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新生养育方式社会期望社交焦虑关系论文

时间:2021-09-09 18:47:2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师范新生养育方式社会期望社交焦虑关系论文

  【摘要】对师范类大学的617名新生进行社交焦虑、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期望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期望、父母养育方式均对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有显著影响。社会期望对社交焦虑起正向作用,父母消极养育方式对社交焦虑起正向作用,积极养育方式则起负向作用。

师范新生养育方式社会期望社交焦虑关系论文

  【关键词】师范类大学新生 社交焦虑 父母养育方式 社会期望

  1 引言

  关于社交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界的热点之一。钱铭怡、肖广兰(1998)的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与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有关。郭晓薇(2000)、高文凤等(2000)、陈春锋(2007)等人的研究结果均表明社交焦虑与自我评价、自我接纳程度有关。研究者还发现社交焦虑的产生与自我和谐程度、理性情感分离、主观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有关,与羞耻感、人格中的精神质、内外向、个人的应对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关。社交焦虑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一大难题。师范类大学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类大学生相比综合类学校的大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情况,比如多来自于农村,且女生的比例一般大于男生。本研究选取师范类大学的新生为调查对象。首要考察师范类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的状况。

  另外,目前关于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限于个别因素的考察,难免有所局限。根据前人的研究,本研究中选取新生社交焦虑、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期待这三个变量。试图考察师范类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期望三个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期望会对师范类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状况的影响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650名大一新生为被试,分专业集体施测。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617份有效问卷。

  2.2 研究工具

  2.2.1 交往焦虑量表

  Leary1983年编制,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翻译后被收入由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文版对原量表未作修订。2004年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使用ISA对1439名大学生、58名精神科神经症住院病人以及24名社交焦虑大学生进行施测,发现ISA的信度、效度指标均良好,可作为我国大学生社交焦虑研究的有效工具。

  2.2.2 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

  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rris等人1980年编制,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中国医科大学岳东梅等人1993年修订的中文版EMBU,用于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量表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实证效度各项指标均良好。该量表将父母养育方式分成父亲方面的情感温暖(F1)、惩罚严厉(F2)、过分干涉(F3)、偏爱(F4)、拒绝否认(F5)、过度保护(F6)六个因素,母亲方面的情感温暖理解(M1)、过分干涉过度保护(M2)、拒绝否认(M3)、惩罚严厉(M4)、偏爱(M5)五个因素。

  2.2.3 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

  由Marlowe和Crowne编制,该量表在测试中a系数在0.73—0.88之间。1个月的间隔重测相关为0.88。

  2.3 统计软件及方法

  运用Spss16.0软件,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被试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中男生181人,女生436,女生明显多于男生,符合师范类大学的基本情况。其中独生子女116人,非独生子女501人;农村246人,城镇201人,城市170人;文科专业 359人,理科专业258人。

  3.2 社交焦虑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结果,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均值为 39.47分(SD=8.17)。对617名大学生社交焦虑自评分的进行K-S检验,结果Asymp.Sig.(双尾)值为0.012,拒绝正态性假设,高分段人数较多。将大学新生的平均分与原量表的美国常模M=38.9(SD=9.7)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本次调查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平均分显著大于美国常模平均分。这与李朝霞(2004)[5]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一致。表明师范类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状况较为严重。

  差异检验发现男女生、文理科新生的社交焦虑的状况均不存在差异。担任学生干部新生的社交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新生。非独生子女的社交焦虑分要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农村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要高于城市、乡镇的大学新生。

  3.3 大学新生父母养育方式的基本状况

  对男女生的父母养育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男大学新生在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方面的得分、母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女大学新生。

  对独生、非独生新生的养育方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独生大学新生在父亲的惩罚、严厉,父亲的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四个因子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情感温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以及偏爱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得分也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以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为因变量检验大学新生父母养育方式的城乡差异,得知: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的大学新生父母养育方式在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F1、M1)、父亲过分干涉(F3)、父母亲的偏爱(F4、M5)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M4),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城市大学新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新生。

