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论文

时间:2021-09-03 12:51:5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72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影响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5年12月72例血液病患者311次随机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 对72例患者作血小板抗体筛检及观察是否存在感染、发热、脾肿大等非免疫因素。结果 不同血液病种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有统计学差异;不同输注次数输注无效率有统计学差异;血小板抗体阳性无效率增加;有非免疫因素时输注无效率增加。结论 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存在感染、发热等非免疫因素时会影响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72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论文

  关键词:血液病; 血小板抗体; 输注无效;

  血液系统常见疾病有白血病 (AL)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恶性淋巴瘤 (ML) 、多发性骨髓瘤 (MM) 等, 血液病患者在其病程进展及频繁化疗过程中会反复出现血小板下降。大量临床研究显示[1], 出血已经成为血液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血小板输注是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持手段。然而, 不少研究均表明[2], 反复多次输注血小板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PTR) 。本文笔者通过分析2015年1月—12月72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 探讨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现将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血液科血液病患者72例, 输注随机单采血小板311次。其中31例患者多次入院, 多次输注血小板, 最多一人输注单采血小板达34次。其中AL32例, MDS13例, AA5例, ITP12例, ML4例, MM2例, 其他4例。男性30例, 女性42例, 年龄13—82岁。

  1.2 试剂与方法

  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作血小板抗体筛检, 试剂盒由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SOP操作。

  1.3 血小板来源及输注方法

  单采血小板由盐城市中心血站提供, 每袋含血小板≥2。5×10。ABO、Rh (D) 同型随机输注。

  1.4 血小板输注指征及疗效评价

  血小板计数<20×10/L, 输注后24h血小板校正增加指数 (CCI) 作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标准。CCI=绝对增加数×体表面积 (㎡) /输入血小板总数[3]。一般认为, 患者至少连续2次输注足量随机ABO同型血小板后, 没有达到适合的CCI值, 可判定为PTR, 输注后24hCCI<4。5为输注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 (%) 表示, 用χ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情况

  72例患者311次输注血小板, 总的输注无效率为52。4%, 其中ITP输注无效率最高 (71。4%) , 其次为AL (56。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不同疾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情况

  2.2 不同输血次数、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非免疫性因素与输注无效率之间的情况

  输血次数越多, 输注无效率越高。输血6~10次无效率59。1%, >10次无效率65。3%;输血次数5次以内的患者非免疫因素的存在 (47。6%) 是引起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输血次数5次以上的患者免疫性因素占主导, 输血次数越多, 抗体阳性率越高 (62。5%) ,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表2 不同输血次数、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非免疫因素与输注无效率情况

  3 讨论

  单采血小板的广泛应用, 使许多因血小板减少面临出血危险的血液病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本文各种血液病病患者中, ITP的输注无效率最高, 这与ITP患者本身的免疫系统异常产生抗血小板相关抗体与相关抗原特异性结合, 使血小板阻留脾脏, 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加速有关[4]。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主要是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长期多次输注PLT或输血会刺激患者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产生PLT同种免疫抗体。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 发生PTR的几率逐渐增加。本文中输血次数6~10次时抗体阳性率50。0%, 输血次数>10次时, 抗体阳性率为62。5%, 证实输血次数的增加与PLT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5—6]。

  本文中还发现输血次数≤5次的病例中输注无效往往呈现非免疫因素占主要作用, 观察临床病例发现发热、感染是其主要原因。发热或感染致无效的机制可能是由于发热或感染致血小板隐蔽抗原暴露, 吸附IgG抗体, 被网状内皮系统清除[7—8]。基层医院尚未普及血小板配型技术, 只能输注同型随机单采血小板, 因此需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发生免疫性PTR的几率大大增加, 且单采血小板的费用较高, 不能随时供应。为了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保证治疗效果, 掌握血小板输注的时机以及过多的输注导致的输注无效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和输血科人员的关注。

  为了提高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笔者建议:

  (1) 正确处理各种可能存在的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症状, 直到这些因素得以控制

  (2) 对于需反复输注血制品的血液病患者选择去白细胞的单采血小板

  (3) 增加医院硬件和软件设施, 开展血小板输注相关免疫学检测。常规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试验, 对抗体阳性的患者与献血者进行相容性配合试验, 选择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最弱的血源输注。而不应盲目输血导致血小板数严重下降, 进而诱发DIC、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4) 使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辅助治疗手段改善血小板输注无效现象[9—10]。

  总之, PTR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很难完全保证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大部分实验室仍缺乏相应的检测技术和规范。因此, 进一步探讨PTR的影响因素, 制定相关实验室规范和策略, 以提高血小板输注疗效, 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沈胜建, 赵明峰, 张宇辰, 等。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药, 2014, 2 (37) :4—7。

  [2]庞桂芝, 张晨光, 赵全兵, 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3) :243—244。

  [3]刘景汉, 汪德清, 主编。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6—447。

  [4]邓家栋。临床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62—488。

  [5]叶海辉, 李智山, 钟万芬, 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在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 (2) :298—300。

  [6]饶美英, 叶水文。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效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3, 26 (9) :891。

  [7]程丽霞, 杨和军。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和防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2) :180—183。

  [8]杜春红, 徐佩琦, 李红学。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1) :86—90。

  [9]黄坚, 陈艺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7) :51—53。

  [10]金富国, 刘杰, 崔佳琳, 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在血小板输注无效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 (2) :157—159。

【72例血液病患者随机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论文】相关文章:

老年病人发生静脉输注反应的RCA分析论文07-01

社区健康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的论文10-19

血小板减少怎么治疗效果好呢?01-10

方向随机效果模型及其协方差结构07-02

血小板减少症怎样治疗效果才好01-10

Flash使用bitmapData打造随机凹凸拼图效果 -电脑资料01-01

有关输煤管道的工程论文06-21

油层注采类型调整时机论文10-05

Gocheck论文检测教你如何引注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