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论文

时间:2023-01-13 13:07: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初中德育论文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德育论文15篇

初中德育论文1

  xx说:“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在改变中学德育状况,实现中学德育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也一致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不然,21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在我国现阶段,加强恩德教育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但在作为道德教育与品格养成主阵地的学校,却普遍存在着德育低效的状况。

  中学德育状况的“三化”问题:

  一·德育目标理想化

  在德育目标的认识上,不从实际出发,习惯性的把中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的境界中,脱离了学生的道德实际认知水平,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它。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德育内容的大而宽。德育目标贵在切实可行,贵在与生命主体的和谐通融。华而不实,大而宽的德育目标,必然在实践中失去信度和效度,进而造成德育实践的'空耗,最终影响德育的实效性。

  二.育人方法简单化

  长期以来,我们的育人方法过于简单陈旧,缺乏新意,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德育,要借助于与德育内容和德育目标相关的情境,依赖于受教育者对真善美的真实体验,靠特定情境中的受教育者的反省,自责,自律等深层次的精神搏击过程,才能形成他的道德理念,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环境影响的消极化

  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大误区,就是试图将学校变成道德上的“世外桃源”。而德育系统是一个与外部社会相互影响的而又具有性对稳定性的运行系统。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他们的活动交往,接受的信息和受到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在校内受到教师,同学,集体的影响:在校外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不一致,甚至相互抵消,德育的实效性讲大大折扣,得不偿失。

  中学德育现状的应对措施。

  针对中学德育的现状,中学德育工作的应对措施是:

  1 德育目标要不高不空,具有可操纵性

  德育目标“应该是生命内在的要求,而不应该是游离生命以外的什么东西。”美国道 德品质教育的目标就具体而实在,他们把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标建立在“六大支柱”上。即是:

  (1) 信赖——诚实,不欺骗,不偷窃,坚持真理,效忠国家和家庭。

  (2) 敬重——尊重别人,宽容差异,举止礼貌,用语文明,用和平方式处理愤

  怒和争执。

  (3) 责任——干好本职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

  (4) 公平——坦率办事,不存偏见,不推委过失,倾听他人意见。

  (5) 关怀——善良,热情,宽恕,助人。

  (6) 公德——合作,参与,睦邻,遵纪守法,敬重师长,保护环境。

  这些品质教育的目标就不空不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值得我们借鉴。

  2 改变观念,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扬弃传统的育人模式

  中学德育的主体是学生,是鲜活的中学生的个体生命。由于我们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鲜活生命的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个体生命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对精神的独特追求,从而导致了简单生硬的教条主义灌输。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冲破传统的育人方式,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在德育工作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意识,把学生看作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与规范,使主体根据自我实践传递信息,及时调节主体自我与非我的影响因素,使自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指向有意义的德育目标,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3 重视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网络

  首先,要大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二十一世纪信息交流的渠道多种多样,社会开放,我们不应该还把学生关在“世外桃源”中来进行呵护,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思考现实问题,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只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生活中去接受教育,才能使其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该做,那些不该做。深切体验后所受的教育,远胜于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初中德育论文2

  1、班主任如何帮助初中生在日常中渗透德育教育探析

  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3、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浅析

  4、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探究

  5、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6、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探索

  7、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记

  8、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层次推进探实

  9、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见

  10、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几点体会

  11、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12、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3、初中班主任德育功能的理论与应用

  14、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15、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6、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

  17、初中班主任德育课实效性探索

  18、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艺术

  19、初中班主任兼思想品德教学的德育特色

  20、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1、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22、初中班主任如何实践班级德育建设

  23、初中班主任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24、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与创新

  25、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26、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具体讨论

  27、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研究

  28、关于做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析

  29、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

  30、解析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31、论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策略

  32、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33、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34、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

  35、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

  36、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37、浅析初中非班主任教师德育职能弱化现象

  38、如何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成长--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

  39、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0、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41、试论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42、试论如何实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43、试谈隐性德育思想在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44、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45、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措施

  46、谈初中班主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

  47、探究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48、探究分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49、探讨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50、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策

  51、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质量的对策研究

  52、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53、提升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力的对策

  54、乡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与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之思考

  55、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56、言传身教身教为先--试论初中班主任日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57、英语班主任在初中英语德育中的渗透原则和途径探讨

  58、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探析

  59、走在思想前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关思考

  60、尊重学生个性--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61、在中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渗透隐性德育思想的启示

  62、向善教育视角下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

  63、浅谈中学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的作用与策略

  64、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

  65、浅谈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教育

  66、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

  67、感化与坚持--浅谈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68、从教条式德育到逻辑式德育的转型--论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瓶颈与突破

