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生存的保障论文

时间:2021-09-07 19:34:3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纪录片生存的保障论文

  摘要:中国的纪录片一直是中国电影市场备受冷漠的电影类型。这与它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是有很大关系的,众所周知纪录片是一种兼具纪实性与艺术性于一身的一种艺术,要想突破纪录片本身存在的矛盾而为大众所能接受和认可,我们就需要做到要让纪录片“好看”,这就要求我们要会“讲故事”,注重讲故事的方式,即加强纪录片的故事性,创造更多的情节,铺垫、悬念等技巧只有做到这些纪录片才能真正的走进人们的生活,才能被观众接受并认可,纪录片的蓬勃发展也将不再是迷茫无措。

纪录片生存的保障论文

  关键词:纪录片;故事性;艺术;表现手法

  随着纪录片产业的发展,在纪录片泛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被逐一的拿出来暴露在我们的眼前。所以,在现如今纪录片故事性的表现手法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表现手段了。为了使纪录片能够被观众广泛的接受,纪录片创作形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期望通过在各个方面下足够的功夫为纪录片的发展创造更加广泛的空间,与其他电影类型不同的是纪录片本身略显枯燥,动作片得制作更加注重的的是武打动作的酣畅淋漓也或是宏大的动作场面,唯美的爱情片更加注重的是美丽多彩的电影画面、曲折浪漫的爱情,而对比之下纪录片的制作愈加显得孤单,这也是纪录片的市场如此狭窄的真正原因了。但是,在诸多困难以及问题面前,解决纪录片的故事性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对纪录片素材的故事化处理,其就更易于为所观众接受与认可。

  故事性在纪录片中的运用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古板、教条的纪录片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究其原因固然是一板一眼的纪录片已经不能满足如今观众们得“口味”了。现在的纪录片制作以观众为中心,体现的是创作者与观众的一种心灵的互动。它不再一味的强调“纪录片的原生态”的创作理念,保证纪录片的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必要的条件,但是纪录片的发展不能在这个问题上死咬着不放,发展的开放的看问题才是关键,找到生活当中的各种矛盾并加以梳理最终形成主题,并服务于纪录片的拍摄。采集的众多素材通过人物以及创作者的真实思想和更加深刻的情感衔接,便能顺理成章的让片子“活起来”,并爆发出空前的冲击力。因此,纪录片的故事性必然将成为纪录文秘站:片发展的主流思想。

  一、“故事”的叙述需要综合艺术手法的衬托

  纪录片创作所谓的“原汁原味”,只是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显现给观众的一种视觉以及心理的效果。这里的“原汁原味”由于观众类型的不同,生活阅历的不同,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共鸣,这种共鸣能够让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们从电影中找到生活,亦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电影,电影是综合艺术的产物,是科技的产物,也只有电影才能让观众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观众在感叹影片本身所带来的震撼的同时,我们需要做得也只不过是不要忘记随时给观众一个真实性的依据,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很难。对素材怎样处理才是我们处理问题的关键,为了叙事、表意的需要我们需要对不同的素材采取不一样的艺术处理,“故事”讲的有趣了才能更加吸引观众,才能使纪录片在拥有真实性的同时也兼具震撼性。

  二、增强故事的可视性、趣味性

  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常常会碰到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无法生动形象的讲述一个曾经发生过或存在过的一段过去甚至历史。如果这段过去仅仅是一件很小的微不足道的一段过去制作者大可以仅仅通过独白来表现,但是,如果是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通过独白来表现就会在观众的感官上的不到足够的刺激甚至也会使得片子的质量大打折扣。这就需要一个更加具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来处理才会较为恰当,这就是“情景再现”,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影像的手段演绎出那些曾经发生过或存在过的人与事的表现方式和技法。这里的影像可以有两种形式,一是采用演员来扮演,犹如一段真实的过往呈现给观众,一是通过动画的形式,采用二维或者三维的动画来表现故事,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可视性,也是一种最节约成本的做法。通过影像的手段将故事传达给观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此情此景,极大的冲击了观众的视觉以及心理,纪录片也就不再乏味、枯燥。

