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课程标准适应性的调查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13 20:50:3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对国家课程标准适应性的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针对重庆市三个区(县)11所中小学的512名教师和1595名学生对国家课程标准适应情况的调查表明,新课程标准得到教师普遍认同;新课程实施并未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还未适应新课程教学;农村学校尚缺乏实施新课程的条件。依据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需从增强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的普适性和提升学校、教师的实施能力的角度来促进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应该具有弹性;按照实施新课程要求改善办学条件;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建立为教师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的专业支持系统;健全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相配套的课程资源。

 对国家课程标准适应性的调查研究论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适应性

  自20XX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国家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实施已八年。目前,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全部进入新课程学习。国家课程标准的适应性具有双向性,即各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要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同时国家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也要适合各地义务教育的实际。这里我们以重庆市部分区县的调查为例,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适应情况分析国家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调查于20XX年3-7月在重庆市的一个主城区、一个城乡结合区和一个农业县进行,对两所城市小学、两所城市中学,三所农村小学、三所农村中学和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九年一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85名教师和240名学生进行座谈。所调查的学科涉及思想品德、数学、语文、外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问卷调查

  教师调查问卷发出515份,收回有效问卷512份,其中初中教师295人(城市68人,农村227人),小学教师217人(城市59人,农村158人)。考虑到学生对问卷调查方式的适应能力,我们仅对四至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5份,其中四至六年级学生801人(城市280人,农村521人),七至九年级学生794人(城市301人,农村493人)。

  教师对实施课程标准是否适应,不仅与教师自身素质相关,也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相关,还与教师所使用的课程教材相关。因此,我们从五个维度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教师的职业受训情况、课程标准的认同、教学内容要求、教学内容呈现和教学内容处理。

  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对学生的调查主要从学习的兴趣、每天的作业量、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四个方面进行,以反映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座谈

  第一,教师座谈。我们对85位教师围绕学校新课程实施条件、教师新课程培训、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和课堂教学实施进行座谈。第二,学生座谈。我们从被调查学校随机选择240名四至九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座谈主要围绕问卷调查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包括喜欢学习的理由、学习困难的原因、课堂学习情况、课外作业的内容等。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新课程标准得到教师普遍认同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教育改革首先必须获得教师的认同。人们对某项改革的认同是他们实施此项改革的前提,缺乏普遍认同的改革是难以实施的。调查中有42.4%的教师认为进行课程改革是很有必要的,认为比较有必要和必要的分别为25%和29.1%。对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是否适合现在中小学生发展的需要,有25.6%和54.3%的教师认为适合或比较适合。在这些教师眼中的新课程是什么呢?“教师不能只讲知识还要组织学生讨论”“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多学习,而不是教师多讲”“教学内容和要求有较大的变化”“教学内容更联系学生实际”等。可见,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

  被调查教师有98.2%接受过新课程相关培训。在区(县)和学校接受培训的教师分别占55.9%和23.6%,接受过国家级和重庆市级培训的分别占3.9%和14.8%。区(县)教育部门和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要力量。被调查的多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接受过多次培训,五次及以上的占81.1%,10次以上的占50.4%。可见进行新课程教师培训是重庆市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常态行为,这也是教师能够认同新课程的重要原因。

  (二)新课程实施并未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新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反映学生对新课程的适应情况,我们从新课程实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要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否适应、学生的课外作业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新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学生问卷调查表明,喜欢和很喜欢学习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学生谈到喜欢上课的原因有“老师对我们态度很亲切,我喜欢上课”“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上科学课要做实验”“教材有许多图”等。学生喜欢学习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愉悦情感形成至关重要。情感和认知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态度和鼓励言语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与学习活动密切关联的经历,学生的学习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中学生学习困难面较大

  对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是否适合学生实际,有53.7%的学生认为学习不困难,分别有41.3%和5%的学生认为比较困难和很困难。