初中德育论文3

  初中德育管理方法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生品德与知识共同提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抓好德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初中德育工作实际出发,浅述了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开展德育工作的各项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校 德育管理 有效方法

  一 初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20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会议上,与会教育专家一致认为,必须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来开展。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同时,学校教育一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初中学生仍片面注重升学率、优秀率等,以此来衡量自己的学习。很多家长和学生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还抱着“唯升学独成才”的观念,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这些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技术、文化内涵,也包括道德修养,它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快速成长和逐渐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惜,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培育、收获。”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关心学生,不断渗透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初中德育管理的有效方法

  1。召开特定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品德标准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德育工作的常态化,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平时的工作当中。每月都应定时召开主题班会,最好每月安排两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以这个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例如,班主任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上较为关注的“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开展主题班会,针对同学之间如何正确的相处进行引导,教育学生要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正确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小矛盾,要宽容对待他人,积极主动地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如,给其他同学主动的讲解不懂的难题。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如果在平时时刻注意,一定可以在班级内形成互帮互爱的良好风气,把班集体建设得更好。

  在召开主题班会时,除了要对学生讲授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行为标准外,还要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平时遇到的道德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初中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心理还很不成熟,容易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私下写信,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在班上集中解答,召开针对性的班会,帮助学生解惑。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及时纠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制定有效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后,还需要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借助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全面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一言一行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想制定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召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真正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第二,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真正实现现代化班级管理模式,即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班干部为班级管理纽带,实现学生之间的监督和管理,促使学生在班级中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不断地完善自己。第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有规可循。如保护公物公约、仪表规范制度、在校纪律等,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平时应该遵守什么。同时,教师还应安排班干部对全体学生进行检查,做到日检查、周小结。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表现不好的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德育管理模式。

  诚实守信是检验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完美人格的体现。为了督促学生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制度中写入诚信管理内容,为班里每一名学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记录学生的日常行为。如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早退、考试作弊以及不认真参加集体劳动等不诚实守信的行为,记入学生的个人档案;对于拾金不昧和主动承认自己错误都可以算为诚实守信行为,也要记入个人档案。如果学生在一年之内,档案中出现两次以上不良记录,取消一切荣誉的评选资格,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对于不良记录较多的同学,要重点进行教育。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都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初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在批评教育时要注意方法。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渗透道德教育

  现在的初中生思想十分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德育教育如果只是简单依靠教师的讲授,很难取得成效。德育工作必须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依托实践活动,融入道德教育,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对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感,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追求真、善、美,在实际行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组织的实践活动,可以让以往的口号式的教学变为动态的话题,这样更便于学生的理解,也能实现学生自我参与和自我教育。

  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之前,老师要提前做好筹划。实践活动必须立足现实生活,符合时代要求,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选择的主题应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否则就会极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活动也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在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去社区和街道,帮助广大群众;组织学生收集自己不用的旧书和旧衣服,每天节约一元钱,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学生。这些实践活动,都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总之,在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积极探索,正确把握道德教育工作的本质和方向,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人为本,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德育工作融入日常教育中,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丽。论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渗透[J]。学周刊,20xx(29)

  [2]龚运华。加强德育工作机制建设有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对基础教育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0)

  [3]林惠雁。从初中生的问题行为谈德育的培养――以深圳市龙岗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0)

初中德育论文4

  一、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从以下这两个方面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要明确现在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知道现代的素质教育要以提升民族的教育作为宗旨。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不能只注重优秀的学生,不管那些所谓的差生,这样是不行的,必须要考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之下,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2)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改变,否则根本难以适应现代的教学发展步伐。

  (3)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目标”为了推进素质的教育,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方法、评价、管理,目前,以下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放松双基。第二、课程与课时目标的混淆。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的是过程与结果,即实好了三维目标的实现。为了把握好这个“度”,从教学目标的落实开始实施。从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应用的意义,以及其必要性和价值。在课前需要预习,而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就能理解其意义,以及能正确地读写。在结合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采取分层教学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在分之前,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工作,不要让学生心理有任何的负担,觉得自己比别的学生学习差的思想产生,并不是要将他们进行等级的划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措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自己的潜力,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整体提高班级的分数。

  (二)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进行考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将学生按照下、中、上三个层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A层表示的是在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但是对有发散思维的题目不了解。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三)在布置作业方面要层次化

