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近年西安城市纪录片的镜像表达为例论文

时间:2021-06-29 08:42:0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以近年西安城市纪录片的镜像表达为例论文

  美国城市规划大师凯文林奇说:“城市如同建筑,是一种空间的结构,只是尺度更巨大,需要用更长的时间过程去感知。”纪录片是呈现城市符号和空间内涵最直观、最客观的表达媒介。表现西安城市空间的纪录片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展现了其空间的营造、发展与独特性。本文从历史空间、现在空间和未来空间的城市时空结构比对中,分析纪录片对西安城市空间呈现的彰显与遮蔽问题。

以近年西安城市纪录片的镜像表达为例论文

  一、纪录片对城市空间的建构与呈现

  纪录片对城市空间的建构由来已久,在早期欧洲,纪录片呈现城市空间并传承城市文化。例如,沃尔特鲁特曼的《柏林:城市交响曲》(1927)呈现出对柏林都市空间和城市细节的诗意表达;维姆文德斯的《寻找小津》(1985)中留下太多关于日本东京的城市感悟和日本的精神状态;特伦斯戴维斯的《时间与城市》(2008)则展现了英国西北部港口城市利物浦的空间流转。

  在中国纪录片中,贾樟柯的《海上传奇》、周亚平的《城市之光》和《上海2010》塑造出上海的时空之美和时空之重。以北京为表现对象的城市纪录片则以《故宫》《长安街》《圆明园》等交互呈现。这类纪录片对城市空间的呈现具有人为选择性,对一些城市空间形态浓墨重彩的彰显同时,伴随着对另外一种城市空间轻描淡写的遮蔽。

  2008年以来,随着“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陕西省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成果丰硕,这些作品也成为对外宣传、推介陕西的重要文化载体。其中,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陕西纪录片的热播充分彰显了陕西的人文空间和都市空间,纪录片对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逐渐进入自觉时代。作为陕西省会,西安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基因,与西安城市空间表达有关的代表性纪录片有《大秦岭》《望长安》《天人长安》《大明宫》《恒润长安》《西安2020》等。

  这些纪录片以西安及其周边环境为表现对象,讲述这片土地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同时通过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了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有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品格。

  二、历史空间:古代长安城的情景再现与镜像想象

  历史空间作为一种业已消失的空间,需要不断被想象和呈现。作为十三王朝建都的帝王之都,古代长安城在纪录片中的空间呈现与想象中是天地空间、皇权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完美结合。

  (一)天地空间

  在西安城市纪录片中,首先体现出构成城市的外部山河地理和天地空间。西安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具有独特性,城市外部空间不仅对内部空间有很大影响,还对与城市空间息息相关的文化有重大影响,该类纪录片通常会彰显出古长安城“天人合一”的文化空间理念。例如,在纪录片《天人长安》中,王维的终南山与辋川别业聚有天地空间的造型之美,而对“终南捷径”的读解则凸显终南山与长安城的关系,以及“出世”与“入世”复杂的文化心理。《问道楼观》从另一个角度展示秦岭支系的楼观台的文化空间和与道家文化产生的关系。《恒润长安》则以水墨动画、三维动画制作和实景拍摄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了长安城的排水渠遗址和水系布局,进而凸显其山环水抱、“天人合一”的空间格局。

  (二)皇权空间

  古代长安城的皇权空间主要通过长安城、皇家宫苑空间和帝王陵墓空间的营造与保护彰显出来。

  1.长安城:至高无上的皇权空间

  居伊德波说:“城市是历史的所在地,因为它是过去的意识和创造历史事业可能性的社会权力集中的地方。”作为都城,古代长安城的空间代表着皇权,它是独一无二的空间能值和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作。以古代长安城为表现对象的纪录片对其空间呈现极其丰富多样,并试图营造和复原一个气势恢宏的汉唐长安城。该类纪录片大多从古代长安入手,从选址到建城再到内部结构的优化、发展来展开影像叙述,侧重古今文化的纵向对比,同时把区域的形成和周边的地理环境放在重要位置。纪录片《望长安》和《天人长安》都有对古长安和现代西安内部城市空间的详尽呈现,以文化为切入点讲述整座城市的格局,意在在时空交错中塑造一个皇权至上、高大威严的华夏古都。

