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冷思考论文

时间:2021-09-13 16:27:2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对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冷思考论文

  摘要:高校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对实施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提出了迫切要求。高校教师共享是解决高校教师资源短缺的良好途径。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共享的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低级化、形式化的问题。为此,必须积极寻找响应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教师共享顺利发展。

对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冷思考论文

  关键词:教师资源共享低级化形式化对策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师又是事关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的数量增长相对落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于是出现了高校教师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高校为解决这一问题,积极的探索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途径。总体来说,区域高校间教师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缓解了高校由于扩招所导致的师资短缺问题。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对高校教师资源共享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冷静地分析,以求引起学界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1.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所谓教师资源共享,就是要打破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充分挖掘重点高校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潜力,合理安排他们拿出少量时间和部分精力到普通高校去兼授课程、指导研究生、合作科研、帮助那些层次较低的高校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打破封闭的教师资源使用方式,实行相对开放的教师资源共享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高校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高校教师资源实行共享的现实意义。高校教育资源仍然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特别是由于1999年以来的连年扩招,某些地区的高校校舍、教师、图书资料、教学实验设备等资源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以致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了高校的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比较年轻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十分紧缺。同时,由于国家目前对高校的'投人不足,导致高校普遍不具备吸引一流人才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办学条件较差的高校中的短线专业、公共课、基础课教学单位,要想补充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更为困难。虽然近年来一部分高校出于规模经济等目的,实施了校校合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等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缓解高校教师资源短缺的境况,但是事实上,在一定区域内,不少高校仍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科研状态,其教学和科研活动,基本局限于学校内部,教师资源未能实行真正的共享。因此,高校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在一定区域内突破校际间的“院墙约束”,将稀有的高校教师资源进行交互共用,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来提高办学效益,以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这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其次,实行高校教师资源共享,也是改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格局的迫切需要。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才一经分配到某一高校,即被认为是此单位所独有,并约定俗成地要为本单位贡献终生,此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理所当然地被当作该单位的内部事务,“不容干涉”,不管是否“位尽其才”,也不管是否‘才尽其用’,形成了人才的单位所有制。1995年,人事部提出了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的改革任务。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以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台,从客观上为打破高校封闭、单一的用人管理模式,实现高校多层次、多渠道利用教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障。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大惯性和人们传统观念的陈旧,高校教师仍然被作为高校所控制、所拥有的稀缺资源,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依然比较死板与僵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资源之间的合理流动,加剧了高校教师资源短缺的状况。因此,实行高校教师资源共享,实现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是当前进行人事管理改革的题中之意。

  2.当前高校教师资源共享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后,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这一模式被大多数高校所利用,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师资共享的利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本人认为,目前,师资共享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教师共享的低级化倾向。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层次较低的高校诸如二级学院,高职院校等学校,限于学科背景和资金短缺问题,为了节约用人成本,聘请一些高校教师充当专业课教师即代课老师。而这也正迎合了一些教师特别是那些背负较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的中青年教师的经济需要,他们不但担负着所在学校的教学任务甚至是科研任务,而且不止疲惫的奔走于代课的学校之间。这种形式的教师共享,是一种低级化的共享,只是满足了一些学校节约用人成本和兼职教师的经济利益目的,而对教学质量来说,可以说两败俱伤,因为兼职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去备课,而是“照本宣科”而已。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人才的“隐性流失”。其次,教师共享的形式化。很多高校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为了扩大自身的知名度,尤其为了申请硕士点、博士点,于是到处便用“房子、票子、车子”优厚的待遇聘请知名人士加入到本校学科梯队中来,以此作为扩大宣传的资本和申请学位点的硬件条件。但是,聘请来的兼职教授往往只是发了一纸聘书的“空中飞人”或者做一次讲座就匆匆了事,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指导和学科梯队的建设。这实际是社会上的形式主义作风在高校的延伸,这种形式化的教师共享不仅浪费巨资而无实际效果,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助长了一些学者的“金钱化”趋向,对于整个社会的学风都是很大的毒害。

  3.高校教师资源共享促进之对策

  为了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师资短缺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对当前存在的教师共享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积极的寻找促进对策。

  第一,突破观念束缚,积极探索高校师资共享机制。

  在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人才正在成为全社会共有的智力资源。但是,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严重束缚了高校师资的合理流动,导致了实际运作中代课兼职泛滥现象产生。因此,高校必须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观念,破除传统的人才单位所有制,建立科学的人才流动模式,实现教师资源共享。高校必须在严把质量关的前提下,提倡和鼓励教师跨校供职,与厂矿、企业联合搞项目开发,加强校际间、学科间的合作,逐步建立高校师资的共享机制。

  第二,建立健全校际问的互聘、联聘制度。

  普通高校到名牌高校聘请专家、学者,做兼职教授,帮助学校进行学科建设规划,指导青年教师、研究生,或举办讲座,给学生授课,这些都是很好的创举。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互聘、联聘制度有利地促进了人才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在学校的博士点、硕士点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学科前沿理论研究,新兴学科专业的建设与成长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正如前面的问题所提及的,很大程度上,这种制度很不健全,缺乏对聘请来的兼职教师规范运作,往往是人来了却只走个过场。因此,必须积极健全校际间的互聘、联聘制度,应当给兼聘教授定期的教学科研任务和适当的报酬,定期安排一段时间到受聘学校工作,真正发挥其兼职的作用,真正做到教师资源的共享。

  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建立师资共享网站。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互联网络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日常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各个高校都有了自己的校内网络。多媒体技术为高校在信息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情况下的日常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设法与全国乃至全世界著名学府的教育系统建立某种链接,可以了解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利用教学名师的教学成果和课件,这对于师资短缺的高校来说,不仅可以节约用人成本,也可以让学生领略大师的魅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联合办学形式,形成一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科交叉、共同提高的新型的学校群。例如,武汉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校云集区,而且重点大学几乎都是“近邻”,具有雄厚的师资共享基础,并且目前在汉7所部属高校采取开设校际选修课,学分互认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多年联合办学。笔者认为,武汉地区高校的这一典型范例,可以为条件相似的地区高校实施师资共享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对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冷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解构我国高校教师课程资源共享能力的论文02-19

普通高校教师资源共享的探讨论文01-07

浅谈我国高校教师资源共享机制初探论文02-04

简析解构我国高校教师课程资源共享能力的论文10-09

宽带热潮期待冷思考论文01-20

对戏剧教学的冷思考教育论文02-13

电视荧屏达人秀热播的冷思考论文12-31

浅谈幼儿教师培训热中的冷思考论文06-08

高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共享的探讨论文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