  教师在教学完一个章节或者一个概念后,要针对这些概念性质的知识进行相关题目的练习,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所以,在上完一节数学课后,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不能一刀切,如对于A组学生,要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比如课后练习题。对于B层的学生,则要以基础性为主,同时还要留几道有提高性质的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一些优点难度的综合性试题。(四)在课外辅导方面也要做到层次化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针对学习由困难的学生进行课后补习,补习的时间主要是课间或者是课外活动的时间,对于A层学生进行基础补课,对于学习优秀的C层学生来说,要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试题,让他们多接触一些有思考程度的试题,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采用多元化评价;

  学生一般对于计算机这门课,还是非常感兴趣的,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自己的思维,在课堂中,由于一节课只有45分钟的时间,学生在练习完基本操作后,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去做其他的,所以,教师要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好的小视频、小动画等,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上完信息技术课后,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这种评价是多元化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改变教学的方式而已。

  在评价中,多给予学生肯定,少点批评,激励学生主动研究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他们的坚强、进取精神,从一点小的进步,获取更多的能力。以上都说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教学,我们要采取的评价方法必须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

  四、信息技术教学课要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上信息技术课,都要在机房进行上课,所以,在操作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如果都问教师的话,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所以,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这种方法的使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那些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学生,利用展示台进行展示,给予他们的成绩的一种肯定,对学生进行安排优秀的学生旁边安排2个计算机技术比较差的学生,让优秀生辅导差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师方式的采用大大减少了教师的课堂辅导,使得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容易的进行解决。

  同时这样做,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使得教学目标很容易就达到了。综上所述,我国的教育机构已经将信息技术这门课引入了中学的必修课,这对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素质,这是一项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的一个正确措施。教师要不断对这门课程进行研究,勇于创新,不断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做出更多地贡献。

初中德育论文5

  一、德高为范,树立教师道德标杆

  首先,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老师,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其次,政治老师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集体……做一个合格公民;最后,政治老师要关爱学生,以生为本,给学生以子女般的关爱和呵护,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深入挖掘教材,渗透道德教育

  初中政治是一门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目标就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并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子,不失时机地促成德育熏陶,将德育渗透于无形之中。如在教学“祖国养育了世代儿女”这一部分的内容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与拓展,从政治上分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民主,从经济上分析了国家的富饶和强大,从文化上分析了祖国的悠久与灿烂……在讲“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用历史和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明白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教育学生永远将祖国的利益摆在首位。于是学生便在这样的气氛中,牢固地掌握了知识点及相关的资料,锻炼了思考判断能力,同时对祖国的感情也得到了确认和升华。教材是基本的教育资源,政治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初中政治教材中那些具有较强道德教育的素材和例子,为初中德育扩充有效资源。

  三、拓展第二课堂,注重德育实践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课堂45分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其课外时间,充分鼓励学生开展德育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得到道德的体验和内化。因而,笔者认为可以大力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接受教育、熏陶情感、内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这种德育实践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的感触更加深刻,知识的内化和形成也更加直接,德育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道德教育要更加有效。同时,在合作探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彼此合作、一起分享、相互学习,团结协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也得到了强化,有利于德育的有效进行。

  总之,初中政治课堂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政治教师应该树立起“大德育”观,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典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同时在广阔的第二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德育之花开满政治课堂!

初中德育论文6

  1、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

  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四天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他们入校后的第一次运动会,我和同学们一起写标语、做小旗,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虽然嗓子哑了、晒脱皮了,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2、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月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3、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小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4、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尽快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有三条:自信、专注、条件。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开学初,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

  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的,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讲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老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经常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请任课老师进行各科学习的具体指导,包括听课习惯、作业要求、学法指导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初中德育论文7

  论文关键词:德育课 人格 教育

  论文摘要: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人格就是细微的、隐形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从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内外结合,进行人格教育;坚持日常化教育,形成个人习惯;加强学生友好与和谐人际习惯的养成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将会非常有利于中职学生的优秀人格的养成。

  在党的报告中,提出了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培养出大量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青年一代。学校德育课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这一重担。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必须对他们进行人格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道德教育就如无根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人下去。”可以说人格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的养成教育是外化与内化的统一,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使知、情、意、行诸要素有机地形成合力,就能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人格,使学生素质逐步得到优化和提高。

  在传统的德育课上,有的教师仅仅把力气花在正面显性的教育上,花在外部灌输上,很少从人格和心理角度来深化品德教育,使品德教育变成了机械的说教,失去了品德教育的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必须转变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把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紧紧结合在一起,从而发挥品德教育的应有优势和效益。笔者认为,在德育课的人格培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所独有的青春气息一方面给他们带来了活泼向上的激情,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有不少青年在这一时期表现出逆反倾向。”现今有部分学生喜欢扮“酷”、搞怪、做出一些吸引眼球的举动以赢得别人的羡慕与追捧;更有甚者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吸烟、酗酒、拉帮结伙儿来显示自己的“义气”。这就要求我们的德育老师在人格教育中应以学生为本,多一些宽容和温暖,少一些简单和粗暴。

