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27 11:51:3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1 高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现状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论文

  1.1 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模式也称为“准员工式”,即“2+1”或“2.5+0.5”人才培养模式,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划分为两个阶段,前4 个学期或5 个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完成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及选修课程的学习,最后2 个学期或1 个学期在校外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生产或岗位工作实践,即生产性实习,进一步加深、熟练理论和技能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同时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老师、企业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以达到培养汽修专业高技能技术人才的目标。顶岗实习式人才培养营造出了学校+ 企业双育人环境,是学生由学生向员工身份的一个过渡培养,学生明确就业岗位及职业定位,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这也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2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借鉴企业订单生产概念,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与数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培养。通过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或编写自用教材、共同参与整个教学与管理等,完成人才培养协议。订单培养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学校根据订单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学生毕业即到协议单位就业,对企业而言,节约了人才招聘与培训成本,对学校而言,缓解了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将企业的生产与管理理念引入教学,使学校的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更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做到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的零对接。

  1.3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由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同等院校专业权威、专业教师等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委员会工作方案及相关职责,定期组织研讨,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等,做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借助专业建设委员会平台,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及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担任学校专业课程、实训与实习课程的讲授或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时校内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获取相关岗位操作能力,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组织培养师资力量。校企联合模式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被各高职院校广泛采用。

  2 高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在职业院校优化课程设置、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育教学能力,促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地成果,但在校企合作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善,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的培养质量与企业要求仍有一定差距根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近3 年的毕业生数据跟踪调查,企业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数还是满意的,但企业对学生工作态度满意度不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学习能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创新能力缺乏。按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而言,仍有大部分学生实践能力属于眼高手低型,实训实习课程没能引起学生及老师的重视,在校期间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既要懂得汽车结构、原理、维修等相关业务知识,又要懂得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相关业务,同时学生还要有汽车维修相关岗位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学生的实习管理跟进不到位

  由于顶岗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实习单位分散,学校管理指导教师欠缺等客观因素影响,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存在管理和检查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对企业和岗位认识不足,无法圆满的完成企业生产任务和实践学习任务。在制定完善的校企协作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密切顶岗实习单位与学校之间、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老师之间的配合协作关系,协调一致的开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仍需进一步提高。

  2.3 缺乏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校企合作在不断的实践中开创了一些新局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入。譬如,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工作不够细致全面,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及研讨等活动开展频率不高。校企合作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多数院校停留在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层面,企业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参与只局限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标准等提供建议的层面,校企缺乏深度的,有实质合作内容或技术服务的合作。

  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约性因素分析

  3.1 缺乏校企合作的扶持政策

  虽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目前尽管教育部有宏观的政策引导,还没有完备的机制或体系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运行,缺乏整体规划和政府资金、政策支持。导致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多为自发性行为,合作缺乏稳定性、规范性和协调性,合作成效也参差不齐。当校企合作运行出现问题或冲突时,靠学校或自身难以协调,没有专门的协调机构进行引导、组织协商。

  3.2 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

  校企合作为企业带来的效益间接体现在人才储备、减少企业员工就职培训成本等方面,而大部分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局限在企业在有人才需求时能及时输送人才,即使无法达到这个要求,企业还可以依赖公开招聘等途径获取所需人才,对合作学校没有形成依赖关系,很少有企业重视与职业院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合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使校企合作陷入有“合”无“作”的状态。

  3.3 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顶岗实习过程中,教学的主、客体发生转变,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担任教育的主体。而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往往在分工协作、职责权利等方面界限模糊,学校对企业指导教师没有明确的责权利定位,导致实习学生在岗位上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存在。另外教师对企业生产管理流程不熟悉,企业指导教师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不熟悉,造成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质量出现偏差。

  4 加强高职汽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策略

  4.1 完善支持政策,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发展

  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在利益结合点或契合点的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特殊合作模式,但由于校企合作的任务和目标不同,无法靠校企双方协调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政府政策引导、协调组织下才能实现。发达国家基本依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我国应从法规政策上对校企合作进行刚性规定,从经费上制定优惠政策进行支持,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构,维护校企双方共同利益,对校企合作的实施进行指导、监督及评价。

  4.2 拓展校企深入合作

  校企之间良性的、深度的合作,关键在于校企双方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效果,需校企合作主体共同探索建设。高职院校方面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

  4.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校内“职场课堂”班。构建校企合作型生产性实训车间,搭建1 个生产要素齐备的有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通过教育对接产业、学校对接企业、学生对接岗位、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形成校企管理机制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施、评价标准共定、教学资源共享、专业文化共融的一体化运行模式,有效的推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全面提升汽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推动教学、生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2.2 进一步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有“现代学徒制”班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校本位教育与企业本位培训相结合,探索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有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教产对接、校企一体的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新途径。

  4.2.3 完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对现有“顶岗实习”培养模式的教学班级,除了进一步完善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管理机制外,创新校企携手教学联动新举措,加强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规范专业建设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职责和权利,发挥其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建议、审核、引导等作用。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引导校企互访互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同时建立“专业运行管理委员会”,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诊断修正,以诊断报告的形式提出改善建议,确保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一致性。

  4.3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

  建立完善的“三阶段、三主体”校企合作实习管理体系,克服实习管理困难,改善实习管理缺位现象,保障实习期间实践教学质量。三主体指学生、实习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管理。实习前阶段,制定实习企业选择标准、明确校外实训基地标准、制定实习计划,确定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职责。实习中阶段管理,针对学生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结合学生、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协调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完成预定的实习目标。实习后考核阶段,采用校内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实习企业三方多元评价考核,通过对实习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不断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及体系。

【基于校企合作的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基于校企合作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3-26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论文03-29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论文02-08

基于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研究与实践10-04

校企合作工程管理研究论文04-17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03-28

就业导向、校企合作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0-10

高校文秘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2-20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论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