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惰性形成与克服论文

时间:2021-09-13 12:38: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学生的惰性形成与克服论文

  [摘要]惰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顽疾。本文谈论了学生惰性形成的原因,表现,以及克服惰性的方法。

学生的惰性形成与克服论文

  [关键词]惰性 惰性心理 学生

  惰性是广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某种环境和某种消极心态的支配下,产生的一种懈怠、懒惰的思想和行为。受这种心理现象的支配,学生做任何事都拖沓、“懒”于去想、去做,或者逃避,甚至置之不理。

  通常来说,惰性心理的产生才导致出现惰性行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放松、懒散、懈怠以及漠视情绪,能发现问题却不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消极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会使人逐渐失去创新的思维能力,而且会导致整个人对消极情绪的“免疫力”下降。

  惰性思想袒护着惰性行为,惰性行为又滋长着惰性思想。学生惰性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他思维的发展,知识的积累,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理想的实现。正确认识和研究学生的惰性心理,对加强其教育,培养新型人才有重大作用。

  一、学生惰性心理形成的原因

  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条件的发展,新的生产力在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上对一些工具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机械劳动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认为只有利用机械才能做事,才能将事做得完美。从而懒于动手、动脑,这样极大的抑制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其次,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是干活的料,为孩子包揽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劳动实践和动手、动脑方面的锻炼,也正是这样影响了孩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再有就是生活圈内的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容易形成对周边生活人群的效仿,老师及家长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说到做到,孩子必然会加以效仿。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情绪惰性。学生或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不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负病的学生身上。

  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1.心理自卑,不自信。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的能力,大多由于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宁可和别人一起错也不愿出一把风头。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上,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采取逃避或排斥。

  4.因循守旧,思想僵化。把所有事物都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胆小怕事,不敢创新,总走“套路”“老路”,学习模式化,人格奴隶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讲,无论是什么事情、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惰性心理也不例外,它的存在与发展为学习实践制造了障碍,滋长了学生的“懒惰”性格特点,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利。另一方面惰性也可能促进科技进步。因为惰性心理的人在参加劳动实践中往往“投机取巧”,将本来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这样才有了发明创造,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

  三、学生克服惰性的方法

  1.形成良好的习惯,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遇事后马上动手,行动起来,不要让大脑产生不置可否的念头,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2.制定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并按照作息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执行。时间尽可能细化到小时到分,把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3.父母在假期里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欲望。

  4.教师做表率,严格要求,强化危机意识,投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良好的竟争氛围。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课外兴趣,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6.在“勤”字上多下功夫,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必要的措施,养成学生勤看书,勤动笔,勤思考的好习惯。

  惰性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顽疾。此病最易感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难题,意志稍一松懈,就易滋生惰性。如不及时克服,还会影响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惰性对学生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学生的良性心理的积极作用,抑制惰性心理的发展,教学中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学生的惰性形成与克服论文】相关文章:

罗兰:克服惰性01-10

克服职场惰性 -管理资料01-01

如何克服职场惰性心理01-18

小学体育课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与克服论文05-02

教你如何克服职场惰性心理02-08

教你如何克服职场惰性心理01-18

教你如何克服职场的惰性心理01-18

教你克服自己的职场惰性心理01-18

克服职场惰性心理 -管理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