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治疗向幼儿游戏指导的转变论文

时间:2021-10-08 16:54:2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游戏治疗向幼儿游戏指导的转变论文

  游戏治疗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并逐步发展成为治疗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方法。目前游戏治疗的适用范围在扩大,有从“治疗性”向“预防性”的发展趋势,这也预示着游戏治疗将深入人们日常生活。游戏治疗向幼儿游戏指导的转变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表现。

游戏治疗向幼儿游戏指导的转变论文

  一、游戏治疗的内涵

  游戏治疗一般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方式。近年来,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游戏治疗的应用和发展,国外心理学研究者对游戏治疗的认识也出现了重大突破。受不同心理学派别的影响,游戏治疗也就分成许多不同的派别。不同的游戏治疗派别有其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处理技术。

  由于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所秉承的理论各异,在实践中发展出心理动力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个人中心游戏治疗等不同流派。但不论何种流派都对游戏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加快了游戏治疗系统化、规范化的发展。

  游戏治疗的突出特点是利用游戏作为沟通媒介,通过游戏手段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障碍进行矫治。在游戏治疗中,游戏本身不是治疗的目的,而仅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或方式。游戏治疗是任何一种心理治疗中都可以使用的工具,而不是某一学派所特有的方法,它以游戏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中介。

  游戏治疗经过实践与研究,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象征性游戏、艺术类游戏、自然材料应用类游戏、语言应用类的游戏、规则游戏。

  象征性游戏主要是洋娃娃、布偶、面具、电话和积木等玩具的应用; 自然材料应用类游戏是对沙、水、泥土、食物等材料的应用; 艺术类游戏,包括乱画游戏、手指画、音乐游戏等游戏的应用; 语言应用类游戏,包括说故事、角色扮演、放松想象等游戏技法; 规则游戏如各种棋类游戏等。游戏治疗的适用对象有儿童也有成人,不仅可以用于个体也可以用于团体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二、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

  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在游戏主体、目的、特征上有所不同,但游戏作为它们共同的内容使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既有区别但又紧密联系。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游戏主体的不同,游戏治疗中的游戏主体是来访者,是具有心理、行为障碍的儿童,也可以是成年人,参与者既有治疗师也可能有同伴、父母等人。

  在注重心理治疗教育功能的游戏治疗派别中,治疗师也可以作为游戏主体参与到游戏中。幼儿游戏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参与者可能是同伴、教师及家长等人。其次,游戏治疗具有外在的功利性目标,游戏不是心理治疗的目的,而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行为问题的手段,因此游戏要服务于特定的心理治疗目标。幼儿游戏活动不具有强制的外在目的,只有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促进幼儿身心完善的发展目标。不论时间与地点,若游戏条件满足,幼儿游戏就会自然地开展起来,游戏是幼儿本能的需要,它是幼儿自发的、感兴趣的、没有目的性的,不需要他人强制和教导。再次,游戏治疗中,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为来访者体验一种内心真实感,游戏治疗利用游戏的想象性、体验性提供给来访者安全的情感氛围和真实表达内心的途径,目的是要了解儿童的经验和深层心理活动,是通过看似虚拟的游戏活动解释内在精神世界的真实。幼儿游戏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让幼儿体验外部世界与连接内在精神世界。

  游戏所具有的普遍性、一般性也是游戏治疗与幼儿游戏的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 游戏能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理解他们文化中的象征符号,以及获得一些社会技能。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过程来传达那些现实中不能说的话或者难以言表的情绪情感。游戏中孩子们有想要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组织起来的愿望,在组织与运用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感,进而安全感大大增强。孩子们游戏时,他们用行动表达自己的个性,他们行动的内在能量融入到了他们日渐形成的完善人格当中。

  三、游戏治疗对幼儿游戏指导的启示

  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游戏治疗的目标、治疗关系、治疗技术中得到一些幼儿游戏指导的启示。

  ( 一) 确立孩子“自我实现与自我引导”的游戏指导目标

  在日常的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并没有考虑通过游戏活动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幼儿只是尽情的体验游戏中的各种情趣和感受。但教师与家长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是需要考虑其指导目标的,其必要性是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方向性。

  传统意义上,教师与家长倾向于确立幼儿游戏的指导目标为促进幼儿认知、身体运动能力、审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但其结果是幼儿的发展是比较片面的,是各部分分离式的发展,而忽视幼儿作为独立的人的存在,缺乏促进幼儿人格完善的发展。游戏中,幼儿不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独立个体存在,这使得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感在发展过程中有所缺失。