  譬如:我校从20xx年开始,就对学生在纪律、卫生、学习仪容仪表等各方面实行德育量化考核,并把考核的结果与评优、评先和就业结合起来。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量的考核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扣分的多加分的少,管理者只管扣分不重视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和说服教育。这一措施的实行,不仅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反而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

  正如肖川先生所说:“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显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与独特性的彰显”。教育是一门艺术,其目的是春风化雨般地使每一位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应该说这种“量化考核”教育是强制教育,强制教育是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的,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以理服人的心理,中国有句老话叫“压而不服”。

  二、内外结合,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

  避免武断或一刀切式的作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自觉性过程是个体内化的过程,而外部灌输是社会教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社会个体的人格要素和思想政治内在化,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

  譬如,在今天的校园里,学生随口说脏活的现象屡见不鲜,消除这种不文明现象并不是一件唾手可得的`事情,它需要我们的德育老师具备高超的艺术技巧才能妥善地处理好。有的老师悄悄将学生经常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录下来,在德育课上进行播放,希望通过脏话曝光触动学生反思不文明的行为。但是,这并没有起到一药治百病的效果。

  笔者认为,不同的情况应该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于恶意漫骂的、故意说脏话的、偶尔说脏话的和习惯说脏话的不同情况,应该区别对待,不应采取统一暴光的一刀切方式来处理。对于德育教师和学校而言,重要的是营造文明的课堂和校园环境,营造人人文明交流语言的环境,同时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从文明礼仪的角度教会学生企确的交往方式,真正教会他们学说文明话,学做文明人。

  我国传统教育就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

  三、坚持日常化教育,把人格教育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

  作为德育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教育,使得培养的学生不仅有学问,还要人格健全,做人做事的能力强,以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在学生人格养成的教育中更应该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培育学生的优良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譬如,要培养爱国思想,首先就要从爱家庭,爱父母、爱家乡,爱集体、爱学校做起;要培养感恩之心,首先就要从给父母洗一次脚,倒一杯水开始做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出大批合格人才。

  四、加强学生和谐人际习惯的养成。

  和谐的人际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等。另一种是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等。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更多地喜欢具有温和、谅解、恭敬、谦虚、礼让等性格的人,而不太欢迎象斗牛一样的好斗者。在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当把养成学生的和谐习性作为人格培养的首要目标,尽量消除学生的对一抗习性。即使在成人的人格养成中,对抗也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就会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争斗就不可避免,建设和谐社会就成了一句空话。要培养学生的和谐习性,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极端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自我中心主义,努力达到做纯粹、高尚、奉献的人的境界。

  人格教育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是将特定的目标内容渗透到德、智、体、美、劳诸类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融合性教育。实际上,学校各门学科、各项活动的教育都包含有人格教育的成分。作为一个德育教师,我们只要善于把政治教育和其他学科及学校的各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时注重强化人格培养要素,就能够增强教育活动的人格塑造力。

初中德育论文8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

  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

  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

  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xx(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xx(04)。

初中德育论文9

  199x年8月,我离开了大学校园,进入了初中校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9x年9月,我开始担任班主任职务。我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份工作,正因班主任是桥,是园丁,是雕塑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是蜡烛,是春蚕,不求索取,只讲奉献。班主任是扁担,一头担着国家、社会的期望,一头担着家长、学生的心愿。班主任是天空,是大梅,胸怀坦荡,包容万千。因此,我常对自己说:"我是一块石,一块砖,要在学生心中把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修建。"十几年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塑造一颗颗完美的心灵而辛勤耕耘。

  从我参加教育工作的第一天起,学生的影子,学生的表现,学生的一切都牵动着我的心。刘志伟有了困难,我鼎力相助;杨晓飞有了疾病,我去问医求药;憨厚的"大老实"李明可别让他吃亏呀;爱耍小性的“娇娇女"郑侃侃是不是又需要开导指点了;脸皮儿薄的"含羞草"顾海秋是否有了思想负担;屡教不改的"捣蛋鬼"孔庆宇需要诲人不倦。

