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2-07-26 13:11:26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

  学校是用来传承和发展文化的,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应该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弥漫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这无疑是推动课程改革科学有序健康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和谐、规范的校园文化氛围呢?我认为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孟母三迁”正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成长的熏陶作用。学校环境的美化、净化、绿化,不仅反映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学校的校风,很难设想一个环境肮脏、秩序混乱的地方能培养出合格人才。为此,我们可以在校门口左右两边建造两个花坛,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还可以设两个宣传栏向社会、家长进行宣传。校园内可以设置祖国版图、世界地图、学校规范图等,意在使学生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中装有自己的学校,再依次是教风、班风、学风建设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此外教室的黑板上方应悬挂国旗,国旗两旁书写班训,寓示着中华儿女应胸怀祖国,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一一上墙,明确规定教师的职责。要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黑板报内容定期更换,装贴名人画像及名言,建设校园文化长廊等,使师生无时无刻不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同时,我们学校上下操场栽种了柏树,开辟了一条绿化带,创设了两个园型的花坛,栽种塔柏树,真正做到了阳春葱笼滴翠、盛夏鲜花似锦、凉秋红枫似火、寒冬松柏长青。置身其中,给人以秀丽清雅、生机勃勃、意气盎然、四季皆春之感。优美、恬静、整洁的校园,不仅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二、师生精神文化的营造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产生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为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学校的种种设施,活用教学资源,以增多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大自然的机会,让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就是力量”……这些前瞻性的名言、古训,均为我们揭示出读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作文、数学、美术、音乐、书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兴趣小组活动,开放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比赛,学生创作手抄报,开展美术、书法、作文课外活动等,把学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学校开辟的栏目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同时,可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安全卫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等,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一股正气尉然成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在教师中要成立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开辟问题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进行研讨。再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班队活动是主要的育人载体,这种育人活动可以通过学生的兴趣点扩散和渗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能力,较易为学生接受;不仅丰富了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稳定同学情绪、陶治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形成祥和宽松的校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校园处处皆文化,要把我们的学校装扮得如花园一样,要让学生置身其中犹如走进游乐场一样,让学生在玩中长智、在乐中爱益、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推动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向新的层面迈进。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2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经验的不断丰富,很多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评估的指标的引导下,很多院校园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投在校园的环境和设施建设当中,新建改建了一批图书馆、实验楼、多功能娱乐厅等文化设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对校园文化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入,使得物质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目标,很多高校认为只要把楼房建起来,把各种雕塑建起来,就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对各种建筑、雕塑本身蕴含的文化意义的挖掘,没有展现出物质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意义,使学生只见其形不见其神,使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发挥不出校园精神文化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今大学校园变得浮躁、媚俗、功利,表现在对社会文化的简单适应与单维趋从,表现出校园文化责任心及功能的缺失,并且高等教育的功利性受到不适当的夸大,而学术性和精神性受到人们的漠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已经在一定程度向社会文化趋同。很多高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很多学校为了追求速度,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着空,大,没有实质内容的毛病。除此之外,每个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样,校园文化应该与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相结合,找出特色的东西,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更具有生命力。

  3.医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保障。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完善学校相关的制度建设,将校园文化建设从制度上的被动要求,变成师生的一种自我习惯。这样就导致了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连续性。上级领导重视的时候,学校就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领导不重视的时候,校园文化建设就被忽视;此外这种没有制度限制下来的文化建设,也很难建设出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是受领导风格的影响,每个领导的领导风格都是不一样的,这样校园文化就无所谓继承性了。

  二、医学院校院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个合格的高水平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而且要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世界眼光。因此,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积淀和创造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空口号,它是有一定的载体的,如学校环境,文化娱乐设施,学校的制度等。高校应该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增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的设施建设,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有足够的空间和设施进行各种文化活动,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平台。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进行专业学习,人文知识的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少。高校应该重视这少之又少的课程,安排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将这些少量的课程上好,而不是敷衍了事。此外,除了人文课程,鼓励学校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鼓励不同的兴趣爱好开始的社团,学生会,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如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十大歌手比赛,三下乡等,通过这些课外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以达到活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

  3.加强校园文化的特色建设。一所大学的综合竞争力应该包含很多要素,例如学生的质量、专业的种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学校的科研能力以及学校的声誉等。而经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如何提高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就体现在校园文化的“不易模仿性”,而“不易模仿性”就是指校园文化的特色。中外著名大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大学之所以著名,是由于其鲜明的特色。因此,高校应该认真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结合本校办学的特色,凝练出具有鲜明的特色的校园文化。

  4.完善制度保障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努力才能收到一定成效。学校要从宏观和战略高度,在参照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并将这些建设的经验及作法,设立成为一种学校制度,在制度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进行,同时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前后连续性。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检查评估体系当中,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安排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的党团组织,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三、结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所有组成人员的参与。各高校应充发掘校园文化建设的功效,开辟具有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新思路,真正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3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基地,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要想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建设厚重的学校文化。同时学校文化也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外在表现。与学校有关的教育教学措施以及相关的制度和活动、师生的文化娱乐活动共同构筑了丰富的校园文化。学校档案是学校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学校档案的内容非常的丰富,知识性也很强、涉及面和作用面都很广。所以做好学校档案的建设对于建设校园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档案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文化是人类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重要是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的校风校纪等,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档案准确真实的记录了学校在教学科研和其他方面的重要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信息。所以说校园的档案建设也属于一种文化文化在发展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校园档案的成功建设可以极大的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建设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进而培养能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校园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对学校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此时,档案部门就必须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主动的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档案资料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学校档案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学校档案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素材

  学校档案是对学校优秀成果行业人类文明结晶的承载和保存,学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档案中,记录着学校所有的活动以及研究成果,是学校活动记录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说学校档案可以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学校档案详细的记录了学校建设中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成败原因和经验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学校档案的学习,充分发掘学校在以往的活动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积极进行兄弟校园之间的文化建设交流活动,通过与兄弟校园的积极有效交流,我们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避免自己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重蹈覆辙。而在进行兄弟学校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校档案能够起着非常重要的媒介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档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加对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兄弟院校可以在互相竞争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所以说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一定离不开学校档案的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档案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强劲的动力。

  三、学校档案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学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

  我们在对学校档案进行充分利用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学校档案保存有非常多的革命历史事件的原始资料,以及学校的革命活动历史遗迹和培养出来的各个历史伟人和名人的生平事迹等,我们可以有效的利用这些积极正面的事迹和人物组织起来,通过展览以及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进行学习讨论,积极继承其中的宝贵优秀文化,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导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

  2、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作用

  学校档案真实的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承受的灾难和痛苦都在档案中有详细的记录,学校在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校史资源,制作各类的宣传栏和陈列室,对校史进行详细的展示,让广大师生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校建设的不易,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师生的学校荣誉感,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样就能很好的团结师生,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鼓舞作用。

  3、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约束作用

  学校在进行自身建设的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一整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档案建设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特质,积极有效推动校园的文化建设。

  4、学生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作用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学生的经验交流活动帮助其他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积极的向学生展示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成果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档案的文化作用在学校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产生非常积极有效的效果。学校的档案管理者应该积极担负起开发档案文化的重任,在进行档案建设的过程中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帮助。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4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实现途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校园文化具有的传承功能,促进了学生精神世界归属感的形成。此外,校园文化还具有实践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参与体验过程中,学生的思想与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拓展提高搭建了良好平台。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形成了优美的校园育人环境及诸如科技节、讲座论坛、艺术节等一大批学术、科技、文艺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办学理念、学科层次与管理理念等软硬件条件的差异,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反映在校园环境、文化活动载体的培育设计上。

  (一)校园环境文化缺乏特色,育人氛围不明显

  校园环境文化主要渗透于校园环境的构建与营造中。校园环境的物化形态主要为校园建筑、校园景观与校园传播媒介及信息。目前,我国大学的校园文化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特色、校风文脉特色以及环境教育功能普遍不足。比如,中国大学的科学景观、人文知识景观的数量太少,形态单一,内容浮浅,造型乏味,过分讲求形式,缺少人性化、时代感和认知挑战性[6]。大部分高校在校园建筑与景观设计中未考虑校园文化精神的传承涵义,单纯地讲求经济与实用功能,缺乏个性化构景造景,学校的内涵精神没有得到彰显。

