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从《广校雠略》和《中国文献学》看张舜徽的文献学思想及其渊源

时间:2021-10-02 08:38:19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从《广校雠略》和《中国文献学》看张舜徽的文献学思想及其渊源

  【内容提要】张舜徽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我国古典文献学理论的奠基者。本文通过分析其文献学理论著作《广校雠略》与《中国文献学》考察了他的文献学思想。认为,张先生的文献学思想是以“国学”为底蕴,以“史学”为归宿的“广校雠”文献学思想,而这一思想的直接渊源当是“二郑”(郑玄、郑樵)与梁启超。

【摘  要  题】图书情报工作论坛

【英文摘要】The  paper&nb……

  著名的古典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学识渊博,贯通古今。他在文字学、史学、古典哲学等领域造诣颇深,同时,他在长期的治学生涯中进行了大量古典文献整理工作,为其文献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因此,从这位典型学者身上我们可以窥见20世纪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研究发展的全影。[1]

  张舜徽的文献学思想充分体现在其80年代的一部奠基性著作《中国文献学》中。这是一部继40年代的《广校雠略》之后的又一部文献学理论专著。前者是后者的发展,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加以发凡与扩展的。不同之处在于:《广校雠略》的体例,注重史料之引证,而观点往往通过各章节标题注明,许多论断具有启发性,诚为治学经验之结晶;《中国文献学》改变了这种以文言与札记为主的表述手法,较多地以叙述与白话作辅助的方式阐明内容,识见较前者更加广博深邃。另外,体例较为条理有序,并在最后两编增加了对今后的设想。至于对文献学之范围划分,二者是前后相因的。《广校雠略》的文献学范围及其所及内容,囊括已相当广泛,当是继郑樵、章学成之后对校雠学范围的又一次广而大之。80年代,张先生整理旧稿,重新补充归纳,写成《中国文献学》。而此时的文献学,已是以“国学”为底蕴,以“史学”为归宿的一部通人之学,称其为“经、史、子、集无所不包的国学即神州之学”[2]亦不为过。这部文献学著作最终将我国古典文献学的范围推至至极。张先生的“广校雠”思想与现代倡导的“大文献学”观有着如此相似的情愫渊源,正契合了“文献学”本身博大精深的学科特点,也阐释了“文献学”研究及学科构建之艰的合情合理性。  ’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张舜徽的这两部文献学理论著作来考察其文献学思想,并对这种思想的学术渊源略作阐述。

      1  以“校雠”包举无余的文献学——《广校雠略》

  张舜徽在《自序》中叙述其治学生涯说,“张舜徽少时读书,酷嗜乾嘉诸儒之学,寝馈其中者有年。其后涉猎子史,兼览宋人经说,……乱中逃串四方,饥寒相捣,温经校史,浏览百家,穷日夜不辍,积之十年,始于群经传注之得失,诸史记载之异同,稍能辨其源流,明其体统。” 所以,《广校雠略》是作者长期治学研究之归纳和发挥。他的撰述思路与目的是,“首证校雠之名,次辨著述之体。”[3]至于“部类分合之际”,“乃效郑氏(郑樵)《通志·校雠略》。”[4]其行文方式酷似郑樵的《通志·校雠略》,读《广校雠略》确有读《通志·校雠略》的感觉。

    1.1“广校雠”文献学思想

  张舜徽对于从汉代刘向开始,历代相沿持续之校书事业,统称之为校雠事业。他认为,“目录、版本、校勘,皆校雠家事也。但举校雠,自是该之。”[5]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鉴于学界有称目录学之名。作者认为,目录学不能独立为一学科;因为,其一,校雠的最重要作用,在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校书成才有目录出现,如果从学术角度看,校雠是学术,目录是成果;其二,从历史角度看,郑樵、章学诚皆不用目录之名,因目录是从校雠而来,用校雠两字,已包含目录在内。[6]

  从《广校雠略》的篇目题名及所及内容,可了解其内容范围包括:①著述体例论;②注释流别论;③书籍流布论;④目录体例论;⑤部类分合论;⑥校勘方法论;⑦审定伪书论;⑧搜辑佚书论。可见,其确是总体的文献学研究,犹如现在的文献学研究的范围,已经属“广校雠”文献学。

    1.2  文献体式研究

  《广校雠略》在文献研究上的贡献,首先是提出了文献体式的研究。[7]他在《著述体例论十篇》中说,著述是一件非常严谨郑重之事,而古代著述都可视为史料,“著述”的标准是研究性著作,即能作到发前人之未发,自成体系。“编述”则是参考前人著作,进行新的体系组织和内容加工;“钞纂”则是汇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