  2.皇家宫苑:皇权的集中与延宕

  在古代长安城的建筑中,代表皇权集中的宫殿空间显得尤为突出,其中又以秦咸阳宫和阿房宫、汉未央宫和长乐宫、唐大明宫和兴庆宫最具代表性。大明宫是唐朝乃至中华历史上最辉煌壮阔的宫殿之一,它代表着当时的政治中心和皇权的权威。2009年,在纪录片《大明宫》中,大明宫作为当代最著名的宫殿被呈现出来,这也是对业已消失的、作为文化遗址的大明宫的一种历史追问和空间的情景再现。该片运用顶尖的美工、摄影、特效团队让千年前的传奇宫殿呈现在观众眼前,为观众真实地还原了早已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下的大唐盛世,视觉效果十分震撼。近年来,表现古长安城的纪录片崇尚技术美学,使用高清数字摄影、数字成像、数字特效等技术制造视觉奇观,创新视觉形式和空间,实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构想,更增强了纪录片的形式感和吸引力。

  3.帝王陵墓:皇权的“异托邦”空间

  在米歇尔福柯看来,“乌托邦”是没有真实场所的地方,而“异托邦”(Heterotopies)却是真实存在的地方,它与传统或主流的空间形式有所不同,包括墓地、监狱这些“异质化”的社会空间。长安城周边埋葬着72位中国帝王,被称为“东方帝王谷”,这些帝王陵墓作为皇权的“异托邦”而存在,是彰显“王者气概”的权力空间。纪录片《望长安》呈现了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营造过程,片中的秦砖汉瓦作为文化符号,表现出帝王陵墓这一独特的空间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关系。《天人长安》采用情景再现方式展现了五陵原的宏大气势和生命迹象。《东方帝王谷》跨越近两千年的中国历史,画面拍摄风格多变,既有对风霜雨雪、四季晨昏、壮丽山川的体现,也有对宏伟的长安城市、劳动生活场景、王陵地宫结构、珍贵文物和历史人物等进行的历史情景再现和三维动画重现。被称为“中国首部大型编年体史诗动画纪录片”的《帝陵》则通过微缩景观、地图、壁画、三维建筑、实拍等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长安城北部的汉代帝陵区这个已经消失的规模宏大的历史空间。这些纪录片中的长安城空间建构,体现出创作者的主流话语空间以及对中华礼乐文化、帝制文化的颂扬和对皇权空间的复原与遐想。

  (三)人文空间

  西安城市纪录片还建构出一个充满诗意想象和美丽期望的古代城市空间,具有宗教、诗歌、音乐、舞蹈的人文文化空间。例如,纪录片《望长安》运用情景再现这一具有穿越时空力量的手法,建构出一个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人文空间。片中屹然耸立的大雁塔是佛教标志性建筑,在盛唐时代仙风道骨和禅影佛光的交织中,展示了一个民族源于心灵的智慧和自信。《天人长安》将自然与诗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叙述了寺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上的象征,还相当于公共园林空间。《望长安》则再现了司马迁的《史记》和唐诗的诗文空间,片中古诗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布局,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文空间。

  三、现在空间:西安城市空间的真实呈现与无形遮蔽

  相对于古长安城而言,现在的西安是一个皇权消失的空间,是一个人文历史与工商经济结合的现代城市。从城市生态环境来看,西安也是一座山水生态之城。因此,以现代西安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大多通过科考与实拍结合,呈现出其周边的地理山水生态和现代城市的魅力空间。

  (一)山水之城:城市地理生态系统的空间呈现

  从自然环境来看,西安市外部的最佳屏障是秦岭山脉,它既保护着西安不受外部势力的入侵,也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更是文化和风俗方面的。纪录片《山水长安》以探寻的视野呈现长安的自然地理以及地标建筑大雁塔、钟楼、十多个湖泊和湿地,并呈现出作为西安后花园的秦岭具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珍惜动植物资源。《大秦岭》则凭借宏大的'镜头语言,站在人文视角看到秦岭对文化精神的孕育,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厚重与精深。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条河流天然地将城市外部的空间区分开来,这一特征在许多纪录片中都有体现。如在《天人长安》中,它作为城市选址时的优势被介绍给观众;《恒润长安》则从历史入手写水与城的密切关系,进而全面宣传“八水润西安”工程,展现了当下西安的生态与环境建设。

  (二)西安城市结构空间

  一座城市的空间形态决定着其文化特征,西安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内部空间的运用衍生了不同的文化区域与风格,而这种文化也促使着城市空间分布日渐成熟。凯文林奇说:“迄今为止,我们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可以很容易地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西安作为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古城,有着独特的城市空间构成、区域节点和标志性建筑,其城市变迁中的空间变化也被人们所关注,纪录片是对于这座城市空间改变最忠实的记录。《舞动陕西》以高空航拍俯瞰的影像视角,真实、立体、生动地记录了陕西改革开放30年间的发展景象,西安的地标建筑大雁塔、小雁塔、钟楼等都徐徐映入眼帘、美不胜收。《大美陕西》是《舞动陕西》的“升级版”,从内容、形式、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创新,既有宏观展示又有细节呈现。《西安城墙》采用实拍方式呈现西安的老城墙空间和历史。作为一种民俗和文化空间,秦腔是西安的民间文化艺术根脉,《百年易俗社》以易俗社为核心,尽可能还原秦腔发展的历程、重现不同时代的记忆空间,片中的高、低速摄影表现手法使整个画面具有一种古老和现代的碰撞感。