  对各专业新生以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文科生在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F1)因子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理科生。

  3.4 大学新生社会期望基本状况

  差异检验发现大学新生的社会期望水平在性别、独生非独生、生源等各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但是文科生的自评社会期望水平要显著高于理科生的自评分数。这一点也与李义安等(2005)的研究结果相同。

  3.5 社交焦虑的各个影响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对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分数进行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期望、文理科、生源、性别等各个因素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期望、父亲因子1(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因子6(过度保护)、母亲因子1(情感温暖、理解)、父亲因子2(惩罚、严厉)、父亲因子5(拒绝、否认)六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社交焦虑分=49.7281+0.477*社会期望分—0.223*F1+0.865*F6—0.189*M1—0.377*F2+0.346*F5

  Durbin-Watson检验结果,DW=1.853,介于-2与2之间,残差没有序列相关。回归方程基本上反映了社交焦虑分与社会期望、父母的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虽然回归系数的检验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但是该回归方程的平方复相关系数R2仅为0.498,用这几个变量得分来预测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得分的误差可能性比较大。这可能是因为还有其他的本研究未考察到的因素在起作用,如前文所提到的研究者考察的人格等各个方面的其他因素。但是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社会期望和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几个因素都对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

  4 对回归方程的讨论

  首先,社会期望分对社交焦虑起到正向的作用。原因可能是,社会期望分数高的人希望在社交过程中表现得最佳,可能会对自己的某些方面的特质进行伪装。同时社会期望自评也是对被试的认可依赖的一种测量。分数越高者在社交过程中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这也会对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造成压力,限制了沟通的流畅性。

  而父亲因子1(情感温暖、理解),母亲因子1(情感温暖、理解)都起到负向作用。父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习惯,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对儿童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发展非常重要的,和父母的沟通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第一步。

  父亲因子6(过度保护)为第四个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如果父亲对子女一味的宠爱,过度保护,儿童就丧失了早期的规则学习,容易表现出任性、自我中心等。这在人际交往方面是很容易因此出现问题,从而在以后产生社交焦虑。

  而父亲因子2(惩罚、严厉)则是第五个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惩罚、严厉对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起到负向的作用。可解释为:父亲中等程度合理的惩罚和严厉反而会产生正面的影响。管教得越严格,孩子越容易接受到社会规则的教育,在社交活动中就更能掌握好方法,不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父亲因子5(拒绝否认)最后进入回归方程,对社交焦虑自评分起到正向的作用。按照罗杰斯的理论受到父亲拒绝否认的孩子的自尊很可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安全的威胁和焦虑感,不能形成积极的自我关注,刻板地去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合理地理解他人的观点。社交活动失败后也很容易就表现出退缩、胆怯等,出现社交焦虑。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大学生的社会期望对他们的社交焦虑都产生影响。具有良性的父母养育方式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倾向于较低,而具有不良父母养育方式的大学生倾向于有更高的社交焦虑水平。而社会期望水平越高的大学生也倾向于有更高的社交焦虑程度。

  参考文献

  [1] 钱铭怡,肖广兰.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1998(06).

  [2] 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01).

  [3] 高文凤,丛中.社交焦虑与大学生自尊、自我接纳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03).

  [4] 陈春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概念与社交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

  [5] 李朝霞.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6] 曹晖,曹聘,孙淑晶,王鹏,王大伟.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09).

  [7] 武成莉.大学生焦虑与自我概念、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8] 高蕾.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师范新生养育方式社会期望社交焦虑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支持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关系论文07-02

人格障碍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综述)10-06

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09-05

初三学生考试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论文09-21

什么是社交焦虑障碍01-15

戏曲表演方式与美学特点的关系论文07-02

社交焦虑症的治疗方法01-13

社交焦虑症是什么01-11

校园类社交网站能否延续老同学的关系的论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