  教学内容要求对于学生是否合适直接表现为学生学习是否困难,而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第一,用一个标准要求城市和农村的所有学生。农村小学生多数都未受过学前教育,小学语文的识字量对于他们要求是高了,语文课外阅读材料连许多教师都未读过,且篇目太多。农村许多小学未开英语课,学生进入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英语要求有些高。第二,教科书的题材多为城市题材。学生对问题情境不了解会造成学习的困难。第三,教师拔高了教学内容的要求。城市中学的学生谈到“教师除教教科书的内容以外,还要补充一些内容”。第四,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存在问题。调查发现,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困难的比例远高于初二和初三年级。而我们调查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初中阶段的三个年级,学生有一定困难的比例大约都在40%-45%之间,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九年一贯的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效果比中小学分离的学校好。

  3 城市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

  对于学生是否需要布置家庭作业,教师一致认为,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复习功课应该是可以的。被调查的学生平均每天完成作业大约一小时的占61.3%,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每天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也在增加,在九年级只有37.0%的学生在一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作业,53.8%的学生需要两到三小时,9.2%的学生要花三小时以上。在问及课外作业的内容时,九年级学生反映“教科书上的作业并不多,很多是练习册(复习资料)和老师补充的习题”。调查还发现,城市中学的课外作业量比农村中学多。仍以九年级为例,城市中学的学生需要用三小时以上完成课外作业的占21.2%,而农村中学的学生只有2.7%。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课外作业仍然隐含着应试的趋向。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的学习负担仍然较重,较多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比较高的,这似乎是一个相互矛盾的结果。但把三个方面结果综合起来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尽管总体上表现为较高,但是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小学生相比有较明显的减弱,小学很喜欢学习的学生占43.1%,而初中则只有29.0%。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仅靠增加愉悦情感和学习体验是不够的,学习的障碍会削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困难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情感,而消极情感又会降低学习效果。如果学生产生消极情感,会增加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同时还会增加他们的出错率。

  (三)教师还未适应新课程教学

  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对原有课程文本的修补,而是对课程文化的重建。体现课程文化的最为重要的群体是教师。教师与新课程教学是否适应,是课程标准适应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从教科书使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利用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分析教师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应情况。

  第一,教科书受到教师欢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科书来呈现的。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分别有43.9%和50.4%认为教科书较好地体现和基本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普遍将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要求与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要求看成是一致的`。有64.8%的教师认为他们是按照教科书进行教学的,有73.0%的教师认为教科书利于实施教学,教科书的内容呈现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线索。82.2%的教师认为教科书的内容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题材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此,按照教科书进行教学成为多数教师的选择。可见,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这同时也显现出教师有过分依赖教科书的倾向。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发生变化。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是促进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哪些教学方式?85.2%的学生表示,教师在上课时经常提问;44.9%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或实验操作;49.6%的学生表示,多数时间是教师讲偶尔有小组讨论;还有5.5%的学生表示课堂由教师一讲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们反映“我也知道,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用多种方式教学,但不知如何进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或操作,费时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第一,与新课程培训相关。教师认为“新课程培训更多是一些理念,但我们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培训多是专家讲座,针对我们教学实际问题的很少”。第二,与教师的教学基本素质相关。调查中有10.9%的农村教师表示他们不知道在教学中除讲授外还有其他教学方法。第三,与教师教学经历相关。不愿采用除讲授以外其他教学方式的教师,教龄10年以上的占9.3%,教龄15年以上的占14.7%,教龄20年以上的占20.4%。第四,与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相关。教师采用单一讲授教学的比例随着学校教研活动次数增加而减少,每学期低于四次的占11.4%,每月一次的占8.3%,每周一次的占3.1%。

  第三,教师教学资源匮乏。教师除了教科书以外还可利用的主要教学资源有教学参考书和网络资源。77.3%的教师有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是教师的主要教学资源;53.5%的教师备课时会参考教学参考书中的同课题的案例;35.8%的教师备课时会上网查找相关的教学案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有教学参考书的教师只有32.2%,尽管不少农村学校都可以上网,由于计算机太少,教师能够上网查阅资料的不多。

