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建设中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08 10:05: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班集体建设中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

  有人说:当前,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生活在新时代的儿童,从种种侧面表现出由于富足环境的培育所带来的贫弱性。这种贫弱性包括了直接体验的贫困,非社会性与自我中心性,忍耐力与自我控制力的欠缺,秩序感与价值感的未成熟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我们教育者必须认识到:要培养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的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培养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尤其要注意遵循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低、中、高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意识发展水平,严格管理、科学安排,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班集体健康向上地发展。以下是我作为小学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对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

班集体建设中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

  一、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

  1、向师性很强。如同植物具有“向阳性”一样,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向师性指的是小学生依附于教师,对教师依赖。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班主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父母的话可以不听,他们还常常用“我们老师讲的”这样的话来否定父母,往往把班主任当作道德标准的化身,班主任认为好的或受到班主任责备的称赞的行为就是好的,班主任认为不好的或受到班主任责备的行为就是坏的`。

  2、善于观察和模仿。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造性大,他们那种纯洁的精神世界“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自己班主任。班主任讲话的语气、语调、走路的姿势,待人处事的方法、态度,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内容,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在无意中给学生埋下积极或消极的种子。

  3、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低年级学生行为不稳定,他们往往凭自己的好恶兴趣去做事情,而这种兴趣又大多是本能的兴趣,容易变化且不持久,所以他们的行为带有很大的情境性、自发性和随意性。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以上特点,班主任要做到:

  1、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行为的引导,让低年级学生一入学就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因为刚进入小学,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自豪感,但对如何做一名小学生却一无所知,这是对其加以引导的最佳期,让学生从小事,小的方面做起,训练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引为习惯。

  2、班主任应当严于律己,从我做起,为人师表,言行一致,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认识、民主意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

  二、中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进入中年级,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已逐渐适应,原先刚入小学时对学校的那一种充满希望、憧憬与不安的心态也逐渐消除。同时,他们不像高年级学生那样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所以,中年级的学生表现出不同于低、高阶段学生的一些鲜明的年龄特征。

  1、独立性、自主意识逐步增强。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对老师的话就不是盲目听从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甚至对老师的行为也有自己一定的评价。但由于他们还未能建立起自身的道德标准体系,在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和评价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片面性,甚至是错误的。有人曾进行“小学生心目中的教师”的测试,结果显示,低年级学生普遍对班主任评价较高,而中年级学生对教师不再盲目信任,已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如有同学写道:“我恨××老师,因为他只关心班上的极少数同学。”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太偏激的,这对学生本人的学习进步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2、伙伴意识很强。低年级,学生总是对那些班主任经常表扬的学生产生好感,并与之结成伙伴。到中年级,学生与同伴联系增强,开始重新估价自己与父母、老师、同伴的关系。开始按照自己对事物的兴趣、态度和看法来结识伙伴,并形成小团体。这时的他们,可以不听父母和老师的话,但必须遵守团体的规则,背叛伙伴是不能允许的事。中年级学生在学校里往往是一群最不安分,最“吵闹”的孩子。 3、表现欲极强。进入中年级后,学生已经逐渐重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想当孩子王。于是,他们处处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能得到同伴和老师的承认,他们往往通过表现出众,成绩拔尖来达到这个目的。反之,则往往会以一些破坏性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引起他人的注意。所以,中年级班主任尤其要给班上一些表现和成绩平平的学生多一些关注,为他们创设一些机会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从而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

  4、极易出现行为偏差,行为习惯发展水平较低。人们常常把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比喻为暴徒年龄,有句俗语叫“八岁九岁狗都嫌”,说的就是中年级孩子。这个阶段的学生处在贪玩的高峰时期,好动、好惹事,也经常因此受到家长的斥责。小学儿童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显现出低年级与高年级高,中年级低的“马鞍型”。

  中年级是调适学生行为偏差的关键期,在这方面,中年级班主任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针对中年级学生的以上年龄特征,班主任要做到:

  1、班主任要认识学生出现行为偏差是正常的,而不能将学生的一些破坏性行为视为“洪水猛兽”。还需要班主任具有耐心和宽容心,真诚适时地加以引导教育。

  2、班主任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国古代教育家就说过:“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产生愿意接受教育指导的心理。教师还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进行说理,使学生明理,从而产生改过的意向行为。

  3、建立网络,形成合力。班主任要协调社会、家庭、教师、同学等多方面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网络,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

  三、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1、认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高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水平日益提高,理解能力有新增强,从而其行为也开始以社会的需求作为动机的基础,认识水平的提高,其行为习惯也由自觉走向自动。

  2、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能力有所发展。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身的意识,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应建立在不影响他人、不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基础上。

  3、意志品质发展到更高水平。研究表明,小学儿童道德意志发展水平从四年级以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高年级学生已逐步形成了集体责任感和义务感,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也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坚持性和自制性这两方面,坚持性已从教师、父母等的影响逐步转向内心的自觉完成任务。

  但是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性、自制性等心理特征,还只是初步的,还需要班主任给予方法的指导和帮助:

  1、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正确的思考和判断,引导他们朝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2、班主任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提高自我意识能力,让学生去思考自己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使学生具有不断向上发展的意向。

  3、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能够打破常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质疑能力、辨识能力、善于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总之,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因时代而异,因年龄而异,因人而异的,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只有把握学生特点,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班集体建设中小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策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策略论文10-09

基于成本会计研究的策略分析论文10-01

访谈的策略研究论文04-20

小学体育运动安全机制分析与策略研究论文09-25

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超概算成因和防范策略论文06-13

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策略和方法论文09-09

关于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超概算成因和防范策略论文06-13

巧用实验策略培养学习潜能的策略分析论文12-15

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分析及评价研究策略论文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