  (二)内容形式雷同,特色校园活动亟待培育

  一些高校在举办一些主题类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时,活动内容形式过于简单,有时各个组织单位举办活动的形式差别不大,甚至雷同。这一方面是由于活动内容本身局限,延伸空间小;另一方面各组织单位各自为阵,协调度低,造成了活动分散,形式千篇一律,各组织方资源未能互补利用,强大的育人合力尚未形成。部分高校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未能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与挖掘自身特色,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兴趣需求了解不足,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效果欠佳,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育人内涵目标未能真正体现。

  (三)育人目标不明确,盲目追求数量

  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目标不太明确,存在讲究形式主义,为开展而开展的现象。其一味追求数量规模,忽视了活动开展的教育意义以及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有些大学将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了纯粹的娱乐消遣活动或者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活动,完全排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成分[7]。甚至一些活动的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在教育引导上,可能给学生造成思想教育上的误区,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理念

  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内涵建设,把握全面育人的核心要求,在建设中坚持学生主体、个体全面发展、特色品牌、注重实效及创新等理念。

  (一)学生主体理念

  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这一职能赋予其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围绕育人这一中心内涵开展。在建设中要坚持学生主体理念,学生既是校园文化体验与参与者,也是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在内涵培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满足其个性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主动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激发其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潜力。

  (二)个体全面发展理念

  个体全面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反映,讲求学生个体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健康素质等全面的发展与提高,讲求德、智、体、美等个体发展因素的有机融合与协调统一。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活动载体的设计与开展中,要有的放矢,将学生全面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力求达到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综合素质有所进步的目的。

  (三)特色个性理念

  特色文化、个性文化的培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校园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基础,也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个性发挥的必然要求。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树立特色意识,培育特色化、个性化校园环境与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学科专业条件,集中优势力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自身特点,提供独特的文化育人载体;另一方面为学生的兴趣与个性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丰富广泛的选择空间,也有助于提升个体发展的质量与效果。

  (四)创新理念

  校园文化的时代特征赋予了其创新的涵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文化在继承上也随之不断发展变化,社会环境的变迁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影响到学校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如果校园文化不能跟进创新,就难以吸引学生的参与,育人的目标也不能实现。校园文化创新主要是围绕工作载体机制的创新展开的,包括了设计理念、活动形式、传播媒介等多个方面。同时,创新理念也要求为校园文化的参与主体学生提供发挥自身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创新空间与平台,培育创新精神。

  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路径

  在校园文化内涵理念阐释的基础上,围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利用高校自身现有条件,实现育人目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需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依托学生兴趣,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文化

  育人内涵学生兴趣与个性化需求是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切入点。无论是科技学术活动还是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创作设计开展需要改变以往盲目的、脱离学生兴趣与实际需要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生兴趣与需求为出发创新活动内容形式,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发挥。同时,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思想道德、人格品质、价值观培养等教育思想融入文化活动中来,同活动本身有机结合,使得校园文化的育人内涵得到体现,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二)借助专业学科优势,精炼文化品牌

  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除了硬件设施设备,最主要的是有多种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学科与相应的师资力量。同样,这些资源的优化利用为校园文化育人内涵的实现提供了多种途径。依托专业教学研究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社会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设计不同深度的专业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诸如职业技能大赛、情景模拟辩论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学术竞赛等品牌,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的提升、职业素质的培养与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结合,与课堂教学研究相辅相成。这样的活动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指导教师的互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以高校常见的辩论赛为例,法学学科专业可针对某一法律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辨,从而形成模拟法庭辩论形式。同样是辩论赛,如果与哲学学科结合,就某一哲学命题进行辩论,其内容、形式与效果就不一样了。所以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学科及相应的师资结合,将专业知识的应用融入活动内容,深入挖掘专业特色,会精炼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发挥学生主观创造潜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也只有通过重视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更加贴近学生兴趣与需求。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学生团体组织。学生团体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普遍的兴趣、需求与利益诉求,有效地发挥着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目前高校存在诸如班委会、学生会等代表学生群体利益诉求与服务学生的组织;还存在根据兴趣爱好与共同志向组合的团体组织,最常见的是有一定组织规范性的学生社团组织,也包括学生创业小组、社会实践小组等临时性的学生团体。高校在整合校园文化资源过程中,需要给其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活动立项及经费保障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自主发展空间,重点扶持一些具有专业特征的团体组织及所开展的活动,为进一步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创造条件。

  (四)注重实践体验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的培育

  实践体验是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最为直接有效途径。实践体验类活动要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主题,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创作,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与自主实践创造,深化思想认识,提高实践能力,锻炼人格品质,同时又弥补了德育与专业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以公益普法宣传教育为例,法学类专业学生即可以搜集相关真实案例并分析演绎,利用分角色情景模拟法庭的立体形式展示,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公众深刻体会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必要性,提高公益普法的实效性。高校也是文化创意产业资源的集聚地[8]。高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包括宽容个性、鼓励创造的氛围,创造潜力与能力丰富的学生以及一定的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创意活动开展的沃土。校园文化创意活动为满足学生的创作兴趣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与人格品质及创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了途径。

  (五)构筑特色校园景观,合理利用校园宣传媒介

  校园景观设计需在实用与经济原则的基础上,讲求人性化、人文和特色化,积极营造特色校园环境文化,反映校园特色与校园精神的传承。同时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其参与规划设计。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创作潜力与能力,美化了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学校的情感与理念的认同度。包括校徽、校旗、道路指示牌等在内的高校视觉形象系统及雕塑、建筑小品景观都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作为展示当代大学生精神风采的平台,校园媒体要广泛收集典型的学生个体、组织及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报道宣传,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大学校园新风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诸如微博、微信、即时通讯等新媒体的出现,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新的载体。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体的及时性、互动性、学生参与性强的特点,设计新的活动形式,诸如主题辩论与网上沙龙,增强媒体宣传的吸引力,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5

  摘要:小学校园花样跳绳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的缩影,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团队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平台。以下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境外研究综述

  1.境外校园花样跳绳发展现状分析

  据统计,从1978年开始,美国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推广跳绳运动,提倡“跳绳强心”(JumPRopeforHeart)行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多年。美国的初中生跳绳运动集体比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对技巧和跳绳运动的整合、把健美柔合在跳绳运动中,充分表达了运动与美的完美结合。德国学校开设的跳绳运动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跳绳竞技形势,在内容上、形式上以及学生掌握跳绳的能力上都做了调整,不再是通过学生的跳绳数量裁决高低,而是通过集体合作表演的形势,通过对整体编排、团队合作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样在日本、韩国、香港的中小学也提倡校园“跳绳运动”,如1999年全香港中小学推行“跳绳强心”计划,该计划通过教授花式跳绳、心脏健康教育和举办跳绳同乐日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运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2.关于跳绳体育运动的综合教育价值研究

  在国外,学者们关注体育的健美强心功能。因而,自然受到重视的小学生群体,在很多文献里都能发现这样的观点,体育文化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功能,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对儿童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据专家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跳绳对妇女和儿童的身心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儿童在跳绳时伴随着数字的训练,这对于她们把抽象的数字与实际事物结合起来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数字的实际含义与抽象概念,从而提高儿童记忆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大脑的思维灵敏度和判断力。

  3.体育文化概念界说

  关于体育文化的词源解释,很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理解,跳绳运动在中国的演变经历了很长的发展,中国最早出现的跳绳在唐代被称作“透索”,宋代称“跳索”,明代称“跳白索”,发展到清代则称“绳飞”。卢元镇提出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建立在各学科之上的一种有规则的、具体行为方式的、活的价值体系。同时在《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书中总结到:体育文化是人类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内容的生活化再现,它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内容。易剑东在《体育文化学》一文中提出,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通向自然的一种手段,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综合因素。李乃平认为体育文化是一种综合现象,既是以体育为核心,以身心运动为根本目的、以娱乐为主的行为活动,并伴随着体育文学与艺术活动的精神活动与文化活动。

