发出怪声,做鬼脸等。

其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堂教学内容的矛盾造成的问题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最头痛的总问题就是全班那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可能还停留在具体运算阶段,而有些学生却早已达到了形式运算的阶段。面对这些不同进度的学生,教师难以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材料,不知道该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目光只盯在那些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从教学中获得了满足,一般不会犯纪律性的问题。(班主任工作 )但是,那些进度慢的学生感到无法跟上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艰深难懂,这样这些学生自然就开始违反课堂纪律了。相反,如果教师顾全那些认知水平低的学生,那些认知水平高的学生会感到学习内容不具有挑战性,这些孩子同样可能违反课堂纪律。因此,许多教师只好照顾中等认知层次的学生,这样就可能两头的学生得不到满足,这些学生都有可能犯纪律问题。

其三,厌烦不满。由于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或者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如:敲打作响,随便说话,胡写乱涂等。大部分注意涣散的行为,由厌烦而产生。

其四、挫折紧张。学生学业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有的学生连遭挫折,面临失败的威胁。挫折使学生紧张,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如:不服从指挥故意违反纪律等。

(二)来源于教师方面

其一,教学不良。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断时续,常看备课本。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枯燥、乏味,教学缺乏艺术性与吸引力,教学方法落后、陈旧,程序机械,缺乏灵活多变。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学组织能力有所欠缺,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其二,要求不当。要求过严或过宽都会导致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过严会专断地严惩学生以维护纪律,使学生感到紧张、压抑,造成师生之间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而有的教师对学生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不冒犯教师,一概不管。有时也可能被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所激怒,在“惩一儆百”之后,仍一如既往,放任自流。这样的课堂纪律必然涣散,则会导致学生放纵,无视规章制度。

其三,管理不当。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容易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而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随意,没有一套课堂规则,一进教室不作组织教学,便急冲冲地上课。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管理那些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身上,大量关注那些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反而对那些行为良好的学生并没有施加关注,或者那些经常出现行为过失的学生在做出一些良好行为的时候没有抓住机会加以关注和表扬,就会让学生觉得只有做出不良行为才能获得老师的关注。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二)课堂规范的建立和巩固。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需要规范的约束,但规范怎样建立并让其发挥合理的作用呢?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程序和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就应该考虑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但是规范既要体现教师的意志,还要考虑学生的意见,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避免秩序混乱。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

(三)不同性质的问题行为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根据前面的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可知,有些课堂问题行为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例如: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抑郁、乱涂乱画,伏在桌子上睡觉但无鼾声等。其行为没有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可以采取给予信号、暗示制止、合理安排和课后谈话等,以利于转变其行为,不宜突然提问,因为没认真听课肯定回答不出来,只能使学生当众出丑会使得其反,更不宜当众指责。交头接耳:教师不一定就要大声批评,不妨停下讲课,静一会儿,学生会觉察到自己的不对。这样,既让学生恢复正常学习,又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有利于课堂管理。对于那些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如:喧闹、扮小丑、戏弄同学,顶撞老师、敲打作响等,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可以适当惩罚。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走近学生,以此提醒他。如果教师一见班上有“风吹草动”,就小题大做、大声当众训斥、罚站,叫滚出去等是不妥当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学生本人的自尊性。适当惩罚消极行为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取讽刺挖苦、威胁、体罚等手段。都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的维护,不能让学生难堪,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警觉性。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犹如神经中枢,决定、制约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要从内心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所长、都有当好学生的愿望,以博大的胸怀,诚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于课上、课下、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教学过程中。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总之,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纠正课堂行为问题不是课堂上都能解决的。一个好的教师还懂得如何把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功夫放在课外,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热爱、关心、严格、平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信或自卑中解放出来,从任性、无理取闹、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健康成长。

【班主任论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论文09-26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04-27

浅谈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10-04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论文09-10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专家支招08-11

论文《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08-19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02-18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心得12-13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