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性异化与拯救论文

时间:2021-09-08 17:24:2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现代社会人性异化与拯救论文

  一、引言

现代社会人性异化与拯救论文

  《去十九号房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63年。在多数作家都聚焦于普通民众的艰难生活,描写下层阶级所受的压迫和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莱辛在伦敦生活期间,以敏锐的感知,把视线投向生活相对富裕,本应感觉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描写了所谓的“富人们”的生活。当生活艰难的民众都在羡慕她们的幸福生活的时候,她们衣食无忧却存在精神层面的迷惘和失落。莱辛成功地捕捉到了都市生活中的边缘人群体,书写了这些边缘人的精神困惑,《去十九号房间》就是莱辛短篇小说中对边缘人生活状态描述的代表作。小说展示了女主人公苏珊(Susan Railings)的转变过程,从一开始冷静理智的妻子、母亲逐渐转变为一个在旁人看来怪异、精神失常的女性,并最终走向死亡。苏珊的自杀悲剧不仅折射出女性回归家庭之后的心理失衡,更反映出现代社会人的异化。

  二、思想的转变,人性的异化

  多丽丝·莱辛在接受采访时说:“让我最感兴趣的是我们的思想是如何变化的,我们感受现实的方式是如何变化的。”[1]在《去十九号房间》中,她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思想的逐渐转变。小说开始时苏珊和马修(Matthew Rawlings)由于理智结合在一起,他们的朋友们无一不羡慕他们,认为他们很相配。结婚之后,他们买了大房子,有了孩子,苏珊自愿为了孩子为了丈夫回归家庭,家里还有女仆帮忙料理家务,在外人看来苏珊无疑是幸福的家庭主妇形象,但在她幸福形象的背后是她“内心的失落和自我的不完整感”[2]。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劳动作为人自觉有目的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表现自己的社会本质。苏珊结婚前在广告公司工作,婚后为了照顾孩子,在家中劳动,当孩子们都长大上学之后,她一方面不愿再回到社会中工作,另一方面想重新获得没有孩子牵绊的自由。她通过找一间无人能找到她的房间来逃离社会,她感觉独处的房间是她的安全处所,是她心灵的家,在这里她才能感觉到自由和安心。可她在这个房间里却什么也不做,“她坐在椅子上,只是简单地坐着,闭着眼睛”。[4]起初她只是通过短暂的独处,暂时脱离家庭琐事的烦扰,接着她雇佣了家庭女教师苏菲(Sophia)照顾孩子们,回答仆人帕克斯太太(Mrs.Parks)的问题,以便她能独处更长的时间,直到她发现苏菲和孩子们及帕克斯太太都愉快相处时,她意识到她的家已经不再需要她了,她的这种安排导致她进一步和家庭和社会脱离。苏珊没有了自觉有目的的劳动,她的生活开始变得没有意义,也无法表现自己的特殊的社会本质,没有目标,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使她最终选择以自杀结束这种没有追求的生活。

  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认为每个人的潜能都具有朝两个方向发展的倾向,一个是向上的发展,即存在与发展的潜能,他称之为第一潜能,如果条件适当,这一潜能就会开发,但如果条件与所需条件相反,则潜能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第二潜能,即死亡与破坏的潜能。[5]苏珊与社会和家庭的脱离阻碍了她第一潜能的发展,当她发现她在这个世界中是一个多余的人,她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她开始朝人的第二潜能发展,走向死亡。小说中不仅苏珊一个人存在人性异化现象,丈夫马修是报社的副编辑,但平时看的报纸都不是他自己报社出版的,在苏珊向他诉说自己感到没有自由的时候,他很明确地表示他自己何曾有过自由,每天按时上班下班,“什么时候能对自己说,在接下来的六个小时里我可以什么都不用负责?”[6]这些都说明他并不热爱他的工作,不能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乐趣,工作只是他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的事,劳动只是他获得金钱的手段,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异化为了赚钱的机器。

  苏珊的仆人帕克斯太太需要主人让她侍候,时刻需要人指挥,没有主人在家她便无所适从,一个电话一个电话地请示汇报,“没有罗林太太的祝福,她做事情就不会高兴”[7]。与苏珊接触的旅馆商人弗瑞德(Fred)只要客人给钱,他可以什么都不过问,同样只要有人给钱,他就会把顾客的信息随意泄露,所以马修派来的侦探轻易就得到了十九号房间租住的信息,可见商人与顾客之间只是交易的利用关系,即便苏珊已经在这里租住了一年之久,他们之间也没有一点温情。可见苏珊周围的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化。

  三、异化的拯救

  弗洛姆发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财富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孤独、不安等情绪笼罩着人们,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弗洛姆提出要摆脱人们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的方法之一是“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8]。

  苏珊通过理性认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通过理智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她和马修的婚姻就是她理智的选择,他们起初都有自己的工作、朋友。苏珊的广告公司很赏识她,在她辞去工作之后还经常邀请她回去工作。结婚时两人都有自己完美的公寓,两人觉得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搬去另一个人的公寓都不合适,有种人格屈从的感觉,于是搬进了另外一个新公寓。这时的苏珊是在“没有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他与社会、与他人关系的融合。在苏珊怀孕后,出于对孩子、对丈夫、对家的爱,她放弃了工作。“爱并不是一种强加于人身上的权利,也不是一种外加在他身上的责任。爱是一种人自身内涵的权利,人依靠它使自己与外界联系在一起,并从而使这个世界真正属于他”[9]。

  人们通过爱使自己和外界相联系,由于苏珊回归家庭,她的世界缩小了,她的爱只与家庭相联系,“爱”是家庭稳固的基石,这需要夫妻双方的付出,如果她能在生活中得到更多丈夫的爱、关心和理解,就不会走向人性的异化。爱的缺失总会酿成家庭悲剧,马修的出轨使她伤心,使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无意义的。她开始感觉生活索然无味、简单重复,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把最小的孩子也送去上学之后,她逐渐失去生活的重心,越来越感到空虚、焦虑。这时的她最需要的是周围人的关心和爱,但丈夫马修并没有真正帮助妻子分析原因,帮助她与她家庭之外的世界建立联系,找到缓解她焦虑的方法。他们之间缺乏真诚的沟通和交流。总之,只有通过爱的方式才能让苏珊回到生活的正常轨道上,并且通过培养她的工作能力,使她逐渐与社会建立联系,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使她不再迷惘,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四、结语

  莱辛从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表象下,敏锐地观察到人们的生存危机,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社会中边缘人的生存状况,《十九号房间》展现了社会中人的异化使人与自身、人与世界逐渐分裂,并最终威胁到人自身生存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感,而且要有不断的精神追求,不仅要通过“爱和工作”与他人、与社会建立联系,而且要通过爱使这个社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塑造健全的人,实现人与自身的统一。

【现代社会人性异化与拯救论文】相关文章:

对人性异化的考虑论文12-03

论人性的异化和社会的开放09-01

现代社会符号异化现象透视10-06

无根的现代人--对现代工业社会中人性异化与生命安居的反思07-11

现代性和人的异化的关系论文06-23

大众文化在异化与拯救间的审美博弈07-06

现代性和人的异化的关系的探讨论文06-23

科技异化的反思论文07-23

现代体育的异化与自然价值回归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