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独立设置民办高校的现实困境初探论文

时间:2021-09-12 19:44: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独立设置民办高校的现实困境初探论文

  【摘要】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然而,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现实困境。文章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当前我国独立设置民办高校的现实困境初探论文

  【关键词】独立设置;民办;高校

  我国的民办高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恢复发展。“我国民办教育崛起,以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条款为起点。”[1] 200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2004年该法实施条例出台,标志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有了重大进步。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现今,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尽管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仍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现实困境。

  一、从宏观上来说,对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政策限制与政策歧视依然存在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依照举办教育事业”,从而以国家基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合法性,1993年原国家教委发布《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承认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民办高校的合法地位一直是得到承认的,但具有合法地位并不意味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就一定能够得到积极的支持和有效的促进,也不意味着政策能够同时跟进。实际上,相关政策表明,对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始终缺乏信心。

  第一,从工作机构看,并未将民办高校纳入高等教育的行政范畴。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一样,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所实施的是高等教育层次的教育,是与公办高校所实施的教育享有同等重要性的国家教育事业。奇怪的是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国家教育部的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其行政范畴却只包括公办高校,不包括民办高校。在出台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政策中,都只涉及到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相关政策都要加上“民办”二字,而与公办高校相关的高等教育政策却无需特别注明“公办”二字。这恐怕不是一种照顾,不是一种优惠,而是一种歧视。也就是说,在国家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体系中,民办高等教育还是作为特例来办理的,并未进入到常规的行政体系中去。

  第二,对公办高校和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采取的是双轨制的财政政策。世界各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私立高校也有权获得公共财政资助,有的财政资助甚至占到了学校财政收入的大多数。在我国,公共财政只能用于公办高校的观念还没有取得突破,所以,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难以从获得经费支持。不仅如此,在实施的一系列针对高校的财政优惠政策中,也很难看到为解决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问题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比如公办高校向商业银行贷款可以享受贴息的优惠,但民办高校却难以从获得贴息补助。公办高校师生可以申请研究资助,民办高校师生也不具有申请研究资助的资格。财政政策的双轨制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事实上也决定了其比公办高校低一等的社会地位。

  第三,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市场竞争环境是不平等的,现行的高校招生体制将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招生纳入了与公办高校相同的招生计划体系内,这对于改善民办高校的地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各地将民办高校招生都纳入相同类别院校的最后批次,客观上又造成了一种不平等竞争,使民办高校处于不利的地位。在独立学院与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发展上,的不平等对待已经造成了一些不平等的结果。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仅有149所取得了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而独立学院自1999年开始创办,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现已有295所得到国家教育部认可,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2]

  二、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发展空间越来越窄,呈现萎缩趋势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既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由于政策和环境的限制,民办高校的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发展空间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这种状况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2004年出现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倒春寒”现象[3]为民办高校敲响了警钟。当年全国民办高校报到率平均不到80%,个别学校不到50%,学生流失率上升。这种状况的出现既有民办高校在与公办高校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原因,也有人为的政策原因。其中,国家取消学历文凭考试对民办高校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2004年,我国有学历文凭考试试点民办高校三百多间。2005年取消学历文凭考试的政策的出台不仅使那些仅靠提供学历文凭考试助学维持生存的民办高校处于倒闭的危险之中,而且对于那些多条腿走路的民办高校,其影响也不可小视。陕西省民办高校7万名学生中,有1/3属于学历文凭考生,取消学历文凭考试就意味着这部分学生将全部或部分流失,生源的流失和生源市场的消失对民办高校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三、投资不足使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发展缺乏后劲

  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投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个民间投资,一个是学生学费投资,就民间投资而言,民间投资的回报与盈利是影响投资信心的关键,回报高、盈利快且大的投资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使投资者可能为了获得更大的盈利而不断追加投资,以扩大民办高校的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但在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中,纳入国家高校招生计划的独立设置的民办学校的招生计划受到指标的限制,而非学历教育部分,因政策调整等原因生源大受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的办学出现20多年来少有的不景气现象。这种情况与《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初衷是相背离的。这种情况也直接导致投资民办高校的风险加大,所以与前几年出现的民办高校举办热相比,近年来民办高校出现了投资不足的问题。与公办高校相比,不但国家投资在不断增长,而且公办高校通过银行贷款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了办学实力,进而也提高了竞争力,投资不足导致民办高校竞争实力难以得到增强,发展缺乏后劲,有的民办高校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难以维持的境地。

  四、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初具规模,然始终游离于高等教育的边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已经初具规模,就学校的数量而言,有着稳定的办学秩序、能够持续办学的民办高校基本稳定在1300所左右。其中,一批办学历史较长,已经赢得了一定的社会声誉的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都达到了万人以上。可以说,就办学规模而言,民办高校用20年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办公高校40、50年,甚至更长时间所走过的路。民办高校也利用其有利的机制优势,开拓创新,在校内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校外社会关系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办学模式。借助机制优势,民办高校较少羁绊,较少负担,较少历史包袱,走出了各自更有效的发展道路。但应该看到,民办高校的这种发展也使其陷入了游离于高等教育边缘的困境。不论是从其学科专业建设还是从其发展定位来看,民办高校都很难说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中心。从学科专业建设看,民办高校所设置的大都是应用性的、投资节约性的学科专业,在几乎所有传统学科专业、基础学科专业、需要大规模投资的学科专业,民办高校少有涉猎的。

  五、结语

  从民办高校的发展定位看,尽管有的高校喊出了创建一流大学的口号,但是,各民办高校还是教学型院校。国内至今没有一所民办高校获得研究生教育的授权,也没有发现哪一所民办高校是以建设研究型大学为其发展目标的。一所高校,如果不能在知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方面占有一席之地,是很难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较高地位的。就民办高校而言,如果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它们是很难进入高等教育中心圈的。尽管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它已经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可以用“道路是光明的,前途是曲折的”来形容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的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陈桂生.中国民办教育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

  [2]教育部.2005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独立学院名单[Z].2006 -03-27.

  [3]今年民办教育显现倒春寒现象.中国教育网[DB/OL].

  2004-12-28]http://www.chianaedunet.com/new/news/200412/

  types31/289444.asp.

  [4]刘莉莉.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义与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大学教育思想专刊).

  [5]丹文辉.中国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意义、困境及趋势[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1,(6).

  [6]陈笃彬,吴瑞阳.中国大陆民办高校的发展进程及特点评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5,(2).

【当前我国独立设置民办高校的现实困境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当前我国体育本体产业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措施的论文11-20

当前我国农民的社会心态初探07-02

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困境的理性思考07-08

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思考论文10-05

对我国环境会计披露的现实思考论文10-07

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论文10-06

我国广告监管体制革新的初探论文01-01

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的现实分析10-03

当前垃圾困境下的几个建议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