  三、“兴奋点”的设置

  当在纪录片中讲故事时,通常要善于运用矛盾的、对立的情节组合故事,善于运用人物对话的:中突演绎故事。因而就要在片中设置尽量多的“兴奋点”,让观众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振奋甚至共鸣。设想一部片子多数的镜头仅仅是跟拍主人公的动作、表情,如同流水账一般,没有任何的起伏,那么观众的心理、感官自然不会受到强烈的刺激,片子必然是索然寡味的,相反的,如果片子中间或的浮现一个个带有悬念性质的起伏,观众的心理自然会引发出对故事的发展的好奇甚至强烈的震撼,故事的跌宕起伏牵动着观众的.心,在观赏片子的过程也不再是煎熬了,对于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而言,能深入人心的电影才是好电影,能够引起共鸣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四、故事要具有主题性

  所有的纪录片编导都在用其自己独特的方式阐释人性与自然的“真善美”。在影视艺术里,纪录片自身的真实性、纪实性决定了其是承担这一任务的最佳媒体。我们评价一件事物的好坏,评论一个人的成败都离不开事实作为依据,而生动富有吸引力、能够感染人的事实就是“故事”。当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性”纪录片被大众所接受时,“真、善、美”的传播价值便蕴藏其中了。有了主题片子的创作便有了生命,创作的方向便有了着落,创作也有了意义,片子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之作了。

  纪录片《龙脊》的作者正是以“小寨里的人物故事”为依托,以对生命、对美的礼赞的情怀实现了对人、对世事的深层关照,使作品站到了生命和美这样人类永恒的主题的视点上,获得了“为宣传而宣传”式的作品所达不到的启人心智、感人肺腑的效果和长久的生命力。真正的引发了观众与创作者之间心灵上的碰撞,彼此在影像、画面与座位席上便产生了一种共鸣,这也是纪录片创作所期望达到的一种境界这也是我们制作影片的初衷,和观众站在同一个视角上去考虑问题,思考创作的思路,在这样一个在不断磨合中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并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五、演员扮演

  纪录片中采用真人扮演的方式去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采取一种“虚化”的效果去呈现。这种方式在片中呈现的特点有:在真人扮演的部分通常会利用远景拍摄、细节画面、象征性镜头、控制色调等手法来保证这种真实的“虚现”。在《故宫》里,用演员扮演、模拟当时的人物,是很常用的,几乎随处可见,但它的这种扮演又是片段型的、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情节、只是增加了可视性、丰富了表现。扮演人物在画面中的动作幅度都很小,几乎成一种静止的状态,人物大部分为侧身或背面,这种拍摄故意不让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容貌,其目的必然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增加纪录片的真实性。这种人物扮演加解说的方式,丰富了解说,不需要解说人的出现,增加了片子的连贯性。

  格里尔逊曾提出纪录片“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的观念,而这一理念在现在的纪录片中已经很好的进行了运用。“故事性”是增强纪录片可视性、唤起观众情感共鸣,摆脱空洞乏味的有效途径。故事化这一手法不仅没有否定纪录片这一真实特征,而只是创作者将自己得想法和要表达的意图用故事的方式告诉了观众,这样纪录片不仅为广大受众所喜爱,创作者本身的意图和纪录片的本质特征都得到了兼顾。一部片子是否具有故事已经渐渐的成为判断片子是否能赢取观众的喜好的一个重大因素,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都在告诉我们纪录片的故事性的重要性,我们没有理由弃之不理,重视记录片的故事性便是对纪录片质量的注重,这也是创造纪录片市场效应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高维进。中国新闻纪录电影[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司徒兆敦。中国纪录片前瞻[J]。北京电影学报学院。

  [3]贾樟柯。贾想1996—2008:贾樟柯电影手记[M]。北京大学出版社。

  [4]冷冶夫。故事性:纪录片灵魂的所在。

【纪录片生存的保障论文】相关文章:

代课教师保障探讨的论文01-01

绿色GDP,人类良好生存环境的保障11-22

纪录片拍摄素材的转换论文12-31

生存哲学议论文01-15

从生存线上加砝码论文12-21

大数据的基础安全保障论文06-28

留守儿童的权利保障研究论文09-11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论文09-12

纪录片拍摄素材的转换的文学论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