  4.关于小学校园跳绳文化价值的研究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总结到跳绳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20xx耿绍讳在《跳绳在高校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总结到跳绳作为一项基础性身体素质锻炼具有很强的功效,针对提高田径运动员的协调性、弹跳力、爆发力、灵敏和耐力等基本身体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这方面的文章还有金品强的《跳绳在短跑训练中的妙用》、郑阳的《双摇对提高艺术体操专项素质的`作用》、陈燕的《论跳绳在大学生身体素质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和吴辉扬的《双摇对提高竞技健美操专项素质的作用》、等都提出跳绳作为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益于开展、操作性强、覆盖大为普通大众所接受。这些文章充分证明了跳绳运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良好作用,都从跳绳的专业性角度做了阐述,但未能深入学生主体和校园本身的价值探索更缺少跳绳文化的丰富内涵。

  5.关于小学校园跳绳文化开发的研究

  有关素质教育下的体育文化发展建设,邱丽玲在《中国跳绳竞赛设置和竞赛方法的研究》一文中,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具体措施,花样跳绳运动的具体规则和评价方法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提出花样跳绳运动发展的模式。对于小学花样跳绳文化建设的研究,有学者们分别从花样跳绳运动开展情况、兴趣培养、花样跳绳运动发展等方面有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如何从各个方面构建小学花样跳绳文化的文章却很少。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学生健康发展的模式,国外学者都从学生本体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的机制,有效利用校园体育文化假设的平台为学生谋发展。相比较国内学者而言,大量文献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校的差异性,以及在这方面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够,国外学者能从理念到实践真正推广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跳绳强心运动,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梁超.花样跳绳在上海市部分中小学推广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xx(6).

  [2]赵强.大连市初中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现状的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xx(5).

  [3]赵鑫.跳绳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8).

  [4]张孪.花样跳绳对上海市初中生身体自尊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xx(2).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6

  摘 要: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让大学生在校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要正确把握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构成,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校园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xx)03-0218-02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大学的育人效果不仅取决于课程学习,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大学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浸染。在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中,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内在气质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只有构建先进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优秀校园文化,才能让学生在校园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一、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及构成

  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校园中所有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系统工程。推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应用型大学质量立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般来说,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构成。

  二、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更是净化心灵、塑造品格的圣地,校园环境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直接体现。在大学的校园环境中,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滋养,就无法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精神品质及良好育人环境。富于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完善的资源平台、过硬的教育设施是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应用型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校园的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文化,包括教学科研的规章制度、组织管理的规范条例、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要求,习惯、礼仪、校风、学风、系风和班风等。应用型大学的校园制度文化反映了此类大学的文化准则,它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导向、调控和纪律训导。

  应用型大学也应加快章程建设,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实际,推进依法、民主管理,形成依照章程管理学校的体制和氛围。

  3.校园的行为文化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的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及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校园的行为文化能充分体现应用型大学的传统、底蕴、校园精神、校风、学风等。在当今时代,大学校园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利己之风严重、诚信危机、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应用型大学校园中此类问题也非常突出。不少学生注重眼前的利益,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毕业后派上用场,对于较为长远的信仰、精神追求的热情明显消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并以此引领社会道德风尚。

  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包含学术文化建设、社团文化建设、艺术文化建设等,这种正确的校园行为文化的引导会对校园中个体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极大的影响。

  4.校园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应用型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重点就是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富有生命力的校园精神能极大地提升师生对大学的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校园精神是指大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校园精神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的功能,可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精神,帮助大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家园,追求人格完善,激发大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同时,校园精神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形成校园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基础。当前,社会文化“绑架了”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侵蚀了大学校园,急功近利与浮躁之风不同程度地存在,校园中的官气、商气等较为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鲜明清晰的校园精神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应用型大学,担负着服务地方、服务祖国的使命,应该建设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校园精神文化。

  三、探索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大学阶段应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铸造品格为主要内容,人才培养以立德为先、立学为基。上海交大老校长唐文治曾提出,要成就“一等人才、一等事业、一等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等品行”。“一等品行”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爱国心、感恩心、责任心以及激情和梦想。这种五位一体的品格要求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非常重要,坚持把“爱国、感恩、责任、激情、梦想”作为品格塑造的主题,引导学生将个人的奋斗和服务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使学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成为真正有知识、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同时,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校园文化平台的育人性和化人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实践性和参与性,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内化于心、贴近于常、外化于行。最终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氛围和谐、精神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

  2.打造优质、和谐的校园物质文化。首先要立足办学特色,以特色构筑核心实力,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上就会自然而然向这个方向倾斜,这是由学科特性决定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既要凸显此类大学的优势,强化严谨务实的校风、深化技术优势,同时也应全面提升学校的人文底蕴。先进、浓郁的人文氛围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保障。同时,也是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的补充、完善。鉴于此,应注重优化应用型大学的人文环境,筹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场所、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的战略规划力度。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在《人文教育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的一文中阐述道:“只有人文与科学的最佳结合,才能不断创造出科学的奇迹。”科学与人文的有效结合才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的有效途径。确实,没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没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应用型大学更用有意识的打造优质的人文环境和氛围,这样更利于培养学生广阔的科学视野,深邃的智慧,更多地体味人性和情感。

  其次,虽为应用型工程技术大学,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更为综合多元,是包罗万象的。这样才能为师生搭建多元化的文化资源平台。图书馆资源建设应该是整个大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特别是电子数据库资源的丰富、多元化的建设更应该得到重视。

  第三,重视应用型大学的校园网的作用。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使校园网不仅成为大学生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平台,也成为社会先进文化传播的新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打造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社团文化。在校园中,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社团,是最有影响力也最具有活力的团体。应用型大学的社团可以包括各学科理论性的研究协会、各专业研究的协会、各种倡议的协会、各种公益型协会、各种文学艺术的协会以及各种体育休闲型的协会等等。社团活动不仅丰富和活跃着大学校园的文化生活,而且对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定位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会对社会、人生、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不断地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服务他人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开展主题校园文化节(如:学生音乐节、学生舞蹈节、学生戏剧节、学生电影节、学生科技节等)、大型辩论会、知识竞赛、书画展、纪念日的系列活动、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及报告会、大型植树活动、模特大赛、联谊舞会、时尚的校园舞台剧、主题多样的志愿者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校园氛围。

  第三,在学生中倡导阅读之风,打造读书文化,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推崇经典阅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分享会,使读书蔚然成风。不要说有些书读了没用,这个世界有许多书本来就与实用无关,而只为情趣存在。也不要说有些书离现实太远,其实它离你的理想很近。瑞士作家凯勒所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经典阅读不是“浅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沉思中,认识自己、体味生活、思考未来,健全的人格也因内心所思得到增值和完善。

  第四,针对应用型大学的特征,实施文化艺术提升计划,积极推进艺术进校园,可以与省内艺术机构团体建成共建单位,将省交响乐团、芭蕾舞团、京剧院等知名艺术团体引入校园演出,“引进来”的同时也要“走出去”,组织师生到省市艺术场馆欣赏高雅艺术,陶冶文化情操。

  4.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机制。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反映师生员工的心声,做到民主、广泛、适当,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应用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创建学生主导校园文化的平台,建立校园文化评价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个“硬环境”。

  总之,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是应用型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的浸润,很难想象它如何抵御功利诱惑、摒弃浮躁、有责任地服务社会。应用型大学应以立足于地方、立足于办学特色,因为有特色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同时建设真正能体现现代大学精神的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培育应用型特色人才,提升办学软实力,走质量立校、文化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这也是现阶段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张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高校理论战线,20xx,(3):72-74.

  张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大学文化建设.求是,20xx,(9):47-49.

  陆岩。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高校理论战线,20xx,(2):25-28.

