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神性的斗争与纠缠论文

时间:2021-10-01 17:40:1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人性与神性的斗争与纠缠论文

  摘 要:作为深受清教思想影响的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其作品中使用了丰富的象征及寓意,着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描写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内心冲突对人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宗教、道德对人心理上的冲击。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对其内心根深蒂固的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本文即试图从《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这篇著名短篇小说来分析霍桑的矛盾态度。

人性与神性的斗争与纠缠论文

  关键词:清教;原罪;人性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中作品丰富,多以丰富的象征及寓意而著称。在其作品中,霍桑十分注重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善于描写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内心冲突对人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宗教、道德对人心理上的冲击,他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其内心根深蒂固的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本文即试图从霍桑的著名短篇小说《年轻的小伙子布朗》来分析作者的矛盾态度。

  原罪和救赎是清教中最重要的两个理念。按照《圣经》的记载,人类的始祖亚当与夏娃受到撒旦的引诱偷吃了禁果,即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伊甸园。作为亚当与夏娃后代的所有人类从一出生就背上了祖先所犯下的罪,即称为原罪。清教徒们认为要获得上帝的救赎,就必须经过一个痛苦的内省的过程来认识到自身的罪恶以及微不足道。因此,原罪及救赎思想成为对早期美国人影响深远的因素,进而也对早期的.美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在美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

  在《年轻的小伙子布朗》这部作品中主人公布朗一开始就要和新婚娇妻分离去森林赴约,尽管妻子菲丝苦苦阻拦,但他还是执意踏上旅程,并声称这次旅程是他所必须完成的。然而当夜幕降临,布朗却发现在森林中恶魔的聚会里,参加者中有许多都是他平时敬重、爱慕的人。当他要和一名少女一起接受魔鬼的坚信礼时却惊愕地发现这名少女竟是自己一直以来认作是纯洁无瑕的天使一般的妻子菲丝。之后,布朗清醒过来,回到村子,但从此以后他对村中所有人都持着怀疑回避的态度,认定他们都是表面上温良谦恭但内心却充满不可告人的罪恶的伪君子。甚至对自己的妻子,布朗也始终心怀质疑和猜忌。最终,他在与世隔绝的忧郁情绪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布朗乍一看是个彻底的受害者,但如果我们仔细研读该作品,不难发现布朗的身份一直在发生着质的改变,而作者对他的态度也是随着他身份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下面的图表所示:

  上面的图表标明了这次神秘的旅程对布朗心灵的影响。在他出发前,他的妻子菲丝(Faith)——他的信仰(faith)的化身——千方百计地挽留他,但布朗由于连自己也道不清的神秘原因执意奔赴森林去赴约。在文学作品中,森林的固有寓意之一就是邪恶,而布朗被森林中的约会紧紧牵引恰恰象征着他的心中潜藏着不为人知、甚至也不为己知的欲望。当布朗发现聚会中有许多自己敬重的人时,他开始怀疑是否真的存在着天堂。可以看出此时的布朗已经开始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而当他举手向着天空祈祷时恰巧乌云飘过,掩盖了星辰。这里作者巧妙地暗示指引布朗的信仰已经被他的动摇遮蔽,他的祈祷必定是徒劳的。当布朗发现要和自己一起接受魔鬼坚信礼的人是菲丝时,他发出了痛苦而绝望的叫喊。布朗坚信菲丝(信仰)是引领自己进入天堂的指引者,如果菲丝也成为魔鬼的同伴,那么他得到救赎的希望也将化为泡影。因此布朗发出绝望的呼声:“我的菲丝完了!?1?“在人世间没有善,而罪恶只不过是一个空名而已;来吧,魔鬼,这世界是属于你的。”?2? 此时,布朗的身份与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他由以前的受引诱者变为阻止菲丝走向魔鬼的挽留者,而菲丝也由原先的挽留者变为“受引诱”者。与此同时,菲丝充当了检验布朗对信仰的忠实程度的“试探者”的角色。《圣经·新约·雅各书》第一章中谈到信心、考验和试探时这样说道“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3?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布朗的森林之旅实际上是一场内心的欲望之旅,同时也是一场检验他的信仰坚定程度的旅途。《圣经》同时指出:“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4?根据布朗的反应,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上帝以及信仰的信心是十分脆弱的,神的约束力没能阻止他参加与魔鬼的约会,也没能帮助他顺利通过上帝的考验,重树对信仰的信心。而布朗的结局验证了《圣经》的训诫:“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5?从深层上讲,布朗实际上彻底否定了自己的菲丝(信仰),是他首先受到诱惑离开菲丝(信仰),最后又将菲丝(信仰)抛弃,因而菲丝(信仰)最终成为了布朗不坚定的立场的牺牲品,成为被布朗背叛的人。

  经过这次旅程,布朗由一个天真单纯、朝气蓬勃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事事猜忌的心态阴暗的人。实质上,布朗是将自己潜意识中对自身所带的欲望的厌恶投射到了他人的身上,使他人成为了自己的“替罪羊”。荣格提出人们经常把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弄得一团糟但却丝毫不能意识到整个悲剧是由他引发并使之持续向前发展。当然,这些行为不是他有意做出的,因为在意识层面,他还沉浸在对毫无信仰的越来越堕落的世界的哀泣与诅咒之中?6?。布朗坚信自己是一个纯洁坚贞的清教徒,所以他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即作为人类,自己的心底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欲望,更难以去直视这些欲望。因而,当他发现自己潜意识里那不可忽略的人的本性违背了他意识层面上严苛的清教教规时,要求实现自我欲望的本我同约束控制本我的超我之间的矛盾冲突就爆发了,并且这个冲突是如此激烈以至于他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调节来使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自我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因而他在心理上陷入矛盾、焦虑和混乱。由此,人的欲望和神的约束力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布朗的身上留下了难解的困扰和迷惘:不愿承认人性中潜藏的欲望却又不得不去面对它们并受到诱惑与牵引;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神的救赎却又对对神的信仰产生怀疑和动摇。正是这种矛盾心理与难以理清的纠缠使得布朗的一生都处于无尽的痛苦之中。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面对着理智和本能同时将他往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拉扯的困境。作者霍桑对于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也十分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一方面,他深受清教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性本恶”“人人生而有罪”;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清教教规过于严格苛刻,缺乏人道主义精神,违背了基督教以爱为宗旨的原则,扼杀了人性。因此,可以说霍桑—这位数个世纪前的作家,他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宗教问题,他对清教的矛盾态度正反映了他对人性的探索,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幸福的关怀。尽管他的观点或许并不能完全帮助人类走出心灵的困惑,但至少在当前越来越注重物质的社会里,作者以人性为出发点的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与启示。

  参考文献

  [1][2]陈冠商. 霍桑短篇小说集[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

  [3][4][5]圣经[Z]. 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中国基督教协会. 2006年8月.

  [6]文学批评方法手册[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人性与神性的斗争与纠缠论文】相关文章:

人性与神性的斗争:简析丁梅斯代尔08-01

人性与法治论文01-20

人性此岸与计算机性彼岸的斗争作文08-21

教学中精神性的辅助教法论文01-07

纠缠05-13

斗争05-08

对人性异化的考虑论文12-03

从容中的神性作文04-07

纠缠造句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