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在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时间:2021-10-02 09:02:08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在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

在生物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何针对学生的现状,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在生物教学中探索的热点,尽管不同教师其行动策略及方法各不相同,但其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是一定的。即促使学生能“为知识主动探求”,形成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在知识探求中孕育“课题意识”,具有“反思探求精神”,同时能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将其“迁移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为达到此目标指向,在中学低年级引导学生自主观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感觉、知觉、观察与观察力

  (一)、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是最简单的生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

  (二)、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特点

  1、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2、是多种感觉相互联系和综合活动的结果

  3、受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的直接影响

  由于一个人的经验不同知觉到的物体性质是不同的。

(三)、观察与观察力

  1、观察—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指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的任务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知觉过程,还包括积极的思维过程。故也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2、观察力—观察力与观察基本上含义一样,略有不同的是观察力就是观察活动的效力.平时我们也将观察力称谓“观察”。观察是科学的一个永恒主题。科学认识始于观察。

  3、观察的特征(与知觉区别),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动的感性认识过程,主要有以下特性。

  (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具有明确目的性,是区分一般感知与观察的重要特征之一,为达到观察目的,要确定观察内容及观察计划。

  (2)、观察的条理性:观察必须全面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即使对于短期观察也同样需要有条理地去进行观察。

  (3)、观察的理解性:观察与知觉区别,除了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思维因素,观察活动必须有思维的参与,思维的参与提高观察力的理解性,有了理解性,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效果,其中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的参与可以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