  为了改变学困生成绩不理想的状况,我多次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刻和午后放学时刻为他们义务补习功课,所补课时无法计算。同时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为学困生带给展示自我的机会。当他们回答对一个问题时,就会得到我和同学们的一阵鼓励的掌声。从笑容中能够看出孩子们获得了一种成功感。学困生的家长十分感激我,给学校党支部写来了多封表扬信,其中一封信中充满激情地写道:“胀老师师德高尚,奉献敬业,我们的孩子能在张老师的教育下学习成长是一种幸福,我们感到一百个放心。"

  我所带班级共有学雷锋服务点23个:有敬老院,有烈士的母亲,有孤寡老人,有离退休教师,有部队。学生们定期去那里慰问服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仅199x。199x两年共收到表扬信43封,做好事87件,我的学生孙萌夕拾到现金1100元主动交还失主,被全校师生传为佳话。我所带班级的团支部书记张哲同学从电视中看到山村小朋友纪伟因翻车造成内脏严重

  损伤,每一天要支付几百元药费,当医大二院的医生和纪伟的父母向社会发出求救时,张哲主动和几名同学把平时节省下来的731元钱捐给了素不相识的纪伟。他们还在信封上写下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完美的人间",这是所有善良人的心愿。当纪伟的母亲用跪拜的形式向同学们致谢时,在场的同学们都落了泪,这件事对他们的感触实在太深了,以致连续几天他们都在议论这个话题。他们感到自己在助人为乐活动中净化了自己的灵魂。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经常对班千部进行考查,然后启用有正义感、潜质强、进步明显、成绩突出的学生担任班级干部,并透过召开班会、联欢会,利用早、午检工作总结等机会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潜质,工作潜质和组织潜质。一旦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偏差,不是求全责备而是主动承担职责,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有一次,在学校篮球比赛中我所带的班级失败了,有的同学埋怨班长王莹抽了四号签,有的同学责备体委曲波水平不高,两位千部在同学们的起哄下,难过得流下了眼泪。我应对此情此景,站起来说:“俄十分明白大家,我的情绪和大家是一样的`,但我们的干部的确花了很多时刻和精力,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这个班主任缺少体育细胞......"我诚恳的自我批评使得同学们的起哄声立刻安静下来,当同学们了解到王莹和曲波自费请校外体育教师来指导后,大家都很感动,接下来的拔河比赛,我所带的班级以全胜战绩获得了全校冠军,班干部的威信得到了维护,从此他们的工作更用心、主动和有创造性。

  组织培养班群众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在班群众建设中实行学生的民主、自主管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创造性管理活动。199x年,我在班级中采取了"值日班长制"的教育形式。具体的做法是: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按座位顺序或学号顺序,每一天安排几人担任当天的“值日班长",负责检查当天各小组到校学习状况,督促做好"两操",检查卫生,处理偶发事件,记载好人好事等。到周末,在我的指导下,分析总结各个小组状况,指出倾向性问题,提出班群众发奋方向,评寻礼貌小组",从而到达学生的自主管理,培养良好班群众的目的。班级在短时刻内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多年的学子与教育生涯使我深切休会到丰富的育人形式是培养优才生的重要途径。班会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班会的题目要具备必须的教育好处,还要适应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处的时期。我认为,初一入学时,题目可定为"请你认识我",在班会上由每位学生进行自我说,包括学生的姓名、爱好、特长等等,使班主任了解学生,也使学生了解班主任,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还能够适时召开题目为“理想与实现理想"、“某班,我爱你"、"毕业相聚某一天"等主题班会,为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学生群众荣誉感。

初中德育论文10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物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一旦形成,就非常难于改变。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对于人是一种巨大的潜在动力。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少年儿童正是人生形成自我意象的时期,教师要注意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一个优秀的教师口中,应无泄气的语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只要跟老师接触,心理总是愉快的,总能从教师那里获得具体指导和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是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的短文,目的在于引起更多的教师对这一课题的重视和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四有”新人。

初中德育论文11

  [摘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 政治 思想品德 教育 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小学校作为最主要的教育阵地应充分挖掘学校德育教育的渠道,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 发展 的 现代 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小学 德育教育 教育途径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同志也曾经指出:“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必须重视青少年的德育 工作,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一点放松不得”。“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现在,我就中小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谈几点 体会。

