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时间:2021-09-27 12:56:0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探究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物联网作为国家的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智慧城市、智能大厦、旅游等产业发挥巨大作用。据中国经济网相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已达到了7500 亿元,且在未来几年,随着各级政府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投入,在社会各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其产业人才需求量十分巨大,其中智能电网、智能医疗领域“十三五”期间需求人数均在百万左右,智能农业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物联网技术人员。因此,在这种形势下,许多物联网企业也孕育而生,但是物联网产业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人才缺口严重,因此,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乐观。

探究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物联网产业是广西自治区政府培育发展的10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广西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以下简称“方案”)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 “实现物联网在我区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产业发展生态明显改善,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实现发展目标,在物联网产业中产品生产、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及应用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支撑。

  另外,方案中的“重点任务”中还指出: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多学科交叉整合,加快培养物联网相关专业人才; 加快引进物联网高层次人才。”由此可见,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对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1 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是立足物联网专业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掌握传感器、RFID、传感器网络、M2M、软件与系统集成、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技术,具备一定的物联网系统管理与服务能力、物联网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胜任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能旅游、智能农业等领域工作岗位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2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为促进广西物联网产业发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梧州学院等大部分广西工科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积极培养广西物联网专业人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2.1 物联网工程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需进一步优化

  虽然广西很多高校就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随着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以及学校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物联网专业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等很多环节仍需不断优化调整。另外,国家大力提倡应用型本科专业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个高校与企业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总体来说,“产教融合”还不够深入,其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融合度还不够强,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需要加强。

  2.2 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 1)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工科专业,是2010 年教育部审批通过的140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中的一个,与传统的其他工科专业相比,其教学师资、科研团队实力还不够,高学历和高水平的教师非常少,无法形成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比较少,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科研开发能力和学科专业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 2) “双师双能”型师资缺乏,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企业专家、技术员任教比例较低,这对于实现培养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目标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差距。

  2.3 教学改革需进一步加强

  ( 1) 课程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大部分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教材的内容更新也不够及时,达不到应用型人才教育目标,跟不上行业技术进步; 同时,也存在某些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不足,高质量的精品课件有待开发,多媒体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达不到服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的。

  ( 2) 课堂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课堂教学还按照过去的教学方式进行,一些教师未能转变教学方式,与应用型本科教学和工程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 教师的教学改革研究更偏重理论研究,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不高、推广难度较大。

  ( 3) 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需改进。现行的课程考核评价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比例折算的方法,很少关注学生的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情况,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3 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3.1 校企融合、互惠共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桂林市“国家新型工业化( 电子信息) 产业示范基地”,借助“桂林物联网技术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立足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汽车工业等区域经济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成立广西首个物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思科-桂航物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探索基于校企深度互嵌的`校企合作机制内涵建设。

  以协同育人基地为依托,结合物联网专业优势,与思科公司共同开发物联网应用能力标准,并联合制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立基于校企深度互嵌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产业应用对接,促进产业应用人才培养规范化; 建立由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校友代表等组成的物联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思科-桂航物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为抓手,建立“系-专业”二级校企合作架构,以桂林市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人才服务对象,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不断拓展校企合作领域,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3.2 构建“应用型岗位”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并重,本着“立足产业发展、校企深度融通、工学密切结合”原则,依据物联网岗位工作环境,通过社会调研,聘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应用能力需求,提炼出典型的工程应用工作任务,构建“应用型岗位”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互相渗透、密切结合,通过项目导向、生产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过程置身于“工作应用过程”中,完成应用训练。其核心课程体系如下。

  ( 1) 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为: 电路分析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RFID 原理及应用、物联网与智慧思维、计算机网络、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数据结构、物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定位技术、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践。

  ( 2) 桂林市作为国际旅游胜地,2013 年就入选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以打造“旅游”和“智慧城市”为契机,在物联网人才培养中,专业核心选修课程设置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分为两个方向,分别为: 旅游方向和智慧城市方向.该课程体系教学重点明确,注重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衔接。通过本核心课程体系的学习,学生能熟练掌握物联网行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同时具备较强的物联网技术的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并且还能够为部分技术革新提供智力支持。

  3.3 实施“以赛促学、以证促改”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

  以应用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物联网专业多种相关竞赛,同时开展职业认证,工学结合,全面促进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在进行物联网应用竞赛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具有针对性、逼真性的专业知识理论教学、设计操作训练、实际能力演练考核等举措,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理性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

  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应用大赛等竞赛,引入国际数码及嵌入式技术认证机构( IDETCO) 的国际物联网资格认证和全国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认证( IOTT) 等项目,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将国际物联网认证的教学课程和内容引入到培养学生过程中,并开展系统的专业认证和人才实训工作,全面提升物联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达到物联网中级职业资格。

  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有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下才会发现各种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建设课程网站,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实时直播教学视频、课件等,并且让学生和老师在网络上进行实时、快捷地课堂交互,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和老师沟通,并得以解决,从而顺利完成实验内容。

  3.4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托“1-2-3-6”模式,通过培养、引进、聘请等途径,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所谓“1-2-3-6”模式是指: 培养1 名专业带头人,通过参加物联网高端技术培训,学习物联网项目开发新技术,积极参与企业物联网相关科研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引进2名企业“双师型”教师,依据其物联网应用项目实施管理经验,参与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写、实训指导等建设工作; 培养3 名“双师型”教师,通过物联网专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多种形式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到企业挂职,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增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能力,提高实践教学和项目开发能力; 聘请6 名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专业顾问,充分利用思科公司等知名企业的行业技术优势,聘请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制订课程建设标准等,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并且在制度上要求兼职教师和专业顾问每年在校工作时间不低于3 个月,充分保证其工作时间。

  3.5 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 1) 实施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开展物联网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稳步开展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确立校系两级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并建立教学工作考核评估制度和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将评估结果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内容,并与评奖评优、职称晋升挂钩,强化教师教学质量意识。

  ( 2) 建立管理质量标准。依据物联网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完整规范、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质量标准。通过开展常规教学检查和专项检查,依据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学建设、运行、保障、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价,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问题,保证各环节顺利运行,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 3)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常规教学检查、领导听课,学生网上评教、期中期末学生座谈会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6 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

  为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达到专业与产业对接的目的,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评价学生在校期间与毕业后的水平。在校期间,每学年结束后,由家长、在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三方一起对学生应用水平进行评价; 学生毕业后,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评价,建立信息资源库,对毕业生情况进行不少于3 年追踪调查,同时,邀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评价,并进行收集、调研和数据分析,形成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优化、教学质量管理、课程调整创新、教学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探究物联网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11-01

云计算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01-11

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论文03-26

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03-26

采矿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论文03-26

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1-2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10-30

关于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论文03-28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论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