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思考论文

时间:2021-09-19 19:27:5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对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思考论文

  摘要:

对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思考论文

  推行完全学分制是促进高职院校发展、激发学生个人潜能,实现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根本途径。实施完全学分制对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积极引导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

  一、学分制的内涵。

  学分制的发展源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而选课制则始于德国18世纪末。随后,美国的一些名牌大学也开始尝试选课制。但是,选课制实施过程中又遇到新的问题,即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毕业证及学位证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便应运而生。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我国自1978年以来,许多高校陆续推行了学年学分制。近几年,不少高校又开始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数百年的中外实践证明:学分制在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优越性,它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增进教学活动;有利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从目前发达国家和我国对学分制实施的内容看,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及绩点计算学生学习的量与质,并以此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和毕业的标准。学分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形式,一是学年学分制,二是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是以班级为基础,以校、院(系)、年级、班级条线管理为手段,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要力量,以集中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管理体制。学生在一张课程表安排下进行学习和活动,所以,培养的学生基本是一个规格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好学生不容易脱颖而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固定的,三年制即在校就读时间为3年,二年制则为2年。完全学分制则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这个制度下,学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学生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真正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或就业需要自行选择修读的课程、任课教师,自行确定学习进度,每个学生一张课程表,所以,培养的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竞争力强。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可变的,或者提前或者延后。

  二、完全学分制的优势。

  与以往学分制比较,完全学分制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1、学生方面表现出的优势。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处理问题的独立性能充分激发,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在完全学分制下,由于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课程,在各自的学习基础上,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增加选课范围,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

  2、教师方面表现出的优势。

  完全学分制下,教师的竞争意识大大增强,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完全学分制下,由于是由学生选择教师,所以,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手段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不被学生淘汰,在这种压力下,能更好地督促教师不断地提高业务能力、研究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手段。

  3、教学效果方面表现出的优势。

  完全学分制下,教师能很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4、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完全学分制下,由于不存在严格的年级和学习年限,使得在职人员的继续学习成为可能,同时,也让那些因为特殊原因而不得不中途退学或停学的学生可以继续学习。

  三、实施完全学分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选课带有盲目性。

  完全学分制下,学生自己掌握着课程的选择权,可能出现盲目选课的现象,他们易把获取学分作为自己学习的目的,选择易得分的课程,因此更易造成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2、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学年学分制下,教学计划灵活性欠缺,主要表现在任选课的比例较小,选修课的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课程管理重微观轻宏观。

  3、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在学年学分制的教学计划中,选修课的比例一般仅达到10%~30%,而完全学分制的选修课比例则要求达到30%~60%。教师资源不能达到课程开发和双导师制的执行。

  四、完全学分制下的教学管理实施策略。

  为实现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必须改革原来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积极引导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从而为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1、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

  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和生产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一条明线,以基础知识成系统和实践动手能力成系统为两条暗线,系统化构建课程体系,并充分体现基础知识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

  在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时,要将针对性、适应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公共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转岗能力;通过专业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拓展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通过实践实习领域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使学生的分流培养成为现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就业岗位需求和学校提供的条件,选择定位专业方向。

  2、建立双导师制。

  职业导师是指导学生选择职业、设计职业生涯、完成职业能力培训,最后帮助确定职业岗位和就业的指导教师。双导师制是对职业导师制的进一步升华和丰富,企业主修课以双导师的形式授课,以企业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在校教育和在企教育的有机结合;在校教育是以辅导员、校内导师教育为主,在企教育是以企业导师为主。按照1∶20的比例,1名教师指导20名学生。职业导师保证每个月不少于1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针对实行学分制后整个教学环境的变化,学院教学管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实现学生选课的有序。职业导师的职责分三个阶段体现:入校阶段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就业前景等内容的咨询,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所学专业内涵,巩固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学习阶段负责指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指导学生合理选课、选择教师、合理选择学习方法、参加基地生产项目管理、参加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毕业阶段负责联系相关行业有招聘意向的用人单位,指导学生尽量做到企业顶岗实训与就业同步进行,使学生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变。

  3、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必然使更多的学生选择市场中需要的或与市场化接触密切的课程,以便在未来就业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院应采取倾斜政策鼓励院系有特长的教师开设专业选修课,并对教学中有创新的教师给予奖励。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开课等。要积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与教学经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机会;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库建设,将课程内容在网上公布,允许学生自学。

  4、实行专业课的项目化运作。

  实验室、实训基地要开放管理,为学生根据需要练习技能提供更多选择。要通过教研室负责基地、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促使专业教师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使基地管理项目化。通过开放实验室、实训基地,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毕业设计的水平逐步上升,专业技能不断增强。

  5、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式。

  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必将对原有的教学秩序带来冲击,所以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式成为必需。

  ①加强教学管理。

  选修课开课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检查教案,并进行试听。授课进程中,校教学督导组随机听课。一学期至少两次组织学生对教学质量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使之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②实施考教分离和双证制,严把质量关。

  考教分离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核也是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为确保考试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可比性,学院鼓励教师建设标准的试题库,并随着学科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试题库,加大平时考查力度,保存考查依据,增大实践技能考核比重,使得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达到或超过岗位要求。双证制是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积极开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职业工种(如蔬菜园艺工、果树工、农作物植保工、农业技术推广员、种子繁育工等)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完全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萌芽、生长,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新困难、新问题,又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现阶段,在教育规模还不是足够大的情况下,高等职业教育对修业年限还要做一定的限制。当然,完全学分制是一个系统,需要较多的选修课、选课制、选专业、导师制、完善的学生管理、按学分收费、学分绩点制等硬件和制度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理。邓晓东。论创新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机制。当代教育论坛,2002,(4)。

  [2]陈建中。郇良勋。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之探讨。理工高教研究,2003,(5)。

  [3]陈梦稀。钟毅平。学分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03,(8)。

  [4]杜祥培。完全学分制与学年学分制比较研究。中国农业教育,2004,(2)。

  [5]郭礼华。李洪波。完全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体制模型构建。江苏大学学报,24,(3)。

【对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论文12-18

高职院校帮困工作例证思考论文02-13

关于完全学分制下教材管理的思考10-04

对高职院校科研业绩评价的几点思考的论文10-09

高职院校成教工作的思考教育论文12-17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论文12-29

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02-19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的论文10-09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