  一、创设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努力使学校墙壁也说话。”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确实,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 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志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美好品质,养成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如:我校在院内建立专门的德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使操场四周的围墙变成绘有各类启思益智壁画的 文化墙,在醒目的位置修建庄严的升旗台,在显眼地方写上校训、校风,让广大师生在犀行校训、校风的 实践中逐渐培养起爱校、爱集体的责任感;楼道内精心设计了《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等各类图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内张贴学生《守则》、《规范》、名人画像、格言、标语班训和庄严的国旗,以名人事迹激励学生,以名人格言引导学生,以标语班训要求学生……这样,通过环境建设,让校园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说话,让校园中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二、施教主体表率育人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没有皂权的独断专行,却有皇权一样的让人顶礼膜拜”。学生由于年纪小,见识少,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身的体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因此,学校必须特别重视德育工作主力军——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和表率作用。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同时,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要迟到,自己就要早到;要求学生升旗时严肃认真,自己也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明理诚信,自己就要“说话算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平时就要礼貌待人……这样,教师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好头,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对抽象的规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让学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不仅增强了教师德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实效性,而且让学生在教师表率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三、学科教学渗透育人

  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因此,要通过各科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 科学 知识的同时,感悟先进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找准文化知识和德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德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效。

  如教学思想品德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时,可让学生分别模拟盲人过马路、瘸子挑担、哑巴求救……使他们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产生同情残疾人的良好愿望,并养成自觉帮助残疾人的良好行为。由于思品课德育因素丰富,且一事一理,因此我们可以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激励学生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其具体行动。

  德育与智育高度结合的学科应属语文,对优美的祖国 语言文字的感悟便是一种很好的德育教育,更能促使学生产生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另外,篇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草原之歌》《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可用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周的睡衣》《一件棉衣》《一夜的工作》教育学生要有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的战友邱少云》《黄继光》感受民族英雄的可敬形象;《桂林山水》《林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感受资本主义的冷酷与不平等,体会我们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志向,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再如数学课中,在引导学生认识“圆”时,可让学生知道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出来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另外,我们可利用 体育 课培养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渗透集体主义 教育 ;利用《 社会》渗透爱国爱乡教育;利用《 自然 》《科技》渗透爱自然、爱 科学 教育……

  这样,把 政治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 文化知识和健体的同时,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还要主动自觉研究所任学科的.德育 规律 , 总结 出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并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文道结合。

  四、开展活动,行为育人

  课外教育活动由于范围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符合学生特点,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能发挥特有的作用。“各种法定 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 历史 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为此,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可抓住欢度国庆的有利契机,在国庆前夕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 组织《迎国庆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观看“百部优秀爱国影片”,用革命先烈为新 中国 英勇献身的实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九月“推普宣传周”组织上街宣传、校内比赛等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 语言文字;利用周会课和各种集会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在平时狠抓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养成守公德、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还可经常组织演讲会、故事会,开展体育、书画、征文等比赛活动。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 旅游 、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 现代 化建设成就教育未成年人。

  这样,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所受到的感染和陶冶,所受到的激发和磨炼远远超过教学,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学校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课外活动教育,做到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让课外教育活动真正发挥其德育作用。

  五、构建社会德育网络共同育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避免“5+2=0”的现象发生。

  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旨在提高家教水平和 管理能力。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们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德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管理子女,教育好后代。

  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除了强化校内教育功能(诸如加强少先队 工作、主题班队活动、优化思品课教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等)外,建立校外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受教育者直接感知社会的伟大,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这支活动在希望田野上的校外辅导员队伍,平时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德育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形势 发展 ,学校更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和不断改进德育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初中德育论文12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德育 教育 随机教育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通过联系实际,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跨过了应试教育的槛,向新课程标准下的素质教育进发。体育也同样加强了社会、生理、心理等素质教育,注重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于体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且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他们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风尚,特别是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具体,触手可及,学生联系实际,易于接受,从而防止了简单说教的现象。对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从师生现实情况做好准备

  1。学生心理条件的准备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认识方面有如下表现:感知觉活动的精确性、概括性有了明显的发展,他们已能较为全面深刻地观察事物并剖析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情感与意志的发展上,他们情感日渐丰富,容易感染和接受影响,其社会情操初步形成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友谊等,另外好奇心很强。教师是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情感意志加以培养和锻炼,并对于各方面的缺憾加以纠正调节。

  2。教师教材、教法等的准备

  (1)备课。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备课前应充分钻研教材,注明在哪样活动中具体表现,并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切实把育人的目标落实到每节教学中。

  (2)课堂常规。每节体育课都有一定制度化了的教学常规。例如,课前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在教师面前的表现欲和荣誉感,让学生取送器材,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的好品质,而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教学过程。根据教案中教材教法的安排和要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道德意志品质的培养,例如,小组长带队,整队、分组练习,同学们积极响应,如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的精神。又如在支撑跳跃着已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教学内容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对其动作加以肯定,从而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

