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运用“学习论”理论指导中学外语教学

时间:2021-10-02 09:01:59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运用“学习论”理论指导中学外语教学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外语学科的地位日益上升,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在像上海这样站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国际大都市, 无论是社会、学校、家长、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外语学习的价值。虽然自九十年代起,上海市中学外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学毕业生的外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与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对中学毕业生的要求相比较,则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外语教学基础差的学校里, 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并发展成一种放弃态度,而不愿意花力气继续学习。为什么中学外语教学会出现这一反常现象?本文拟用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学习论理论, 对目前中学生外语学习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运用“学习论”理论指导中学外语教学

  一、 “机械学习”还是“有意义学习”?

  众所周知,学生在学校内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按照当代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 1918~)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两类。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性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反之, 如果所学材料不能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就是学习的材料以任意的(或人为的)和字面的方式与认知结构关联,这样的学习,则是机械学习。此外, 根据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他还把有意义学习分为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与命题学习三类。代表性学习就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而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则是通过学习掌握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的特征;而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就是学习由几个概念构成的复合意义。

  根据以上所引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中的一些论述,我们似乎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学生的外语学习都应属于有意义学习的范畴之内。其中的词汇学习可以归入代表性学习,而句型、语法等学习则可归于概念学习与命题学习。但是在学生实际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所感受到的更多的却是机械学习。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外语学习中的词汇学习。词汇学习包括词音、词形和词义三方面的学习。当一个新的外语词汇,比如“book”及其发音 /buk/ 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学习者同时受到了视觉和听觉的刺激,如果不把这一新学外语词汇与实物、图象或者有意义的汉语词汇“书”联系起来,那么学习者是无法获得这一词汇的意义,即使学习者能滚瓜烂熟地拼出这一单词“b-o-o-k”,这种学习仍然是机械学习。因为对于学习者来说,新的单词并没有获得任何意义,没有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或概念相联系。只有当单词的意义被学习者掌握之后,才可称之为是有意义学习。

  但是,语言只是一种符号系统,而任何符号和它表示的意义的联系都带有任意性。词汇作为一种符号是声音、词形和意义结合的统一体。而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实质上是任意的,是由持这种语言的社会约定俗成的。例如,汉语中的“学生”,英语是“student”,德语是“schuler”,而法语则是“eleve”。它们的发音和词形都不相同,但却表达了同一个“学生”的意义。所以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词汇的学习,实质上是要把那些原来对于他没有意义的词音和词形与他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意义汉字符号或表象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其实与机械学习中的配对联想词(提示第一项,回忆第二项)并不存在本 质上的区别。所以在外语词汇学习中,虽然所学词汇本身都是有意义的,但当学习者没有将音、形与词义联系起来时,这种学习就完全是机械性的。另外,在外语词汇中还有一些词汇无法在汉语中找到对应的词义,或确切的对应词义,如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