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学习四要素-谈树立教学新观念

时间:2021-10-02 09:22:22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学习四要素-谈树立教学新观念

摘  要:作者从最平凡的学习现象入手,研究教和学的真正内涵,以支撑整个教学改革。作者认为,教学和学习分别包括四个要素,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师生双方应该在这四个层而上建立平等对话的新关系和新格局,从而打破传统的老师给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形成学生积极自学、老师辅助学生自学的新学风和新教风。

学习四要素-谈树立教学新观念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潮流面前, 非常有必要从最平凡的学习现象入手,研究一下教和学的真正内涵,以支撑整个教学改革。于是新的学习观念即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观念,便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产生,这种观念认为,学习包括四个要素,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先让我们剖析传统。一名学生,从小学读到大学毕业,若要问他什么是学习,他很可能吱吱唔唔地回答道:学习就是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完成作业,关键是听懂老师的讲课;一位教师,辛勤耕耘,蜡炬成灰,若要问他什么是教学,他很可能神圣地回答:教学就是认真备课——复习旧课——导人新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核心是认真备课把课讲清楚。这两种观念和模式都以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地掌握知识为共同点,共同形成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数学模式。它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若不以新具体而充实的学习观念来取代它,它们将仍会合理地存在下去,从而使素质教育流为空谈。

    传统的教学观念来自于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比如,“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至,草必偃”((论语))。这种观念把道德和知识看得高于一切个体,把老师看作道德和知识的代言人,认为学生需要老师的耳提面命式的教育,认为学习内容必须由老师在课堂上讲清楚,是为“授业”,而学生一定仍有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师利用自习和课外时间进行辅导,是为“解惑”。用公式表示即为:知识——老师——学生。新的学习观念让学把学习内容定为学习的第一要素,就是对这种观念和模式提出了最强烈的提议:把知识还给学生!让学生直接面对新知识,取消老师的“媒妁之言”,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谈恋爱、搞对象,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用公式表示,即学生——知识,知识结构——新知识。学习内容,广而言之,即指所学课程的科目或学习对象,比如,语文、数学,它属于战略性问题,回答应该学或不应该学某一方而的知识的问题,它确立丁学生的将军式的主体地位。狭而言之,学习内容指学生着手所学的具体内容,比如某一语文课文,或某一物理现象,它回答学生正在学什么的问题,它属于战役方面的问题,它确立了学生战士式的主体地位。作为将军和战士的学习主体的学生,不仅有权利主动选择学习内容而且有权利主动学习,因为他的知识结构本身具有扩大自身的势能,能够认识、吸收渐知识,而且越是系统的知识越乐于吸收。这是有心理依据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不是所谓单向的主体对客体的消极接受和被动反映(是---R)的过程, 而是刺激、反映双向作用(S--R)的过程。后来又提出认识是(S---AT—R)的过程。这里,S是客体的刺激,R是主体的反映,T是主体认知结构,A是同化作用。认识过程其实是这样的,主体并不能直接对客体作出反映,而是将客体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然后才能对客体作出反映。所以,认识是主体的认知结构与客体刺激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其中认知结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由此可见,学习的中介因素最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而不是老师。既然这样,那么把学习内容确定为学习的第一要素是完全站得住脚的。传统教学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说为指导,走的是S--R之路,无视学生的主体意况,在千百万的课堂上重复着巴甫洛夫的动物实验,因此需要改革。学习的内容,不应是一点一滴的知识,而是经得起知识结构过滤的一系列问题,是一个个知识结构。传统观念认为“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应有一桶水”,指老师要一点一滴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事实上,一点一滴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久而久之,学生的求知欲望便会减弱甚至消失。在方法上,老师象说书人那样埋头大讲特讲地授业,本想吸引学生,结果却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英雄无用武之地,使得学生厌学厌听,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的第一要素绝不是把新知识讲清楚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