  游戏治疗的目标是广义上的治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量身定做的具体目标。游戏治疗师不以孩子的具体问题为导向,而是以儿童本身为目标导向,解决儿童具体的问题。以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的总体目标是让孩子朝着自我实现和自我引导方向发展,其子目标是帮助孩子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形成更加积极的自我概念; 形成更强的自我责任感; 拥有更强的自我引导力; 更全面地接纳自我; 自强自立; 独立自主; 体验到更多控制感; 更加敏锐地处理问题; 拥有内在的价值体系; 更加信赖自己。

  确立幼儿游戏指导的目标,在考虑促进幼儿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性目标的同时,更要注重游戏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帮助孩子“自我实现与自我引导”.在幼儿游戏中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种具体目标。

  1. 帮助孩子接纳自我,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

  幼儿随自己的心意进行游戏,在孩子眼里,游戏没有好坏之分,游戏的过程也没有对与错,游戏过程中的体验比游戏结果更为重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对内外信息的接受与处理,与环境的协调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进而获得一种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获得对环境的控制感。成人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持一种无条件的接纳,会使得幼儿接纳自己的游戏行为,成人帮助幼儿使自己的行动获得成功,进而使幼儿体验自我的认可与接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 培养孩子的自我引导力,发展孩子的自我责任感

  卡尔罗杰斯相信,孩子们的行为时刻是受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驱使,它能使孩子们产生自我意识和自我引导。幼儿作为个体是具有为了成长而付出自然努力以及个体自我引导的能力。自我引导的结果就是儿童感受到为自己成长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基于孩子的自我发展的愿望,游戏的开始、进程与结束是由孩子自己决定的,由此孩子体验的一种自我掌控的力量与成就感。为了对控制感的获得,孩子能更加进行自我引导,自我责任感也在随之建立起来。

  ( 二) 由“治疗关系”到平等的“师幼关系”

  目前幼儿游戏呈现一种教学化趋势,游戏教学情境中师幼关系是一种教与学、指导与被指导、由上到下的传导关系。即使存在新型师幼的关系如民主型、双主体型,这种教与学的关系性质对师幼关系注定具有限制性。这种师幼关系模式下,幼儿无法真正摆脱接受与被指导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幼儿的自主性、自我实现与自我引导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

  幼儿在游戏中需要自我实现与自我引导,那么游戏中的师幼关系应该与之相适应,使得幼儿引导自己、引导教师来发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获得帮助以达到幼儿的自我实现。游戏治疗中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同于师幼关系。例如在以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秉承积极的治疗关系具有治疗力量的理念,努力创立安全、尊重、接纳、信赖、自由的情感氛围,通过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建立起与孩子的良好治疗关系,在这样一种积极的关系中,让孩子自由成长和变化,使孩子的人格得到自由完整的发展。

  游戏中的'师幼关系也是具有教育的力量的。其教育力量就在于教师创设安全、尊重、接纳的、信赖的、自由的情感关系氛围,对游戏中的孩子给予无条件的关注,建立起平等、自由的师幼关系。如何建立起这样的师幼关系,需要成人做到以下几方面。

  1. 为幼儿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幼儿的游戏活动必须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安全的环境既是指确保儿童生命安全与游戏活动顺利进行的环境,也指幼儿内心能有一种安全感的环境。

  2. 理解和接纳幼儿的世界

  热心和真诚地接纳和关注幼儿,对他们在游戏中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充满兴趣,也为幼儿漫长的游戏探索过程保持耐心,做到对幼儿真正的理解,从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3. 鼓励幼儿表达他们的情感世界

  幼儿通过游戏的情境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表达出来,有些在游戏之外的不被父母或其他成人接受的消极情绪也通过游戏这种间接的安全的方式表达与释放出来。无论他们在游戏中表达的感觉与情感如何,教师都应该尽量无条件接受。

  4. 建立民主、自由的氛围,促进幼儿自己做出决定

  幼儿在游戏中,允许幼儿自己做出选择,给他们随意自由的感觉。有些孩子已经形成了依赖成人做出决定的习惯,或是有意要取悦与成人,孩子们会希望成人为他们做出决定。此时,成人替代孩子做出选择,就使得孩子丧失做出决定的机会。成人应该克制自己控制欲,努力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孩子自我成就感和责任感。

  5. 给孩子提供承担责任和增强控制感的机会

  对周围的环境幼儿只能有限地控制,但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在虚拟的情境中获得一种控制感。游戏中,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出决定,并承担其游戏结果的责任,与此同时,责任感和控制感都有所获得。

  ( 三) 由“催化性与影响性技术”到“游戏的介入与指导”