  (三)棚户区和城中村:“消失空间”的影像遮蔽

  棚户区和城中村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城市家庭缺少可负担起的住房,再加上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移民,导致了这些违章居民点的大幅增长”。但这一生存和文化空间会随着棚户区的改造而消失。在纪录片《道北七十年》中,70多年来,由河南难民带来的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在道北相互碰撞与融合,形成一种奇特的“道北文化”。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北地区却成了西安棚户区的代表,窝棚、土坯墙、脏乱差的居住环境让这里成为城市的脏乱区。该片以纪实资料、现场拍摄、情景再现、数字还原及专家学者、当事人访谈相结合,集中展示了大明宫与道北地区所承载的文化、社会及远景内涵。总之,除西安城中村的拆迁和改造以彰显政府的民生工程之外,很少有纪录片能够关注到城市将要消失的生活和文化空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纪录片拍摄选择上的无形遮蔽和遗憾。另外,除了《陕西年轻》外,似乎没有更多展现西安高科技和制造产业空间的纪录片。显然,西安现代空间的呈现远远不够,依然需要更为丰富的纪录影像表达,以展示其传统性、现代性和国际性等多元共生的形态和面目。

  四、未来空间:西安城市的未来镜像与虚拟呈现

  城市的未来空间是对城市现在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合理想象的结合,也是对现在城市空间组合与重构的过程。从这一点看,西安一些古代空间遗址因为皇权的衰落而失去了原本的生存意义和生存价值。遗址空间变成了现在保护和旅游观光的地方景观,而在未来的城市空间布局中,这种空间由于科技等先进手段的介入,也将成为更符合人们身心体验的符号景观和消费空间。一些在工业时代留存下来的贫民空间将会被拆除或者重建,出现与未来城市发展理念相关联的城市人文空间和生态空间,城市的未来空间将会进一步被景观化和媒介化。景观和媒介一方面在建构一座城市的未来空间,其本身也是未来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录片《西安2020》成为西安未来城市空间塑造和呈现的首创之作,它不仅联系古今,还把西安未来的城市空间虚拟化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一种新的类型片,也就是第一部“未来时纪录片”,第一次将政府城市规划文字变为直观的虚拟影像表达。《西安2020》呈现的是未来西安与古代长安城空间遗址的和谐共存,它不仅对西安城市内部未来的空间作了呈现,还通过古代“丝绸之路”的探寻和如今“亚欧大陆桥”的建立,展望未来西安在世界格局中的影响力和文化实力,沟通古今。在《西安2020》开篇,特效团队通过抠像、二维追踪、三维追踪、三维模型匹配、环境融合和粒子特效等一系列技术,呈现了未来西安城市建设的基本面目,无疑具有预知性和超前性。

  五、纪录片在城市空间呈现中的特点、问题与方向探析

  西安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与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形成了统摄于主流文化核心话语之下所特有的主流文化版图,包括以汉唐雄风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以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为核心的当代文化。西安城市文化形象以政府指导者、设计者和资本持有者的共同价值观和意志呈现出来。

  当前,表现西安城市空间的纪录片呈现出古都西安的历史空间、现在西安和未来空间形象。在这些纪录片中,从叙述对象看,大到山脉水文,小到街道、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征;从空间看,内外各自独立却又互相影响、遥相呼应;从时间跨度看,现代西安与古长安城一脉相承。影像镜头的运用使空间表现更加真实,画面的节奏与叙事相呼应,片中音乐也充满了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这些优秀的纪录片使观众了解到西安从古至今、从内到外的城市空间变化,并呈现了一派未来西安的城市面貌。

  然而,题材的雷同和重复、影像符号和元素的司空见惯等问题在该类纪录片创作中渐渐浮现,需要引起创作者的客观反思。一方面,创作者需要对西安城市空间进行新的影像拓展和发现;另一方面,城市形象塑造在各种复杂的话语和文化语境中,需要有多元性话语意识,呈现出多样的面目和样态。

【以近年西安城市纪录片的镜像表达为例论文】相关文章:

城市的镜像作文11-24

生态纪录片的绿色镜像01-04

城市建设与地质灾害-以西安市为例07-30

气候变化与城市发展对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以西安市为例08-01

城市绿色植物的生境评价及对策-以西安市为例10-02

城市意象浅析-以商丘市为例12-29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以西安为例07-18

城市发展潜能的度量--以浙江省为例07-20

航拍纪录片中地面影像的配合-以大型航拍纪录片《飞越海西》为例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