  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xx-05/16/c_23137903.htm

  杨阳。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把握好的几个问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xx,(4):120—122.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7

  摘要:校园文化的特色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坚持立足本校实际,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创建富有医学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以甘肃医学院为背景,分析当前医学院校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文化资源

  校园文化是学校产生、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大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隐形课堂,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一个重要平台,具有引导、规范、调节、熏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医学生毕业后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独特性。

  当前,在高校间竞争日益严峻的大环境下,构建独具特色的、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是医学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医学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医学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点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课题。

  1、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困境

  近年来,许多医学院校开始关注并重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还存在着不足,梳理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认识有偏差。许多医学院校投大量资金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的建设,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和主要作用。这种重物质轻内涵培育的校园建设模式,势必导致大学文化的魅力和个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竞争力[2]。

  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但真正有内涵、有意义、高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不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活动忽视了医学院校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校园文化中隐含的医学精神,脱离了医学院校主流文化,导致校园文化无个性、无特色。

  三是忽视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上,往往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20世纪初,梁思成曾在《半个人的时代》中指出,科技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出现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谈人文的边缘人[3]。在当前医学院校这种育人模式下,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越来越高,但人文修养严重缺失。据中国医师协会《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在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源于医学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为医学生,仅有高超的医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过硬的人文素质。

  2、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2.1以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是关系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高校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服务目标。为此,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学校的办学优势、自身条件、着眼学校未来发展前景,大力挖掘学校内部潜力,不断明确学校特色定位。依据这一特殊要求确定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同时,学校要完善管理机制,建设项目管理平台,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广大教师员工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模式,最终实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意义。以甘肃医学院为例,秉承“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立足陇东,面向甘肃,辐射周边,服务西部”的定位,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是为西部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围绕这一目标,制订了以护理和检验为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做强特色专业的同时,促进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甘肃地方输送大批优秀医护人才。

  2.2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大学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在大学校园中,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创造出健康高雅、积极向上、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医学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秉承传承与创新的文化建设核心,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时代精神,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身责任与使命,真正树立起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思想,努力成为高素质医学人才。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可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甘肃医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挖掘皇甫谧文化资源,建立了皇甫谧研究院,加强对皇甫谧文化的研究和宣传,积极弘扬皇甫谧精神,将皇甫谧仁爱救人、安贫乐道、不畏艰苦、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结合时代特点,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师生员工对地域文化产生亲切感、认同感,由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师生;并将皇甫谧文化精神融入校训、校歌、校徽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种优势资源的融合,使得大学校园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

  2.3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医学特色校园文化活动

  特色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对高校人文环境的形成、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科学素养是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必备品质,医学院校要围绕这一主题创设开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校每年借助挑战杯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另外,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和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等,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增强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动载体应注重多元化与创新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今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越来越多元化,许多高校通过校园网开办网上论坛、网上心理诊所、科技交流、艺术探讨等各种活动,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现自我价值,进而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载体。医学院校应加强校园活动载体的管理和建设,把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与现代信息媒体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做大做强特色品牌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营造积极向上、医学特色突出的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推进医学院校特色文化形成,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

  甘肃医学院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本校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凝炼特色校园文化精神,学校以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种活动,如举办皇甫谧论坛、皇甫谧针灸学术交流会、崆峒养生文化讲座等活动;同时通过电子屏幕、校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以及周末放映古代医学经典相关电影等多种方式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促进医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2.4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医学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必须让校园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相融合。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挖掘地域文化的精华,找准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点,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让学生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要使校园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形成品牌,不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学校办学软实力。

  甘肃医学院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把皇甫谧文化和崆峒文化作为本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学校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加强针灸医学和崆峒养生学的研究,大力发展针灸特色专业。学校还每年组织学生参观皇甫谧文化园,组织学生深入崆峒山进行药物采集、药物价值研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方文化,将地方传统文化精华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2.5以医学专业特色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5]医学院校应通过社会实践来全面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品质。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针对医学院校实际,结合专业特色,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发挥专业优势。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深入农村义务支教,了解国情民情,认识社会,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人格。甘肃医学院紧密结合本校专业特色,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如口腔协会、针灸按摩协会成员经常深入农村,走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或在校园内为师生义务献爱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砺,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才干,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终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专业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高超的医学技能,更要加强其文化素养的培养。特色校园文化对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挖掘与不断创新校园文化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夏宝慧.高职校园文化模式构建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xx.

  [2]彭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xx(22):67—68。

  [3]李妍妍。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xx(30):270—271。

  [4]李霞。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xx,12(4):291—294。

  [5]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蒉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8

  一、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首先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虽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必须立足于现实,依托人、物、社会环境才能得以开展,而校园文化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肥沃的土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互为指导和促进作用。我国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要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的价值导向,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此为核心,与地区和学校特色相结合,积极开展以此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要传承和创造文化,而且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因此就教育内容及导向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期间主要侵染在学校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因此积极健康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对学生成长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促使学生避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二、当前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由于当今社会发展呈现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态势,社会思想也趋于多元化,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也受到了冲击,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我国青年大学生进行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民主观方面的渗透,其利用留学、电影、媒体、商品等生活化的渠道,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逐渐向青年学生推广,极大的动摇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

  (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大于内容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两个方面应该相得益彰、互为依托。但近年来各大高校一味的建高楼修大厦,校园规划和楼宇建设渐趋世俗和庸俗化,以追求在全国“高大全最”为目标,却忽略了校园文化的人文素养的建设,这不但影响了高校的形象,也对师生的思想风貌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师生中形成了一切以利益为衡量标准,功利化、实用化倾向加剧。受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也一味逢迎学生的娱乐心态,思考性、艺术性的活动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并且校园活动往往与商业活动相结合,已失去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的作用。

  (三)网络科技时代的负面影响

  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新科技产品应运而生。现代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但在大学校园里,手机除了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之外,也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教室里、宿舍里时时处处看到大学生“低头一族”,学生所有的关注点都在手机上,用手机除了看电影、玩游戏、聊天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用途。同时,由于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为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但是职业院校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凤毛麟角,更多的是游戏娱乐,而且网络和手机散布不良信息非常迅速,学生很容易受到蛊惑和煽动,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政治观念、价值取向等。

  三、加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校园文化是新时期职业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时应当充分考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和新疆地方特色,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始终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指导思想

  青少年聚集的高校历来都是我国思想动态的风向标,青年崇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都将对我国发展带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职业院校总体面对的学生在整体素养和客观理性看待事物上有所欠缺,因此职业院校更应该时刻秉承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阐述和诠释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让学生在校熏染主流意识形态,在外实践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实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从而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看待事物,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学生团体活动和主题教育中,可以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表达主题,寓教于乐,让学生自发的去思考和践行,认识到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自觉地抵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侵蚀和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

  (二)始终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内涵建设共同发展

  校园文化既要坚持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也要坚持文化内涵建设,避免空洞浮华、形式主义的校园环境。当今高校不良风气盛行,也影响到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因此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物质建设和精神内涵同时兼顾,也应该注重职业教育的特点,贯穿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也要注重新疆地方特色和学校自身的追求,切忌盲目跟风、铺张浪费。同时,物质文化建设具有延续性和适应性,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时刻结合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但是还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一脉相承,时刻体现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三)始终不断创新校园精神文化活动形式

  精神文化建设不同于物质文化建设,它不是可以直观体验到,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得以实现,因此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表现给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一直以来,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始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活动内容和形式也较固定,但是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和触动点已经发生了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就必须跟随教育对象的特点有效开展。首先,要认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选择有效的形式将教育内容进行传达;其次,内容的选择上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老调重弹,学生没有新鲜感,自然也不会有感知上的刺激,认可的程度会相对降低;另外,精神活动的组织者也可以多元化,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进行,让与学生更接近更熟悉的教师或学生工作和去策划实施,学生的参与度会比较高,接受程度也会提升。最后,要积极发现好的典型,树立典范,让学生去模仿和学习,以榜样和偶像的力量感召学生传承优秀的精神文化。

  (四)始终利用好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和载体

  手机、电脑是学生普遍拥有并且喜欢依赖的科技产品,微信、QQ、微博、论坛等是学生交流沟通、发表个人观点和意见的媒介,这已经是趋势,我们既然认识到了这一现象,也应该毫不避讳的利用好这些媒介。传统的教育载体应该继续巩固和加强,但是新兴的媒介的作用也不应该忽视,高校应该率先占领这个领域,让大量积极向健康的教育内容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通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形成网上信息传播的良好风气,要规范管理、积极引导,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在今天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知识经济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而此时在职业院校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教授职业技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切实加强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使之更具活力和效率。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9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信息服务的功能,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源与服务保障,为读者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大学校园文化发展紧密结合,能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有利于读者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从而发挥图书馆的学术价值和公益性质。