  成人对幼儿游戏的适当干预,可以给幼儿的游戏及身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如丰富和梳理了幼儿的游戏经验,促进游戏对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此外,成人为幼儿游戏提供的更多材料、新想法和技能,既能拓宽幼儿游戏的范围,也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反之,成人对幼儿游戏的不适当干预,则可能对幼儿游戏及其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成人对幼儿游戏统管过多,会抑制幼儿游戏的自主意愿,并且减少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承担风险和进行同伴交往的机会,甚至还有可能破坏游戏情节,致使幼儿放弃游戏。目前成人对幼儿的游戏指导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使得游戏的指导异化为对幼儿游戏的干扰。

  经研究发现导致游戏指导异化的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成人对幼儿及其游戏的分析和解读不够; 成人不能准确把握幼儿游戏的介入与干预的时机; 成人对幼儿游戏的介入与干预的方式、方法不当。对于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介入与干预也可以从游戏治疗中的催化性与影响性技术获得启示。

  1. 深入观察、倾听和理解幼儿及其游戏

  准确地理解幼儿及幼儿游戏是对幼儿游戏指导的前提。在日常的幼儿游戏中,一般成人不注重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和情感体验,这样很容易因对幼儿及游戏行为的了解不足导致对幼儿游戏的干扰。

  在游戏治疗中,治疗师通过陪同、关注式的认同对幼儿进行细腻而敏锐的理解。陪同是指成人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并且在观察的过程中去感知和理解伴随幼儿游戏行为的情绪与情感。关注式的认同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得幼儿关注自己的权利,并相信能够承担自身的责任。成人通过耐心与信任地传达理解和认同,从而使得他们在游戏中更有创造力与表现力。

  2. 通过跟踪式回应正确把握干预的时机

  对在游戏过程中的幼儿系统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时机是成人对幼儿游戏进行有效干预的关键。咨询师与治疗师通过跟踪式回应,在游戏中传达出对孩子本身与行为的兴趣,如“你正在那上面涂了许多颜色”,“你把一块积木放在了最上面”.跟踪式回应表达了治疗师的融入,并使得孩子感到治疗师与他参与了同一个游戏。在跟踪幼儿游戏行为的过程中,适时地给与回应。回应幼儿的游戏表达行为时,不打断游戏的进行,自然融入孩子的游戏中,最好使幼儿没有察觉到。

  一般来说,成人可以在以下方面把握干预的恰当时机: 幼儿游离于游戏情境之外,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出现了问题,幼儿一再重复原有的游戏行为,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了争议或争执,幼儿在游戏中遇到了困难,并主动寻求帮助。

  3. 运用“促进的”回应作为干预方式

  成人对幼儿游戏的适当干预能促进游戏功能,催化性与影响性技术是游戏治疗中治疗师对儿童的干预措施技术。在游戏治疗中常用的技术是促进式回应,咨询师的回应是简短的并且能够与孩子交互产生影响。

  成人指导幼儿游戏需要采取“促进的”回应方式。常见的一些“非促进”式的回应方式有: 注重幼儿的游戏行为而忽视幼儿的情绪情感; 在孩子表示物件所代表的意义之前,先给物件命名,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剥夺了孩子自我引导与承担责任的机会。在注意避免这些“非促进的”回应方式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成人与幼儿平行游戏进而引导幼儿模仿的平行式、成人作为某一角色进入幼儿游戏的交叉式以及成人采用直接对幼儿游戏中严重违规和危险行为进行干预的垂直式三种方式对幼儿游戏进行干预。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兰德雷斯。 游戏治疗[M]. 雷秀雅,葛高飞,译。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曹中平,蒋欢。 游戏治疗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取向[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 04) :489 -491.

  [3]毛颖梅。 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J]. 中国特殊教育,2006,( 10) :36 -39.

  [4]刘敏娜,黄钢,章小雷。 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 15) :2908 -2909.

  [5]杨庆。 从游戏治疗到游戏指导---拓宽幼儿教师游戏指导思路[J]. 早期教育·教科研,2013,( 12) :36 -39.

  [6]邱学青。 幼儿园游戏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幼儿教育,2003,( 1) :4 -5.

【游戏治疗向幼儿游戏指导的转变论文】相关文章:

对结构游戏的指导的学科论文01-21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论文05-22

幼儿教师游戏指导策略论文05-22

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论文09-04

浅谈结构游戏的指导论文06-08

幼儿英语游戏 论文01-20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05-02

关于如何指导小班的角色游戏的论文05-26

幼儿园教师指导游戏策略论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