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收获尽在过程中--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实践活动的体会

时间:2021-10-02 09:12:5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收获尽在过程中--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有关实践活动的体会

    音乐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不仅音乐课堂是学生音乐“践行”的场所,还应构建一个开放的音乐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艺术修养。艺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征告诉我们: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应以审美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核心,是情感与审美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展示。本人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认为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音乐的感染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最重要的。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收获尽在过程中--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有关实践活动的体会

    一、 把音乐实践活动融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培养之中

    过去的音乐教学重技能的传授,教师努力地把自己的所知一股脑地塞给学生,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理论概念,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把实践活动融入其中,这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开展《我喜爱的歌曲擂台赛》这一实践活动,事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自己喜爱的歌曲(包括歌词、曲谱、伴奏带等),可以是课本内,也可以课本外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运用电脑多媒体、去音像店、跟电视广播学唱等,有一定积累后,再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演唱比赛”、“歌曲接龙”、“歌词创编”、“旋律变奏”等富有创造性的形式,让学生对音乐及其创作产生浓郁的兴趣,然后去寻找它与生活中的联系,通过欣赏音乐对生活的表达让学生身临其境,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二、让音乐实践活动成为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桥梁

    过去的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只是一贯地依照教科书安排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并不紧密,而且歌曲显得比较陈旧,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较古板地演唱课本歌曲,难以理解歌曲的情感与时代意义。面对现实生活中优秀的音乐难以欣赏或学唱。因此,使课堂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耳、脑、手并用,知、情、意、行统一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成为联系课内外的桥梁。它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对美好生活的审美情操。“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性的独立见解,也有学生群体性的合作与切磋”。比如《快乐的艺术之旅》这一由学生策划、分工、自编、自演的自主性实践活动,我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安排课时让学生充分实践,通过发挥特长选编节目,合作彩排,人人参与。一部分学生还自发组成宣传组、舞美组、后勤礼仪组等,以一台文艺汇演的形式为福利院老人、孤儿院同龄人带去节日的问候,还在社区活动中一展才华,给居民带去了欢乐,同时他们也在实践中体味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就有了《春天》、《甜蜜蜜的生活》等主题不同、风格各异的演出。 

     《音乐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而检验这一能力是否形成的标准就是在实践中的运用,而音乐实践活动就成了最好的课堂。例如《表演学过的歌曲》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熟练演唱歌曲,根据歌曲表达的需要自己选择打击乐、伴舞、乐器伴奏等形式进行表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检验了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了学生吹、拉、弹、唱的水平,还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与合作经验。

    长期以来,音乐实践活动都作为课堂的辅助手段出现,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视,而且认为其开展起来非常容易。其实,要组织好这一活动并不简单,随意开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特别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还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巧设计 善引导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因此教者应该成为活动准备工作中的“参谋”,实施阶段的“小兵”,总结阶段的“统帅”。

    为上好一节音乐实践活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