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礼记孔子闲居》的思想内容论文

时间:2021-09-08 12:09:4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谈论《礼记孔子闲居》的思想内容论文

  摘要:《孔子闲居》是记载孔子与其弟子子夏围绕怎样才能具备君子、王者之德这一问题进行对答的一篇文章。由子夏问起如何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开始,进而问起王德如何才能参配于天地,孔子对其进行层层深刻入理的解释,并多引用《诗经》语句来表明其意。在孔子对答的话语中可看出儒家“礼乐教化、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以下就对其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谈论《礼记孔子闲居》的思想内容论文

  关键词:礼乐教化;仁者爱人;孔子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151-01

  一、礼乐教化的君子人格

  “礼乐”制度是封建社会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礼节标尺。孔子生活在战争频繁、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当时的社会秩序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面对这种现状,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要求,并以恢复周礼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及一生追求的事业。

  子夏问及孔子怎样才能成为民之父母时,孔子回答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源,以致‘五至’而行‘三无’。”这里的“民之父母”也就是儒家所说的“成人”即“君子”,孔子说如果想成为一个君子,那必须要通晓“礼乐”的原理,进而实行“三无”以达到“五至”。

  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能把志、诗、礼、乐、哀至极于民,就是将这五事用于民众,即关心民众、礼待民众、与民众同喜同忧。所以,要成为一名君子就应该有这种觉悟和意识。然而,孔子说要达到这种程度,具体操作上就应该实行‘三无’,因为‘三无’是达到‘五至’的手段。

  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爷。‘威仪逮逮,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孔子所说的“三无”——“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同样是以“礼乐”为基本点,立足于这个根本规范之上。而此时的“礼、乐、丧”并不是讲究外在形式上的仪注,而是一种没有音乐的乐、没有仪节的礼、没有服饰的丧,即不是外在客观存在的形式,而是指内心要有礼乐哀悲的观念和真实感情,将此根植于身心并成为一种潜意识,同时能让这些观念和真实感情在与民交往中的各种具体事务上都得以体现。同时这种“三无”的行为实施,如果将其内在精髓推广开来,那么还能起到“五起”的效果:

  孔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孔子曰:“无声之乐,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气志既得;无体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体之礼,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无声之乐,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无服之丧,纯德孔明。无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施于孙子。”

  所以孔子认为君子就要以“三无”作为手段以到达“五至”,即将“礼乐”等五事用于民众,从而取得“五起”的效果,这样就领悟到了“礼乐”的精神实质——“达于礼乐之源”,就可以做到“四方有败,必先知之”这样才称得上 “民之父母”。

  二、参于天地的君王仁德

  子夏明白了何谓民之父母后,又进一步问及三王之德是如何达到的。孔子则回答说用“三无私”来对待天下,所谓“三无私”即“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就是说天地虽然覆载万物,但它们却默默地滋养着、孕育着万物,这种行为方式、这种无私的大爱正是作为一个君王所应具备的品德。这里的“三无私” 与上文的“三无” ——“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是相对应的,而“三无私” 是“三无”的扩展与升华。作为一个君王就应该拥有这种海纳百川、大爱无疆的胸怀,这一品德的界定正是孔子提出的“>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仁”的思想。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是发端于情感,但不仅仅是一种君臣之间的“忠”、朋友之间的“信”,它更是由“修己”到“安人”,由此及彼层层向外推广,最终上升到“泛爱众” 达到“爱人”的一种境界,这正是“三无私”所体现出来的内在涵义。

  孔子认为无论作为君子还是君王都应该做到“三无”或“三无私”,而这正是“礼乐”所要求的表现形式,但要做到这一步就要“修己”为“仁”。孔子在“克己复礼”时,以“仁”释“礼”,这便使得客观规范和主观意识得到统一、外在强制和内在自觉得到统一,进而使得民众心理和社会伦理得到有效的统一。这便是孔子所建立的“礼内为仁,由仁达礼”的思想体系。所以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君子人格、礼乐思想、仁学系统互为条件相互渗透,为文明社会的建立支撑起一个不朽的精神结构框架。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10.

【谈论《礼记孔子闲居》的思想内容论文】相关文章:

闲居,闲居白居易,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白居易的诗01-01

闲居,闲居白居易,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闲居,闲居白居易,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闲居,闲居白居易,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闲居,闲居高适,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闲居,闲居李远,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闲居,闲居齐己,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闲居,闲居张籍,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诗词大全01-01

闲居,闲居张祜,闲居的意思,闲居赏析 -诗词大全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