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用工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论文

时间:2021-10-05 20:49:1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后危机时代用工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论文

  摘要:2011年中国再次爆发"用工荒",促使劳动工资上升,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劳动力成本增加主要通过提高消费者需求水平来拉动物价上涨,但总体上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劳动力成本上涨对物价涨幅的影响极为有限。而要彻底解决"用工荒"缓解通货膨胀,则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后危机时代用工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论文

  关键词:用工荒;通货膨胀;工资

  一 、引 言

  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经济发展减速,企业订单大幅度下降,劳动用工需求降低,大量农民失岗返乡。但2010年春节之后,伴随着通货膨胀,"用工荒"再次爆发,与以往的季节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用工荒"不同,此轮"用工荒"从广东、福建、浙江、北京、上海等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蔓延到四川、重庆、安徽、贵州等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显示出其总量性、全面性的特点。

  这些都昭示未来劳动力供给趋于紧张,工资涨幅加快,如果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放缓,则很有可能转化为通胀压力。因为劳动工资的上涨将不断推升企业的成本,使产品价格和服务品价格升高,而物价水平的升高,反过来还将进一步促进劳动工资的上涨,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趋势,加大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

  我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一轮通货膨胀势头,是综合型的,其中既有需求拉动的成分,又有国际输入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压力。从资本市场上看,流动性泛滥是这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而现在学术界对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是否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也都持有不同观点。因此本文也将就此探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对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对当前劳动力市场的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GDP实现快速稳健的发展,最显着的特征就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所需要的,主要是对技术要求不高、年龄要求不严格的劳动力。而近几年却频繁爆发出"用工荒"

  今年的"用工荒"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从时间上看来得更早,珠三角早在2011年春节前数月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用工荒"现象;二是从范围上看影响地区更广,像四川、湖北、安徽等中西部地区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三是从工种涉及类别更多,当前不仅"技工荒",普工也"荒"。

  同时由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大军——80后,不再盲目地往沿海地区跑,更多地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他们对工资的要求更高,更看重个人发展的平台。而且由于前几年出现了很多民工权益收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得企业的"隐性成本"增大。还有内地的经济增长以及农业政策的优惠的,农民工已经不太愿意到外地去,为了招揽到外地的工人,企业也不得不提高劳动工资。终上,"用工荒"迫使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三、"用工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如图,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出现用工荒,在产业尚未升级的情况下,解决"用工荒"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劳动工资或员工可支配收入。而在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工资占企业生产成本比重较高,工资上涨必然导致企业成本的相对上升。例如,采掘业的比重在2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避免缩减利润空间,将考虑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如果企业生产的是生活消费品,那将直接表现为CPI的上涨;如果企业生产的是工业投入品,其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传递给下游终端产品,从而引起大范围的物价上涨。

  劳动力工资的过快上涨,会通过向终端产品转移而引发整体物价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从而倒逼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在居民消费领域和工业品价格领域同时体现,但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和通胀最终生成必须具备一定的触发机制,即货币工资的上涨幅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速,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05—09年)工资和劳动生产率都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增幅高于工资增速。因此可以说劳动力成本上升对通胀的影响更多还是一种长期趋势,短期内的直接作用有限。

  (二)需求型通货膨胀

  "用工荒",迫使企业提高劳动工资或福利,以招揽更多工人,企业工人的工资提高了,他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需求型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居民04年——09年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历年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消费支出与人均工薪收入的关系更紧密些。而与可支配收入的相关性相对较差。工资收入与消费支出的高度正向相关关系表明居民工资收入的增加对于提高消费支出水平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从需求拉动角度看,劳动者工薪收入的`增加引致的消费需求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比较明显。

  通过以上分析,劳动力成本增加主要通过提高消费者需求水平来拉动物价上涨,但总体上劳动力成本上涨对物价涨幅的影响极为有限。这主要是由于中国长期劳动力成本偏低,从理论上讲,经济发展经历劳动力成本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根本原因①,但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空间仍然较大,因此中国通过成本推动物价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四、结语

  现在全球经济仍处在恢复过程中,国内国外的流动性过剩局面非常突出。过多的流动性推动国际国内粮食以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通胀预期强烈。在这样的形势下,用工荒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进一步增加企业成本,增加包括农业和粮食在内的生产成本。劳动力工资上涨叠加了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和国内的各种通胀因素,使得原本正常的劳动力工资上升,也成了今年通货膨胀不得不注意的一个因素。

  "用工荒"说明目前不少城市依赖"廉价劳动力"获得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正在终结。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泉州的企业用工荒,显露出了产业结构隐忧。

  而转型升级并不仅仅只是引进机械化这样的一个动作,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是企业制度和人才的不断专业化、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不断提升。城市的用工环境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新科技在企业的应用,因此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不再,企业的发展必然要求质的提升。

  注释:

  ①蔡坊。劳动力稀缺导致成本上升 倒逼中国经济转型。每日财经新闻,2011—03—08

  参考文献:

  [1] 游海娟,浅析泉州"用工荒"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商场现代化,2011。1

  [2] 李亮 杜蔚虹,劳动力成本对通货膨胀压力的传导效应分析:湖北实证,长江论坛,2008(4)

  [3] 许晓红,浅析金融危机后的民工荒现象,科技创业月刊,2010(9)

  [4] 蔡坊。劳动力稀缺导致成本上升 倒逼中国经济转型。每日财经新闻, 2011。3

【后危机时代用工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后危机时代的课题07-31

纺织服装遭遇用工荒 在危机中寻找机遇01-01

后危机时代的日本思路01-12

后危机时代的日本思路10-24

后危机时代的物流创新12-28

面对后危机时代-中国路桥着眼后危机时代探索新的发展模式12-31

对后危机时代下地市电视媒体的启示论文12-30

后危机的时代,旅游业的明天07-28

后危机时代的产业和市场特点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