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人物专题片的创作探讨论文

时间:2021-09-09 09:39:5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电视新闻人物专题片的创作探讨论文

  曾经私下与同道交流,做电视新闻报道多年,人物报道节目也做了不少,但是从思想上并没有感到轻松,一直以来,依然感到做新闻人物报道是一个难题。这主要是因为人物报道太难出彩,生活中的人物平平常常,即使先进人物也很难找到让人惊心动魄、激动不已的事件,我们挖空心思,调动身上所有的能量,往往做不出让观众满意的作品。再者新闻是真实的事情,不能用创作的手段,去虚构故事情节,更不能胡编乱造,那样做的结局就会更加糟糕。但是即为电视新闻人,人物报道还是要做,并且还必须越做越好,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时代对新闻工作者寄予的深切期望。

电视新闻人物专题片的创作探讨论文

  事实上电视人物专题难于出彩是受各方面制约的,首先是他的创作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水平,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新闻职业敏感性。其次是在进行电视新闻人物专题创作时,作者要深入生活,沉到基层,善于观察和捕捉生活中不同人物身上闪光的东西。再次,是人物本身有没有让人感动的事迹,也就是事件本身的价值和份量。最后还有电视人的采访到不到位,拍摄画面美不美,制作精到不精到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想从访前准备、典型选择、细节把握、同期声运用和音乐配置五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电视人物专题采访之前,记者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这里所说的思想准备主要包括:记者在确定采访对象后,要预先同采访对象照个面,沟通一下,了解他的从业经历,主要事迹,生活环境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思考或讨论,列出采访提纲和拍摄的主要镜头。找出采访的相关人物,筛选需要模拟的相关的镜头,这是因为许多事件都是过去发生的,要想重现场景就得合理地构想。所谓物质上的准备就是采访所需要的摄像机,三角架、录像带、采访车等,同时还要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以免用时发现问题而来不及修理,耽误了采访时间。

  二、记者选取的新闻人物要典型,要有个性和份量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指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体现了作家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与作品展现的特定环境相吻合,既有较大思想深度又能显示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新闻人物虽然与文学作品的人物有所区别,但就其本质来说确有很大的一致性。因为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就是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所有的不同就是用文学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罢了。典型人物之所以与众不同,其行为之所以高尚,形象之所以高大,是他看似平常的行为中,往往蕴涵着千古不变的高尚道德真谛和对这一真谛无怨无悔的坚守。典型人物之所以典型,就在于他的所作所为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不是一时情感冲动,而是用一种持之以恒的表现状态,演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传报道典型人物,就是要深入挖掘典型人物身上所固有的平凡而高尚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一个先进的典型人物身上都有许多亮点,记者在大量的实事面前要进行精心细致的筛选,选出那些最能反映其个性的事迹。事实上一个人的思想大量反映在他的言行上,并不是当他做出先进事迹的时候才具有先进思想的,因此,要写好人物的思想,一定要选取能揭示人的思想境界,能表现人的崇高品质的事实来写,把写人与揭示人的精神境界结合起来。

  20XX年获得河南省优秀电视新闻奖的人物专题片《好人张喜凤》中的张喜凤,就是一个与众不同,行为高尚,平凡而伟大的典型人物。

  她先后不顾家人的反对,收养了两个病重的弃婴,断掉亲生儿子的奶水让给他们,不惜血本花去几十万元为他们看病治病;她无私地资助三名在校贫困生,为他们交学费、生活费,为他们送吃送穿送温暖,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生儿女去对待;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住在百里之外的舅父和另外两位老人,经常为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送去衣服和鞋袜,使老人感到她的孝行远远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女;在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中,她率先捐出5吨大米和其它物资,成为全县为灾区群众捐献最多的个人。作者就是通过这样几个鲜活生动的事例,把张喜凤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光辉形象树立了起来,以这样沉甸甸的份量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三、要抓住细节,以真实生动的细节来感动人