  (4)基础知识课。在基础知识教学时,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学习、而锻炼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责任感。如在教授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时,阐明体育与军事的关系,加强国防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强身作用防御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白,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保卫祖国,才能甩掉“东亚病夫”帽子。又如通过“乒乓外交”“五连冠”“亚洲飞人刘翔”等体坛佳话,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积极的为祖国而学习,学好知识加强锻炼的意志品质。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1。更新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思之于行前”只有头脑中有了一个目标、计划,行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不偏离主题。对学生增加素质教育的教材,并对完成效果的评估提高到非应试教育的评估水平上来。

  2。利用教师的“光环效应”

  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传播者,也是德育教育的表现者。在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生动简明的讲解,正确优美的示范,和良好的品德修养、言谈举止,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有敬佩而信服,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服从教师的领导、指挥,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敬师长的好品质。

  3。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

  在体育教材,各项目的要求不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尽相同。例如,队列队形的教学,就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并行成坐、立、行的良好姿态。在篮球等球类项目比赛中,不仅要求队员个人技术良好,而且需要队员的良好配合,才能取得良好成绩,这有助于提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观念。同时,可用反面的打“英雄球”难以取胜,从而对正确的加以肯定,强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又如,在长跑、超长跑项目教学中,周期性的重复运动,毫无兴趣可言,可适当讲解“马家军”在训练时,磨掉脚趾甲的事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意志品质。

  4。教学过程中的随机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教师应把握契机,随时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以期达到育人的目的。如课上某位同学做错了动作,部分学生起哄嘲笑他,抓住这一事例,向学生讲些同学之间有错时应该当互相鼓励帮助,而不是冷嘲热讽,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质。又如,在使用实心球时,某个同学用脚踩球,针对这一点,教师应马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财产,珍惜体育器材爱护公物的教育。

  三、领导重视纳入评估内容

  由于体育成绩计入中考总分,造成学校比较重视仅有的几项考试项目,其评估时,也仅看升学学生的体育成绩满分率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成绩这一硬件教育,而忽视了思想品质教育,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评估中,应安排适当的德育教育内容,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德育教育的内容,只有教师不断的挖掘,随时指导修正学生的思想品质缺陷,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初中德育论文13

  摘 要:教学“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即“授业解惑”;二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传道”。所以语文课堂上,既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侧重举例论证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方法

  在初中教学中进行“传道”方法很多。经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教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阶段,语文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通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和《绿》,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等。

  2.可以通过充满爱国主义的文章和诗篇,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做》,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3.还可以通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事迹的文章,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好习惯。如:《老山界》《金色的鱼钩》《草地晚餐》等。

  二、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内容丰富而新颖、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读书活动,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当然,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学生一定要有选择地去读,教师也一定要掌握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给出有价值的书目供学生参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并且及时加以指导,使他们真正地热爱阅读,主动阅读。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从古到今,在学生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出名、历史悠久的名言警句,其中包括诗词、散文或小说,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文学特色,而且还含有一些诗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还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往往通过其中的几句话或者一段话来体现。面对这些非常有教育意义和思想道德理论的句子,我们更应紧紧抓住其核心意义,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来逐字逐句地分析他们的喻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如,在讲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不仅要求学生领会作者对洞庭湖的美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时的写作背景。又如,在讲解鲁迅小说《故乡》,在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的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绝对不可少的环节。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激活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使语文教学工作达到真正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涵。名人名言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04.

初中德育论文14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 要:新课程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由此可见,新课程更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服务,新课程的教育宗旨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而在终身发展中德育教育更为重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物质性;发展性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比起旧课程,更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人常说:“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品德,纵有再渊博的知识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那么,在现行的新课程中,体现了哪些德育观点呢?我们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一个公民,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是最基本的思想。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些小资料:如,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的诞生中,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是由我国科学家在1958年研究并合成的;在“人类基因组计划”资料中,我们知道这项堪与人类登月计划媲美的工程是由美、英、德、日、法、中六个国家承担的,而我国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事实,都应当足以使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一定会激发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态度决定成败,而科学的态度能使事情得到更好的解决。课本中有一些科学家的研究史,如必修I课本的开头,有主编与邹承鲁教授的一席谈话,从中我们知道了对科学的研究要有极大的热情和很大的勇气,更要有勇于创新的思维,还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再如科学家们对细胞学说的探究过程中,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的精神,而在“细胞世界探微”一段资料中我们知道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问题现在已是一个全球性话题。但我们的学生环保意识差,卫生观念也不强,甚至不知道环保的意义。在我们的课本中从生物与环境,生物的进化这些章节中,我们知道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演变而进化的,生物界的生物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等营养结构相互联系的,地球不单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也是其他生物的家园,而其他生物与人类的生存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不敢想象地球上只有人类一个物种的情景。地球这个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想在这个环境中长期生存,保护和爱护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1.世界的物质性