  一、构建服务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

  (一)高校图书馆建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图书馆管理的对象包括图书馆馆员和广大读者。因此,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既要注重“以读者为中心”又要强调“以馆员为本”。

  高校要加强对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图书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馆员专业水平,使图书馆馆员能以优良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为读者开展优质服务,让读者在图书馆能得到尊重、获取知识,从而体现图书馆的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应当科学合理、高效平稳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内部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图书馆能否为教学科研服务。因此,在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设置图书馆部门,根据馆员的不同特点安排与其特长相符的工作以发挥各人的最大作用。同时应采取各种途径大力提高馆内人员的素质,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能高效快捷地服务校园。

  (三)尝试构建承诺制服务机制,强化信息服务意识

  承诺制服务是图书馆的一种创新的读者服务模式,是以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基础向读者开展可监督的、可操作的服务。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以读者需求为中心、图书馆馆员队伍为依托的,因此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的业务工作技巧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承诺和谐服务既能增强高校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又能增强自身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失为新形势下读者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手段。

  (四)积极开展阅读推广等系列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结合全民阅读活动,在高校广泛开展阅读推广,针对高校特点将馆藏资源向广大师生进行推送,开展内容多样的读书活动和学术讲座,通过定期编发图情通讯,新好?)书介绍等,采用知识发现技术深入挖掘、开发文献资源,向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文献利用率;在学校范围内加强图书馆宣传营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阅读方向。通过系列活动,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图书馆、爱护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氛围。寓育人于管理、服务中,使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服务管理中得以强化。

  在高校构建和谐图书馆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更好地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导向作用

  图书馆应密切配合学校,积极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配合学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图书馆可利用馆藏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献开展专题书展等活动对读者进行思政教育,培养读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二要帮助提升读者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和图书馆利用方面的讲座来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获取知识的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技术保障。三要注重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图书馆可利用优美的阅读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为读者建立基于学习与研讨的信息共享空间,吸纳读者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从而提升读者的综合素质。

  (二)图书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规程》中指出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形式多样,许多高校每年读书曰期间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月活动,高校图书馆是活动的主要阵地,能为活动提供专业的指导,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过参与活动,吸引读者关注图书馆、深入图书馆,把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巧妙地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由此看来,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和场地、环境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支持和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信息保障作用

  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高度重视,在《普通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里将其纳入高校的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中,明确了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地位。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既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现实的时代性,因而它能较全面地支持和服务于不同类型的校园文化。图书馆要以自身的任务、类型和读者需求为依据,科学、合理地组织文献资源,使读者通过阅读提高自身修养、培养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展开离不开文献信息资源提供的借鉴与参考作用,因此,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直接影响着各种类型的校园文化活动,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态势和水平。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开展的重要阵地,它自身的文化建设以及它的环境氛围,理所当然是高校一道绚丽的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在不断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秉持服务读者、培育人才的理念,努力创造优美的阅读环境,达成人与书的和谐统建立具有先进理念、具有深厚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的图书馆,只有在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占一席之地,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全面、更加准确、更加实用的信息服务。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0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艺术类中职学校,构建能够真正彰显艺术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试从校园建设的定义、艺术类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优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等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艺术类中职校;校园文化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形势,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成为学校教育发展关注的焦点。对于艺术类中职学校,人才的培养,除重点教授专业技术,更注重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艺术人才。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就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它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开发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学习视角,美化学生的人格,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义

  目前,对校园文化建设概念的阐述有不同的定义,总体上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校园文化通常是指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三大类。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有: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文娱体育活动设施,以及绿化怡人的校园环境等;属于学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训、校规、校纪、学生守则、入队入团条件、班规,以及考试规则、学习生活作息制度等;属于学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风、教风、学风、班风,老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念、精神和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以及榜样雕塑、升旗仪式、文娱体育竞赛活动等等。狭义的校园文化通常是指学校课堂教学外的文化活动的文化氛围和精神。

  二、艺术类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注重道德品质培养,塑造健康文明礼仪

  艺术类中职校的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对外界信息敏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缺乏对自身严格的自律要求,对学校管理制度的理解把握不足重视不够。通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贯穿道德培养在艺术文化活动中,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思想观念、心理动态等方面的表现,以专业教学实践为依托,弘扬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深入凝练学校办学特色,深化和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在情境教学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切身感觉美好的道德行为准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

  (二)加强学生专业素养,成就创新艺术人才

  由于艺术类中职学校办学专业的特殊性,相比其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有着更多艺术实践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艺术类中职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集中体现,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巩固课堂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是学生充分利用舞台加强专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开拓专业知识领域、发展他们社会实践能力和积极创造创新能力,更快地适应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能力、完善职业规划的过程,是塑造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工作者的过程。

  (三)传承文化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既是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体现,又是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具体体现。优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师生强烈的艺术创造欲望,更能激发他们教与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所有师生的艺术创造潜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工作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创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多样化的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老师和学生,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办学精神深刻影响着学生,进而增强广大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艺术类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突出“德”字,把握艺校文化的方向

  把握校园文化大方向,在校园文化中弘扬爱国教育主旋律。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是学校的培养目标。因而,作为思维活跃和个性突出的艺术类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也要服从服务于这个政治方向。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放在育人第一位,让社会先进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导,坚决抵制一切封建迷信、伪科学、庸俗文化和腐朽价值观的不良影响。只有坚持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师生才具备有良好的素质和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同时,师生的行为和态度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保持一致,对社会风貌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牢记“艺”字,稳固艺校的强校之本

  艺术类中职学校坚定办学方向,把握艺术专业特殊性,充分发挥学生个性飞扬、果于自信、乐于表现的行为特点,积极开展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专业与文化、道德与品质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提高。不断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多变。在文体活动中渗透专业学术内涵,在学术活动中增强趣味性的渗透,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内涵、提高专业创新的能力。例如,我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舞蹈表演”“模特表演”“器乐表演”等职业技能比赛;“文明风采”才艺展示比赛;“艺苑杯”校园文化艺术节;“阳光杯”声乐比赛大PK;“书韵飘香的校园读书节”;入学行为教育军训;校团委、学生会系列慰问养老院、孤儿所、戒毒所演出活动;学校少年管乐团、弦乐团、民乐团、合唱团排练演出活动等等…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让学生各得其所,各行其乐,主动参与。这些都是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的一大亮点。

  (三)教学实践中,建设具体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形象、个性和风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教师文化是艺术类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学科研等行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甘为人梯的高尚师德,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研品质,精益求精、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从个人走向群体,从封闭走向开放,关注他人与其他学科,相互竞争,相互超越又相互合作的良好学术氛围。学生文化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体现,学生价值观是学生文化的核心。学生价值观是学生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理解和追求,直接影响着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确定行为习惯和选择行为方式。所以,建设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学生文化,营造“自主学习与积极创新”的学风是学生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在学生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做到:人格上自尊,具有和谐的审美心态、高品位的审美趣味和乐于为艺术事业而奉献的精神境界。随着课程设置的不断改革,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逐步成为课程文化的核心。学生是课程文化建设的主体,因而课程文化强调学生的培养价值,尤其关注灵魂、精神与意义,强调对学生的陶冶,对学生内在的深切关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确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建设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课程文化,是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校园网络文化为学校文化注入了新的巨大活力,推动学生价值观的变革和进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全球普及化,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触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信息量,广泛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它具有无限空间的创造价值、即时沟通的效率价值、丰富多彩的个性价值、普遍意义的平等价值、基于网络资源的发展价值。

  四、结语

  艺术类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因其办学专业的特殊性而具有独特的气质,学校要不断加强并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把握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创新的积极影响,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能力。在具体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育人,培养专业基础厚实,实践适应能力较强,个性特色鲜明,身心健康发展的高素质艺术类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熠,冯艳丽.浅谈艺术类院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J].东方教育,20xx(11).

  [2]李瑾凤.浅谈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xx(29).

  [3]杨太光.艺术类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思考[J].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xx(3).

