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1-09-05 09:57:19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学前卫生学”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摘 要:“学前卫生学”课程是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文章从课程目标的应用性、课程内容的模块化以及多样性的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来探析“学前卫生学”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力求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应用价值。

“学前卫生学”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卫生学”;应用型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解剖生理特点和儿童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运用能力强的综合性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前卫生学”作为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技术应用型幼教人才的基础和保障。同时,把“学前卫生学”建设成应用型课程也迫在眉睫。

  一、 应用性的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学前卫生学”的学习可以掌握必要的保育知识并学会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依据“学前卫生学”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应将学前儿童膳食卫生、学前儿童意外伤害方面的护理技术和意外事故的急救技术、幼儿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及身心发展的综合评估等作为主要的实训重点内容展开。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实训室的实际操作训练以及实训基地的实习,不仅容易掌握“学前卫生学”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处理幼儿所遇到的意外伤害和事故,了解必要的卫生保健的技能和技巧,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处理幼儿卫生保健方面的有关事务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持。

  二、模块化的课程内容

  “学前卫生学”涵盖内容由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个体生长发育、学前儿童膳食卫生、学前儿童体育锻炼卫生、学前儿童常见疾病预防、学前儿童意外伤害与急救、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托幼机构保教活动卫生和幼儿园环境卫生等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构成,侧重于实践运用的综合性预防医学。

  “学前卫生学” 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应本着“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宗旨”的理念,着重对本课程知识进行模块化教学。第一,基础知识模块——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规律。该模块内容贯穿于全书,是全书的理论核心,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起到奠基作用。第二,基本技能模块。该模块是“学前卫生学”应用型课程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可进一步细分为营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正确搭配营养,促进其合理膳食,并具备合理膳食管理的能力;形成对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和意外事故急救的技能,以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幼儿突发意外事件时能够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处理;掌握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方法,使学生具有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进行准确测量和科学评价的能力;心理健康卫生保健及心理偏差的预防,能掌握教育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要求,并能积极促进和改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以上两个模块知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互相影响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应用、不断地复习、不断地发挥作用。因此,模块化知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对学生幼儿卫生保健技能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促进和科学评估幼儿身心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

  “学前卫生学”应用型课程建设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内容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要重视知识运用,强化技能培养,并内化为学生所应具有的职业素质。对此,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教学时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第一,知识与时代接轨。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尊重教材但不独信教材;第二,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如模型、挂图、标本、视频等,把课程中抽象晦涩的知识变成学生可看可触可感的知识;第三,多渠道、多途径地拓展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让学生通过实训室自己观察或动手实验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变成应用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幼儿园实地观察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教学规律、一日生活、一周食谱和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及环境卫生等。通过实训基地的观察和学习既可以印证“学前卫生学”的课程知识,又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生活经验。

  四、课程考核的多样性

  “学前卫生学”课程考核就是要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变成真实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有效的课程评价除了考查理论知识,更要注重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方面进行评价,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1.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等进行评价。主要形式有:

  (1)学习态度评价。可以通过日常考核来实现。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出勤率、听课态度的专注度、对课堂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和课外自学)完成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参与度、组员的贡献度以及效果)和教师评价,给出一个评价等级,作为学生学科综合评价分数的一个辅助成绩。

  (2)实践能力评价。依据应用型课程的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该采用不同于传统的考核评价办法——能力应用测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增强其实际应用的能力。结合教学课程中应用能力强的教学内容,如意外事故的紧急救助,可以通过模拟急救现场处理的形式来测试等。该部分的测试是从较高层次测试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以及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也能测试学生潜在能力(应急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发展程度。这种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真正做到“从做中学”中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2.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即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通过学期论文的撰写和实操性较强的演示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考核。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考核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评价方式上,形成性评价对学习态度评价可以分为差、良、优三个等级并记录到该门课程的考核栏中,然后按百分制折算,占综合评价的15%。而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能力评价可以按学分百分数打分,占综合评价的35%。总结性评价亦按百分数打分,占综合评价的50%。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重组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對学生进行“学前卫生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多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实践性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差别性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具备实践的能力,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清牧.对幼师专业《学前卫生学》课程建设的思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6).

  [2]张英莉.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0(9).

【“学前卫生学”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化建设的思考论文06-29

农村初中校校本课程建设思考论文09-13

专业建设下对高职文秘实践课程的思考论文09-20

软件工程专业在线课程建设思考的论文06-20

关于全景式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论文09-10

《工程材料》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07-29

关于地方应用型高校理科基地建设的思考10-04

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误区及建设性思考的论文05-20

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