  在第一册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知道,没有哪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生物界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而这些元素在构成生物界的化合物后,形成了细胞这一重要的结构。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几乎整个生物界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可见,生物界具有物质性。

  2.普遍联系的观点

  在我们的课本中,这种观点几乎随处可见。如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是有统一性的。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的基本单位其各个结构上是有联系的而其结构和功能相适应,保证了细胞是一个非常精密的结构。能量对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但生物界的能量却根本来自于非生物界,光能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进入生物界。

  3.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由各个局部构成,只有保证了给各个局部的正常,才能使整体和谐。如一个多细胞的生物体由各个细胞构成,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甚至系统。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各自执行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维持是在各个组织细胞、器官、系统功能正常的基础之上完成的。

  4.发展变化的观点

  物质是变化的,没有绝对的,永恒的事物。如生物的进化,新物种的形成,体现了这一观点。再如科学家们对一些现象的研究和认识,在不断地变化、补充和完善。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在第一册中我们知道,生物都有新陈代谢这一基本的生命活动,而这一基本的生命活动却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两面构成的。又如一个物种之所以能长期稳定地存在,是因为遗传,而生物得以进化的本质是变异,一个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必然有遗传和变异。再如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被选择而适应并保留下来的,但生物在环境中生存,必然又会影响环境。

  我们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是被娇惯的一代,由于家庭的、社会的原因,使他们养成了一些有偏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做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这些资料对他们加以引导,使他们一方面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从而很好地达到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初中德育论文15

  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的确难管、难教,在处理班级的突发事件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这个过程真的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但教育学生绝不是打、骂、训,尤其是面对初一的新生。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成熟懂事,而新来的“小朋友”怎样,对我来说,真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他们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很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不同于他们小学六年的所学,所以,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融入新的教学模式中,即用情境改造学生心态,引导学生快速上路。

  什么是情境改造?情境改造的作用和引导教育的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在积极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已经改变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初一学习中更早成熟起来,认识到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因此,对初一学生的情境改造教育也很重要,以我班为例:

  首先,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挑战枯燥生活。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徐校长每次班主任例会上都要说的,也是毛校长没学期期末总结里谈到的,更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老师如果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新生入学后,我便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流;课间、饭后找他们说话聊天;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指导他们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坐下来陪他们谈心,耐心地说服教育;此外,体育课上、运动会上,为他们大声加油、呐喊助威;考试前,陪他们共背共记,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配合。虽然嗓子会哑、会晒脱皮、会浪费很多个人时间,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了整个集体的凝聚力。

  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很快用新奇和欢乐取代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能为这个集体而努力。

  其次,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改变古板制度。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于是很多老师会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校规校纪,但这样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调皮的学生反感,让胆小的学生害怕。应该多鼓励,少惩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还有一点,“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点错,班规不要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鼓励大部分,批评教育小部分”才是我们制定班规的初衷。

  需要补充一点,班规的制定要在开学初,定下了就不要随意改变,有了班规就要以规定办事,这样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就能抓得住、抓得好,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积极向上稳步前进。

  再者,培养一群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挑战学习困难。

  自信,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它是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开学初始,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拖腿”、“瘸腿”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怕学、厌学心理,此时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是有很大帮助的。元旦的时候,我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毕业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相信自己也会走出阴霾,迎来阳光。除了学生学会自我“安慰”外,外来的'信心教育也很重要,例如,期末考前每天放学时,我总会带学生大声喊出“自强不息,勇争第一”的口号,很多老师笑我说我们班在搞传销,其实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更是能凝聚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一个班级既有纪律,又有信心,还有目标,这样的班级就是我所要追求的班级。所以情境教育对新生教育和插班生教育作用较大,适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班级的形成,更有助于他们心态的成熟。

  解决班级难题的方法有很多,我所说的情境改造也是一种摸索,也是一种探求,希望这种方法能给学生带来好的帮助与作用。如何把班级工作做好,我想方法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什么样的结果,好的态度会给班级带来希望,好的态度更会带来更好的办法,如果每个班主任都能积极挑战班级难题,难就能“迎刃而解”。

【初中德育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德育论文08-17

小学德育论文11-06

德育论文范文07-15

大学德育论文范文10-24

大学生德育论文09-02

期末初中班主任德育论文:以德服人,以爱育生11-20

大学生德育论文范文08-06

新教师德育论文11-05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