  [4]张敏.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xx(33).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1

  摘要:当今社会,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无论是在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之间,抑或是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都存在犹疑和顾虑,都面临着一个选择,往往这种选择会让大学生迟疑、拿不定主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已经获得了全社会的关心,因为这一群体是祖国的未来,但是在他们中,思想上存在问题的不在少数。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奇葩之一,其自身饱含的哲学思想,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修身养性,褪去浮华和稚嫩,变得更加稳重和成熟,此外,茶树自身的精神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会逐渐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过于落后,基本上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形同鸡肋。将茶文化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不仅能够创新教育方式,同时更能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本文旨在揭示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茶文化的概念,就茶文化如何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互动做出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互动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存在普遍的理解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我们不太愿意接受的事实:实际上,我国高校已经对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重视,但问题在于即便采取了措施,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数都表明存在理解问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存在理解问题这一现实我们应当分开来看,才能分析出其中的具体原因:第一,从大学生自身找苗头。大学生毋庸置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方式,但这个理解方式尚未成熟,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难以消化,其次,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没有足够的兴趣,或者说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不认真导致跟不上;第二,从学校和课堂的角度出发,学校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没有考虑到教学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只将自己的关注点投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形成了上述的结果。

  1.2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课堂,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这件事,说实话,言传身教比课堂灌输有用得多,亲身实践比言传身教有用得多,而我们现在的高校采取的是下下策。高校普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课程来对大学生的思想体系进行引导和指正,其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及早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和人生态度。但是这种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方式将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无法读死书。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社会实践在这里可能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很多细小的道理书上说多少遍,对我们来说可能都是过眼云烟,但是一旦自己亲身体验过则会变成永远忘不了的教训和经验。因此,除却理论知识的教授外,高校应该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时用来组织进行社会实践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

  1.3教师过于依赖课本,缺乏课外素材的引证

  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在课堂里进行的,因此,学生能够受到健康思想教育的时间基本集中于课堂,这时候,如果课堂的氛围死气沉沉、没有趣味性,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了。而现实恰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教师过分依赖课本,缺乏课外素材的引征,更不必去谈论趣味性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东西是死的,学生自己粗略的浏览一下就了解了个大概内容,这时候教师如果还过分强调这方面的内容就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教师真正应该做的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和社会上的新鲜事、热点甚至自己身边的小事、趣事结合起来,同时,当然也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事例,但要保证这些案例一定不是满大街的老话题。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茶文化之间的关系

  2.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建设民族的伟大历史重担,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伟大中国梦的美好蓝图能否实现完全依赖当代大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但是由于大学生依然是学生,虽然他们大多数是成年人,但是由于人生阅历的浅短、社会经验的匮乏,导致他们的思想和看法存在幼稚和不成熟的地方,而高校基本上算是学生继续受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够将这些不成熟的、幼稚的想法剔除,那么这些消极的态度就会伴随大学生走出校园甚至伴随终身。而且,正是由于他们思想上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及其容易受到社会腐朽思想的毒害,当今社会面临的诱惑太多,一旦大学生走入歧途,伤害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的损失。因此,在这个关键性的时刻,高校着实有必要进行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2.2茶文化的内涵

  茶在我国已经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它基本上和华夏文明保持高度的一致,换句话来说就是自从有了华夏文明,就已经诞生了茶文化。对于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无论是在历史地位还是现实意义上都举足轻重,其中饱含的文化,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割舍的瑰宝之一。翻阅历史我们发现,中国茶道的创始人,《茶经》的作者,被奉为茶圣的陆羽,将唐以前的茶文化经过毕生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首先,茶的特性温和,想要真正喝一杯茶,是需要花费一点儿功夫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你不够耐心,最后的茶也就不会达到你的期待,因此,要么不喝、要么耐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为了喝上一杯好茶,就会耐下性子来。一旦人们沉下心来,浮躁的情绪就会淡化,要知道,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保持一颗平淡的心是多么的不易而宝贵。这不正是儒家的和谐思想吗?在品茶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培养耐心远比在课堂里满堂灌有效。其次,茶叶在水中慢慢张开,然后将水的颜色进一步改变,这一个过程是相当微妙的,我们大学生在观察这一过程时,看到的不仅是表面的变化,更是整个大自然的变化,这就是道家思想里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本身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因此,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要方式。茶文化中饱含的精神、气节以及茶树自身的环境选择、与恶劣天气对抗对大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激励效果,都是对于精神世界的塑造和稳固。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帮助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让大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无论黄昏拔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和它的根连在一起。而且,当今社会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人们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显得更为珍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更是为了重塑大学生的思想,帮助他们养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三观和思考方式。这两个目的和茶文化的初衷不谋而合,因此,将茶文化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3茶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3.1茶文化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

  茶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最后达到的效果绝对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它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单的饮茶、泡茶以及茶艺中都浓缩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无数前人的人生态度和处世观点,这种茶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已然具有不灭的启发精神。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思想受到严重的撞击,自己的三观也逐渐开始动摇,甚至会被外界的消极文化、负面思想所左右,在新时代下,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显得重要而迫切。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似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继承与发展,甚至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茶文化中饱含的精神和气节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思想,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3.2茶文化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茶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个人修养的提高,个人境界的升华。有句话说,我们不止是我们肉身,我们更是阅历、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的总和。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经历和过往完成了我们。对于茶道的学习会让我们逐渐培养出淡定的个性,让自己在纷乱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迷失了自我。其次,茶文化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还包括思想道德的提升。茶树与恶劣环境斗争的坚忍不拔、茶叶多功能却不炫耀的低调都会逐渐变成大学生的一部分,都会成为他们的品格。

  3.3茶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平心静气,褪去浮躁

  喝茶可能是一件很快的事情,抓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倒热水,一共五秒钟的事情,但是品茶则不是一件易事,它是一门学问,前者是“饮牛饮马”而不是品茶。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心中充满了欲望和利益,浮躁充斥着人心。大学生手机不离手的现象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虽然没有走出校门,但是社会上的坏风气却学得比谁都快。茶文化里讲究的天人合一原则,就是要让人沉下心来去让灵魂得到应有的休息。我们现在都崇尚读书和旅行,因为这二者能够让人看到自己生活中缺少的部分,能够让心灵得到涤荡,品茶亦如此。在所有人追名逐利的时候,你静下心来思考,你会发现事情有很多个角度,放慢脚步有时候走得更远。

  4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

  4.1有助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随着我国大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像洪水一样涌进我们国家,这种进入是没有办法经过筛选的,因此,无论是好的内容还是消极的内容都一并进入。这时候我国的传统文化就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首先,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的变迁和沉淀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财富,古老世界的文明尚且能够流传至今的只剩下华夏文明。其次,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目前来看在世界范围内是受到孤立的。上面两点表明我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要想保证自己的独特性,就一定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否则就会成为历史的尘埃,被忘却。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茶文化的学习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4.2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全面的价值观

  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学生明辨是非黑白,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不应该做什么。这个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很可能会伴随终生。茶文化中蕴含的哲理和精神气节像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伫立在那里,用它的生命在诠释着艰苦朴素、谦虚低调、坚忍不拔等等概念。茶文化里,茶叶不仅能给人带来身心的愉悦,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此外,还具有多重其他功效,如防癌等等,但是它却没有通过妖艳的花朵来炫耀自己的功绩,这一点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奉献少索取,这样的价值观导向比传统的教科书有用得多。

  参考文献

  [1]朱生东,赵蕾,董慧君.黄山市茶文化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20-24.

  [2]景庆虹.论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J].国际新闻界,20xx(12):69-75.

  [3]蒋艳.茶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福建茶叶,20xx(12):227-228.

