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中小学周边空间体系优化思考论文

时间:2021-06-30 19:04:3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旧城区中小学周边空间体系优化思考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中小学校门口及周边的交通环境日益恶化,早晚高峰时刻学校附近道路拥堵、秩序混乱逐渐演变为城市常态,再加上人们的交通意识淡薄,违规现象严重,给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和交通安全隐患。如何提出合理的空间体系优化策略,妥善解决现状问题,成为当今规划者应当关注的重要方向。

旧城区中小学周边空间体系优化思考论文

  1、相关概念

  1.1 中等城市对于城市规模等级的划分,世界各国政府和学术届口径不一。2014 年11 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将特大、大、中城市的门槛分别由以前的“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 万、50 万、20 万提高为“城区常住人口”500 万、100 万、50 万;且首设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 万), 将大城市按城区常住人口300 万~500 万、100 万~300 万分为“I 型”和“Ⅱ型”,将小城市以20 万为界分为“I 型”1.2 交通空间体系优化城市交通空间是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良的城市交通空间体系构建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为了使城市的交通设施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引导城市交通向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城市在对城市交通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现状,提出解决或是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可行性对策,旨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2、旧城区中小学周边空间分析

  2.1 旧城区中小学周边空间特征单一空间是由水平要素的限定、垂直要素的限定、水平要素与垂直要素的组合与合并三部分构成。学校周边的交通空间体系构成同样是由场地、节点、区域、标志等空间要素组合而成。

  2.1.1 整体性特征空间的整体性是指学校周边区域的交通空间虽然由不同的空间要素组合而成,但各个要素之间皆存在有较强的相互影响关系,空间区块内部单一要素的变化均有可能引起其他或整个空间的.变化。

  2.1.2 聚向性特征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空间依附于学校本身,且形成以学校出入口为核心的向周边区域辐射的空间形态。因此造成周边其他空间与该区域空间形成明显的空间聚向关系。

  2.1.3 时间性特征中小学校园周边交通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会使其空间形态及功能属性均发生变化,进而引发整个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具体的时间性特征主要凸显在学校上下学期间,由于正逢城市上下班高峰期,紧邻校前空间的机动车道通行能力不足,直接导致周边交通空间的空间形态及空间功能布局发生转变。

  2.2 学校周边交通空间优化策略

  2.2.1 增加出入口数量

  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规定,“中小学校的校园应该设置2 个出入口,并应避免人流、车流交叉,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机动车专用出入口”。然而,当今中小学校往往只设有一个出入口,且这一现象在旧城区中更为普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出入口的通行环境变得愈发复杂,也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周边交通空间的崩溃。因此,为了分离人流车流,缓解集散压力,城市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增加校园出入口的方式来缓解学校周边交通空间问题。

  2.2.2 优化空间流线

  目前旧城区中小学周边交通空间体系通常存在着空间流线组织不明确的现象。学校周边的交通空间利用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即在上放学期间由于学生及家长空间行为多样又依据各自的活动方向无序穿行,使交通空间利用率达到顶峰。因此,明确接送进出方向,合理疏导上放学期间的交通流线,优化由于学生、家长及社会车辆行为方向的不一致所造成空间的破碎现象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将不同行驶意愿的交通流提前进行梳理、统一,强制限定行驶方向,保证交通空间的完整性,使整个过程有序的进行。

  2.2.3 构建动态交通体系

  动态交通组织就是在明确交通供给和需求情况下,通过信号和信息方案来改变车流的时空布置,以实现对路网进行最优的布置模式,从而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尺度上配置出适合路网车辆通行需求的组织方案,使得交通路网得以高效运行。针对学校周边道路设置单行道和可变车道,在明确道路供需的情况下,依据不同时段车流量的分布情况对有需求的机动车道作相应的变化调整,以提高对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因车道不足而引起的机动车通行压力。

  2.2.4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设置

  旧城区中小学校的建设用地通常极为紧凑,很难在校内或基地周边规划停车场。菏泽一中周边现状图了减缓学校内部教职工及外部接送车辆的停放压力,可利用校园操场的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以达到增加活动空间改善交通环境的目的。

