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对结构和能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02 14:38: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吉登斯对结构和能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

  摘要:作为现代社会学理论三大家之一,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 (另外两位是德国的哈贝马斯和法国的布迪厄) 以其结构化理论而著称, 他代表和反映了现代社会学在欧洲的理论综合趋向, 与美国社会学致力于微观和宏观的整合相类似, 欧洲社会学力图实现能动和结构之间的综合。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学理论发展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吉登斯对结构和能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

  关键词:吉登斯; 结构化理论;

  1 对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的批判

  1.1 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的批判

  实证主义科学观念的本体论是社会唯实论, 把社会事实看作是“物”, 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因此这一传统的目标是为了获得对社会世界的客观性认识, 发现社会世界的客观运行规律, 揭示各社会因素间的必然联系, 最终建立社会学理论, 从而解释和预见社会现象的发生。这一传统以科学为指导思想, 认为只有建立在系统经验观察基础上的知识才是唯一可靠的, 且科学知识是可以积累的。这种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念影响了自孔德以降的各种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这一传统的主要代表是孔德、迪尔凯姆、帕森斯、默顿等社会学家, 以及新功能主义、理论选择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等社会学流派, 尤其是迪尔凯姆为这一传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面章节已详细论述, 在此不赘述) 。他们运用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来进行经验研究, 发现和解释社会世界的因果关系或客观法则。

  吉登斯在梳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的脉络时对之进行了严厉批评。首先, 他认为这一传统忽视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认识构造活动, 主张在社会学理论中恢复人类行动者的能动性和认知能力。其次, 他认为这一传统内含着一个关于何为自然科学的错误模式。尤其是库恩的科学哲学表明自然科学不过是一种诠释学的或理解的努力, 只是我们人类社会根据我们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对自然界进行构造的产物, 实际上我们是在构建意义的框架。最后, 他认为这一传统错误地认为我们能够发现社会生活的规律, 错误地直接与自然科学中的客观规律进行类比。

  毋庸置疑, 吉登斯直接击中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的要害, 对之进行的严厉批判也是中肯的。但他似乎过多着墨于批评, 而很少提及这一传统的优势或贡献。当然, 这也是能够理解的, 因为毕竟要在批判根基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创立他自己的理论。

  1.2 对人文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的批判

  这一传统的本体论是社会唯名论, 认为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 社会只不过是虚名而已, 只有通过理解、移情式的方式才能把握个体行动背后的社会意义, 它不追求关于社会世界运行的具有普遍性的一般规律, 认为社会世界中不存在像自然规律那样的社会规律, 我们不能仿照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因为社会世界和自然世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这一传统的主要代表是韦伯的解释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和米德、布鲁默等人的符号互动论等。

  吉登斯对这一传统中的各种社会学理论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其专著《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是对解释社会学的专门研究, 并对之进行了建设性批判。首先, 他认为解释社会学虽然强调了行动的意义, 但却忽视了社会世界中的实践活动。其次, 他认为这一传统没有把权力问题纳入自己的研究视域。最后, 他认为这一传统忽视了对观念系统的不同解释和利益争斗之间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 吉登斯在对这一传统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在《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书的最后提出了自己独创的概念———“双重解释学”, 这也是为了澄清他的“结构化理论”。

  2 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认为结构和能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此, 行动、行动者、结构、结构化、社会再生产等就成为他的关键性概念。在他看来, 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之间存在着客体主义和主体主义的二元对立, 这二者都是一种片面的思维方式, 以致误解了社会现象。

  为了融合这两大传统之间的主客二元对立局面, 吉登斯提出了“结构二重性”原理, 即是:结构一方面是人类行动造成的产物, 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行动产生的中介。在这个过程中, 结构实现了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 这就是所谓的“结构化”。他试图以“二元化”来替代“二元对立”。他认为, 实证主义社会学传统强调社会结构的客观性和制约性, 社会结构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迫使个体服从社会规范;而人文主义社会学传统则强调行动者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行动者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而不受社会结构的制约。但是,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这两类因素都真实地存在着, 不能用简单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来看待, 也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一方面, 社会结构即规则和资源限制着人们的社会行动, 人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行动;另一方面, 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创造性地实施行动, 并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使之发生变化, 从而成为人类行动的产物。“社会结构由此而具有客观制约性和主观创造性两种品格, 并且这种品格是融会而存在的。”

  吉登斯对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融合基于他将社会结构放到实际社会生活中进行动态考察, 在时间流中进行分析, 他发现结构和能动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而是动态循环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最后相互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实际形态。所以, 吉登斯洞察到了社会生活的“真相”, 因而其社会学理论蕴含着强劲的生命力, 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复杂现象具有极强的解释力。笔者认为, 只有经过社会学理论的学习, 才能培养良好的社会学想象力, 因为理论是社会学这门学科的精髓, 而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就是一个经典例证, 希望引起社会学人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吉登斯对结构和能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与教师素质结构的重建的论文10-08

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中行动概念的深度审视07-02

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论文10-10

基于实践活动的使动性和制约性-吉登斯结构二重性学说述议07-14

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的羽化和产卵与寄主之间的关系07-26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01-21

译者的能动性研究的论文10-09

研究图书管理和教育关系论文10-04

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实践论转向--吉登斯结构化理论的深度审视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