  [4]安建良,边宇璇.校园茶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福建茶叶,20xx(12):175.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2

  摘要:进入网络时代后,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技术传播方式,推动了整个社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交流范式中。在网络技术支撑下的不同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都具有“精”、“短”、“快”的特点,由此提供了一种平民化、大众化的交流渠道和交互方式,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大众的“发言欲”。高效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体现着高校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反映着高校的内涵,而学校的内涵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信息技术的协助,校园文化是整个学校进行管理的软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校园管理工作,为高校建立更完善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信息技术;建设

  1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高校校园文化本身具有陶冶、规范以及激励等功能。陶冶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从本质上是文化传递的一种活动,但其真正的魅力是对整个文化价值的理解,从而获得对于人生观的全面体验以及人文素养的全面领悟,从而做到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提升高校学生自身的精神和价值观念。规范功能主要是指,高校校园文化中有关制度的制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进而达到高校校风建设工作目标。激励功能则是,高校通过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并吸引众多高校学生参与进来,进而达到校园文化宣传的目的,但是从网络技术方面来说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1.1校园网络建造不完善

  建造校园文化的前提是,硬件设施完善。校园网络可以覆盖整个校园范围。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因为发展起步较晚,时间短。所以校园网络覆盖不是十分完善。一些硬件设备陈旧破损。这种情况下,难以建造校园文化。

  1.2目前高校的网络,缺乏高效的高质量的交互平台

  很多高校缺乏真正的校园交互平台。即便有的也是作用不够完善。要达到符合现代通讯设备要求,符合新一代学生使用习惯的就更是聊聊无几了。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因为建设校园文化,要实现通讯与交互,那么就要通过终端通讯设备来完成。例如手机。这个在高校内,平台与学生的、教师的手机通讯端建立关联的还很少。另外,校园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为了学生所服务的。而现代的改制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他们的生活习惯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被应用的频率。所以这些在建设校园文化中,都是很重要的。是需要考虑的。在没有的前提下,就需要打造这样的交互平台。选取平台产品应该注重通讯端合理、后期维护费用低、平台产品相对成熟的特性。

  2信息化技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用设计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势必会是信息化的先驱者,是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力量,“信息化校园”更是整个信息化时代的重要部分。当前,众多的多媒体、计算机设备进入高校校园中来,国际互联网也向校园人敞开,让信息技术融入到高校校园学生生活的多个方面,让学生不管是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交往互动以及购物出行中都离不开网络,校园人也开始享受信息化带来的数字化生存,并对当下信息化的冲击给出了回应,这一回应更是构成整个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构建校园文化,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校园的智能化管理。物联网具有智能识别与处理的能力,它将云计算与各种智能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传感器获得大量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存储、加工和处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来满足不同用户对象的需求。从建设内容上划分整个系统从逻辑上分为三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和应用层。(1)教室配置管理就是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得关于教室使用状态的所有信息。系统可以分析用户需要得到的教室信息(例如:教室的使用状态、上课情况、上课内容、授课人等),借助PC终端查询所有教室的实时使用情况,以及其他所需信息和服务。同时提供系统接口,通过端口与其他系统(例如:排课系统、考试系统)衔接,为学校后勤管理提供统一平台。(2)信息化标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用以支撑教育资源共享,保证各种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互操作能力。校园文化建设中由于编码对象复杂,单一的一个编码方法无法支持整个校园的运行。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编码标准体系,研究针对不同应用的最为科学的编码方案。(3)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建设共享数据库平台,建设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安全高效、统一共享的数据中心;规范信息从采集、处理、交换到综合利用的全过程,逐渐形成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机制,为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信息利用、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3结束语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成长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屡遭重创的背景下,人类精神文化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文化贫嘴化,价值空洞化以及精神低俗化。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矛盾和问题都影响着高校师生,因此需要高校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当前信息化语境下,也需要做到激浊扬清,丰富现阶段我国高校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高校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娄坤,李星,廖女男.论信息化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的建构[J].西北医学教育,20xx(04):713-714+742.

  [2]孙文杰.论新媒体环境下校园文化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xx(01):135-140.

  [3]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xx.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调查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品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高”,二是“职”,其校园文化自然应既要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又要有职业教育的特性,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对此,笔者于近期对浙江海运职业学院进行了一项校园文化建设调查。此次调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设计了46道问题,共向师生发放480份问卷,回收460份,回收率约为92.8%,期望找准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探索适合高职内涵建设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从此次问卷调查当中得出的数据可见一斑。如问卷对于“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的回答,有近70.54%受调查者选择了“一般”和“不满意”选项(见图1)。

  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调查发现,80%的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概念认识不明确,存在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是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的行为缺少强有力的“引擎”牵引。二是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作为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没有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削弱了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不强调查发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全员共建意识不强,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度不高。有85%的师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宣传部、团委等少数部门的事情。显然,此种想法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

  此外,现实层面上,学校开展的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自身定位关联不大,个性化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从而导致校园文化的地位不高。据问卷结果显示:有高达68.05%的被访问者偶尔甚至不关心校园文化活动(见图2)。

  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教学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忽视人文课程。调查发现,如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每学期的课时缩水至28学时。其次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有75%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有效传递;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缺乏文化衔接,开展人文社科类讲座的次数缺少,校园整体文化氛围不足。

  进一步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一学校别于另一学校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来看,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比如,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对此,职业院校应当给予正确的认识,与时俱进,找准突破口,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建设主题。

  加强校园文化主体意识作为职业院校而言,一是加强全员共建意识,统筹规划,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蓝图之中,加强组织与领导体系建设,健全校园文化统筹、检查、督促和考核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二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三是不断强化人文与职业融合意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继承与发展意识,在继承自身已有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先进做法,结合实际,勇于发展创新。

  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除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应体现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丰富学生的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其学习动力。二是不断创新、创设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提高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学校可予以鼓励、嘉奖,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因子。三是着力建设优良校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优良的校风统领学校各项工作。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学校的精神。四是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立足学校专业优势,把行业文化精神作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习行业文化、企业精神,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同时,学校可开设地域文化特色课程,文化基础课引入地域文化资源,使地域文化内化于校园文化之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社会习俗概况,提升其文化修养和人文品质,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优质课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强与企业文化对接。高职院校与社会各行业、企业的关系恰似鱼和水的关系,其校园文化也应当与当前先进企业文化进行对接。例如,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还可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学生顶岗实习等产学合作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紧紧依靠校企合作优势,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入对接。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例如,举办企业文化成果展览、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企业文化讲座、学校与企业文化技能比赛等。另一方面,要主动走进企业,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丰富自身文化建设内容。例如,师生可以利用到企业实习、实训等机会,充分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借助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优秀企业文化实现自我教育,以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和树立职业意识,以此来拓宽校园文化的建设视野。

  此外,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力抓创业文化。学校要对有志于创业的人员加强相关技能和知识培训,除提供场地和资金便利外,还应邀请企业人员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作指导,甚至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创业指导相关协定,以便学生更好创业,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要经历一个长期逐步定型、完善和深化的过程,需要不断沉淀、积累和提炼。作为高职院校而言,只有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智慧,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才能牢固树立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4

  一、研究的背景

  1.教育改革背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因此,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我国的职业教育文化背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引入,境外教育资本的涌入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进,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特别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创造了更有利的运行和发展环境。

  3.学校发展背景。我校是地处西部地区的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国家级千所中职示范校之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能取得了如此大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研究的目标

  1.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育人模式。

  2.探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3.基本摸清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一般规律和遵循的原则。

  4.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三、研究的内容

  1.分析校园文化与学生素质提高的关系并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育人模式。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学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探索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策略。以校风学风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近些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校风和“厚德、重技、励志、尚美”的学风,扎实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环境建设为载体,营造学校环境文化。学校迁址职教园区如今,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绿树成荫,草坪如毯。楼廊布置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句示语,教学楼道与行政楼等都添置了宣传版、展示牌,有专门的版块用来展示学生的书画作品和获奖征文,由此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更具教育示范作用。教室内每班都设有文化园地、专业园地展示区等,专业园地与文化园地布置各具特色,班班有绿化包干区。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包头机电工业职业学校学生管理手册》。制度体现了三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平时加强学习,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感,有利于形成正义向上的校风。以技能训练为载体,展示职校特色文化。职业学校教育有它自身的特性,对所培养的学生文化成绩没有普高那么严,但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能力的要求却很高。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安排每班每学期到实训工厂实训几个星期,练习基础技能操作,并将所有操作能力的考核也列入考试之中,期间还组织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技能竞赛,展示我校的风采,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会具有较高的技能操作水平,从而达到了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提高学生“手勤”、“技高”素质的目的。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我们根据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我校学生实际,20xx年6月,我们开始进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为此我们定期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同时我们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论文。我们认为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会形成共识,从而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3.基本摸清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一般规律和遵循的原则。通过对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我们希望能摸索出学校校园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般规律:如:善良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不做坏事,帮助弱小同学等;语言方面的不说脏话、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语言表达准确等;思维提高方面的思维敏锐、头脑灵活、办事点子多、学习成绩好等;勤劳方面的热爱劳动、办事效率高、乐于帮助人等;体育锻炼与身体素质方面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有较强的竞技体育水平等;专业技能方面的操作技能提高、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加强等;思想品德方面的忠于国家、忠于自己的事业、对朋友忠诚、有诚信等。