  3、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周边交通体系规划

  3.1 研究对象概况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市常住人口达到843.79 万人,位于山东省人口第二梯队。在《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中,将城镇化率达到43.06% 的菏泽定位中等城市。菏泽一中是菏泽市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高的高级中学,处于城区南部的新石铁路、京九铁路、万福河等交通出行“屏障”围合菱形区域的东北部,位于新石铁路以南、一中家属院及康馨雅苑小区以西、刘庙路以北,人民路以东。菏泽一中为寄宿制学校,现设高二、高三级部(高一级部设于东校区),在校生6985 人,约占市区高中学校总人数的1/3。目前菏泽一中仅设置一个出入口,面向刘庙路,距人民路约280 米。

  3.2 研究对象周边空间所存在的问题

  3.2.1 教育资源分布集中

  一是高中学校总量少,资源整体不足。2002 年至2014 年,菏泽城区人口、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了1.3 倍、1.5 倍,而市区高中学校数量和用地面积没有增加。二是菏泽一中是市属学校,师资、设备、校舍等办学水平高,效益好,生源压力大,可谓“一校独大”。而菏泽三中、曹州一中是区属和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小,效益不高,近年来每年都难完成招生计划,进一步造成了菏泽一中规模偏大。三是目前菏泽城区现有高中学校六所,规模较大的两所均位于城区南部,城区东北、西北区域缺少高中学校。而老城区的菏泽二中、菏泽三中、学院附中占地面积小且无发展空间。

  3.2.2 周边区域居住用地欠缺

  新石铁路南侧区域居住区偏少、空地较多,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建设,还有一些废旧的工厂。目前成片的小区只有菏泽一中家属院(400 户)、剑桥公馆(2396 户),正在规划建设的有康馨雅苑(1497 户)、杏林小区(759 户)。学校附近居住用地不足,造成房源紧张,并且房租昂贵。在校学生中,居住于学校周边的学生较少,大多数居住在新石铁路以北,校家距离较远,进一步增加了上放学时接送子女和跨越新石铁路的交通量。

  3.2.3 周边区域路网不完善

  由于道路网规划实施滞后,目前区域内仅有一中西侧人民路和南侧刘庙路(人民路以东)可供通行,且该段刘庙路尚未实施到位,仅建设了北侧的半幅路。虽然刘庙路可连通至牡丹路,但由于该段道路路况较差,分流区域交通的能力受。根据菏泽一中的校园规划,菏泽一中在南侧刘庙路和北侧新石南路各设1 个出入口,因北侧新石南路尚未建设,现状仅实施建设了南门,周边区域道路现状华英庙路成为进出菏泽一中的唯一通道,致使学生放学时,交通拥堵集中于刘庙路、人民路。除此之外,由于人民路主路双向仅有4个车道,慢车道机非混行,且大量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车,道路供给不足。人民路仅西侧慢车道下穿新石铁路实现南北通行,且该慢车道的铁路南侧区域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北侧区域为菜市场,立交桥下为临时商贩、停车、积水等,交通较为混乱,致使慢车道难以分担主路交通压力。

  3.2.4 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

  学生乘坐公交不便。菏泽一中周边最近的公交站位于人民路与刘庙路交叉口,距菏泽一中宿舍区约800 米、距教学区约650 米,超出了学生携带行李步行的可接受范围,导致学生上放学出行方式中,公交分摊率低。在空间上,人民路与刘庙路交叉口缺乏展宽渠化设计,各进口机动车道分配、渠化的不合理。时间上,该交叉口缺少信号控制,各流向机动车互不相让,争相通过交叉口,造成交叉口通行效率低、交通安全性差的局面。

  3.3 空间优化策略

  菏泽一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城区学生,并且学校周边路网不完善、道路可达性差等因素,导致了上放学时期学校周边交通拥堵。为了有效治理拥堵,需从减少交通需求和增加交通供给两方面入手。减少交通需求方面,均衡分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就近入学、完善学校周边居住配套设施促使学生步行上放学。增加交通供给方面,完善道路网、增加区域出行通道,扩大路网容量。

