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德育信息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初探论文

时间:2021-09-07 16:09:5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农村小学德育信息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初探论文

  网络社会与教育理论指出:信息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一个人的一生都要和信息打交道,信息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达到现代化国家标准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传媒也迈进了发展的高速时代。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德育工作也必须跟进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农村小学德育信息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初探论文

  一、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构建校园网络德育信息课程的主体框架

  上网已成为我国青少年儿童信息来源最广、对自身思想品德影响最深刻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的开放性、虚拟性、自由性等特点的负面作用对我们正常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形成了冲突,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如何充分整合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德育功能呢?

  1、开发校园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这种习惯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教师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主演兼导演。而我们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服务者、引导者。网络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对话” 的等高平台。

  首先,开发建设具有学校自己特色的校园德育专题网。开设“心理疏导室”、“师长信箱”、“校园聊天室”、“身边的人”、“传统故事”、“华夏千年”、“菁菁校史”、“个人领域”、“益康游艺”、“红领巾论坛”等专栏,让学生在网上与教师、家长、伙伴们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在网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专栏阅读、游戏等,学生在体验网络快乐中接受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教师(或家长)亦可在网上以小伙伴的身份、心态及行为参加学生的网上活动,加强引导、提供服务,有利学生生活,拉近与学生交往的心理距离。

  其次,有选择地与适宜小学生阅读的专题网页(站)进行链接,扩充校园德育网络信息资源。如:与地方政府网页(站)链接,引导学生从网上观看、阅读家乡的地理人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与专业性少儿的网页(站)链接,引导学生参加有利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开拓视野,让他们在网络活动中接受教育等等。

  再次,充分运用网络进行思品等德育课程教学。把思品等课程教材的内容制作成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生喜爱并乐于接受的电脑网络软件,并安装于德育专题网,将思品课程等课程教学活动搬进网络教室,让师生在网络间进行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提高管理和监控能力,加强上网教育。网络的负面影响是杜绝不了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第一,要加大投入,提高网络的过滤技术。校园网络中心应该把对不健康网络的监控列为常规工作,建立网络安全工作预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二,对学生上网加强引导。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上网的技能教育,提高学生上网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如开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技能知识竞赛、组织参观网络危害宣传图片展等。三是加强与社区,家庭等网页(站)联网,形成德育网络空间,不仅实现德育资源共享,更有助于提高网络安全的联合运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文明网络”的环境。

  二、合理开发视听信息空间,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构造视听信息课程德育模式

  我校是地处江海平原上的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农村经济基础条件较好,于1999年底基本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并通过省厅验收。完备的校园多媒体、广播电视闭路系统以及社区有线广播电视的普及等是较为丰富的视听信息空间。

  1、利用性开发,建立校园视听信息空间。

  一是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与镇影剧院联合办起了“红领巾影院”,弥补电影放映的局限,引进适宜小学生观看的录像、光盘、网络等影视经典,其生动、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喜于接受。二是从广播电视节目中节选适合小学生观看、听取的少儿、教育专栏内容,根据广播电视台播映的时间安排编进学校红领巾广播电视节目,成为常设栏目。三是实现校园红领巾广播电视台的自主化活动管理。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采编节目、主持播放,视听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学生更为主动地参加相关栏目主办的小活动。

  2、借助性开发,建立社区视听信息空间。

  与镇广电站联合主办开通少儿、家教等栏目,跨越空间指导家教、指导学习,丰富了小学生闲暇生活,弥补了家教指导时空的局限。

  3、恰当引导,营造健康的视听信息空间。

  第一,据调查分析:电视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港台电视剧。这并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学校与家长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教师为家长、学生提供小学生科学看电视的方法、时限、节目等,对学生看电视予以调控,并授给他们正确的方法。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如:开展健康看电视知识比赛、相关的影视传媒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第三,加强引导,如开展影评征文、红领巾评选中国“十大新闻”、影视鉴赏等活动,引导学生向健康方向发展。

  三、整合书刊信息资源,提高交流使用率,建立书刊信息课程“活动”机制

  书刊信息速度缓慢,不能及时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天世界的变化、祖国的进步,但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生来讲却是经济实惠的。学生通过书刊信息的传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但由于书刊以固定的方式存放,使交流使用率不高,如图书馆里的书用到时才去查阅;个人的书刊由于属于是私有,为了防止流失或损坏,很少外借等等。我们采取如下方式,提高书刊的使用流通率,使“死”书变“活”书。

  一是提高图书室的图书利用率和流通率,正常更新藏书室的书刊,及时公布推荐,满足全校学生的信息阅读需求。二是订阅报刊期间,学校根据邮局提供的订阅材料,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相关刊物,并建议学生之间订阅的刊物种类交错,便于交流阅读订阅的刊物。三是鼓励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外读物。四是定期开展评选读后感、读书笔记、组织校园书市等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四、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挖掘资源,共同开发研制,营造良好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开发氛围。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同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需要家长、社区同志教育者的齐抓共管。因此,我们开发的德育信息课程既要适合教师实践操作,使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满意,更要能让学生接受、喜欢、有兴趣。因此,我们在开发校本德育课程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挖掘德育资源,共同研制,营造良好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开发氛围。

  一是在全校开展“做了不起的江苏人”主题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江苏、南通、海安、城东镇、学校的地理人文,搜寻身边的先进人事,发现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业绩等资料,然后由学校组织教师、聘请校外人士把这些资料编写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德育信息课程。二是考虑农村家长文化层次高低不同的情况,根据家长提供的家教案例,由学校组织教师、部分有家教经验的家长、社区教育工作者把这些案例编写成家庭德育信息课程,为其他家长提供感性经验的借鉴。三是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德育资源,如学生在学校餐厅的浪费现象、破坏环卫现象等。在学校制作宣传光盘时不少学生提出了很好的制作建议,光盘制作完成后于今年五月份市级体育课题研讨活动中播放时,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经过一个多星期,在各班影像信息课堂中播放后,许多学生由衷地发出赞叹;我们的学校原来是如此之美!

  总之,我们在研究中仍发现了不少问题: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由文化层次不高的爷爷奶奶照顾,由于是家里的“独苗”,爷爷奶奶没有好的方法教育,少数学生痴迷电视;由于深受电视剧不良内容影响,极少数学生具有“暴力”倾向和“行为表现提前成熟”现象等等,这些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和民 吴瑞君主编《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366页,265千字。

  2、詹万生 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633页,480千字。

【农村小学德育信息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研究论文10-01

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初探01-20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探索论文09-12

农村中学德育途径初探论文09-12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10-06

植根式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初探论文09-09

初探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论文09-13

小学德育层次及结构初探论文09-12

农村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