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图书馆如何进行知识重组

时间:2021-10-02 08:33:59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图书馆如何进行知识重组

  【内容提要】文章给出知识重组的定义、具体方法,并提出“知识咨询”的新概念。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图书馆如何进行知识重组

【关  键  词】图书馆/知识重组/知识咨询

      1 知识重组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重组”?

  笔者曾经为它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对知识客体中的相关知识单元在结构上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有序化后形成新的知识产品的过程。对于这个定义似乎有必要作一些简要的说明。[1]

    1.1 知识客体

  众所周知,知识具有三种存在形式,依附于三种载体:人脑载体、文献载体、物载体。“知识客体”是指文献中和实物上的知识,在此主要指文献载体中的知识。

    1.2 相关知识

  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献,其中蕴涵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在我们进行知识重组的时候,却不是对这些知识“不分青红皂白”地重新组合,而是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地组合,即把“彼此相关”的知识组织起来,把彼此无关的知识分散开来。虽然我们面对的是整个知识体系,但是在具体组合的时候,遵循的原则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3 知识单元

  什么是“知识单元”?它是“定量化的科学概念”,“原则上,任何一个知识系统都可以表示为‘知识单元’的组合,就像任何一座大厦都可以认为是由普通的砖块所构成的一样,当然这种组合是相当复杂的。”这就是说,知识单元是知识构成的“最小成分”,是不能再行分解的“知识要素”。这就是说,知识单元——知识——知识体系,换言之,“人们将处于游离状态中的知识单元依据一定的思路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有序化的结果就是知识。”[2]

    1.4 知识结构

  什么是“结构”?一定数量的元素依据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就构成一个结构。这就是说,元素质量不同,结构当然不同;而元素质量相同但数量不同,其结构也不相同;元素的质量和数量都相同但组合方式不同,其结构也不相同。例如,呆、杏、困三个字的元素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相同的(都由口和木组成),只是彼此组合的方式不同,所以才成为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三个字。

    1.5 重新组合

  重新组合是相对与“原有组合”而言的,因为凡是文献,都是经过组合了的,即知识单元进行组合并使之有序化的结果。而“知识重组”则是对已经组合过的知识单元再行组合,实际上也是一种“知识编辑”工作。

    1.6 知识产品

  毫无疑问,文献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产品,把各种不同类型文献中的相关知识单元进行重新组合,必定能够产生出一种“新”的知识产品。“产品”一词很重要,它表明知识重组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可见,知识重组是精神生产的重要形式,是图书馆“生产属性”的重要表征。

      2 客观知识的认读

  由于文献是知识产品的主要“物化形式”,而且,文献又是图书馆人的工作对象,因此,我们必须从认识文献开始。

    2.1 认读文献

  要认识文献,就必须首先“认读”它。“认”和“读”都属于感性认识,泛指阅读,其主要目的是对文献的接受,继承和吸收。因此,“认读”文献是认识文献的“感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主要是从文字上或语言上读解文献,通过语言符号领会原文本意或称“文本意义”。

  这一阶段虽属“初级阶段”,但却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环节。

    2.2 理解文献

  作者在文本中所阐明的思想,不是仅靠“泛读”就能够理解的,即使有所领悟,也难以理解透彻。因此,要认识文献精神实质,还必须进入认识文献的“沉思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不是“一目十行,略去枝叶,索其要点”的泛读,而是“不计时日,切磋琢磨,反复展玩,可觅味外之旨”的精读。[3]

  理解,其实质就是探密、析意、联想,其结果就必然有所创新。

  所谓“探密”,就是透过“字面”和“层面”的意义,抓到文本的“隐面意义”,这就是所谓“由表及里”;

  所谓“析意”,就是把文本进行“解析”,即解剖开来进行分析,弄懂文本的“真情实意”,这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所谓“联想”就是联系,把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 [2] [3] [4]