  4.构建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对此课题的一年研究,基本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可供操作评估的校园文化的教育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两个方面的评价: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内评价指根据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来评价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评价人员的不同又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来校人员评价。从评价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校外评价指根据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进行的评价,从参与评价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社区评价、企业评价、单位评价等等。从评价的时间不同又可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能比较客观地获得校园文化建设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作用,进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某些做法,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四、研究的成果

  1.潜移默化,教会学生与人为善。通过晨读《弟子规》、主题班会、辩论赛和演讲等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崇尚利国利民利他人的思想、多做利人又利已的事、不做损人利已甚至损人不利已的事情。几年研究下来,同学间的互助多了,矛盾少了;孝敬父母的多了,乱花钱的少了;尊敬老师的多了,顶撞老师的少了;遇事冷静的多了,冲动的少了;宽容心多了,嫉妒心少了。

  2.长期训练,教会学生语言美。语言美的同时,要让语言更具有大众化、通俗化、易接受的特点。每学期开学我们就在学生中推广文明礼貌用语,提倡学生在校见到老师要问好,回家见到长辈要招呼,与同学交谈,语言要谦逊、文雅;与亲人交谈,语言要真诚;与师长交谈,语言要彬彬有礼。每年开学初还召开“让脏话远离我们”的主题班会活动。现在在我们学校见到老师、长辈问好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走在校园里几乎听不到脏话,取而代之的是“谢谢”、“对不起”“、您好”。从我校毕业的很多学生由于善于与人交往,语言表达得体,具有亲和力,能和领导、同事打成一片而在单位得到重用。

  3.率先垂范,教会学生手勤。就是要求学生勤奋、勤劳、手脚勤快,会合理安排时间,愿意去干活做事,并且能把事情做得很好。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并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不断地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这些目标既是他们前进的方向,也是他们勤劳的动力。一开始,学生们可能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得不勤劳,久而久之,勤劳就成了他们的习惯,成了他们的重要品格。

  4.训练思维,教会学生动脑。主要是指机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触类旁通。这些都是以踏实的态度为基础,要求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职业高中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普高学生而言有一定的欠缺,突出表现在理解能力不强,反应运算能力弱,思维不活跃。针对这些现实情况,我们在学生中推广一些趣味数学和创新设计,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训练他们的思维。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15

  摘要:高校体育社团以其特有的广泛参与性、思想活跃性、内容丰富性受到大学生们的强烈追捧,成为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充实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当前在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结构内容、适应时代文化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问题。本文从高校体育社团如何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着手,阐述当前高校体育社团的现实状况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希望对相关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研究

  高校体育社团由来已久,它是高校学生在学校的监督下所成立的自发的、松散的群体性组织。由一群高年级的、有着共同爱好的在校生组建起来。作为高校课外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形式,高校体育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其能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与他人、社会沟通的能力。

  1高校体育社团的特点

  1.1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作为一个以共同、相似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关注点而凝聚起来的体育社团组织,由于该组织的成立更多的是自发成立的,所以一般相比其他组织,成员的关系都比较和谐与融洽,这恰恰给了很多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平时课业压力较大,很难有机会与同龄人进行交流沟通,高校体育社团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其实对自己个人素质与综合素质提升帮助较多的除了学校的老师、家里的父母,恐怕就是身边的同学朋友,而高校体育社团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拢到一起,其不仅提供学生间互相交流的平台,而且对大学生丰富知识面、扩展视野、增加生活经验、提升团体意识及大局观都大有裨益。

  1.2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以及道德素质

  高校体育社团能够使大学生在课余活动中,不断提高对于体育基本知识以及技能的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在团体中,由于有同伴间的相互鼓励,没有课堂中教与学相对压抑的氛围,大学生能够自主、愉快地与同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不断克服自身心理的胆怯、不自信等不良情绪的影响,最终达到获取成功的喜悦。而且在进行社团活动时,大学生通常会展现出年轻人特有的活力,而且在进行活动时,大家也会以一名合格大学生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能够提高自身严于律己的道德品质。

  1.3高校体育社团活动能够促进校园文化

  高校体育社团活动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大学生通过进行社团活动,提升自信、提升集体主义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大学生完善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自足与社会的有用人才非常重要。经常举办以社团为首的体育活动,如各类小型比赛、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体育知识竞赛、体育资料展览等,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另一方面也能够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使校园文化欣欣向荣。

  2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一些高校大学生自发地组建了“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等。在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高校中注册登记的高校体育社团数量呈现爆发性增加,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等各类团体不胜枚举。许多高校体育社团通常都是由各自学校传统优势项目而产生的,基本上所有的体育社团在成立之初,都是倡导以“交友、交流、健体、健康”等为口号,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发展起来的,目前已经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参与进来,在高校中许多社团的影响力以及号召力也比较大。在目前的高校社团管理方面,许多高校社团都是依托于共青团委为核心来开展的,基本上都采用了小团委下设学生社团联合会来管理社团,这就使得每个社团在管理上都是“双重”管理,既由校团委统一审批登记,又由各社团所下属的院系间接管理。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相关部门没有支持,缺乏管理引导

  许多高校团委下设“社团联合会”,由于学校社团较多,事务也多,在实际管理中,学校只是进行例行的登记管理,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统一的管理,所挂靠的院系也基本只是象征性地派老师来监管,对社团的管理精力有限,无法积极引导社团健康发展。

  3.2在管理上目标性过强

  作为学校在对待社团的管理上过于政绩化,对于团委来说,管理社团,要求举办何种活动时,才会统一组织进行,在平时的日常管理运行时则缺少必要的关心与帮助。许多社团中一年中除了学校需要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以外,剩下的最大一项群体活动就可能是开学初的纳新活动了,这样显然和建立社团时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3.3校区间发展不均衡

  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屡创新高,许多高校都有许多分校区,但由于地域跨度较大,使得许多体育社团活动较难统一开展,许多新校区的社团负责人需要面临设施缺乏、教师无法及时指导的困境,导致许多新校区的社团只有其名,却没有真实的内容。

  3.4经费短缺、缺少专业教师指导

  基本上高校体育社团的活动经费都来自于收取会员会费、学校划拨以及社会赞助等。但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同,学校用于社团活动的经费不足,很少有社会上的企业来进行赞助,就造成了体育社团经费严重不足。在教师指导方面,基于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基本教学工作量,这就导致许多教师无心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导致了体育社团发展的举步维艰。

  4促进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若干建议

  4.1相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引导

  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部门要对体育社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与认识,使其明确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高校各管理部门有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不光是一种风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开展良好的今天,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4.2高校管理部门应继续提高场地设施投入

  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是离不开物质支持的。一个良好的体育场地设施、健全的运动器械,能够营造出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处校园便感受到浓郁的健身气氛,增强其健身热情。因此高校应继续增加对体育经费的投入,从基础设施上提高高校体育运动的质量与层次,以满足学生基本的锻炼需要。另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运动设施、场馆的使用效率,增加开放的时间,提高场地场馆的使用效率。在指导教师方面,高校需结合学校自身情况为高校体育社团配置相应的指导教师,并健全相关保证机制,将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给予一定经济回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指导教师应有的作用。

  4.3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各部门应鼓励学生积极成立各类项目的体育社团,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积极引导社团与社会进行交流,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其次,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提升凝聚力。另外,每个高校都有校运动队,可增加校运动队与体育社团的交流合作,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加强学生参与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陆军.浅议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28(1):102-106.

  [2]宋洪涛.论当代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xx(5):126-129.

  [3]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xx(6):81,168.

【校园文化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刍议论文12-28

独立学院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措施论文12-13

新课改下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探究阶段论文12-10

校园文化建设音乐01-04

校园文化建设的对联01-01

校园文化建设口号05-13

校园文化建设名言05-21

建设和谐校园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08-20

高中音乐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论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