  什么是细节?按照辞典的解释,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无论场景、服饰、形象、动作、语言、心理都有细节。英国记者格林曾经说过:“要让事实说话,而不是让形容词来拔高事实。”细节来源于事实本身,往往不需要形容词来修饰,也不需要专业术语和概念性词语做陪衬。 细节镜头是反映新闻事实的最有力的武器。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而对电视新闻专题来说,细节的镜头记录具有同样的功能。细节镜头对观众所产生的冲击力,是广播和报纸所无法具备的`。在我们的亲身实践中,有大量的实例说明电视新闻细节镜头的重要性。我们还以《好人张喜凤》来说事。记者在讲述到张喜凤捡拾弃婴安雅,对当时的场景细节作了这样的描写:“同年9月的一天深夜,喂完孩子刚刚躺下的张喜凤,突然听到门外有婴儿的啼哭声,她打开门一看,门口有个小毛毯,里面包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女婴,张喜凤急忙把孩子抱到屋里,解开毛毯,一张字条映入她的眼帘:知道你心好盼望你能救活她,我们全家给你磕头了。”深夜、毛毯、女婴、字条等细节镜头把张喜凤收留小安雅情景交待的清楚明白,揭示出张喜凤同情关爱孩子、勇于担当的大爱情怀。

  四、要恰当时使用现场同期声

  同期声指的是与画面同时摄录到镜头里的人物现场声。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的运用能够使画面人物语言达到“声画合一”,以增强专题片内容的真实感、可信度和亲和力。另一方面同期声的运用可以体现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还可以作为一个蒙太奇因素连接电视节目的结构框架。因此,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过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同期声的运用。

  同期声应当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信息,也就是说不要为了“同期声”而“同期声”,而是要真正做到言之有物,同解说词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同期声的语言要清晰可辨,如果人物的同期声采用了方言或者背景声嘈杂,就一定要同时在电视屏幕上打上字幕,以方便观众理解。在专题片《好人张喜凤》这个故事中,记者大量使用了同期声,其中有主人翁张喜凤的,有张喜凤爱人的,有张喜凤舅舅的,还有张喜凤资助的贫困生的。尽管很多,但作者独具匠心的运用,却能使这些同期声与解说词衔接得当,恰到好处。几个人的同期声在一个事件叙述中同时出现时,由于各人说话的侧重点不一样,没有给观众留下雷同感。整个片子把同期声和解说、画面、音乐巧妙搭配,浑然天成。

  五、要巧妙配乐以渲染作品的气氛

  音乐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它没有国界,不分民族和肤色,恰当地运用音乐能够精确表达人们内心的感受与情绪。在电视节目中,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编辑手段。各种各样的栏目片头、片尾、片花的音乐,都起到了很好的渲染气氛的作用,同时音乐也使节目系统连贯有序,成为最好的间隔方法。在电视专题节目中使用音乐时应注意情绪和气氛的一致性。

  商丘电视台创作的专题片《永不放弃》,讲述的是家住民权县城关镇韩庄村的刘红、黄建军故事,他们原本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然而十三年前的一场车祸,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不幸。黄建军成了植物人,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在年轻的妻子刘红身上。十三年来,这个坚强的女性毅然担当起顶梁柱的角色,用自己对丈夫的爱和不言弃的信念,硬是把昏迷的丈夫唤醒。黄建军出车祸的场景当时没有纪录下来,只能依靠村民的描述进行现场模拟,很多场景气氛的营造就是依靠音乐的烘托,先是低沉的音乐和一个宁静的夜晚镜头,接着是“咣当”“轰隆”的汽车撞击声,随后人们看到黄建军倒在血泊中的镜头,低沉悲伤的音乐贯穿其中。音乐起到了很好的渲染画面气氛的效果。

【电视新闻人物专题片的创作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电视专题片摄像的创作与编辑意识10-05

电视专题片语言的运用论文11-26

室内空间造型艺术与创作探讨的论文12-23

校长电视专题片脚本05-16

广播电视语境下音乐专题片研究论文11-28

电视设备管理系统探讨论文12-18

室内空间造型艺术与创作探讨论文12-23

神的孩子全跳舞的创作风格的探讨论文12-23

探析谭盾创作的电影音乐探讨性论文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