  3.3.1 调整学校布局,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新建高中学校。

  加快高中学校建设力度,在市区其他区域增加高中学校数量,使高中学校均衡布局,学生分片区就近入学,分担菏泽一中的生源;扩大既有高中学校规模,提升教学水平。通过拆迁征收现有居民住宅、置换相邻用地等方式,扩建既有高中学校,扩大生源覆盖范围。同时通过市外引进教育人才,市内均衡分配教学能手等方式,提高既有弱小学校的办学水平,使市区各高中学校教育资源均衡化,减少菏泽一中在校生数量;理顺菏泽一中的教学管理体制。菏泽一中与菏泽一中东校区分别独立办学,各设高一、高二、高三等三个级部,内部重新分配学生,从源头上减少交通需求和交叉。

  3.3.2 调整用地平衡,促进市政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新石铁路南侧菏泽一中附近空地的开发建设,对工业企业进行用地置换,退二进三,以教育为特色搞好房地产开发,增加居住用地面积,建设学区房,使学生能够就近入学入住,达到学生步行上放学、减少接送子女机动车数量的目的。在菏泽一中附近建设居住公共服务及市政设施,如购物超市、游憩广场、社区管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公共服务设施和自来水、供热、天然气等市政配套设施,完善居住功能,激活居住人气,提高新建居住区的入住率。

  3.3.3 完善道路系统,提高路网循环分流能力

  加快实施菏泽一中周边道路建设。利用兴仓路、新石南路、华英路、刘庙路,围绕菏泽一中、菏泽实验中学和其西侧的开发区小学等人员密集区,形成环路,分担刘庙路、人民路及其交叉口的交通压力。建设菏泽一中北校门,分担南校门交通压力,促进环路发挥分流功能。

  3.3.4 加强交通管理,落实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第一,学校周边配套建设停车场。搬迁人民路跨新石铁路立交桥下市场,改建停车场;利用新石南路和铁路之间的防护绿带,建设林荫停车场;在保证人行道步行空间需求的前提下,利用人民路西侧人行道与菏泽市实验中学围墙之间的区域、刘庙路人行道等建设停车场。第二,人民路实施交通管制。禁止过境大型客车、货车通行,利用南外环路等城市外围环路进行分流,既能有效缓解城区内部交通压力,又能提高人民路对菏泽一中接送子女交通的疏通能力。第三,加强刘庙路与人民路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渠化拓宽交叉口,提高通行能力;增设信号灯及监控设施,增加警力布设,提高交叉口安全性;调整公交站位置,降低公交车辆停靠与人民路社会车辆的相互干扰。第四,发挥公交优势,提高公共交通的分摊率。新增学生上放学公交专线,连接菏泽一中校园与新石铁路以北城区的公交枢纽或居住密集区,提高学生乘坐公交的便利性。交通管理部门应给予公交专线足够的优先权,充分发挥公交的快速高效输送学生的功能。此外,应协调周边学校放学时间,实施学生放学错时管理制度。菏泽一中、菏泽市实验中学、开发区小学等加强沟通,共商上放学时间,避免大量学生和家长同时拥入学校周边的城市道路。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很多中等城市面临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双重挑战,旧城区中小学校周边的交通问题成为矛盾最为突出的节点。通过调查分析学校周边交通拥堵的原因,本文以为,应从源头上均衡教育资源,完善学校周边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设施建设,以减少交通需求;从根本上挖掘路网潜力、加强交通管理以增加交通供给,以此来优化中小学校交通空间体系,缓解城市“痛点”,帮助城市完成新时期空间体系的优化转型。

【旧城区中小学周边空间体系优化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优化库存管理的思考探讨论文12-31

对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论文05-03

林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思考论文05-03

投资与产业布局优化升级的思考论文01-12

工程建设项目成本优化思考论文11-09

中小学英语衔接的思考论文02-02

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12-18

对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思考论文05-03

机械工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思考论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