  第四,部份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困难。对在现行的课时计划内能否完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问题,有62.7%的教师认为可以完成,有37.3%的教师认为完成任务很困难,且主要是语文、数学、外语、物理等学科。其原因有四点:一是有的学科减少了课时数,如四年级数学的课时数由原来每周五课时减为四课时,但内容并未减少;二是教师增加了教学内容,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时都会增加一定的教学内容;三是有的学科内容有所增加,如在小学数学中增加了统计与概率;四是教师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率低。调查发现,同一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可完成,有的教师则不能完成。

  (四)农村学校尚缺乏实施新课程的条件

  学校的教学条件是否能够满足课程实施的要求,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也是至关重要的。调查中,有37.3%的初中教师和21.1%的小学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这主要表现为农村中小学部分学科的教学仪器和设备较差,学校无法提供进行新课程教学的条件。被调查的农村中小学的实验仪器和活动器材是根据“普九”标准配备的,实施新课程后教学内容及要求有所调整,但没有在教学仪器和活动器材的配备方面进行相应调整。这使农村中小学无法开设新课程要求的实验课和活动课。

  三、增强课程标准适应的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需从增强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的普适性和提升学校、教师的实施能力等角度来促进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应该具有弹性。由于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现实存在着一定(或较大)的差异,用同一标准要求,不仅不能使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具有普适性,而且会使一些学生“吃不了”,另一些学生“吃不饱”,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障碍。以英语学科为例,有32.4%的农村中学教师认为他们学校的英语教学条件实施新课程有困难,一是学生进入初一时完全没有英语基础,二是学校除了教科书无法提供其他教学资源。除了上述原因外,农村教师的英语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原因。调查中有10.9%的农村教师自认为还没有实施新课程英语教学的能力,而城市中学教师并不

  认为英语课程难,91.5%的教师还要给学生补充一定的学习内容。

  第二,按照实施新课程要求改善办学条件。由于课程实施计划和仪器配备与课程要求不一致,所调查的11所学校中有8所学校不能全部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开齐所有的学生实验课,农村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无法达到新课程要求。学校办学条件已经制约这些学校新课程的实施,学校不能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使其达到按照课程标准内容要求进行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农村学校增强适应国家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前提。

  第三,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建设。调查发现,尽管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度很高,却有高达37,3%的教师认为难以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达到实施新课程的要求。调查中反映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教科书、缺少多样化的教学以及通过加强学生课外练习来保证教学质量的现象,都是教师教学能力弱的表现。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制度,为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采取多样的教师培训方式,激励教师自觉的发展意识,从外部条件支持和内在动力驱使两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第四,建立为教师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的专业支持系统。教师新课程培训主要是在区(县),这些培训对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对新课程的认同度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教师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提升,而且希望得到教学实践方面的指导。对于教师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诉求,需要有专门的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支持系统。应该说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支持系统。我们调查的三个区(县),直接对教师教学进行指导的是教研员。这三个区(县)的教师进修学院(或教育科学研究所)每一学科的教研员至多两个,有的是多个学科只有一个教研员。这样的教研部门是难以为全区(县)的教师教学实践提供支持的。

  第五,健全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配套的课程资源。调查发现:各学科课程资源有较大的差异。与升学考试密切相关学科,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而与升学考试关联不大的学科课程资源十分匮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没有一个有除教科书外的其他教学资料。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搜集信息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既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 对国家课程标准适应性的调查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对国家课程标准适应性的调查研究的论文10-08

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10-25

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特点分析01-20

体育活动调查研究论文04-17

如何提高聋生的学校适应性论文01-26

学生体育锻炼调查研究论文05-10

关于留守幼儿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论文12-28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论文10-08

城市小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的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